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各个科目选考的人数比例怎么样呢?

甘文飞


您好,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针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将用自己的见解帮你解答。

新高考成为当下热门话题,尽管新高考已经推行好几年,但是现在参与的省份越来越多,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其中,大家尤为关注的一点就是新高考选科人数比例问题,新高考不同于以往的文理分科,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能力选择合适的考试科目。选科人数比例情况,关系学生的高考赋分以及高校对专业招生问题,那么新高考下各科目的选考比例是什么样呢?

新高考目前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3+3”的新改革模式,“3”指的是考生任意选择6门小科目当中的3门作为考试科目。而“3+1+2”的新高考模式,要求考生必须选择物理或者历史当中的一门科目,其他剩余科目自由搭配。模式不同对高考选科比例的影响也不同,下面将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模式具体谈一谈,新高考各科目选科比例是什么情况。
新高考首先实施的是“3+3”选科方案,那么我们首先谈论“3+3”的情况,因为“3+3”能够查到的数据也比较齐全。上海市、山东省都属于新高考“3+3”的省份,只不过上海市的新高考实施要比山东省还早。在“3+3”高考的省份,选科比较多的是地理、生物两门科目,选科比较少的是政治、物理两门科目。例如上海市,2018届学生选择地理、生物人数大幅度上涨,而选择物理、化学人数大幅度下降。究其原因是地理与生物科目相对简单,在赋分时候占据优势。而物理、化学难度较大,政治又不易得分。考生大多数都避开此类科目,优先考虑能够在高考中得到高分的科目。同样在其他选择“3+3”的省份亦是如此,地理、生物两门科目成为考生的首选科目,而化学遭遇放弃现在最为严重。



注:上海市2017——2018两年选科人数统计图
注:山东省第一批新高考选科情况数据统计图

而新高考的另一个模式“3+1+2”与“3+3”稍微有所不同。“3+1+2”要求考生必须选择历史或者物理当中的一门,那么选择物理、历史科目的考生相比“3+3”的比例就有所增加,且选择物理科目的人数相比历史稍微多一点。“3+1+2”尽管限制两门,而剩下的四门任由考生自己选择,根据部分高中学校的选科反应来看,“3+1+2”方案依然是地理、生物受到大家追捧,而化学、政治两门选择比例较少。大家之所以喜欢选择地理、生物两门,理由同样是相对简单,而且在赋分的时候具有优势。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新高考模式,地理、生物两门科目成为大家的首选,也是考生占比最高的两科。例如山东省2017级学生选择地理科目的比例占据68%左右,2/3的学生都去选择地理科目,而生物也占据将近60%左右。物理与政治选科比例却只有1/3左右。在“3+1+2”选科条件限制上,很多考生选择物理,为了降低整体的选科难度,他们会选择放弃化学,导致化学在“3+1+2”方案上是最遭受冷落的科目。

新高考出发点是想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科,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科目。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之下,分数是关系到考生能够上什么层次的主要标准。因此,考生在选择科目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所选科目能够给自己的分数带来怎么样的变化。不过,从目前的导向来看,工科专业需要考生必须选择物理科目才能够报考,物理难度虽然大,但短时间内考生选择物理的依然会多。而地理、生物属于相对较简单的科目,现在的导向使得很多考生选择它们。

最后就是,无论选科比例是什么样的,个人觉得适合自己的科目就是最好的,每一个组合都有存在的价值。

以上就是我的见解,欢迎大家评论、交流。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分享自己的见解。如果你有其他不同想法的,也可以评论交流。


微谈论


各赋分科目的选科人数比例,确实是一个极其敏感和重要的数据。

从某个层面讲,如果一个考生知道了某个赋分科目中,学霸的比例和其中考生的总体学习水平,再结合自己水平,选择科目就十分有利于自己的赋分成绩。

举个例子,江苏很多考生都觉得选择化学的都是学霸,人数又少。对于一个特别想选化学的中上游水平的考生,如果能够提前知道具体人数有多少,自己大概能在其中排名多少,就能完全果断的做出是否弃考化学的决定了。

所以,这个问题问的很好,然而现实却是我们无法得知具体数据,即便得知了也对自己成绩的帮助十分有限。

第一,人数比例到底公布了没?

截止目前,3+1+2模式的所有八个省市,均没有公布2021年高考的选科人数方面的数据。3+3模式下的六个省市,只有北京、山东、天津公布了2020年高考的选科人数方面的数据,其余均未公布。对于2021年及以后的均没有公布。

网络上流传了很多关于江苏省的数据,均非来自官方。请大家不要听信谣言。

第二,为什么3+3有的省份公布了,有的省份不公布。

这个根据各个省份自己情况而定,毕竟考生的竞争只存在于省内之间。

第三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小编开始说数据对成绩有用,后面又说帮助十分有限?

我们查阅各个省份公布人数数据的时间,都是在选科完成后的一年,也就是在考生的高二末,甚至高三。这时候即便发现自己的选科人数里都是学霸,还有时间去改科目而学其他科目吗?

退一万步,就算知道了人数,也不知道其中选科人数的学霸比例。您就一定认为“选科人数少,就一定是比自己学的好的学霸”?

