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shenwenyuan




萧太后是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女性,她和武则天、慈禧、吕雉并称四大太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四大女汉子,彪悍的很。在辽国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皇族都姓耶律,皇后一族都姓萧,萧峰的萧,由此可见萧峰见了萧太后,都应该叫姑妈之类的。

萧太后和慈禧差不多,29岁就成了寡妇。在这时他就成了孝庄皇太后的偶像,为了巩固自己儿子的皇权,她又嫁给了权臣韩德让。两个人恩恩爱爱,同吃同住,还一起接见外国使臣。


在《杨家将》中她的出镜率也比较高,在萧太后的亲自指挥下,这里其实不关潘仁美的事,杨继业被活捉,脑袋被砍下来。当然在小说和电视剧中更加精彩,萧太后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杨继业的四儿子杨四郎。

萧太后快活一世,潇洒一世。但最终还是会死的,在57岁的那一年,她终于和老不死这个词告别了。正像当初风风光光的嫁给皇帝一样,又被风风光光的大葬。



有人会问,当时辽国的经济那么不发达,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的宝物,陪同萧太后一起下葬呢?要知道当时的辽国还在从封建制度向帝国制度进行转变,皇帝和太后还有许多封地,每年都是会有大量收入的。再加上当时宋辽刚刚和好,宋朝献给辽国的很多宝贝都被萧太后这个爱美的女人笑纳了。

生前荣耀不代表死后荣耀,当然坟墓中的宝贝会比她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从三国时期就比较知名的摸金校尉胡八一之类的人物早早就盯上了藏满宝物的坟墓。


萧太后的屏幕和武则天的一样叫乾陵,不过不在西安,而是在锦州北镇富屯乡龙岗子村。萧太后死没有多久,辽国就灭亡了。没见过世面的完颜阿骨达就把这个坟墓给掘了,南方的汉人盗墓贼但是又来搞了第二波。

中华民国建立后天下大乱,这座坟墓又被盯上了,这是第三波。918事变后,日本人又来挖了第四波。90年代,盗墓贼到处都是,以东子为首的盗墓集团来了一次大扫荡。2003年有一些小盗墓贼来接了个尾,这个墓葬就彻底的空了。



因为这个墓葬在历史上被盗了无数次,里边早就空空如也,因此乾陵连个文物保护的资格都没有申请下来。现在我们去这个地方,连个墓碑都看不到,基本上成了小动物们的栖息地。

上个世纪90年代是盗墓贼的黄金岁月,萧太后陵墓中的很多宝物,都纷纷被挖掘了出来。市面上流传的就有凤袍、皇冠饰件、玉器和玉牌,当然价值最高的还是那一件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有关专家估值大约34亿。

这样的一件宝物绝对不是无人敢碰,这就是个笑话,这是当时被一个神秘的收藏家买走成了私人收藏品,后来在市面上再也没有露面过。

这件寿衣当然是不简单,比汉朝的金镂玉衣还要名贵得多。毕竟宋朝时期的科技比汉朝要发达得多,手艺也要精湛的多。整件衣服是有黄金线编织而成,上边有精美的图案,绣了一只飞升的凤凰,象征着萧太后升天成仙。

这件衣服是个短袖,这是当时辽国的打扮,也没有其他更多的含义。所有关于这件寿衣的资料都基本上是来自江湖传说,截止目前没有留下图片资料,实物更是下落不明。


新知传习阁


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在考古界,除了一些珍贵的珠宝值钱以外,那些名人的寿衣,其实也很值钱。曾经有一件汉朝的那一件金缕玉衣,被人估价为24亿元。但还有一件寿衣,被人估价为34亿,这件寿衣就是萧太后穿的那一件寿衣。为什么她的这件寿衣会有这么高的估价?主要这是因为这件衣服制作材料特殊,款式也特别的新颖。这是一件用黄金来打造成的短袖上衣,放眼现如今,这样的衣服也是找不到几件的。



更何况,在人们思想这么保守的古代,居然出现了短袖款式的寿衣,这也算是极具有研究价值的一件物品。而且看一看这件寿衣,它的设计还比较的新潮,短袖上面绣着凤凰逐日、缠枝莲等图案。这些绣工也特别的精美,款式的设计在古代算很新颖潮流,一看就非常的贵气大方。但这都不是这件衣服最值钱的原因,最值钱的是因为这种刺绣方法。衣服上面的刺绣方法,是早就在国内失传的古绣刺绣。也是因此,这件衣服的考古价值,制作手艺,都是衣服值钱的地方。再加上这又是一位太后穿过的衣服,有着这么多年的历史价值,所以开价几十亿,也是很合理的事情。



在60年代初,萧太后的墓就已经被盗贼光顾过了,等考古工作者发现时,也只能进行抢救性的发掘。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墓中的大部分珍宝都已经被盗贼偷空了,但这件金丝寿衣却还在萧太后的墓地中。这样一件宝贝,盗墓者其实并不是不敢偷,只是他不识货。以为这就是一件普通的陪葬衣服,并没有什么值钱的地方。想必当他听到了考古专家们给出的估价后,肠子都已经悔青了吧!



