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了!能別再安排“犧牲”了嗎

2月中旬,洛陽支援湖北醫療隊抵達武漢,當天下午,宜陽縣中醫院6名醫護人員主動申請剃光頭。

他(她)們說:“為了方便工作。”

夠了!能別再安排“犧牲”了嗎


這一事件被曝光後,無數網友淚奔,他(她)們的犧牲壯舉也迅速被傳播開。

過了不久,各地就掀起了一場“剃光頭”接力賽,武漢塔子湖某酒店228位醫護剪髮剃頭,15名甘肅護士在錄播下剪去長髮,剃成光頭......

夠了!能別再安排“犧牲”了嗎


有人說,他們的犧牲值得被讚揚,甚至可以流芳百世。

是的,他(她)們的無私奉獻值得世人永記於心,可犧牲卻不該被一昧歌頌。

在外人看來,他(她)們的犧牲是光榮的,可背地裡藏著他們家人無盡的傷痛。

在這種時候,我們要做的是避免更多的犧牲,而不是謳歌犧牲。


一昧歌頌犧牲是道德綁架

春秋時期,魯國曾規定:

“國人凡有去國外旅行者,見到魯國人在外淪落為奴,可花錢把他贖回,回國後可去國庫報銷費用。”

孔子的弟子子貢,在街道看到魯人為奴,遂花錢將其贖回,但贖後沒去國庫報銷。

很多人因此讚美子貢品德高尚,可孔子知道後,卻大罵子貢。

別人覺得奇怪:“贖人不報賬不是很高尚嗎?”

孔子聽完,說了這樣的話:“子貢的做法會導致更多奴隸不能被救贖。


將來別人看見魯人為奴時就會想:我贖買後,若去報帳,品格就不如子貢。

但不報賬吧,我自己又負擔不起。便只好裝作沒看見不去贖人。


所以,子貢不報賬的做法,其實是在阻礙更多奴隸被救贖。”

子貢沒有報銷費用,別人讚美他的高尚,這無形之間,讚美就變成了道德綁架。

夠了!能別再安排“犧牲”了嗎


試想一下,當你公司的所有同事都上交聚會公費的時候,但你不想去,你會面臨一個壓力強大的困境:

“所有人都出了公費,我怎麼好意思不出呢?”

“沒有人說不去,我也不好意思表態不去。”

在生活中,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同學們都捐款100元,你好意思捐50嗎?、朋友生日,其他人都送了上千元的禮物,你好意思送千元以下的東西嗎?

對於很多人而言,自己本身不願意作出這樣的決定,無奈環境使然,這些看似自願,其實都是綁架。


過度歌頌犧牲,讓有心人捨命式效仿

前段時間,因為疫情的惡化,許多公眾人物放下手頭工作,趕往一線,媒體大肆得讚美這種犧牲自我,奉獻國家的精神。

他們的奉獻值得稱讚,但不該過度宣揚,因為在這樣的歌頌下,會讓很多沒什麼資本的人捨命式效仿:

拾荒老大爺頓頓吃清水掛麵,大災來臨捐出畢生的 10萬積蓄;

夠了!能別再安排“犧牲”了嗎


68歲環衛老工人,捐出5年積蓄10071元,支持武漢;

夠了!能別再安排“犧牲”了嗎


87歲的老人倪素英捐出她的畢生積蓄20萬元;

夠了!能別再安排“犧牲”了嗎


他們跟公眾人物不一樣,他們的錢是畢生的積蓄,也可能是最後的養老金。

他們愛國,願意為國家出一份力,那以後誰願意照顧他們所剩無多的日子?


最後


犧牲是一個動詞,指為堅持信仰而死、為了正義的目的捨棄自己的生命或利益,如為國犧牲、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

當代詩人紀宇的《理想》中就曾說過:“捨棄或損害一方的利益,他犧牲休息時間為同事們修理收音機理想又是一種犧牲。”

犧牲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有損犧牲者的利益,對於犧牲者來說是痛苦的。

我們應該避免這樣的痛苦,而不是大肆宣揚這種痛苦是值得讚美的。

犧牲已經是一場悲劇,不能再是一場連續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