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出书法的“书卷气”?看这位80后“老学究”

浙江温州80后书法家陈弘受 ,原名陈建胜,毕业于中国美院继教院书法篆刻专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北京大学美术学硕士学历。201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院,获书法篆刻硕士学位,同年考取台湾国立中兴大学文学院博士(古文字方向)。

如何养出书法的“书卷气”?看这位80后“老学究”

与陈建胜初识,记得他自我介绍说是书法专业的硕士,以为他只是来学写几个古文字,方便日后的书法创作。直到无意中瞥见兄随身携带的《说文解字》,里面密密麻麻用各色笔迹做了详尽批注和按语,方知他在《说文》的研究上已如此深入。

如何养出书法的“书卷气”?看这位80后“老学究”

陈建胜书迹

陈建胜身上有一种老派学者的气质,古文字和书法并重,两者都很深入。那晚还看到了他毛笔手写的一部近千页的著作,里面光字形的收集就很难,这不是查字书就可以查出来的,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很有学术价值,难怪刘钊老师会给这么高的评价。

如何养出书法的“书卷气”?看这位80后“老学究”

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学科设置,割裂了传统文化内在的有机联系,文学、历史、哲学、文字学、音韵学、书法等分设为不同专业,导致传统国学体系支离破碎,学者知识结构和人文修养片面。书家们绝大多数放弃了古诗文、文字学的学习,文字学家们基本放弃了书法的学习。


如何养出书法的“书卷气”?看这位80后“老学究”

温州有一条传承有序的古文字研究学脉,从宋末元初戴侗,到晚清朴学殿军孙诒让,到马公愚、马味仲、方介堪、戴家祥等前辈,再到当今的林剑丹、张如元、张索、戴家妙等先生,或是文字学专家,或是文字学功底深厚,在书法、篆刻创作中都非常注重文字学规范,这也可以说是温州书法始终保持清正典雅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养出书法的“书卷气”?看这位80后“老学究”

陈建胜师从温州诸前辈,是温州八〇后一代中踵继崛起的佼佼者,也是温州文字学传统的新一代传承者。他的文字学水平在古文字研究领域得到业内专家赞许,书法功底则在同年龄段优秀书家中不落下风。这两种优势结合在一个人身上,他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如何养出书法的“书卷气”?看这位80后“老学究”

他在台湾读书期间,曾写下这样的文字:

在二、三十岁之间,总是有很多的计划和理想,但基本上还是跟随“内心的声音”。我是一个“不务专业”的人,第一所大学读医药,每天却在想“书法”的事,闷头写字,热情很高,但不得法,没什么进步。后来到中国美院进修、读专升本,又到华东师大读硕士,都是书法专业,可我又把主要精力花在学习《说文》、古文字方面,现在博士终于读“古文字”专业了,内心又经常会怀念美院的“书法时光”。这十余年间,我驱驰南北,漂泊失乡,淡海焦风任意把我吹向不同的港口与海岸。那些关于理想的种种话题和幻想,最终都转换成了青春岁月里的一张张旧车票。


如何养出书法的“书卷气”?看这位80后“老学究”

陈建胜勤治学,不浮躁,不炫技,自修得儒雅、文静、书卷气息!令我敬重!相谈书道、治学、为艺,更引为同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