盗墓人们在偷墓之时,都是悄悄的,只敢选择在夜晚进行。而且墓地中的光线暗,他们也不敢开太明亮的灯光。不像专家们发掘,都是正规的挖掘,使得墓地中灯光明亮,能将一切看得清清楚楚。盗墓者只是晃眼一看,看见这件穿在尸体上的寿衣,出于晦气,他们并不会想上手去摸摸。自然也就不知道这件衣服是用金丝制成,更加不可能知道这件衣服的刺绣是那么的珍贵。再者来说,墓地中那些耀眼的珠宝们就已经快闪瞎盗墓者们的眼,他们又怎么会分出心神,去关心这一件毫不起眼的寿衣呢?也是因此,这件珍宝才能逃过一劫,没有落入这些不法分子们的手中。


江上孤舟


辽国萧太后的陵墓被盗不下五次之多,墓中的金银财宝被洗劫一空,你觉得萧太后死后穿的寿衣——“金缕衣”,后来被专家估价34亿的宝贝会没人碰吗?

首先咱们了解一下萧太后这个人,萧太后本名叫萧绰(953~1009年),小名燕燕。是辽国第五个皇帝辽景帝耶律贤的皇后。

如果你还不明白,直白的说,她就是整死杨六郎的老爸杨继业的女人,金刀令公杨继业金沙滩一战,被她逼的撞死在了李陵碑。当时辽国、金国和宋朝三足鼎立并不断进行着战争。



萧太后是和历史上的武则天、吕后、慈禧一样的人物,辽景宗35岁上就死了,当时萧绰才29岁,她和景宗生的儿子刚刚12岁。

儿子还小,萧绰开始了临朝听政,她的儿子耶律隆绪只是名义上的皇帝。

讲真萧绰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她当政期间不断发动侵略宋朝的战争,著名的城下之盟——“澶渊之盟”,就是萧太后指挥辽军一直攻打到了北宋皇城根签订的条约,这是大宋耻辱。

萧绰做了四十多年的实际“女皇”,和历史上的慈禧当政时间差不多。1009年归政其子辽圣宗耶律隆绪。



她觉得太累了,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什么权力财富,身体好才是根本”!萧绰想开了,她要好好休息,过好自己的余生。

然而天不假年,同年的十二月,萧绰因病去世,享年57岁。

辽圣宗,也就是她的儿子十分难过,把母亲隆重葬在了父亲身旁,据说陪葬品十分丰厚,堪比清朝的慈禧墓。


萧绰和丈夫辽景宗合葬墓位于今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富屯乡龙岗子村,有兴趣的亲们可游览一番。不过这个地方现在很荒凉。为什么呢?

原来辽乾陵(景宗和萧太后合葬墓)很荒凉,因为这个墓已经被盗掘不下于五次,只剩下了一个空壳。



说起来萧绰生前很风光,但死后很凄凉,比慈禧死后惨多了。不知道和厚葬有没有直接联系?

前面讲了,宋、金、辽三足鼎立互相牵制,到后来宋朝皇帝很弱智,竟联金灭了大辽。我觉得宋朝皇帝没仔细读《三国》,让任何一方做大做强都对宋朝不利,到后来宋朝终于尝到了苦果——“靖康之耻”,北宋最后被金国灭了。这是后话,暂且放下不提。

回到话题,宋金联手灭辽,在辽国灭亡前夕,即辽天庆九年(1119年),萧太后死后100余年,金兵为了报复辽国,把乾陵盗掘,然后把墓内的金银珠宝抢掠一空,这是辽乾陵首次被盗。

辽国被灭后,当金国占领汴京无暇他顾时,南方的盗贼乘虚而入,对辽乾陵又进行了一次洗劫。这是第二次乾陵被盗。



1912~1915年间,即民国初年。辽乾陵被当地的饥民挖掘了一遍,这是第三次被盗掘。

1931~1939年,日本打着调研之名把辽乾陵挖掘了一遍,这是第4次被盗掘。

1994~1999年间,被以东子为首的盗墓集团拉网式的盗掘了一遍。这是辽乾陵第五次被盗掘。

2003年,辽乾陵再次被盗,这是我目前知道的最后一次被盗掘。

行文至此,我估计亲们明白了吧?

萧绰死后穿的“金缕衣”,被估价34亿不是无人敢碰,其实是第一次早就被金人盗掠走了,即便不是第一次,它的命运不会逃过第二次,第三次……



事实确实如此,到了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乾陵的陪葬品出现在了市面上,首先出现的是金银珠宝,到后来一些宝贝随之出现。

1995年,萧太后的黄金寿衣出现在了辽宁。“金缕衣”一出,立刻引起了轰动,它的出现使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考古队在河北省满城县,发现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陵墓里的“金缕玉衣”黯然失色。

“金缕玉衣”估价24亿,而萧绰的“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做工更加精细,它是由10,730克黄金和上百枚大小不一的宝石制作而成。著名的文物专家裴元博先生估价至少34亿,比金缕玉衣贵了足足10个亿。想想看,盗贼怎么能不敢碰呢?


