通过阅读《红楼梦》,你领悟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綠銫地帶


《红楼梦》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小说。真的太博大精深了。我从中领悟的道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族兴衰荣辱是必然的,也是有规律的。

俗语说: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包含着很深刻的道理。就像《红楼梦》中的荣国府一样,历经荣国公贾源、贾代善、贾赦贾政三代,家族就慢慢衰败了,最后被朝廷抄家没收家产,家破人亡,一败涂地。

这就是历史规律。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般第一代振兴家族的祖先都是非常优秀非常有能力的。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让家族振兴、壮大、发展起来。但是他的儿子在这种优越富足的环境中长大,没有经受过磨练,没有吃过苦,所以自身的能力不如自己的父亲,因为从小养尊处优,丧失了进取精神。开始沉迷享乐。到了第三代,情况就更加严重了。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他一出生就被视为珍宝,整个家族的人都宠着他,溺爱他,不让他吃一点苦,不让他受一点罪。他不想读书就不读,他喜欢跟女孩子一起玩,就跟女孩子一起玩。要什么就给什么。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公子哥,他除了啃老,什么都不会。指望他振兴家族简直是个笑话。所以曹雪芹在书中说贾宝玉是“于国于家无望。一点也不夸张。

所以,从《红楼梦》中我领悟到家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过度的溺爱对孩子有害无益。一定要舍得让孩子吃苦,让孩子经受磨练、经受挫折,这样他才能够拥有更强大更坚韧的心灵。

二、做人要讲原则。不可做违背道德的事情。

王熙凤,作者说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比男人更有能力。把荣国府这么大的一个家族,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是王熙凤为人有一个问题。她做人没有原则没有底线,为了自己的利益她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

1、把大家的月钱拿出去放高利贷。自己得利息。

2、利用贾府的权势逼迫李守备退亲,结果导致一对男女殉情自杀。王熙凤得了三千两银子。

3、唆使张华告状,然后又去讹诈尤氏500两银子。

4、为了跟贾琏过上一夫一妻的平等生活,凤姐把尤二姐骗回贾府,然后步步紧逼,折磨尤二姐,让医生打掉了尤二姐已经成型的男胎,最后逼得尤二姐吞金自杀。

……

凤姐干的“坏事”太多了,最后落得什么结果呢?被丈夫休弃,回到娘家,惨死。

做人真的不能跟凤姐这样。做人还是要讲原则、讲良心。伤天害理的事情万万不可做。

三、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多帮助别人。

贾府的穷亲戚刘姥姥,第一次来荣国府打抽丰,凤姐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后来刘姥姥第二次来表达感谢,贾府又给了刘姥姥一大笔银子,让她去做点小本买卖,置几亩地。

在当时,给刘姥姥的这点钱对于贾府来说算不得什么。贾府平时吃一顿螃蟹宴就要二十两银子。但是对于刘姥姥一家来说,这些钱就是救命的钱。因此对贾府感恩戴德。

后来贾府被抄家,巧姐被卖到青楼。刘姥姥花钱把巧姐赎出来,自己带回家,把巧姐嫁给了板儿。

曹雪芹在巧姐的判词中这样写道: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正是因为贾府在刘姥姥艰难的时候接济过她,所以才有后来的刘姥姥不惜花费高昂的价钱去赎回巧姐。所以,贾府当初帮助刘姥姥,其实是在帮助自己。

你做的每一件善事,你发出的每一份善意,最后都会回到你自己身上。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四、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不可执着。

贾府曾经是位高权重、富甲一方。有在朝廷做官的贾赦、贾政,还有在后宫得宠的贵妃。家里成百上千的仆人,主子们过着锦衣玉食、无忧无愁的美好生活。可是这一切那么快就消失了。不过几十年,贾府就渐渐地衰败了,最后是家破人亡一败涂地。死的死、散的散、出家的出家……

可见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这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人还是要自己有能力才行。只有你的知识、你的能力、你的才华这些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东西,别人抢不走。哪怕你失败了,你还可以用你的智慧去谋求发展,不至于陷入绝境。