山东和浙江的物理已经给大家敲响了赋分制度并不会让中等学生得低赋分的警钟,千万别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总结:

小编还是支持在高三第二学期时,统一公布选科数据。太早公布,大多数人会换科,造成混乱;太晚公布,没有公平公开的原则。

至于期间会不会泄露选科人数比例的数据,小编认为,这是新高考必须重视起来的一个项目。


玖抒教育


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跟以往高考最大的不同就是取消文理,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以外,其他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自由选择,即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科目中自主选择。“六选三”科目纳入高考成绩,这意味着,将有20种不同的组合供学生选择。

面对如此众多选择,学生该如何选择呢?这无疑给学生制造一大难题。

学生慎选的三种组合

据统计,这里有几个组合不太推荐,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发布为准:

历史+政治+地理

不推荐理由:专业选择严重受限

传统的三门纯文科组合。这个组合的最大缺点就是专业选择严重受限!

6选3之后,许多学校的专业对于学生的选课有一定要求,有3门要求(三选一),2门要求(二选一)和1门要求(规定必考)三种,其中1门要求最为严格,因为规定的这门你必须学必须考,否则就不能进这个专业。

下表是3门选考科目对专业选择范围的影响,一起来看看:

大家注意,目前在上海高考要求里,选择纯文三门的可报专业比例竟然只有52.9%!也就是说只有一半专业可以报,是所有20种组合里最低的。

因为不少高校专业和学院的要求是必须要搭一门理科,所以一门理科都不搭的纯文科组合在专业上就受到很大限制。

物理+化学+历史

不推荐理由:竞争太激烈

物理+化学+历史是一种偏理科的选择,选择这个科目组合的考生在报考专业上,基本上无需过多考虑。但也是所有20种选择里难度最大的一种组合。

为什么这3门组合选的人最多?因为物理,化学有中考基础,初高中学习是一致贯通的;而历史比之政治更方便记忆和发挥。也正因为如此,很多高中这三门课的师资力量也都是比较强的。

正因为选的人多,无论对于名校生还是对于一般生而言,选这套组合都极有可能因为碰到太多强手而造成翻船的情况。

这是因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成绩不是用的原始分数,而是根据考生成绩在整个考生群体中的排位换算的等级分。选考的人多,拿高等级分的可能性就越小!换言之,在这3个科目上也是最容易遇到强手的,那么同时报考这3个科目,就算是再强的学生,要全拿A,甚至拿2A1B,都有点危险!而很多知名大学明确要求3科必须A!

地理+生物+政治

不推荐理由:大学难以衔接

这个组合其实就是把上面那组反过来,也是原来高考文理综三门里比较冷门的科目,属于两文一理组合。

这个组合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和大学课程很难衔接上,除了一些生物相关类专业外,大学许多理工科专业都需要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文科类专业都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因为“文史哲不分家”嘛。

此外,由于这三门课比较冷门,好老师几乎都集中在高中名校里,一般高中师资都比较一般。因此特别容易撞上名校生,进而形成激烈的竞争。

特别注意:在选择+3科目时,学校的教学实力是大家千万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因为不少学校并不是6门科目师资力量都很强大,都很完整,甚至有一些学校根本就没有高三级别的相关科目老师(生物和地理最典型)。

新高考下学生如何选科?

新高考选科因人而异,学生在选择考试科目时,只有依据自己的优势与兴趣,选出一个自己热爱,又利于发挥的组合,才能达到优化组合目的。那么学生如何探索挖掘自我?

由于学生的选择增加,指导选课和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要同步甚至提前进行,让学生能够提前认知自我,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到底适合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从而做出适合自己的学科选择。

1.新高考给考生带来的新问题

从上海、浙江省率先进行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到许多省份相连开始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新高考改革细节会有些不同,但是共同点是取消文理分科,实施高考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综合评价方案。所谓“两依据、一参考”,是指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择优录取的招生录取机制。

其中考试方面的改革最受关注。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简称3+3模式。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表面看起来新高考3+3新模式与传统高考3+X模式的考试科目变化不大,其实是统一高考的3科目变化确实不大。但是由于不分文理科,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3个科目与传统高考列入X的3个科目变化就很大了。

在传统高考的X是考生根据自己在高一结束后选择的文史类或者理工类,定死了考文综(政治、历史、地理)或者理综(物理、化学、生物)除浙江是(物理、化学、生物、技术)。考生的考试科目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再选择。

而在新高考中的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3个科目需要考生自己从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考试科目。优点是给了考生更大的考试选择权利。例如一个打算未来学习机械工程的考生,在以前他只能考物理、化学和生物,而在新高考情况下如果他喜欢历史和地理,他完全可以选考物理、历史和地理。同样道理,一个打算学习历史学的学生,只要他喜欢,就可以选考历史、物理和化学。6选3可以允许考生有20种不同组合的选择。

但是,无论考生愿意还是不愿意,面对这么多种选择,一个新的问题就提前摆在考生和家长面前:怎样正确地选择考试科目?倒逼考生提前思考未来大学的学业规划,提前思考对自己最有利的选考科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