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贼都笨,徒步100里到县城参加童试,6次才过,花100两买一套书

1811年11 月26日,曾国藩出生在湖南长沙府湘乡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耕读生活,就是一种半耕半读的生活方式。农忙时,放下书本去耕作,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农闲时,拿起书本来苦读,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

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年少时游手好闲,被人讥讽后勤奋耕作,悉心经营,成为殷实的小康家庭。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是曾玉屏的长子,自幼受到其父曾玉屏的严格家训,指望他通过读书获取功名,但他天资愚钝,平生虽勤劳于学,考过16次童试,但都名落孙山,直至43岁那年,第17次考中县学生员,仅比他的长子曾国藩早一年入县学。父子俩一次又一次地双双落榜,一次又一次地徒步100多里山路去赶考,成为当地一个津津有味的话题。

比贼都笨,徒步100里到县城参加童试,6次才过,花100两买一套书

然而曾国藩并不比他父亲天资聪慧多少,连续参加5次童试都以落榜而告终。曾经盛传一天他在家里读书,有一篇文章他一遍一追地读,一遍一遍地背,重复读了很多遍,就是背不下来,直到深夜。把梁上的贼人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气地跳进屋子,对曾国藩说:“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几遍就会背了!”于是贼人将那篇文章从头到尾地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1834年,曾国藩带着家族的希望,带足了盘缠,提前了半年就到了北京。他住不起比较好的旅店,住到了一个特别便宜的地方长沙会馆读书待考,然而这次又没考中。好在第二年是皇太后60大寿,增加恩科一次。

比贼都笨,徒步100里到县城参加童试,6次才过,花100两买一套书

曾国藩便不回家了,节衣缩食又在长沙会馆寓居一年读书待考。然而这次曾国藩又落榜了,而且已经身无分文。这时的曾国藩却不急于回家,他从天津,山东,沿着运河到江浙,要云游天下一番,再顺着长江回的湖南。

当他走到江苏睢宁,实在是身无分文了。幸好睢宁知县易作梅与曾国藩是老乡,曾国藩硬着头皮找知县老乡借钱100两,当时知县的年薪才40两。老乡易作梅非常慷慨地借给他银子百两。

比贼都笨,徒步100里到县城参加童试,6次才过,花100两买一套书

船过金陵时,他慕名上岸,游览六朝古都。在书肆看中了一套《二十三史》,非常喜欢。但要价100两银子,但一数囊中银两,却左右为难,因为如果买书,就没有回家的盘缠了。好几次,他都想忍心离去,却又恋恋不舍,走而复还。踌躇很久,突然,他想到自己所带的四季衣裳,便选了几件好点的,送进了当铺,添作书资,终于买下了这部心爱的《二十三史》。

曾国藩回到家之后,父亲曾麟书看到儿子典当了衣服,而且还借了一屁股债买了这么一套书,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高兴,辛辛苦苦干了几年才把债替儿子还完了!曾国藩买到这套书后如获至宝,每天坚持阅读,结果眼界大开。1838年,曾国藩再次参加会试,终于成功登第,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