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魔女的真實煩惱:2020年,《哈利·波特》的赫敏也30歲了

2020年的意思是:90後奔三,80後奔四,20後出生,實打實的時代變革序幕。

1990年出生,艾瑪·沃森特也正式30歲了。

小魔女的真實煩惱:2020年,《哈利·波特》的赫敏也30歲了

她是《哈利波特》裡的小魔女赫敏,離開奇異的魔法世界,她也要面對真實的現實煩惱。

30歲?她會恐慌嗎?

曾經她在採訪裡說:

“為什麼每個人都對30歲感到大驚小怪?我認為這沒什麼。”

但是,半年前再次面對這個問題,她卻說:

“我會。我曾經以為我不會,直到現在,我29歲零7個月了,那些大家都會有的想法——我還沒有一個家,沒有丈夫,沒有孩子,這些想法突然下意識地湧入我心裡。”

是不是人設崩塌?艾瑪居然也有30歲的單身焦慮。

她本人也因此恐慌,怎麼獨立堅強的自己會有這種脆弱的想法,甚至去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對她來說,單身不可怕,脆弱才不可取。

因為全世界都知道,艾瑪——好強悍一個女權主義者。

小魔女的真實煩惱:2020年,《哈利·波特》的赫敏也30歲了

艾瑪:篤定的女權先鋒

赫敏是霍格沃茲的學霸,現實中的艾瑪不遑多讓。

同是拍電影,《哈利波特》裡的馬爾福遺憾自己因為工作而錯失了上高中的機會。而艾瑪同時接拍三部電影,考試還能拿到9個A,從容地收割三所常青藤名校的offer。

艾瑪大學選擇了布朗大學,後來又轉到牛津大學。

小魔女的真實煩惱:2020年,《哈利·波特》的赫敏也30歲了

成年後的艾瑪不但擁有國際影星的名氣,還有知識分子的思考能力,成為當代女權的先鋒也顯得水到渠成。

她在聯合國發表女權主義演講,為女權運動“he for she”站臺,與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著名女性教育活動家馬拉拉進行訪談……她高頻亮相於各種女權活動。

女權思想也滲透進了她的工作與生活。

她拒絕出演不夠獨立的女性,《愛樂之城》和《灰姑娘》這樣的大製作都被拒了,她也因此鍾情出演一些獨立電影,如2012的《壁花少年》,2013年的《珠光寶氣》等等。

她也拒絕不夠對等的愛情,更在乎靈魂的吸引,不會因為錢和地位而妥協。哈利王子追求她的時候,全世界都覺得他們好般配,而她高調錶示:“誰說要成為公主,就得嫁王子?”

小魔女的真實煩惱:2020年,《哈利·波特》的赫敏也30歲了

知性而又獨立,她活出了一個當代女性最獨立的樣子。

所以當她也有奔三的焦慮,還是因為害怕單身這種事情,才令人大跌眼鏡,甚至她自己都更恐慌這樣的自己。

而這可能和她的新電影《小婦人》有關。

女權是自由的選擇權

《小婦人》現在正在北美熱映,影片改編自同名原著《小婦人》。

小魔女的真實煩惱:2020年,《哈利·波特》的赫敏也30歲了

《小婦人》的作者路易莎·梅·奧爾柯特是19世紀的女權先鋒,她自小就做出了不婚的決定,並立志要實現經濟獨立,她也鼓勵女性和她一樣,打破婚姻的枷鎖。

她曾表示:

“對我們當中的許多人來說,自由比愛情更適合做我們的丈夫……失去自由、快樂和自尊,而換回空洞的“夫人”頭銜是得不償失的。”

《小婦人》中的主角二姐喬的原型就是路易莎本人,一個立志成為作家,實現自我獨立的時代女性。

不過喬並沒有像路易莎一樣,終身不婚。因為當時的書迷強烈要求讓喬嫁給鄰居勞裡,拗不過粉絲的呼聲,路易莎讓喬結婚了,不過她故意讓喬嫁給了一點也不浪漫的巴爾教授。

雖然喬最後也結婚了,但是喬這樣追求獨立,而不是追求婚姻的女性照亮了19世紀的女權之路,甚至直到現在,喬也是當代女權追求的一個理想女性形象。

小魔女的真實煩惱:2020年,《哈利·波特》的赫敏也30歲了

艾瑪就和喬很像。不過在影片《小婦人》中,艾瑪出演的是賢妻良母的大姐梅根,一個端莊美麗,嚮往真摯愛情的傳統女性。

出演了這個角色之後,艾瑪的女權思想開始產生變化。

採訪中聊到梅根,她有感而發說,其實女權主義並非只有一種單一的方式可以實現,很多時候它是一種選擇權。每個女性都可以選擇她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生活。

有理由相信,出演《小婦人》的梅根喚起了艾瑪對於婚姻的嚮往,從而引發了她的30歲單身焦慮,也造成了艾瑪直面內心脆弱的恐慌。

恐慌的時候,艾瑪也在反思:為什麼會害怕脆弱的自己?是自己堅持冷酷的女性形象太久了嗎?以致於展露一絲脆弱都無法原諒自己。

經過一番掙扎,她大方地承認了自己的脆弱,“我也是個人啊。你們想要的那些東西,我也想要的。”

小魔女的真實煩惱:2020年,《哈利·波特》的赫敏也30歲了

艾瑪完成了內心自洽,接納了自身的焦慮,允許30的自己因為單身而軟弱。

她的女權思想由此更上了一個臺階,女權不是獨立強硬得不輸於男性,而是女性可以順應自己內心的願望,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30歲可以焦慮,但不要急

面對轉折的30歲,強悍如艾瑪都焦慮了,我們自然也可以脆弱。

對象沒找到可以焦慮,事業不成功可以焦慮。因為焦慮,我們才能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從而找對方向去努力。

艾瑪就因為自己的焦慮,明白了自己其實沒有那麼堅強,她也渴望構建自己的家庭。

當然,焦慮可以,但是不要因此恐慌。

很多人會覺得30歲之後就是人生的下半場。30歲沒嫁人就是剩女了,30歲沒創業就來不及了,30歲的成就好像決定了一生的輸贏。

我們喜歡說三十而立,但是三十而立的那個年代,男子二十弱冠,女子十五而笄,而現在呢?

簡單算下,一個普通的大學生,23歲畢業,30歲他進入社會也才7年。發展的時間只佔生命的五分之一左右,按60歲退休來算,職業生涯也才過去六分之一左右。

怎麼算,人生進度都不過半,三分之一也不到,就算沒什麼成就又能怎麼樣呢?

小魔女的真實煩惱:2020年,《哈利·波特》的赫敏也30歲了

如同李健所說:“三十而立是不對的,三十立不了,四十能做到就不錯。年輕人不要太著急。”

奔三的時候,焦慮可以,但別太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