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皇帝與海盜的傳奇--大海盜吳平的藏金窟

  在閩、粵、臺三省交界的海面上,有一座美麗的海上綠洲——南澳島,在南澳島上流傳一個關於寶藏的傳說,這個傳說還與南宋末代小皇帝和一個大海盜有關。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傳說在距廣東省汕頭經濟特區僅11.8海里,東距臺灣高雄160海里,北距廈門97海里,西南距香港180海里,處在臺灣、廈門、香港這三大港口城市的中心點的南澳島上埋藏著富可敵國的巨大寶藏。

  關於南澳島埋藏有寶藏的傳說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有關學者經過追根溯源,發現早在宋朝末年,在當地就有南澳島上埋藏有皇家寶藏的傳聞了,至於傳說南澳島上的寶藏是大海盜吳平所埋,則是到明代時才流傳出來的。

一段皇帝與海盜的傳奇--大海盜吳平的藏金窟

  無論是皇家寶藏,還是大海查的寶藏,都讓無數人為之熱血沸騰,他們前赴後繼地趕到南澳島,希望能找到在這裡埋藏的寶藏,然而他們最後都失望而歸了。

  到底南澳島上有沒有寶藏?如果有,它埋藏在區區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小島的哪裡呢?如果沒有,為什麼當地又會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呢?

  皇家寶藏緣何落入南澳?

  南澳島位於廣東省和福建省交界的洋麵上,南海和東海的交界處,由23個大大小小的海島組成。南澳島有“潮汕屏障,閩粵咽喉”之稱。它除了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還有著優美的風景,所以當時宋朝末代皇帝趙是和趙曷才把行宮修建在這裡。

  《南澳志》中曾記載:在南宋景炎元年( 1276年)五月,趙是在福州稱帝,人稱宋端宗。但很快他便受到了元兵的追逼,無奈之下,他於十一月,和弟弟趙曷以及一干人眾一起逃亡到南澳島,在澳前村東面修建了行宮,兩兄弟就住在行宮之一的太子樓中。為了方便用水,隨從還在東南面的沙灘上挖了供不同人飲用的三口井:即供趙星飲用的“龍井”,供文武官員飲用的“虎井”,以及供普通士兵、軍馬飲用的“馬井”。

一段皇帝與海盜的傳奇--大海盜吳平的藏金窟

  趙是和弟弟趙曷逃亡到南澳島後,生活並不安穩,因為元兵仍對他們緊追不捨,所以當看到追兵步步逼近後,他們決定離開南澳島。趙是他們雖然是逃亡,但仍帶著不少的財寶,現在元兵追逼日急,這些財寶怎麼辦?如果仍帶著這些財寶,一是會拖慢躲避追兵的速度,二是怕事有萬一,這些財寶反而會助長元兵追巢I。

  想到這,趙是和弟弟商量後決定,在離開之前,把其中一部分金銀珠寶留在南澳島,等局勢緩和之後,再來取出。為了方便日後尋找,他們便在藏寶地附近的石壁上刻下文字。然而事情的發展並沒有如他們所願,在元兵的追殺下,小皇帝投海自盡,他的死亡,使這批被埋藏的寶藏成為了千古之謎。

  這批寶藏在哪兒呢?有人推測,就在太子樓不遠處的一堆巨石裡。

  如果這堆巨石裡真的有寶藏埋藏,那麼,想得到它,首先要做的,就是解開摩崖石刻上的文字之謎。

  要破解摩崖石刻上的文字並不容易,雖然當地人傳說,如果誰能將石壁上的文字念成文,解釋明白文字的含義,那麼藏寶的石壁便會自動開啟,裡面的寶藏也都歸這人所有。然而年代久遠,石壁剝蝕嚴重,如今石刻上只留下了 35個文字,可就這35個字還字跡殘缺不全,極難辨認。

  所以直到今日,石壁上文字仍展現在人們面前,但太子樓藏寶卻仍沒有被任何人取走。

一段皇帝與海盜的傳奇--大海盜吳平的藏金窟

  還有一個傳說,也是有關南澳島寶藏的,這個傳說流傳了幾個世紀,幾乎婦孺皆知。傳說,以前並沒有南澳島,而是在今南澳島以東的海面上有一個島,島上有座城市,叫“東京”。但不知道什麼時候,什麼原因,這個島沉到了海里。與此同時,南澳島則浮出海面。對於這個傳說,當地人都說是聽說的,誰也無法證實。有學者認為,這個東京城就是南宋末代小皇帝逃亡時修建的行宮。這個可能性也是存在的,畢竟從南宋末代皇帝的逃亡路線圖上,我們可以看到,當年小皇帝確實曾經到過這一帶。

  對於南澳島寶藏,還有一件更有說服力的文物在南澳縣博物館陳列著,這是一把宋代古壺。之所以說這把壺更有說服力,一是這把壺就出水於傳說中的沉東京的位置;二是這把壺上有龍紋裝飾。我們都知道,在我國古代,龍是皇室專用的紋飾,既然此地有皇室物品出水,那麼,宋代皇室的寶藏是否與沉東京有著什麼關聯呢?

一段皇帝與海盜的傳奇--大海盜吳平的藏金窟

  據傳,宋朝末代小皇帝跳海自盡時,是由宋朝最後一位宰相陸秀夫揹著跳下去的,所以,人們在南澳給陸秀夫修了一座墓。可是據査,陸秀夫背少帝跳海的地點是在崖州,那麼這裡為什麼會有他的墓呢?這真讓人不解。雖然陸秀夫的墓在他的家鄉江蘇垣城有一處,在他殉國的崖州也有一處。但人們仍在他曾經輔佐少帝的南澳修了墓,以表達對他氣節的敬仰。其實自元代以來,位於南澳的這座墓歷朝歷代都有過重修,像乾隆時就重修了三次。所以,後人關於他最後逃亡所經過的地方,印象很深刻,傳說也就很多了。這些使我們不禁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沉東京,浮南澳”這句話會不會是人們對宋朝的一種紀念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