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木匠”和英国设计师合作设计!武汉又一百年西风洋景

夜幕中,当人们溜达于汉口百年老街,在霓虹灯下赞叹那一幢幢风格迥异的的老建筑时,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些风姿绰约的建筑中,有不少竟然是一位中国“小木匠”和英国设计师合作的结晶,一个出身贫寒的小木 匠如何和金发碧眼的英国人在武汉建筑史上写下一段佳话呢,步入江汉路上的景明大楼可以追寻回溯他们之间亲密合作的历史。


1904年,27岁的宁波小木匠沈祝三从上海只身逆江而上,开始其在武汉的营造生涯,四年后,沈祝三在汉自创汉协盛营造厂。


当时毕业于英国皇家建筑学院英国人海明斯刚刚来到武汉,当沈祝三遇到初到武汉的海明思时,两人意气十分相投,沈祝三看中的是海明思的英国人身份,而海明斯看重的是沈祝三守信用、懂英语和宁波人特有的精明干练。


在沈祝三的经济援助下,海明思开设了景明洋行,专门进行房屋设计和监工业务。


1915年之后,汉协盛进入了全盛时期,沈祝三雄心勃勃想独揽武汉营造工程,这时的沈祝三开始和同行中稍有声誉的营造厂商采取各种方式进行竞争,而资助建造景明大楼则是其中的谋划之一。


中国“小木匠”和英国设计师合作设计!武汉又一百年西风洋景

景明大楼(The Building of Hemmings & Berkeley Co)是武汉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外资建筑设计机构英资景明洋行为自己设计建造的6层大楼,位于江岸区鄱阳街青岛路口,1920年开工建造,1921年建成。

景明大楼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楼高6层,是当时汉口最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建筑这幢大楼花去了白银八万两,装修设备又花费了六万两。据说景明大楼初设计图纸由景明洋行花费人力及一套图纸外,所有全部建筑材料、施工费用全部由武汉的汉协 盛营造厂出资。


中国“小木匠”和英国设计师合作设计!武汉又一百年西风洋景


此楼的建筑风格已经受到新建筑运动的影响,外观处理趋于简洁现代,简化了古典的装饰,内部平面布局也很紧凑。底层作为办公用途,2—3层为公寓,4—5层业主自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景明洋行停办,景明大楼改为一座外侨公寓。


中国“小木匠”和英国设计师合作设计!武汉又一百年西风洋景

景明大楼为全钢筋混凝土结构,既简洁洗练,又庄重沉稳,时尚中又透出传统的遗风。景明大楼整体来讲是现代风格的建筑,但立面处理却带有古典主义三段式手法,整体设计庄重大气而又精致飘逸。大楼的底层较高,用花岗岩砌至二层窗台线作为基座,然后收分砌至二层楼高,并挑出腰线。中部采用大玻璃窗,使室内光线充足。左右两侧,三至五层挑出多边形阳台,六层挑出的是长方形阳台,设计为上下贯连的观景式。大楼顶部出檐宽深,檐下有中式支托装饰。整个建筑精致完美却又丝毫不显张扬。


中国“小木匠”和英国设计师合作设计!武汉又一百年西风洋景

内敛,只是建筑的表象;精致,令它散发着华贵。走进大楼,与外部的低调相比,景明大楼内部装修则恣意铺张,扶梯为大理石铺面,楼梯踏步为水磨石砌筑,更令人惊叹的是,1921年竣工的景明大楼内部,装置了电梯供人上下,那个时代这无疑是什么稀罕的设施。


中国“小木匠”和英国设计师合作设计!武汉又一百年西风洋景

中国“小木匠”和英国设计师合作设计!武汉又一百年西风洋景

中国“小木匠”和英国设计师合作设计!武汉又一百年西风洋景

中国“小木匠”和英国设计师合作设计!武汉又一百年西风洋景


景明大楼建成后,它一度是汉口最高最气派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在经历了那么多风雨和沧桑后,在渡过了它的那么多的暗淡和辉煌后,今天很少有人知道,当年建造景明大楼时沈祝三已经因为青光眼导致双目失明,他几乎是在盲人状态下主持了景明大楼、武汉大学等30余项大工程,如今,景明大楼依然巍巍矗立,只让我们记住沈祝三这位近代武汉最伟大的建筑大师那永远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