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甘肅慶陽有句流傳已久的名言“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的一個邊”?

A秦漢思源




一、誰都曾經輝煌過。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的一個邊”這個牛有沒有吹的太大。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共爭奪東北,為啥?因為東北有日本留下的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外有蘇聯的軍事援助,足可養兵百萬,所以得東北者的天下。隨後的四野所望披靡,建國後東北經濟的繁榮都是佐證。現在東北相對衰落了,正在進行經濟振興,很多人就不看好東北,忘了東北的歷史貢獻。實質上,以董志塬為代表的隴東高原是世界上黃土最優質的高原,在隋唐以前,隴東高原生態環境良好,山清水秀、沃野千里,可以養兵百萬。看著現在隴東高原千溝萬壑、乾旱少雨,人們根本無法想象1000多年的隴東高原是一派什麼樣的景象,他就像一個日漸老去的美女,年輕時傾國傾城、沉魚落雁。不知道過往的歷史,人們只會覺得“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的一個邊”只是當地人在吹牛而已,真正解開歷史的面紗,我們才能真正體悟“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的一個邊”背後的輝煌和心酸。



二、關中何以一千年成龍興之地。從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906年,西周、秦朝、西漢、北周、隋朝、唐朝等王朝先後佔據關中,最終王霸天下;甚至還有一些王朝興起後,得關中而後制天下,這是為什麼呢?打開中國地形圖,面積狹小的關中平原又是如何支撐王霸大業的呢,中國隨便一個區域都可以輕鬆碾壓關中平原啊。這是因為大家不瞭解真正的關中平原而已。歷史上的關中平原和現在相比,最大的差別就是生態環境。據司馬遷記載,關中的千畝竹林是隨處可見,山上山下樹木更是鬱鬱蔥蔥。除了涇河、渭河外,關中地區水系發達、河流縱橫、雨量充沛、氣候溫溼,聳起的高原眾多且十分平坦,沃野千里、十分富庶,加上週圍四塞,天然的龍興之地、王霸之區。關中圖霸,有四寶,關中的城、隴西的兵、河西的馬、隴東的糧。關中呈封閉區域,進可攻、退可守,區域內可築城無數。隴西的兵將都是驍勇善戰之輩,而河西的良馬更是讓關中的軍事力量異常強大,最關鍵的是隴東的糧。在農業立國的古代中國,隴東高原是農業的發源地,代表是西周。農耕文明發達到什麼程度呢,隴東的糧可以養兵百萬,足夠供給關中長安城百萬人口之用,所以隴東成了關中真正的後方基地和糧倉。元朝設行省時,本著省域相互牽制的原則,慶陽、平涼劃出關中,人為割裂關中區域的整體性,最好例證就是關中四塞之論的蕭關就在隴東高原之西,今寧夏固原市東南。佔據隴東,關中不寧。



三、“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的一個邊”這句名言出自何時,出自誰之口,現在已經難以考證。幅員遼闊的董志塬面積達2260平方公里、黃土層厚200米以上,位於“控鎮蕭關,襟帶秦嶺”的戰略位置,是西周公劉農耕創業之地,更是世界黃土高原之最,有“天下黃土第一塬”之稱。這句名言,我想,更多的是對隴東高原曾長期是古代中國“最大糧倉”的最高讚譽,通過這句名言,我們可以感受到隴東南地區對關中平原的強大支撐作用,也見證了關隴地區扼控天下的輝煌過往。這句名言就是要提醒後人,隴東高原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過巨大貢獻,但人們的過度“大開採”導致了嚴重的水土流失,當隴東高原榮光不再的時候,又成了不知歷史過往的後人們嘲笑和輕視的地域。今天,當表面已被“開採”枯竭的隴東高原又一次被發現地下蘊藏極大油氣資源時,請善待這片土地,不能“用完地表用地下”,用完了又去看輕它。所以希望“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的一個邊”這句名言能永久流傳、警示後人。


笑傲江湖149553812


我們慶陽會吹還有一個典故和這個有一比,話說以前有三個人住店這三人一個是西安人,一個是彬縣人,一個是慶陽人,以前都是大土炕,加上是冬天很冷,三人都想往熱處睡各不相讓,這時西安人出了個注意,說誰把自己家鄉說的高大上,誰就睡熱處,三人都贊成,西安人先說了,西安有個大雁塔離天只有丈七八,彬縣人跟著說,彬縣有個大佛寺把天頂的嗝滋滋,最後慶陽人有點為難,西安,彬縣人得意了,慶陽人心想不能輸給他們慶陽雖然沒有名氣,我也要壓住他們,隨口而出慶陽有個鐘鼓樓多半都在天裡頭,你們說說誰贏了,大家自有評判。


