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已經是20年前了,我很懷念它

2000年已經是20年前了,我很懷念它


01

我是2000年大學畢業的,不覺迄今20載,人到中年。

2000年已是20年前了,我很懷念它。

它似乎離得很近,許多情景恍若昨日,但也足夠遙遠。

那時,電腦安裝的操作系統是Windows 98——很先進的,大街上沒幾人持手機,流行的通訊設施是傳呼機(我們都在等待被Call),小靈通尚需兩年才入市,網絡衝浪主要集中在新浪、搜狐、網易、TOM這四大門戶,騰訊的聊天工具還叫OICQ,搜索用的是Google。

伏案回首,往事歷歷。想起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一句詩:

「西湖一別忽三年,白首相從豈偶然。」

02

與大學同窗一別,已忽忽二十年,頓生「時間啊你慢些走」的感慨。

想必不少同學已白首相從,多寡而已。很多人都有類似感受,隨著馬齒漸長,時間越來越快。少年時期那種散漫的四處流溢的時間感沒有了。

那時的時間彷彿停頓在一處,可以慢慢搜尋周圍的所有風景與事物,時間還未聚集起來向前衝刺,我們的煩惱還集中在自己被掌握而不是掌握自己的心事裡。儘管內心懵懂無知,但不覺得眼前模糊一團的世界不可觸及,漫長的時光將會把一切都裝入我們小小的腦袋裡的。世界雖然是大人的,但遲早是我們的。

事情起了變化是中學以後,尤其高中時期——也就是制定了一個明確的目標之後,高考雖然尚待三年才發生,然而所有老師和家長都努力把那個點推到了眼前,因此它忽然就來了。

於是一群乳臭未乾的小子姑娘稀裡糊塗就進了大學。生活突然別開生面。座標轉移,一切都是簇新的。

2000年已經是20年前了,我很懷念它

此時的心境已不是「馬蹄殘雪六七里,山觜有梅三四花」那種相對零落的狀況了,是一躍而入「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的狀態。

時間又如一條長河悠悠哉哉地晃了起來,沒有人打算荒廢這四年的青春時光。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來到這裡——沒想到那個共同的目標就是畢業後各奔東西。

然後同學們忙著去上課,去圖書館讀書,去操場瘋狂踢球,洗澡後在大牌檔裡吃免費的米飯、免費的泡菜、免費的素菜湯——當然我們也點了酸菜魚或者回鍋肉,夜裡熄燈後從樓道的窗口翻下去買零食,隨後在寢室久久、久久地「開會」。

儘管身在一座工科大學,女生寥寥可數,但我們確信會有「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時刻。

那的確是有的。青春真的很美。

03

我很懷念2000年。

2000年畢業,本科的四年就此一別。那是個分水嶺。是理想步入現實的一年,也是開始肩扛責任和真正獨立生活的一年。那時候身上有一股青春的蠻勁兒,我們打算把生活攪動得翻江倒海,一展宏圖,真是壯志凌雲。這沒什麼不對的,年輕就是這麼好,這麼無所顧忌!

2000年的夏天,同學們幾乎日日徹夜飲酒,常常「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我們大概意識到了「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的未來。

是的,後來的人生中,再難有那麼多赤膽相對的人了。

此時,我想念寢室裡的肖老大黃老二李老三,我還想念班裡的老金老宋老牛大嘴大鵬大飛小龜小李小程……我想念大夥兒。我們一起幹過好多事,這是不能忘懷的。

2000年已經是20年前了,我很懷念它

04

同學們都山南海北建設四化去了。

其實我們沒怎麼建設四化,主要集中在建設家庭這件任務上,在建設妻子、建設兒女之餘,順便建設了一下四化。

這一建設就是二十載,日積月累,才覺得生命很重。步入不惑之年的重大發現就是,人生很難解。

並且開始認真思考一個問題:人活著是為了什麼?

05

我想不僅僅是為了吃喝玩樂,肯定還有一些其它的東西。

同學們各自努力,不乏在自己崗位上做出成績的人,也有在其它領域獨樹一幟的人。總體而言,社會發展給了每個人機會,過得都還不錯。

時間是由變化決定的,二十年後的今天,我們都有好幾個智能手機,家裡的電器跟2000年幾乎不在一個時代,網絡已經從桌面電腦大部分轉移到移動終端上了,很多東西消失了,新生事物不斷湧現。

我們天天生猛海鮮都吃膩了,四處走動自然風光世界遺產看得審美疲勞了,整天忙東忙西有些不知所措了,甚至有的人到中年百無聊賴看破紅塵了。難道這就是生活的真諦?我想不是的。

回首20年前,那時的精神狀態飽滿得像一個打足了氣的輪胎,恨不能迅速走遍全世界,要經歷一切美好一切痛苦一切人世的風雲。可現在怎麼老是打不起精神呢?

06

2000年過去20年了,我很懷念它。

那時我們是一些理想青年,還能夠大聲朗誦: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我希望今後還能有些理想,把個人生活搞好的同時,做些有益於世道人心的工作,哪怕微不足道。否則,人活一輩子為了什麼呢。

我希望時間能夠再慢下來,就像小時候那樣,細細體味這個世界的細節和美好,就像福克納那樣坐在一輛開動在田野上的敞篷車裡,朝後凝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