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努力去提升自己。只有拥有了这个社会需要的能力和才干,你才可以在这个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四点就是我从《红楼梦》中领悟到的为人处事的道理。《红楼梦》博大精深,每一次读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青青果果


我的记忆胜过头条机器,去年上头条初期准确回答过。不被推荐,不被阅读,都不是我的事。当然认识我非同小可,错过与否都是缘分。

这边约我答题,那边说我回答过于频繁,不予发表,浪费我心力!好在我要铁心告别了。


徐地本


《红楼梦》位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阅读此书不但能够增强文学修养与文化底蕴,还能丰富人生阅历,其对于做人处事之道也裨益良多。现在我就将自己的几点心得献与大家分享。

第一,领悟到世事无常的真谛。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生就如同一出戏,总有剧终落冪的一天。你看书中的四大家族是多么的不可一世,但盛极之后必须走向衰败,最后落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惨淡收场。人生难道不是这样,谁能看到千秋万代后的事情,故此,我们要常怀一颗淡泊之心来应对人生荣辱。


第二,从刘姥姥身上学到做事之道。刘姥姥是个乡下老太婆。可别看她粗鄙,她的做人处事真值得好好学习。为什么这么认为,你看她如何两次进贾府求要银子救济就明白了。简单的说,刘姥姥善于利用手上资源来充当“橇门砖”,如她带着年幼的板儿一起去贾府。另外,她还善于说话,对王熙凤与对贾母所说的话都恰到好处。最后值得一提的就是她敢于扮丑角,就像她在大观园里的扮相行为。所以我认为刘姥姥此人真不愧为“公关高手”。

第三,做人不要过于玩弄聪明。王熙凤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论能力,论心机,她都算得上一等一的了。可她最后的结局呢?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古人说傻人自有傻人福不是没来由的空话,这里的傻绝不是痴呆智障,而是指做人诚恳老实。

其实书中还有很多值得学习领悟的地方,就不一一列举了。


六妙长春


📚@奈何天读书 认为:一部《红楼梦》,写尽人间悲凉,写尽世间浮华,浮华背后隐藏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一、凡事不可太过,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贾府乃金陵四大家族之一,受皇恩庇佑已有五代,其实自第三代起就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以贾敬为例。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自古已有之。做人不要太过显露,否则易招来横祸。贾府仗着皇恩浩荡,便忘了自己是谁。仗着家底尚可,便坐吃山空。仗着世袭官爵,便不再努力上进。仗着钱财万贯,便不想着会入不敷出。

倘若能痛定思痛,就此改过,那么就不会出现官府查抄贾府之事。


二、在职场打拼,认清我是谁?我要什么?

在职场打拼,必须头脑清醒,认清楚我是谁?我会什么?我要什么?在贾府的职场里,有两个人物小红、贾蔷必须要提。

在下人的阶层里,他们是最思路清晰,勇于推荐自我,敢于推销自我价值的代表。

(一)接到上级领导的任务要优质完成。

贾府的等级制度森严,小红因为帮宝玉倒了一杯茶水便被贴身丫鬟晴雯大骂,原因就在于她坏了规矩,一个洒扫的丫头是不得进入领导办公室的。良禽择木而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圆满完成了凤姐交予的临时任务,并顺利升迁至贾府CEO凤姐门下。

