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邳州優秀非遺傳承人杜桂芳的戲曲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邳州柳琴戲,又稱“拉魂腔”

形成於明末清初是徐州地區最具影響的本土劇種

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

奉献!邳州优秀非遗传承人杜桂芳的戏曲人生

在邳州有這樣一個人,她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柳琴戲。她用堅守與創新的拼搏精神,在苦與樂的交織中唱響了人生讚歌。一起來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柳琴戲傳承人杜桂芳。

杜桂芳於1958年出生於碾莊鎮,自幼愛唱愛跳的她,從小便是鄉親們誇讚的“好嗓子”。1971年,邳縣文工團組建小紅花藝術團,正讀小學五年級的杜桂芳被推薦到縣城人民劇場參加考試,她的一首《北風吹》唱響了考場,並通過了初複試,順利進入小紅花藝術團。回想起當時的那份喜悅,杜桂芳記憶猶新:“非常高興,當時一條街上的人都過來祝賀,母親特別給我做了一條新被子,又買了一身新衣服,就好像要嫁女兒一樣。”

憑著一股韌勁,曲藝道路上綻放光彩

1971年10月28日,是杜桂芳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她正式進入小紅花藝術團,開始了自己的漫漫戲曲人生路。

其實最開始杜桂芳學習的是京劇,而不是柳琴戲。後不久,邳縣的文工團改成了柳琴劇團。隨著“小紅花”培訓的結束,杜桂芳也進入了柳琴劇團,但卻面臨著一個極大的難題,由京劇到柳琴戲的轉變讓她不知所措,極為不適應。“柳琴戲對我來說就是一張白紙。之前我都是用京劇的唱腔,而唱柳琴戲跟京劇完全不一樣,必須用真聲去唱,對我來說完全是陌生的。”

奉献!邳州优秀非遗传承人杜桂芳的戏曲人生

短暫的低迷過後,杜桂芳很快從困惑與失落中走了出來,暗下決心,自己要從頭開始,在表演、身段、唱腔等各方面反覆琢磨、斟酌細節,讓戲曲因人物的塑造而更加鮮活、豐滿。“學著學著,我覺得柳琴戲還挺有意思的,一個嗓音的變化、一個唱腔的變化,真的是用心去琢磨,就這樣一點一點堅持下來了。”

上世紀70年代,隨著大眾審美多樣化,戲曲也迎來了又一春天。萬人空巷的觀戲情景與一票難求的盛況,杜桂芳至今難以忘懷:“一天我們就唱好幾場,非常受歡迎。後來戲多了,我們就到其他的縣去演出,老百姓非常喜愛。”

與時代接軌,用新思想發展柳琴戲

2006年,柳琴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杜桂芳成為這一技藝的傳承人。然而,在杜桂芳的理念中,柳琴戲想要更長久穩健的發展、傳承下去,必須與時代相接軌,改良、變革與創新才可以讓柳琴戲重新煥發生命活力,而她也將這一理念運用到自編自導自演的柳琴戲《孟姜女千里送寒衣》中,並獲得了中國首屆老年藝術節大賽戲曲類金獎。

奉献!邳州优秀非遗传承人杜桂芳的戏曲人生

談及當時的創作靈感和初衷,杜桂芳說:“柳琴戲要傳承發展,要與時代接軌、更要拓寬觀眾,不僅讓老年人喜愛,中年人也要喜愛,小孩子也要喜愛。比如說把之前的唱腔與流行歌曲、流行小調結合在一起;以前沒有伴舞,現在可以載歌載舞,我們的柳琴戲就能走得遠一些。”

奉献!邳州优秀非遗传承人杜桂芳的戏曲人生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為了心中的執著信仰與那份傳承的責任,杜桂芳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柳琴戲。據瞭解,杜桂芳自編、自導、自演的柳琴戲等節目在國家和省及市組織的各類演出中獲得了6個金獎,而榮譽的背後,是鮮為人知的辛勤與汗水。“一旦開始創作,真的很辛苦,有的時候改來改去連續幾夜都不睡覺,反覆改、反覆琢磨,有的時候正在睡覺,靈感來了,就趕緊起床寫下來。”

奉献!邳州优秀非遗传承人杜桂芳的戏曲人生

做好柳琴戲傳承人

作為柳琴戲的傳承人,杜桂芳多年來首先竭盡心力地抓好“一老一少”的教學培訓工作。在邳州市文化館長年免費舉辦少兒戲曲演唱與表演培訓班,同時,在邳州老年大學免費執教老年戲曲演唱與表演課程。在“杜桂芳戲曲之家”,老中青不同年齡層的學員教學工作,每天都將她的時間排得很滿,而她卻樂在其中。

奉献!邳州优秀非遗传承人杜桂芳的戏曲人生

在杜桂芳不懈努力和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慢慢了解柳琴戲,也更加理解和熱愛這一本土傳統劇種。戲曲之家自2018年11月創辦至今,已招收了老中青三個不同年齡層學員近百人,並於2019年4月,被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授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邳州柳琴戲)傳承基地”。

奉献!邳州优秀非遗传承人杜桂芳的戏曲人生

柳琴戲作為傳統戲曲劇種之一

多年來在時代的洪流中歷經波折,洗盡鉛華

而杜桂芳的一生與柳琴編織交錯

隨之起落浮沉

但始終不變的是她熾熱的初心與守望

將自己有限的歲月燃燒

化作前進的曙光

讓傳統的戲曲藝術在新時代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

這便是她窮其一生的追求

也是她的夢想

融媒體記者:朱芷萱 攝像:王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