秉烛读春秋


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之所以价值34亿的寿衣无人敢碰,那是因为这件价值连城的寿衣是漏网之鱼,躲过了盗墓贼一次又一次的盗掘。

萧太后可是历史上一个出名的女人,她与开始上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齐名,都是古代的“女皇”级别的女人。辽国的萧太后临朝听政27年,57岁因病去世。在她死后,她的儿子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更是埋葬了海量的珍宝。

像萧太后这样一个埋满珍宝的陵墓自然少不了盗墓贼的光顾,据史料记载萧太后被盗掘了不下6次。第一次是在金兵灭辽之后,金兵对她的陵墓进行了盗掘。第二次是靖康之耻后,金兵又将萧太后墓盗了一遍。第三次是民国初年,当地饥民对萧太后墓进行了盗掘。第四次是抗战时期,日本人以调研之名对萧太后墓进行了盗掘。第四次是20世纪90年代,北镇辽墓被以东子为首的盗墓集团拉网似盗掘一遍。第五次是2003年,萧太后墓又被盗掘,这一次是目前已知的最新的一次盗掘。

萧太后虽然历经这么多次的盗掘,但是在千年后的1994年,萧太后临死时穿的黄金寿衣才惊现在辽宁。这件黄金寿衣由10000多克黄金和上百颗大小不一的宝石组成,据专家估价价值34亿元。之前发现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在它面前黯然失色,黄金寿衣比金缕玉衣贵了整整10亿元。

像这样一件珍宝之前经历了这么多次盗掘,之所以到1994年才面世,不是盗墓贼不识货,或者不敢盗掘,很有可能是当时那些盗墓贼一直都没有找到萧太后的棺椁,一直幸免于难。直到1994年左右,才被盗墓贼发现。因此,这件珍宝才得以面世。


密探零零发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帝王敛服当属金缕玉衣,一般情况下,很多专家学者对金缕玉衣的估价为24亿。然而,历史上还有一件敛服的估值达到了34亿,那就是辽代萧太后的黄金敛服。

萧太后,一个杀杨业、败北宋,逼迫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的“铁娘子”

萧太后其人

萧太后,本名萧绰,小名燕燕,父亲是大辽北院杻密使兼宰相萧思温。萧家祖辈为契丹人,后仰慕汉丞相萧何威名而改汉姓萧氏。萧太后是辽国中期女政治家、军事家,足智多谋,文武全才,可以狂甩慈禧太后十八条街。

萧太后自幼聪慧美丽,而且早熟,16岁就被辽景宗耶律贤选为贵妃,第二年就封为皇后。萧太后陪伴了辽景宗十四年,为其生四子三女,由于辽景宗体弱多病,朝政大权实际由萧太后掌握,但是萧太后从没有僭越之心。公元982年,辽景宗驾崩,幼子耶律隆绪即位。宋太宗看到辽国孤儿寡母执政,觉得有机可乘,于是率兵夺取幽云十六州。

萧太后率奋起抵抗,宋军大败,辽军还俘获老将杨业,后来杨业绝食而亡。1004年,大辽国兵锋正盛,萧太后挥师千里,直驱澶州。尽管后来受挫,但宋真宗急于求和,两国签订《澶渊之盟》,萧太后平安撤军。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宋向辽每年进贡白银十万两、帛二十万匹。萧太后在摄政期间,励精图治,选用汉人,开科取士,消除番汉不平等待遇,劝农桑,薄赋税,内政修明,军备严整,纲纪确立,上下和睦。而且以戈止武,坐收宋朝岁币之利,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对外军事强盛,对内政局稳固,使辽朝迈入鼎盛时期。

1009年,萧太后将皇权交给了耶律隆绪,从此结束了她近四十年的摄政生涯。儿子担起了责任,萧太后一身轻松,于是她决定到南京(今北京)安享晚年。不幸的是途中染病,一个月后病死行宫,终年57岁,葬于乾陵。

萧太后的一生可以说十分的传奇,但是在她死后,其下场并没有那么好。她的陵墓先后多次被盗,里面的金银器物早已经被盗掘干净。

那么都是哪些人盗得,什么时候盗的呢?