(二)找准机会,主动推荐自己。

贾蔷观察到了园子里种花草的生意,主动找领导请缨,承包园林绿化,不仅变成独一无二,而且还为领导分忧。



三、为人不可机关算尽太聪明

凤姐拿了水月庵的消灾钱,却不帮人办事。将尤二姐骗进内宅,却自导自演状告贾府的好戏。

王夫人精心策划金玉良缘,谁成想害得黛玉早夭,宝钗不幸,宝玉出家,三人尽毁。

贾政自以为将女儿送进宫中,可报贾府太平,谁知波谲云诡,谁都不能幸免。



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为人不可势利

贾府这许多年,善待刘姥姥是唯一做对的一件事。

刘姥姥初进贾府,歪打正着,凤姐看在面子上略赏了几十两银子。

善有善报,在贾母的示下,刘姥姥二进贾府与其产生了密切的联络,日后才救得巧姐一命。

做人留善念,他日好相见。



五、遵纪守法,违背公序良俗的事情决不触碰

贾珍违背三纲五常,违背公序良俗;贾赦多年抢占民女;贾琏拈花惹草,闹出人命;薛蟠将人打死;柳湘莲一句话惊醒梦中人:这园子里,恐怕只有大门口的一对石狮子干净罢了。


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贾府被抄,银两、地契、奇珍异宝均被没收。

贾政看时,所入的不敷所出,又加连年宫里花用,帐上有在外浮借的也不少。再查东省地租,近年所交不及祖上一半,如今用度比祖上更加十倍。好几年头里已就寅年用了卯年的,还是这样装好看。竟把世职俸禄当作不打紧的事情,亏空多年,贾府早就是个花架子了,外强中干。

若能听从秦可卿的建议:开源节流,降费增效,多买房子,多投资,恐怕贾府不会过早的树倒猢狲散。


奈何天认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红楼梦》,从中悟出为人处世的道理愿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奈何天读书


阅读《红楼梦》这本小说,本人领悟了几个道理。

一、人在得势时也不要太猖狂。薛家是皇商很有钱,薛家的亲戚又都是大富大贵的王家和贾家。薛蟠与冯渊争夺香凌时,把冯渊打死了。薛蟠仗着家里有钱亲戚有势,丝毫没把打死冯渊的事放在心,带着母亲、妹妹到京城逍遥去了。果然,依附贾家王家的贾雨村,帮薛蟠妥当地处理了这件事。



凤姐也是利用权势的高手。风姐的叔叔王子腾,为朝庭大员,凤姐又嫁到贾府,成了荣国府的当家人。凤姐为秦可聊送葬到铁槛寺,庵内老尼将张财主先把女儿许配守备之子,后又贪财再度许配给李家之事告诉凤姐,凤姐开价三千两,答应出面助张家摆平此事。凤姐通过长安节度使的关系,拆散了金哥(女)与赵公子的婚姻,害的张金哥、赵公子双双而死。凤姐一句话,就弄来白花花三千两银子,至于两人的死,对她没有任何影响。



或许人在得势时,最志得意满,总觉得生活永远这样美好,殊不知,世事无常,人生难料。

薛蟠第二次打死人,直接被抓,关到大牢里了。这个时候,薛家没多少钱了,王子腾死了,贾家也没落了,抓捕薛蟠的人不用碍于谁的势力,直接把他送牢里了。凤姐做的那些事,最后也被人抖了出来。贾府被抄家后,凤姐也死了。


二、家庭教育很重要。贾家有自己的学堂,按理说贾家后辈人才辈出才对,可惜贾家后人几十个,除了贾敬贾政,其他人都不愿意念书。看看贾家的学堂,鱼目混杂,乌烟瘴气,孩子在那里,反而变得更坏。贾敬是宁国府的前辈,修仙去了,任由儿子贾珍孙子贾蓉无作非为,不闻不问。贾母作为荣国的老祖宗,只顾过荣华富贵的生活,对子孙为人处事不管不顾。

贾府养出了一群只会享受荣华富贵的二世祖公子哥,除了贾政,没人为贾府的将来谋划。

古人都说:“坐吃山空”,贾家总有吃完的时候。



三、为人处事要守好自己的本分。人是社会中人,作为个体,又有区别。但不管是谁,守本分才是安身立命之道。金钏儿是王夫人的贴身丫鬟,她除了照顾王夫人的日常起居,还要时时刻刻维护王夫人的利益。她倒好,不仅肖想宝玉,还唆使宝玉去捉奸,结果被赶走了。晴雯,仗着宝玉宠她,经常打骂其他的丫鬟,对其他的老婆子也不尊重,结果也被赶出去了。还有芳官,仗着宝玉喜欢她,就胡作非为。与赵姨娘打架,甚至还想着把五儿弄到宝玉屋里,结果也被赶走了。


chen清英雅秀


大学文学院的教授跟我们认认真真地说过,读文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出处是《红楼梦》。

