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令专家学者感到尴尬的文物?

leona518


回答之前特地看了一下其他各位老师的答案,各位老师的答案中多数有提及房中术,以及生殖崇拜相关的令人尴尬的文物。那么我在这里就说一件看起来非常正常,然而整个挖掘以及运输的过程中充满尴尬的文物。就是下面这张图,这是一尊现藏于南京博物馆的天王俑。大家猛的一看,可能觉得没有什么尴尬的地方。下面我就详细的来说一说,这件文物尴尬在哪里?

1. 尴尬的出土环境。

这里的环境不是指文物出土时敦煌老爷庙周围的环境,而是指这件文物出土时的时间背景,以及大的历史环境。这件文物出土于1944年7月6日,敦煌老爷庙1号唐墓。时任西北考察团团长的夏鼐全面负责挖掘工作。而与此同时夏鼐先生的老家浙江省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践踏。在挖掘工作之余,夏鼐先生非常担忧家乡的情况以及家人的安危。一边是国恨家仇,一边是文物挖掘工作。使他不得不处在比较尴尬的两难境地。

2. 尴尬的人员配备。

现在先生所在的西北考察团,名义上称之为考察团,但真正具有考古知识和技术的只有包括团长在内的三个人,人手明显不够。尤其是在遇到较大的墓葬的时候。所以挖掘敦煌老爷庙唐朝的墓以及周围相关的一些墓的时候。不得不由团长或者团里的向先生出面向民国政府方面协调,征调民夫配合。而这些所谓的征调来的民夫,不但没有任何的考古知识,而且对于挖掘工作并不是十分积极的配合。名义上是征调了10来个人,可经常能按时前来的就四五个人。导致正常的工作安排常常因为人手不足而被打乱。更严重的问题是,一代墓中出土金银器等贵重物品时,经常就会有民夫偷偷藏匿据为己有,使考察团防不胜防。天王俑出土期间,更有甚者趁夜色往天王俑所在的老爷庙1号唐墓中丢弃砖块,导致多件陶器被毁。

3. 尴尬的挖掘现场。

说起挖掘现场,大家肯定更多的是从纪录片或者新闻中看到的现在的考古挖掘现场的那种样子。但你知道,1944年的时候,考古挖掘现场是什么样吗?说是考古发掘的现场,但是更多的给人感觉像是考古发掘表演现场。我说这话并不是要贬低当时的考古工作者。而是在当时的考古工作现场,你时不时的就会遇到一些当地的名流啊,军队的政要啊,前来参观的情况。那么作为考察团的团长,客人来了,你不可能不接待,不陪同吧?于是就陪着客人在考古现场转一转、看一看,像是在视察工作一样。你以为单单是这样就完了吗?要是赶上当时当地的庙会啊,或者一些重大节日,途经考古现场的人民群众能将考古工作者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起来。不知道的还以为干什么呢。

4. 尴尬的运输情况。

文物出土之后就面临着被运输,被放到更安全的地方妥善保管的问题。那么当时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他们需要将出土的文物妥善包裹好,再用牛车运往酒泉。而至于想将文物运送到重庆,或者南京等地,就非常的困难。因为当时的运输费用十分昂贵。虽然他们是西北考察团,但也是正式的考古单位。可他们运输东西依旧需要自己出运费。当时战局紧张,国民政府下拨给西北考察团的经费,本来就特别少。维持一个正常的考察团开销都勉勉强强。更别提高昂的运费了。最后迫于无奈,还是考察团中的向先生,游走于政府及运输部门之间,多方活动,才争取到了200公斤的免费运输资格。

管中窥豹,由此可见当时文物考古之尴尬状况。亦可见,出土文物令考古工作者之尴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