第一次的盗掘是发生在金人领袖完颜阿骨打时期;

据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十分痛恨辽人,所以在后来将大辽灭了之后,他便下令将辽国皇室的陵墓全部挖掘,将里面的陪葬宝物全部洗劫干净,并将陵墓给毁坏掉。这其中就有萧太后的乾陵。

第二次发生在金国迁都时期;金国迁都之后;

南方的盗墓贼闻讯而来,对该陵墓又进行了一次大清洗。

第三次则是在民国初年的时候

这一次就不是什么盗墓贼了,而是生活在本地的民众,他们相互联合起来又将其洗劫了一遍。

第四次是发生在日本侵华时期

日本人打着研究古辽国墓葬群的幌子,开始对乾陵实施大规模的“扫荡”。

以上这四次盗掘可以说是相对来说,规模比较大一些的,除此之外的一些小规模的盗掘活动,那就更数不胜数了。但是说来也奇怪,这些人盗掘萧太后的陵墓,把里面值钱的东西都拿走了,可为何萧太后身上的一件价值34亿的寿衣却没有人要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是一件怎样的寿衣,为何能价值34亿。

萧太后的这件“寿衣”,全名叫“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

它是由一片长约60厘米,宽约51厘米,肩宽39厘米的背襟;两片各长27.5厘米,宽25.5厘米,上弧颈9厘米的前襟;两只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短袖,用金丝线缝制焊接而成。全衣无领,只有宽约18厘米的半月形弧颈。

全衣重约3240克,共抽取近万根长约一米,直径约0.1毫米的金丝织布状织成。

黄金做衣服也是一个世界难题,黄金熔点高用来做首饰或者衣服的装饰还好。整件衣服采用失传已久的古刺绣方法,单单是这方法和材料就得有十几亿,加上上面的做工与图案又得好几亿,再加上历史的久远又得好几亿,而且加上名人效应,萧太后啊,光这个品牌名称就得值个好几亿吧,这么一算三十多个亿也只少不多

为什么值34亿寿衣没人碰?

一、偷寿衣不吉利


盗墓行业很古老,曹操曾专门组织过盗墓队伍。盗墓者有自己的讲究,古人的寿衣大多不被偷,原因不明。寿衣本身代表着"生命的终结"。偷寿衣会给盗墓者带来灾难,所以大多数古代盗墓者没有偷寿衣。有人说,这是绝对的吗?这么多盗墓者中没有异常现象吗?当然有。但是在寿衣被偷出来之后,因为担心带来坏运气,所以买它的人不多,市场很差,所以初期的盗墓者没有偷它。

二、萧太后的金寿衣属于内衣,所以被盗墓者们忽视了

古代皇帝太多了,但现在出土的金玉衣只有两三件,这说明穿金银不是皇室的习俗。20世纪60年代出土的汉代玉衣属于典型的外衣,闪闪发亮,令人眼花缭乱,从而激发了盗墓者的兴趣。萧太后的金寿衣不属于这种大衣。身上穿白色内衣后,穿上金色的寿衣,然后穿上衣服和外面的斗篷。因此,如果你不把萧太后的外衣脱下来,它的金寿衣是看不见的,所以大多数盗墓者都没发现它的存在。

总结:中国历史上的后妃数不胜数,然而通观下来,只有萧太后,不但建功立业、彪炳史册,而且作为一个女人,她真正享有了完整的人生。因此,萧太后是一位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女人,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人,一位值得让后人敬佩的女人。


路之意


看到这个问题不禁令人想起乾隆帝裕陵出土的缂丝陀罗尼经被,这块俗称“裹尸布”的缂丝经被被誉为“织中圣品”,2010年曾被拍出1.3亿的天价,可见文物的价值不仅在于文物本身的稀缺性,而且跟名人效应有着极大的关联。辽国萧太后本名萧绰,小名燕燕,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生母。公元982年,辽景宗驾崩后,继位的辽圣宗年仅12岁,萧绰以太后身份摄政,徽号“承天皇太后”。乍看起来跟晚清时期慈禧老佛爷的上位之路极为相似,可实际上萧太后远比慈禧太后高明许多,不仅没有因摄政而饱受诟病,而且兴利除弊,大张挞伐,带领辽国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

更厉害的是,萧太后公然与汉人韩德让出双入对,出则同车,入则同帐,即使接见外国使臣也毫不避讳,甚至辽圣宗都以儿子的身份侍奉韩德让。反观慈禧,因为重用太监安德海和李莲英而被传得沸沸扬扬,后来还是借丁宝桢之手杀掉安德海并曝尸才得以洗脱苟且嫌疑。在私生活方面,唯有一代女皇武则天能与萧太后相媲美。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征调20万大军,发动雍熙北伐。萧太后派耶律休哥抵御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率领的东路军,派耶律斜轸抵御老将杨业率领的西路军,同时带着情人韩德让和儿子辽圣宗御驾亲征,戎装上阵,大败曹彬,活捉杨业。杨业不堪受辱,绝食殉国,萧太后砍下首级,传首边关,使辽国士气大阵。杨业就是《杨家将演义》中的杨令公,佘太君的夫婿。