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沉浸在故纸堆里,忘记了人情世故,变得厌世、故作清高,而是用读书得来的经验去领悟生活。比如在读《红楼梦》的时候,读到宝钗的圆滑、讨人喜欢,就要明白怎么摸准贾母、王夫人这种长辈的喜欢。例如在金钏儿跳井死了之后,王夫人明显带着不安到了宝钗处一说,宝钗立刻说这不是夫人的责任,将责任推给了金钏儿自己,王夫人的心情可谓是非常感激与释然。虽然宝钗此举不仁义,可是她也凭此得到了王夫人的喜欢。我们不是要想宝钗那样,而是要明白生活中的一些事儿,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是想怎样说就怎样说,怎么打圆场,其实也是一种学问。

文学本来就是从生活里汲取的灵感,从生活中取材的。我相信大家都能够从文学里读出现实生活的真实味道,所以读书其实是从生活到文学,再从文学回归到生活的一个过程。书读多了,对世事会更明慧,对人情会更清楚。而能够读懂世事人情,也是一门了不起的学问。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就是在贾府游刃有余的人物,上上下下都知道她,都宠她,知道为什么吗?举一个例子,林黛玉初见贾母的时候,王熙凤说了一通话,把贾母、贾母的女儿、贾家的姑娘、林黛玉都夸了个遍,“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言辞间,这些人听了,怎能不乐、怎能不高兴呢?

在世间行走,不求王熙凤那样左右逢源、上下打点,但是一定要能解人情世故,能处理好社交关系。



曼哈顿拯救计划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蕴含着丰富的道理,下面小编来一一道出:

一、娘家强势是女孩子最重要的财富

娘家强势真的是女孩子在婆家受到重视的第一保障,王子腾的历次升迁,王夫人与王熙凤在贾家的地位稳如泰山,凤姐的弄权铁槛寺,凤姐可以在丈夫贾琏面前强势依旧,说出自家的地缝都能有很多钱,贾政即使再喜欢赵姨娘,也丝毫不会影响王夫人的正室地位,谁也不会给王夫人的脸色看。

二、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关乎一个家族的兴旺

曹公描写了在红楼中描写了许多棍棒式教育的例子,如贾政打贾宝玉,贾赦打贾琏等,但是贾家的成才子弟很少,望子成龙,太过溺爱不行,二话不说抄起棒子就打更不可取。

三、坐吃山空,铺张浪费,不知勤俭持家

贾府的铺张浪费,书里描写了许多,秦可卿死前托梦给凤姐,警示她,也没有改变贾府众人的生活本性,只知道一味的奢侈生活,银钱流水一样的花出去,前面田庄的银子还没有收上来,花销都已经花出去了,这怎么能够长长久久地发展下去?

四、以权谋私,尸位素餐,终成祸患

贾赦为了自己的喜爱,就不眨眼地要了石呆子的性命,贾珍作为族长,也是一好色之徒,贾府子弟吃酒赌钱,不思进取,这都是后来贾家被抄家的根源。

五、嫁一个只对你好的男人,不要看上连自己命运都不能掌握的男人

贾宝玉的多情公子形象深入人心,但是最关键的是他连自己的命运都不能掌握,如何能全心全意对林妹妹好呢?在家族的庇佑下,说些大逆不道的话,不读诗书,不考取功名,只知在女儿堆里混着,有什么出息可言?

以上是小编总结的红楼梦道理,还有许多等待你的挖掘哦!


