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臣们为何建议嘉靖皇帝称自己的亲生父亲朱祐杬为“叔父”?

乌文俊


主要是古代严格的家族礼法制度,好比我们知道王朝历史有“正统”观,在同一个王朝内部的传承也是一样有正统观念,皇帝严格说是代代相传,但凡是总有例外。武宗正德皇帝本身就是独子,而且死的时候才刚刚三十,没有儿子,其实武宗都知道精力旺盛,按说被后世形容为非常好女色的,例如大量征选民女的。但居然他没有儿子,假如不是身体有问题的话,多少能说明嘉靖后来对武宗有抹黑,个人觉得武宗虽然亲近女色,但说不上荒淫,更谈不上无道,这个在关于武宗的问题有过回答。

那么嘉靖朱厚熜按班辈来说是武宗的堂兄弟,朱厚熜的老爸是武宗朱厚照老爸的弟弟。为什么选朱厚熜来接班?是根据武宗老爸孝宗的传承规矩,把朱厚熜过继给孝宗,这种情况在古代传嗣来说是比较普遍的,有时候为了传承香火也是合乎情理,能够被接受的。但是,作为过继这个礼法规矩,自然朱厚熜就要叫孝宗为父,而自己的亲生父亲就要叫“叔父”,所以需要注意这个规矩的出发点在家族礼法角度来说。

可问题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朱厚熜来到京师是当皇帝的,不是来认伯父为老爸的,因为不论伯父还是老爸当时都不在人世了,关键就是不论朝臣还是朱厚熜的核心在继位上,不是建立在家族礼法子嗣延续上,这个问题一开始就跑偏了。但杨廷和等大臣当时却一叶障目了。朱厚熜后来非常明确,他是继“法统”而非继“嗣统”,这个说法非常有力,而且合情合理。杨廷和等人抬出的宋朝皇帝情况不同于朱厚熜的继位,宋朝当时皇帝都是活着的时候没有儿子,在宗族里面选一个孩子养在自己身边作为将来立储有备无患,这个出发点就不一样,的确是先选“子嗣”,改认老爸就说得过去,作为皇帝的儿子继承皇位。这个既符合传承制度也符合宗族礼法。这个就是与朱厚熜继位组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朱厚熜的孝心是一方面,关键他站的住脚,他来到北京是继承法统,是武宗朱厚照无嗣,改为兄终弟及的程序来继承大统,这个完全符合古代皇位传统,没有必要非去改认孝宗为父,作为孝宗儿子继承孝宗的嗣统再继位,所以杨廷和等人是过于死板了。


何运超


这个事情首先要从明武宗说起,这个皇帝的人生是非常荒诞的,在位期间不务正业,到处游玩,幸好有很多大臣的辅佐,才没有让国政衰败。明武宗有个最大的心病就是没有儿子,其实他也努力过,但是一直要不上,所以后来干脆也就放弃了。他原来也有个亲弟弟,只是在他即位之前就已经早夭了。

武宗驾崩后,因为没有子嗣,没有亲兄弟,所以也就没有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一说了,那就只能从相近的皇室里面选一个接班人,最终选了他的亲叔辈兄弟朱厚熜,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嘉靖当然满心欢喜,自己无意间捡了个皇帝。他高高兴兴在即位后,就准备把自己亲生父亲的灵位转移到北京太庙中,太庙是供奉明朝皇帝的地方,准备向祭祀其他皇帝一样供奉自己父亲,这样就在事实上,把自己的父亲抬高到了皇帝的位置。

但是嘉靖皇帝的做法却遭到了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大臣坚决反对,大臣们认为:嘉靖登基当皇帝,其实际上是过继给了他和他堂哥明武宗的父亲也就是明孝宗朱佑樘,然后才当了皇帝,实际上是过继给了明孝宗朱佑樘这一支,成为这一支的人了。所以以后只能叫自己的亲生父亲朱祐杬为叔父。