公元1004年,萧太后率领20万辽国精锐南征大宋,一路势如破竹,仅两个月时间抵达澶州(今河南濮阳),距离北宋都城汴京仅一步之遥。由于宰相寇准鼓动宋真宗御架亲征,宋军士气大振,辽国名将萧挞凛又被宋军弩箭射杀,萧太后审时夺势,决定阵前议和,辽宋两国达成澶渊之盟,宋朝每年向辽国支付30万金帛,双方退兵休战。公元1009年十二月,萧太后病逝,享年57岁,与辽景宗合葬于辽国乾陵。辽乾陵位于辽宁锦州市北镇富屯乡龙岗子村,先后五次遭到盗掘。公元1119年,金兵盗掘了乾陵,将墓内明器掠夺一空,这是陵墓被盗之始。随后盗墓贼趁虚而入,乾陵再度遭到洗劫。民国初年,当地饥民再次挖掘,乾陵第三次遭盗掘。日军侵华期间,对乾陵进行了拉网式搜刮。上世纪90年代初,盗墓集团再次把目光盯上了乾陵,只剩下几块墓志铭残存于墓中。

上世纪90年代初,乾陵陪葬品首次现世。1991年,萧太后凤冠现身锦州,1993年凤袍现世,1995年黄金寿衣现世。据砖家估计,这些陪葬品价值高达34亿。举例来说,整件黄金寿衣是用直径仅0.1mm的金丝织成,分背襟,前襟,短袖三部分组成。上面不仅织有花纹图案,而且缀有上百枚各色宝石,堪称无价之宝。加上萧太后的历史名人效应,这些陪葬品自然水涨船高,从而给出了34亿的天价估值。

黄金上衣长60厘米,宽51厘米,肩宽39厘米的背襟;两片各长27.5厘米,宽25.5厘米,上弧颈9厘米的前襟;两只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短袖,用金丝线缝制焊接而成,全重3240克。

至于说黄金寿衣无人碰纯属无稽之谈,无论是摸金校尉还是搬山道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所求的不过是一个“财”字,除非是不懂行的新手,像孙殿英手下把慈禧陀罗尼经被上缀着的珍珠宝石割下,而把丝被遗弃在地宫中。辽乾陵前后五次遭到盗掘,盗墓贼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件价值连城的宝物呢?


历史茶坊


盗墓贼不识货呗!

寿衣与其他文物不一样,寿衣长期埋在地下,初见天日时,跟一坨坨破烂儿似的,很少有人能将刚刚发掘出来的寿衣,与宝贝联系在一起。

在地下被埋了千年的寿衣,长啥样呢?请看图

这种图片,是明朝的一具古尸(无意冒犯)。出土时,基本上还保持下葬时的状态,身上的寿衣和裹尸布都还在,只是有些破旧——看起来,似乎是某个垃圾坑里捡来的棉被裹在身上一样。

盗墓贼下墓,所图为财,对于这些衣物的处置方式,往往都是扒掉仍在一旁。

这些被拔下来的衣物,积年累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再看图

这种图片,也是考古现场的照片。

墓主人的棺椁已经不复存在,墓主人的衣物也遭到破坏。如果没有考古清理、后期保护处理,墓主人的衣物哪个盗墓贼会惦记?

这玩意儿,拿在手里嫌沉,拖到家里晦气;关键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东西根本就不值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慈禧下葬之后,她的坟墓被孙殿英给光顾了,盖在她身上的陀罗经尼被就被孙殿英等人给扒下来,将被面上的珍宝拽走,将被子扔在一边,成为无人理会的“垃圾”。

2008年,在一场拍卖会上,乾隆皇帝下葬时所用的陀罗经被悄然进入拍卖会,被一个买主以9万元的超低价格买走!可见,不仅很多藏家不识货,连常年经手文物的拍卖行,都有打眼的时候。更不用说,整天在地里钻来钻去的盗墓贼了。

回到主题,辽国萧太后的坟墓,虽然经过多次盗掘,为何她的寿衣无人理会呢?

公元1117年,辽国的乾州、显州二州投降金国,这里,恰是辽国皇陵墓葬区,萧太后的陵寝也在这里。

此时,距离萧太后去世(1009年),已经过去了108年。埋在黄土之下的萧太后,早已化作一抔黄土,覆盖在她身上的丝织品,也成了“破烂”的模样。

辽国降金之后,金国对辽国的皇陵采取大规模盗掘,萧太后也没能逃过此劫。

正是这一次官倒,原本穿在萧太后身上的寿衣,被“官兵”扒下,仍在墓室一角,成了人人嫌弃的“垃圾”。此后,虽然历经多次盗掘,这件“垃圾”因为实在不起眼,一次又一次躲过盗墓贼的贼眼。

上世纪90年代,辽景宗、萧太后两人生前所用遗物,惊现锦州!

这些文物包括:萧太后凤袍、萧太后黄金寿衣、景宗皇帝手令背‘宜速’金牌、景宗皇帝令铜牌、大辽承天皇太都统金铜牌等等,每一件,都足以轰动当时。

学界不禁发出疑问,如此多的重器同时出现,除了辽国皇陵被盗,还能有别的情况?

