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武漢人,但我感恩武漢人

我不是武漢人,但我感恩武漢人

我不是武漢人,但是,我感恩武漢人。

武漢是疫情最重的城市,也是犧牲最大的城市。武漢人的集體犧牲,有力地促進了全國疫情控制好轉,這不僅是對全國的貢獻,也是對世界的貢獻。

首先,要感恩武漢市民。封城期間,城內的武漢人出不來,城外的武漢人進不去,大家居家隔離都是為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將新冠病毒儘可能地壓縮在武漢城內,減少彼此感染的風險,為全國抗疫取得徹底勝利準備條件。為此,武漢人做出了巨大犧牲。他們家門不出,吃飯將就,小病耗著,大病扛著,即使不幸感染新冠,也可能因為醫院人滿為患一床難求而難以得到及時救治。他們做出的犧牲,難以言表。封城40余天,他們犧牲小家,保全大家,犧牲局部,保全整體,犧牲城市,保全國家,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深刻詮釋了毀家紓難的家國情懷。

我不是武漢人,但我感恩武漢人

其次,要感恩武漢醫護人員。醫護人員是抗疫主力軍,他們不計報酬無論生死,衝鋒陷陣義無反顧,冒著自身感染的風險奮戰在抗疫一線。他們也有家人,他們的生命安全對家人而言至關重要。但是,他們別無選擇,唯有勇往直前。看他們臉上的勒痕,看他們扭曲的睡姿,看他們身著防護服不吃飯不喝水不上廁所,誰能不感動,不欽佩?在抗疫一線,他們是名副其實的戰士。有戰鬥,就有犧牲,在戰疫中,共有3000餘名醫護人員感染新冠,並且,還有20餘名醫護人員——如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玟(文)亮、武漢市蔡甸區人民醫院醫師夏思思、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協和江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彭銀華、武漢市中心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主任江學慶等等——感染新冠肺炎不幸犧牲。正是他們的犧牲,才讓疫情漸而退去,正是他們的犧牲,才讓社會重歸安全,他們應當被緬懷,被銘記,被感恩。

再次,要感恩其他疫情防控參與人員。在武漢,除了醫護人員,還有很多人衝在一線,他們是維持社會秩序的人民警察、接受和分配全國支援物資的慈善工作者、參加社區排查的工作人員、設點檢查消毒的基層幹部、護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為有病群眾送藥、分揀派送蔬菜、在醫院打掃衛生的志願者、火神山、雷神山和方艙醫院的建設者、捐獻血漿的新冠康復者等等。他們主動擔當,自覺作為,為武漢戰勝疫情恪盡職守,排憂解難,不遺餘力。

我不是武漢人,但我感恩武漢人

疫情正在好轉。這歸功於武漢人付出的巨大犧牲。在武漢抗疫阻擊戰中,武漢人表現出了蕩氣迴腸的眾志成城和自我犧牲精神,並構成了當下時代的最強力量。為此,每個人都應向武漢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注:文中引用圖片來源見水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