但是这样就牵涉到另外一个问题了,如果这样算的话,客观上就要与自己的亲生父母脱离关系。嘉靖听到这话当然就很不高兴,这件事你们事先你们没有说好,现在又突然给我强制换了一个亲爹,让自己的亲爹叫叔父,换谁谁都不愿意。

他要为自己的父母抗争一下,无奈大臣的势力太强大,自己也只是一个14岁的孩子,完全没有能力抗争。为了打破这种僵局,他看到来硬的不行,于是就主动向大臣们示好,但是他忽略了一件事情,那些大臣们个个都经历过很多世面的人,什么人都见过,什么事情都经历过,而且明朝的大臣都是最有风骨、最耿直的,他们的态度依然是软硬不吃。在这一轮额斗争中,嘉靖皇帝败下阵来。

这就是明朝最为著名的“大礼仪之争”,其实这件事情挺可笑,大臣们是为了维护皇家尊严,嘉靖皇帝是为了自己的有个亲爹,这其实都没有错,关键是谁能够斗争到底。

随后,有一个新科进士张熜的支持,提出了“继统不继嗣”的观点,嘉靖的才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也有部分大臣开始转向支持嘉靖皇帝。最后嘉靖皇帝来了硬的,二话不说,直接把自己生父朱祐杬牌位搬到太庙,昭告天下。对于进谏的大臣,直接全部廷杖(打板子),结果134名参与此事的官员,全部廷杖,其中有16名官员当场打死。

这件事后,争议三年之久的“大礼仪之争”结束,嘉靖皇帝也可以名正言顺的认自己亲生父亲叫父亲了。


每天爆点料


由于正德皇帝的荒诞之举,使得正德在儿戏中死亡,而且正德皇帝死的时候没有子嗣,在弥留之际,首辅杨廷和预料之后的继承人问题,他援引《皇明祖训》中的兄终弟及的原则,让朱厚熜继位是为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是个驴性子,在最开始对于继位的程序就开始不满,因为当时杨廷和要用太子利益迎接朱厚熜,即由东华门入,居文华殿,但是朱厚熜并不同意这种方案,双方当时都不愿意妥协,但国有不能无君,最后由皇太后下令群臣劝进,朱厚熜从大明门进入,在奉天殿继位。

继位以后的朱厚熜就开始和大臣因为嘉靖皇帝认谁为生父开始了一场争论,就是“继嗣”与“继统”的争论,这场争论一下就争执了三年之久。以杨廷和、毛澄为首的大臣认为嘉靖是以小宗入继大宗,就应该认明孝宗为父,称亲生父亲为叔父,并且用汉哀帝和宋英宗举例。但是这个事情对于年少的朱厚熜来说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明世宗下诏几次加封亲生父亲,也都被杨廷和等大臣封还。

后来新科进士张璁提出了一个“继统不继嗣”的理论,大大获得了嘉靖皇帝欣赏,这个时候基本上嘉靖已经胜利在望了。后来杨廷和致仕,没有能和嘉靖皇帝抗衡的人了,嘉靖皇帝顺利可以称亲生父亲为“皇考”了,为了这个事件还发生左顺门案,因为廷杖而死的大臣十六人,文武百官在这个事件以后纷纷缄口,朱厚熜大获全胜。

这个事件其实是个政治事件,朱厚熜取得胜利也是解除了旧的政治势力,使的朱厚熜大权在握。这不是一场简单的‘继嗣“”继统“之争。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师哥讲史


这是礼法问题,根据古代血统继承,嫡长子为先,而后兄终弟及。但明武宗生性好玩,并没有留下子嗣,于是其堂弟朱厚熜便顺理成章的获得了继承大统的资格,并由此引发了明代著名的“大礼仪”之争。

结合事件经过,可以看出,建议嘉靖皇帝“改父为叔”主要有以下三点:

1.礼法制度的正当性



儒家思想在宋代经过程颢、程颐以及朱熹的发展,已经要变成为延伸至社会方方面面的理学,最集中的表现便是伦理纲常。

嘉靖皇帝作为“兴献王之子,宪宗皇帝之孙,孝宗皇帝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尽管在血统上拥有继承权,但必须要有法理上的名义,才算得上名正言顺。在明代中期,这个名正言顺就是儒家纲常。在嘉靖帝看来,自己当上皇帝,自己的生父也追认皇帝名号,是最正常不过了,总不能为了当皇帝,连自己亲爹是谁都得换了吧,这着实颠覆了他十几年的世界观。然而大臣们偏偏拿出了第二方案,按照礼部的设想,嘉靖应该遵循古制,尊明孝宗为父,改称自己的亲生父亲为叔,这样相当于族内过继,比原本的藩王即位要正当的多。

在即位之前,嘉靖只是湖北安陆的一个小藩王,如果不是他那不靠谱的皇兄,这个天大的馅饼是永远不会有机会砸到他身上的。与满腹经纶的大臣不同,嘉靖帝在地方成长,不愿被那套所谓的礼法制度所束缚,这在他1521年进宫继承大统时反映得淋漓尽致:大臣要求其按照皇太子之礼走东安门进宫,而嘉靖偏偏要求按天子之礼走大明门。

大礼仪之争,早在一开始便埋下伏笔。

2.群臣给皇帝的下马威



如果嘉靖生在东宫,从小必定接受一板一眼的正统皇家教育,被灌输各种圣人之道,他的孙子万历皇帝便是如此,这样成长起来的皇帝会完全按照大臣的思路,活同一个木偶,天天参与各种刻板的仪式而毫无主动性,容易抹杀个人的天性。

然而嘉靖偏偏是个又聪明而又颇有个性的人,注定不愿被大臣操控——尽管内阁首辅选定他即位正是因为当时的嘉靖帝仅仅十五岁,按现在的说法,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都不具备。在大臣看来,这将是个听话的孩子。

可是他们错了,不仅嘉靖帝不听话,就连同他的生母也同样彪悍——兴献后行至通州进京,听闻大礼仪之争,决意停止进京以此相逼。

就在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一次次以辞职为威胁,嘉靖帝更是一不干二不休,与他的母亲兴献后一起,纷纷表示不追封帝位便打道回府,皇位你们爱谁谁干吧。

就这样,在逐字数回合较量中,嘉靖终于如愿以偿为他的父亲母亲追认了帝位。

3.皇统与道统之争



大礼仪之争看似皇帝的家事(认谁当爹的问题),但是在大臣们看来却并不是这样,他们认为这事关国家伦理秩序。在以礼法治国的明朝,存天理、灭人欲达到了顶峰,缠足开始盛行,贞洁牌坊也越建越多,全社会病态般地追求纲常上的正当性到了吹毛求疵、禁锢人性的地步。

正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天下君父的皇帝,更应当以身作则,带头遵守礼法。与汉代的三公九卿不同,明代甚至废除了丞相制,隔在皇帝与大臣之间的缓冲被移除,有明一代,皇帝与大臣就各种事情争执屡见不鲜。先是大礼仪,后有争国本,又有移宫案,在取消刑不上大夫、反而多用廷杖打大臣屁股的明朝,这些官员前赴后继,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这便是道统。所谓道统,即是将儒家所认定的仁义道德,外化为统治社会的工具,像天理一般存在于人心,要求每个人都遵循这套亘古不变的纲常,以求实现崇高的天道。在理学家看来,人性是要束缚,甚至抹杀的,天道是最高的正统,即便天下是谁家的天下都不重要,都必须要在天道的统治下运行。

与西方早期的解放人性、加强君权相比,嘉靖帝是孤独的,尽管他以他的智谋和权威压制了所有的文官、宦官集团,但他的子孙却再次陷入无穷的党争之中,受到孤立。

可惜的是,随着1644年清军入关,道统与皇统变为亡国与亡天下之辩,而主张个性解放的心学传至日本,为近代日本打开国门走向现代化解除了思想禁锢。


春秋正义


因为要继承皇位,所以要过继,过继后成为孝宗的儿子,那么自己的生父就成了叔父,因此引发了大礼仪之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