但是,考古工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发现辽国的皇陵区并未发现新的盗洞,这也就意味着萧太后的墓葬,并不是当时被盗,而是在更早,甚至是解放前被盗。

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中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任何人不得私自发掘、交易。但是,文保法有个时间界限——解放前后,解放前所发现的文物,并不在此列。

萧太后的陪葬品之所以能被如此明目张胆地拿出来拍卖,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并无证据可以证明,这些东西是解放后被盗掘之物。

萧太后的陪葬品与乾隆的陀罗经被不一样,陀罗经被一问世,只卖了9万元的“高价”,而萧太后的这些衣物,竟被专家估价34亿之多!

至于这个价格是如何估算出来的,只能去问那些估价的专家了。

不过,萧太后的遗物历经千年,期间无数盗墓贼来了又走,她的遗物能始终躺在墓里,真真说明一个情况:盗墓贼的姿势水平还是不够啊!


祗树


价值34亿寿衣没人碰?盗墓贼是太正直了还是太胆小了?

在我国的考古界,最值钱的寿衣,莫过于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这件衣服因为制作精美、品质一流被文物界估价24亿。很少人知道的是,其实在辽宁出土的萧太后寿衣,全套总价超过了34亿,这是著名文物专家裴元博给出的估价,应该基本属实。

一,为什么萧太后的寿衣那么贵?

因为它包含的部件比较多,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

上世纪90年代,萧太后的寿衣多个部件流入各地古玩市场。1991年萧太后生前皇冠饰件出现,1993年出现,1995年萧太后黄金寿衣出现。其中最让人关注的便是黄金寿衣。

黄金寿衣其实和金缕玉衣一样,都是代表着死者生前尊贵,死后保佑她身体不服精神进入天堂。不过,和金缕玉衣和银缕玉衣不一样的是,萧太后的黄金寿衣居然是短袖短裤,难以想象,尊贵的萧太后,辽国女主人,居然穿着短袖短裤上天堂,那时多么滑稽的现象?

其实,更有可能的是,这只是外面一层,萧太后寿衣的其他部分已经被破坏了。

先来看看上衣:

这个黄金上衣,长60厘米,宽51厘米,肩宽39厘米,看起来就是平常的短袖;背襟有两片,各长27.5厘米,宽25.5厘米,上弧颈9厘米,前襟也是两只,各长21厘米,宽15厘米。这些大都是用金丝线缝制焊接而成。这件衣服没有衣领,只有宽18厘米半月形弧颈。颈口,袖口,都嵌的是宽0.5厘米的窄边;前对襟边,衣服下摆锤嵌的是宽5-3厘米錾花金边。对襟边錾刻的是两旁金珠纹中间缠枝莲纹。

不管怎么说,这件通体黄金制成的短袖上衣,放到今天都是十分崭新。可见用料之精细,制作之精美。在短袖上绣着的“凤凰逐日”、“缠枝莲“也是极其精美。

这件黄金寿衣,用金丝编制而成,孔隙匀称似机杼,排列细腻象锦缎,未见丝毫断头接结。重3240克,共抽取近万根长约一米、径约0.1毫米的金丝织布状织成。

更为罕见的是,这件衣服的绣制方法是早已失传的古刺绣方法。仅仅耗费的10000克黄金,就有难以估量的价值,再加上制作技术、考古价值、以及萧太后名气的加成,卖个几十亿一点也不例外。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质疑,说这个黄金寿衣可能是假的,因为没人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因为萧太后墓曾经遭遇过多次盗掘,黄金寿衣到底在哪一次被带出墓葬,又是哪一次流入了市场,谁也说不清。

二,萧太后墓的命运。

我国古代,出现了很多女强人,汉朝有吕雉、唐朝有武则天、清朝有慈禧。鲜为人知的是在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一起出现了女主天下的局面,辽国是萧太后掌权,宋国则是刘太后掌权,两人互相称呼对方为“女中尧舜”,真是一片祥和的局面。

吕雉死后200年,被绿林军盗掘陵墓,汉书中记载绿林强盗们还发生了侮辱尸体的行为。慈禧的墓葬在死后20年被孙殿英盗掘,孙殿英极其部下把慈禧全身剥光只剩下一个裤衩。萧太后因为知名度不如吕雉和慈禧,所以她的墓葬,被破坏的尤其严重。

萧太后是和辽景宗耶律贤合葬在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县富屯乡龙岗子村,被称作“乾陵”,和武则天墓一个名字。辽国墓葬大都无人管理无人保护,人人破坏,这里至今没能申请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辽乾陵也不例外。

辽国末年,被东北崛起的女真政权打击的不像样,1117年,乾州、显州投降金国,随后,乾陵和显陵就被洗劫一空。历史记载,“金兵毁乾陵、显陵凝神殿、安元殿并皇妃子弟影堂,地面建筑焚烧殆尽,两陵均被挖开,内中金银珠宝被盗掠一空”。这是乾陵的第一次被毁。

