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求之心(散文)

季興福

在閱讀林清玄先生《菩薩的心情》一文時,驀然想到曾經見過的人們燒香、磕頭、拜佛菩薩的情景,尤其是在旅遊景點,有那麼多人遇寺廟就進,見佛菩薩就拜,個個虔誠、莊重,又匆匆忙忙。他們當中有多少人不是想通過這一舉動,祈求佛菩薩保佑“官運亨通”、“招財納福”、“婚配美滿”、“求賜子嗣”、“平安順遂”、“健康長壽”……的呢?是否靈驗,我不瞭解,原來也沒以為然。幾次旅遊,看到介入的人有增無減,而且場面又那麼火爆,便心生思慮,漸漸地受到感化。

那是於海南三亞,在去南山的大巴車上,巧舌如簧的導遊小姐一路喋喋不休,大講在南山燒香、拜佛、許願的靈驗。到達目的地後,比我動心還快的同伴看我還在猶豫,又上前勸說。本來好漢架不住三勸,何況又受到眾“信徒”的感化,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既已到此,莫失良機的心態,情不自禁地掏兜(記不清錢數了)上了一柱香,磕了三個頭,許了一個願。因為已經退休,不再考慮官運;家裡沒人開公司、做生意,沒有賺錢招財的買賣;那時正熱衷於買彩票,日夜想通過買彩票實現發財夢,於是就許了一個買彩票“中大獎”的心願。幾年光景,投入了六七千元,一共中了不過幾百元的“大獎”,不得不洗手休息。

不知別人是否如願以償?

後來回想,覺得荒唐可笑:那麼靈驗,誰燒香、磕頭、拜佛菩薩,佛菩薩就施捨誰、庇佑誰,那佛菩薩還怎麼“普度眾生”?佛菩薩不就變成了今天受賄的貪官了嗎?誰還去辛苦勞作?每天去寺廟燒香、磕頭、許願、祈求不就成了嗎?如果都不去勞動創造,財富從哪裡來?如果做了惡事的罪人去燒香、磕頭、祈求佛菩薩庇佑,佛菩薩該怎麼辦?

想想,真是可笑之極!

不學無術!

不禁自嘲起來。

讀了林清玄先生的文章,才知道問題所在,林先生說:“我們需要的不是神佛的恩寵與眷顧,而是平等無私與正義!”

佛教講究超脫萬物,眾生平安,佛教的信仰是虔誠,而且無慾無求。

現在那些參拜佛菩薩的人,有幾位不是祈求好運氣的呢?這種欲求本身就違背了佛教“普度眾生”的大願。

汶上寶相寺主持正德法師2017年2月8日做客鳳凰佛教原創節目《師父來了》時,為大家揭破了拜佛祈福求財的秘密。

1、燒香拜佛不是交易,而是在於自己不是存在交易的心。《金剛經》雲:“不住相佈施,福德不可思量”。燒香的那一刻是對佛菩薩的虔誠恭敬,受益的就是那份虔誠恭敬心。

2、可以向佛菩薩祈求發財,但是最好的祈願是用自己無私的心和身體力行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財富也同時水到渠成。

3、學佛人不求財,學佛修行是求智慧和解脫,其實有智慧,財富是自然而然的。

4、佛教沒有專門掌管眾生財富的佛菩薩,不會掌管眾生的財富,但會教授大家改變命運的方法,靠自己來改變命運,掌握財富。

5、佛菩薩教化我們改變命運和獲得財富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給予。

6、財富的正確打開方式: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原來如此。

真是開卷有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啊!

以前從未涉足過佛教方面的問題,一字不懂,抱著欲求、僥倖的心態,做了荒唐、可笑、幼稚的舉動。

我不是說燒香、磕頭、拜佛菩薩的行為本身荒唐、可笑、幼稚,是說人的祈求之心。

拜佛菩薩,敬仰佛菩薩,應該是為了淨化心靈,讓煩躁、複雜的心情平靜下來,使自己不擔心在社會上沒有立足之處,應該去考慮怎樣在社會上立足;不擔心錢財不來,應該去考慮怎樣賺取

祈求之心(散文)


祈求之心(散文)


祈求之心(散文)


祈求之心(散文)


祈求之心(散文)


祈求之心(散文)

錢財的方式;不擔心身生疾病,應該去考慮怎樣才能使身心健康和一旦有病怎樣應對。

人們在佛菩薩的心裡是平等的;佛菩薩在每個人的心裡也應該是平等的。

佛菩薩不是某個人的財神爺、護身符。

有個故事分享給大家,不知都是怎樣的看法。

一個老熟人曾經在我面前講過,他的一個戰友退役後看準了一條財路,在東北一個縣級市修廟宇、建寺院、賣香火。他只是個開發者——老闆,並沒有出家修行,幾年之後,就跨入了富人行列,已有名氣。老熟人聽他的戰友講完後問道:“你說這燒香、磕頭、祈求靈嗎?”“靈不靈,人家信啊。”老熟人的戰友說。老熟人聽了點了點頭,心裡說道:真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這個老闆不正是看準了有那麼多人心有升官發財交好運的慾望,看準了這些人有慾望而又不明白還想碰運氣的心態,利用廟宇、寺院的招牌,打著佛菩薩財神爺的幌子,向他們做推銷昂貴香火的廣告招來財富的嗎?可謂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生財有道。

這個老闆的經商之道,說對吧,他修了廟宇、建了寺院,方便了眾人,服務了大家;反之,他並非為了“普度眾生”,“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和那些靠香火錢養活僧人,修繕廟宇,發展、傳承佛教文化的廟宇、寺院一樣嗎?

在這個商業化的時代怎麼對待?

2020年2月29日完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