悦言红楼


《红楼梦》真是包罗万象,知识丰富。就是一部经典古代百科全书。金陵十二钗各个描写的惟妙惟肖。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明媚鲜艳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其中我喜欢的一句话:“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

大的场面数不胜数,细节的部分刻画自然流畅。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在得势时,歌舞升平,繁花似锦;人在失势时,如丧家之犬,家破人亡。

俗话说得好,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无运不能自通。

珍惜眼前,过好每一天。

红楼只是一梦,

时下倍出英雄。


收藏小齐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红楼梦》里的一副对联,意思是说,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也是一部将人情世故刻画得入木三分的人情小说。世态炎凉看得有多透彻,戳破时就有多深刻。曹雪芹潦倒一生、倾其一生写出的《红楼梦》,即使摘些片言只语,也足够我们用一生了。

下面举例说明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吧:

林黛玉 | 入乡随俗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点评:对贾母的回答,林黛玉说了真话,结果倒显得自己不识好歹,好像是显摆卖弄。所以回答贾宝玉时,她就学乖了。这就叫入乡随俗。环境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难以改变,强做出头鸟只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要学会低调和隐藏自己。此外,林黛玉一开始的诚实也启示我们,一定要在对环境有所了解把握后再出口或出手,不然很容易犯忌讳、捅娄子;如果犯了错,也要及时地进行调整。

袭人 | 安分守己

袭人在沁芳桥畔遇见管葡萄的老祝妈,老祝妈说:“今年果子虽遭踏了些,味儿倒好,不信摘一个姑娘尝尝。”袭人正色道:“这那里使得。不但没熟吃不得,就是熟了,上头还没有供鲜,咱们倒先吃了。你是府里使老了的,难道连这个规矩都不懂了。”

点评:我们不论处在怎样的环境,做什么事,交什么人,都有特定的规矩。守规矩就能和谐、成事,不守规矩只能冒犯人和坏事。所以之前一定要把规矩了解清楚,然后把规矩守好。人要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

薛宝钗 | 一视同仁

且说赵姨娘因见宝钗送了贾环些东西,心中甚是喜欢,想道:“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门儿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

点评:待人处事一视同仁,这是一种很高明的处世智慧——于当前,谁也不得罪;在日后,万一风水轮流转,以往看不上的飞黄腾达了,吃不了兜着走的是你自己。这不只是手腕,还是一种情商,更体现着胸襟和涵养。

王熙凤 | 八面玲珑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夸林黛玉)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夸迎探惜三姐妹),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夸贾母)。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

点评:会说话的确是一种大本事,看王熙凤平平常常一段话,夸了多少人。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A到B家做客,恰好那天B的儿子带女朋友回家,A就说了一句:“这孩子跟他爸一样,会挑!”一句话夸了四个人!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对此可望而不可即,自己永远没这本事,至少没这反应力。但其实是有诀窍的——只要你心中真有照顾别人感受的诚意,在说话时是能自然顾及到别人的。日久积累的“训练”之下,照顾到更多人的能力也会越来越高。说到底,还是心意的问题。

刘姥姥 | 难得糊涂

鸳鸯与王熙凤为了讨好贾母,故意捉弄刘姥姥。事后,当王熙凤和鸳鸯向刘姥姥道歉时,刘姥姥却说:“姑娘说那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

点评:“难得糊涂”,很多人都以为是一种消极,其实是一种真正的智慧——所谓的“糊涂”,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心里明白是前提,否则就是真糊涂了。为什么要装糊涂呢?世间总有一些不得已的事,我们没办法改变,较真不但较不过来,还只会使情况更糟。所以,装糊涂恰恰是一种最好的策略。

 

 

 

 


刘丹1985


且说《红楼》第一联,非“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也真”莫属,书中尚有提及对联多幅,观此书,也顺带写下了些许文字: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也真。

真真假假难分解,假者自假真自真。

幻中幻何以为幻,情中情谁又无情。

回忆事情般般假,借假修真破迷津。

由来富贵三更梦,何必楚楚苦用心。

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

假不假,真不真,假做不得真,真也充不了假,水火不相容,冰炭却同炉,一切误会由此起,一切却是说不得。由此可谓梦境也,却是无比真实的世界,也是文学作品的魅力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