辽国被是被宋金联盟灭掉的,金国又是被宋元联盟灭掉的。在蒙古人的打击下,金国先丢失了龙兴之地东北地区,又丢失了黄河以北,最后被压缩在开封城周边。金国岌岌可危之际,大量盗墓贼乘火打劫,在辽国的陵墓群中发起抢劫,就在此时,乾陵遭遇了第二次浩劫。

清朝灭亡后,东北土匪横行、民不聊生,乾陵再次遭遇了当地饥民的盗掘。多灾多难的东北人从地底下挖出一些宝贝来换口饭吃,留下一条贱命,也许可以理解。但是意料之中的是,大多数的饥民在盗掘过程中抢夺财物被同伙杀死,这是最为令人痛心的。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有打着调研的旗号,把辽国所有的陵墓盗掘一空。日寇这种有组织犯罪,相比前面所说的盗墓贼、饥民来说,更有专业性,更有针对性,破坏力也更大。日寇在中国抢劫文物的事情没少干,可是偏偏有杨立新这样的华裔瑞典人为他们洗白。

上世纪90年代,乾陵遭遇了第五次浩劫,这一次的凶手是以东子为首的盗墓集团。改革开放大潮下,太多人利欲熏心,发死人财,这些经过他们手的文物,大都会流入外国收藏者手中,永远没有回归祖国的机会。

2003年,盗墓者再次光顾了这座千年古墓,这是乾陵的第六次被盗掘,会是乾陵的最后一次被盗掘吗?这是留给读者的问题,也是留给文物保护部门的问题。

期待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辽乾陵的保护工作。

三,萧太后其人。

萧太后这个人,多数人第一次认识他,是从《杨家将》系列故事中的。岳飞的死对头是金兀术,杨家将的死对头就是萧太后。

萧太后出身辽国大家族萧家,和《天龙八部》的萧远山萧峰是同族,不过时代比他要早。萧太后的父亲是萧思温。

辽穆宗被刺杀,意外之下,萧思温设法立耶律贤为帝。投桃报李耶律贤把萧思温封为北府宰相、尚书令、魏王,还娶了他的女儿萧燕燕。耶律贤的爱好是打猎,不理朝政,萧燕燕顺势接管了朝廷,到耶律贤35岁病死时,29岁的萧燕燕临朝称制,成了辽国的女主人。

萧燕燕要求朝中重臣发誓效忠小皇帝,耶律斜轸、耶律休哥、韩德让等大臣都对他言听计从。不仅如此,她还颁布“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的命令,杜绝了辽国长期以来内讧争位的现象。

最令人诟病的是,萧燕燕毒杀韩德让的妻子,和韩德让出双入对,甚至让小皇帝辽圣宗耶律隆绪叫韩德让爸爸。在韩德让的帮助下,萧燕燕母子地位更加巩固。

对宋战争上,萧燕燕在雍熙北伐中御驾亲征,辽军士气高涨,打败曹彬、俘虏杨业,收回了被宋国侵占的土地。澶州之战时,萧燕燕再次御驾亲征,这一次宋国皇帝宋真宗不怂了,也御驾亲征,两军打成平手,达成了“澶渊之盟”。

萧燕燕的儿子耶律隆绪和宋真宗结为兄弟,宋真宗的皇后、宋仁宗的嫡母刘娥就是被称为“女中尧舜”的那位。所以,宋辽两国的女主,其实算是婆媳关系。


历史知事


寿衣也就是人死后穿着下葬的衣服,一般来说盗墓贼盗墓是为的财宝,他们是不会拿走墓中死者所穿寿衣的,而盗墓贼在盗取萧太后陵墓时,也是遵循这一原则,从而错失了这件无价之宝!


萧太后其人!

萧太后,原名叫萧绰,出身于辽国名门望族,由于家族关系,成年后的萧绰就嫁给了辽国君主辽景宗耶律贤并成为了皇后,但是好景不长耶律贤就因病而死,萧绰和耶律贤年幼的儿子耶律隆绪继承了辽国皇位,也就是后来的辽圣宗!

辽圣宗即位后就尊萧绰为皇太后,但是由于他此时还小不能处理朝政,萧太后就担起了辅政的重任,并掌控了辽国27年的命运,可以说辽国在她的管理之下,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强盛时期!

公元1009年,57岁的萧太后归政于辽圣宗,也就在这一年萧太后因病去世,死后与辽景宗耶律贤合葬于辽乾陵,具体位置就是现在的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富屯乡附近!


当辽国灭亡后,占领辽国的金兵对辽乾陵进行了毁灭性的盗挖,这期间萧太后墓室中陪葬的金银珠宝被金兵洗劫一空。在这之后又有几拨盗墓贼进入了破败不堪的辽乾陵对墓室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洗劫,最后陵墓中只剩下了萧太后的尸骨和一件被遗弃在角落里已经肮脏不堪的寿衣!