用戶10867100988


哪裡人愛哪裡不奇怪,董志塬上的人這樣說也就是心太強了,實際上是比不上800裡秦川的。


夏小圓的夏天


這句話與清朝同治回亂有關。當時造反回民準備建都西安成立斯坦國,在陝西屠殺漢民,兵敗以後,白彥虎等率領十八大營西逃向董志原集合,為了讓從河南陝西裹挾的回民與他們一塊西行,找藉口說‘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原邊。’’他們佔領慶陽,隴東回亂七年屠殺漢民數百萬,慶陽平涼兩市十多個縣十室九空,遭遇空前劫難,以後隨著左宗棠西征,他們一直西逃至國外,但是這句話卻流傳下來了。


弘一185


這是一個慈善典故罷了,不知道典故的內容,就理解不了這句話的含義,他是誇獎董邊塬那位慷慨解囊資助寺院的財主的善舉超過八百里秦川所有慈善捐贈。


子長市洪安


世界上唯一的一塊黃土高原在我國西北,西北典型的黃土高原在隴東,而董志塬又是隴東黃土高原之最。

什麼是“塬”?淺顯理解,塬應該就是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上較為平整的一塊地方。

而董志塬自古便是隴東第一大塬,位於甘肅省慶陽市中南部,在涇河北岸、馬蓮河和蒲河兩大河流之間。

並且還是隴東主要糧食基地,這就為農業經濟時代董志塬的富饒奠定了良好基礎。

別人介紹董志塬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八百里秦川,頂不了董志塬的一個邊”。

相傳這是一個叫花子的要飯經歷,叫花子從陝西討飯一路走到慶陽董志塬,經歷了人情冷暖,越往西邊要到的飯越多,也越好要。一句話概括,越往西走,人越厚道。


你好甘肅


“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邊”這句話古已有之,是什麼時候,什麼人所說已無從考證。我們先來看下,董志塬位於甘肅東部慶陽市,地處黃土高原中心區。北起慶城驛馬關,南至涇河谷長慶橋,東西介於馬蓮河和蒲河之間。塬面平坦,塬邊破碎,面積達910平方公里,黃土層厚200米以上。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黃土塬。也是華夏農耕文明的發祥地。20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商周之際,不窯,公劉“教民嫁穡”,開啟了早期農耕文明。古此號稱“天下黃土第一塬”和“隴東糧倉”。

黃土,土質綿軟疏鬆,性暖保溫,易於耕種小麥,玉米,油料,蕎麥,燕麥,黃豆和粟(小米)等。特別是粟,粟是古代宮廷的特供米。為什麼說“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邊”,關中自古就是天然的龍興之地,王霸之地,有得關中者,得天下之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這樣就導致了關中戰爭不斷,生靈塗炭,民不聊生,餓殍遍野。反之董志塬,遠離戰火,土地肥沃,盛產糧食,促使很多餓民避難於此,安居樂業。所以說“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邊”。望各位補充,謝謝!



執飼卟漁


“八百里秦川,比不上一個董志塬邊”,這種說法來自一則有趣民間故事。傳說在清朝初期,關中平原腹地要修建一座大型寺院,信眾香客都前來佈施,來自董志塬腹地的一位財主慷慨解囊,上的佈施最多,捐獻的錢糧遠遠超過了關中平原上本土人士。寺院會長感慨地說“八百里秦川,不如一個董志塬邊”。之後這個俗語就流傳至今。雖然說董志塬是黃土高原上最完整的一座塬面,但是完全不能和八百里關中平原(黃土盆地)相提並論。就是這個俗語讓人產生了不恰當的認識。




齊居士


看了半天,你們都理解錯了。不是懂志塬地利條件好,而是這是人民風純樸,善良誠實!這是經商的人說的話,比如再在陝西境內的買不了東西是因為價格,如果來到懂志塬,百姓如果能看上貨都不講價錢,一哄而上一搶而空,所以商人才有一句感嘆,八里秦川不如懂志塬這麼一個小地方!


紅塵三笑84577178


以前聽老人說到我們的地裡位置時,總是說:八百里秦川,比不上一個董志源邊。很自豪。

後來查了資料,才知道。董志塬是由於地球板塊裂變擠壓隆起和黃土移動堆積而形成 的,距今已有200萬年曆史。西周時,處於西周與西戎的結合 部,是中原文化與遊牧文化的交叉地帶。董志塬是世界上保存最 完好、面積最大、黃土層最深厚的黃土高原區,塬面寬廣,一望無際,地理位置優越,古有“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源邊” 之贊;今有文人賦詩稱頌:“董志塬頭顯奇觀,茫茫平原遠接 天,麥帶金波連雲湧,樹幻綠舟逐浪翻”,形象地表述了董志塬的廣袤無垠和秀美風光。


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才成為董志源一個長久不衰美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