萧太后的这件寿衣叫“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是萧太后下葬之时贴身穿的一件衣服,它由无数根金丝外加少量宝石缝制而成,全衣共重3.24千克。1995年,萧太后的这件寿衣出现在了辽宁民间,有专家对这件寿衣进行了估价市值为34亿人民币,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因为这可是个天价啊!


唐古看今


首先说一下,题目问得并不对,一座帝后合葬的著名陵墓,被盗墓者洗劫过至少六次(还是历史上有明文记载的),能顺出去换金子银子的东西,肯定都被大包小包掳走了,哪还能剩下?

这套寿衣并不是无人碰,而是说不清啥时候,也被盗墓贼给掳走了,随随便便就处置了。重又以流通文物的身份,出现在世间,经专家鉴定和估值,其价值这才震惊了世人。

为什么会这个亚子呢?答案用三个字就可以概括——不识货


都说盗墓者火眼金睛,偏偏历朝历代的盗墓者在这身衣服上,都没开眼,还被猪油蒙了心,如此只能说明一件事情:这身寿衣,完美呈现了奢侈品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低调到尘埃里的奢华!我很贵,一针一线都是钱,但你就是瞪大了眼睛也硬是看不出来啊!

低调而奢华的寿衣,萧太后值得拥有

萧太后其人是谁,楼上的各位答主已经各显神通,给出了详尽的答案。本答主就不展开细述了,只在此回顾两个重点:

第一,她是辽国第五位皇帝辽景帝耶律贤的皇后。耶律贤可以说是一代明帝、中兴之主,有治国之才、兴国之策,奈何寿数太短,35岁就大志未了,一命呜呼。接下来,舞台就交给自己这位特别能耐的皇后了。

第二、她是和武则天、慈禧太后齐名的一代名后。景帝驾崩,圣宗继位,耶律皇后晋级为萧太后。她果然没让亡夫失望,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总摄国家大事,不但治国有方,还开疆有方,领兵打仗,纵横捭阖,知人用人,不在话下。辽宋之战中,大获全胜;后与宋朝谈判,达成澶渊之盟,换来百姓百余年太平时日。执政20多年,可谓励精图治,臣民拜服,后于57岁时病故。

《辽史》对萧太后的评价仅15个字,但足见分量——“

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这样一位兼具声名威望的掌权者,死后与先帝合葬乾陵,自是风风光光、盛况空前。无怪乎后朝后世的盗墓者,一直虎视眈眈,绝不放过。

乾陵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后一次被盗,其实离今天并不遥远,就在2003年。至此,医巫闾山上彻底剩下了一座徒有其表的空墓

但之前林林总总被盗走的那些宝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重现市场。文保部门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一样样追索。追回的最著名的宝物,便是萧太后这一身土黄色的寿衣了。

34亿,到底值在哪里?

初看这身衣服,不开眼的答主本人,也不禁伸出脚指头想了想,为什么呢?但是大家都知道,奢侈品,就奢侈在举世找不出第二样上。

没错,这身绝对当得起“空前绝后”四个字的寿衣,正名辽承天皇太后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

我们对名称进行拆解,就大致能get,它值在哪里。

先说“黄金”二字,这身衣服是完整的七件套,包含头冠、上衣、手套、捍腰、裤子、靴子、覆面。它们全都由纯黄金打造,没有一丝杂质,重达10730克。上面镶嵌着近百枚大小不一、纯度极高的宝石。材质,贵!

再说“花丝镶嵌”四字,这身衣服,光是这件不起眼的短袖上衣,就抽取了近万根长约一米、径约0.1毫米的金丝,细细密密,编织而成,孔隙匀称似机杼,排列细腻如锦缎。

让人称奇的是,整件衣服,竟然见不到任意一个地方,有断头接结。更别提其织出的凤凰逐日、缠枝莲花的图案,让人称奇。

再看看这双金靴,金靴作为契丹人的葬具其实并不难见,但难的是,这双御用金靴的工艺,已经绝迹。浑然天成的黄金靴腰和靴面,前后宽仅0.2厘米的包边金片,需要经过钣金、锤鍱、錾刻花纹、焊接等繁复的工艺才能连为一体。

叠织其上的六只黄金花丝金飞凤、两颗黄金花丝火焰珠,以及40朵黄金花丝卷云纹

,交织成绝美的画面,暗含着祈愿主人一飞冲天、早达仙境的美好寓意。

其他组件,就不一一展开赘述了。最后说一下“镶嵌四凤纹”五字,指的是其金冠,上面镶嵌了四只展翅欲飞、栩栩如生的凤凰。而这顶金冠,是对墓主身份最好的昭示了。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保存如此完整、工艺如此精湛的黄金寿衣,可谓绝无仅有。唯汉代的金缕玉衣,可与之相提并论。而其造极登峰的花丝镶嵌工艺,如今已经绝迹,今人尚未挖掘出第二套,上下求索,亦无可复制。更别提其承载的历史价值、考古价值,是无法用数字来估量的。34亿,在消散的历史烟云里,不过博君一叹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