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秦汉思源
一、谁都曾经辉煌过。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的一个边”这个牛有没有吹的太大。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争夺东北,为啥?因为东北有日本留下的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外有苏联的军事援助,足可养兵百万,所以得东北者的天下。随后的四野所望披靡,建国后东北经济的繁荣都是佐证。现在东北相对衰落了,正在进行经济振兴,很多人就不看好东北,忘了东北的历史贡献。实质上,以董志塬为代表的陇东高原是世界上黄土最优质的高原,在隋唐以前,陇东高原生态环境良好,山清水秀、沃野千里,可以养兵百万。看着现在陇东高原千沟万壑、干旱少雨,人们根本无法想象1000多年的陇东高原是一派什么样的景象,他就像一个日渐老去的美女,年轻时倾国倾城、沉鱼落雁。不知道过往的历史,人们只会觉得“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的一个边”只是当地人在吹牛而已,真正解开历史的面纱,我们才能真正体悟“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的一个边”背后的辉煌和心酸。
二、关中何以一千年成龙兴之地。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906年,西周、秦朝、西汉、北周、隋朝、唐朝等王朝先后占据关中,最终王霸天下;甚至还有一些王朝兴起后,得关中而后制天下,这是为什么呢?打开中国地形图,面积狭小的关中平原又是如何支撑王霸大业的呢,中国随便一个区域都可以轻松碾压关中平原啊。这是因为大家不了解真正的关中平原而已。历史上的关中平原和现在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生态环境。据司马迁记载,关中的千亩竹林是随处可见,山上山下树木更是郁郁葱葱。除了泾河、渭河外,关中地区水系发达、河流纵横、雨量充沛、气候温湿,耸起的高原众多且十分平坦,沃野千里、十分富庶,加上周围四塞,天然的龙兴之地、王霸之区。关中图霸,有四宝,关中的城、陇西的兵、河西的马、陇东的粮。关中呈封闭区域,进可攻、退可守,区域内可筑城无数。陇西的兵将都是骁勇善战之辈,而河西的良马更是让关中的军事力量异常强大,最关键的是陇东的粮。在农业立国的古代中国,陇东高原是农业的发源地,代表是西周。农耕文明发达到什么程度呢,陇东的粮可以养兵百万,足够供给关中长安城百万人口之用,所以陇东成了关中真正的后方基地和粮仓。元朝设行省时,本着省域相互牵制的原则,庆阳、平凉划出关中,人为割裂关中区域的整体性,最好例证就是关中四塞之论的萧关就在陇东高原之西,今宁夏固原市东南。占据陇东,关中不宁。
三、“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的一个边”这句名言出自何时,出自谁之口,现在已经难以考证。幅员辽阔的董志塬面积达2260平方公里、黄土层厚200米以上,位于“控镇萧关,襟带秦岭”的战略位置,是西周公刘农耕创业之地,更是世界黄土高原之最,有“天下黄土第一塬”之称。这句名言,我想,更多的是对陇东高原曾长期是古代中国“最大粮仓”的最高赞誉,通过这句名言,我们可以感受到陇东南地区对关中平原的强大支撑作用,也见证了关陇地区扼控天下的辉煌过往。这句名言就是要提醒后人,陇东高原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过巨大贡献,但人们的过度“大开采”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当陇东高原荣光不再的时候,又成了不知历史过往的后人们嘲笑和轻视的地域。今天,当表面已被“开采”枯竭的陇东高原又一次被发现地下蕴藏极大油气资源时,请善待这片土地,不能“用完地表用地下”,用完了又去看轻它。所以希望“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的一个边”这句名言能永久流传、警示后人。
笑傲江湖149553812
我们庆阳会吹还有一个典故和这个有一比,话说以前有三个人住店这三人一个是西安人,一个是彬县人,一个是庆阳人,以前都是大土炕,加上是冬天很冷,三人都想往热处睡各不相让,这时西安人出了个注意,说谁把自己家乡说的高大上,谁就睡热处,三人都赞成,西安人先说了,西安有个大雁塔离天只有丈七八,彬县人跟着说,彬县有个大佛寺把天顶的嗝滋滋,最后庆阳人有点为难,西安,彬县人得意了,庆阳人心想不能输给他们庆阳虽然没有名气,我也要压住他们,随口而出庆阳有个钟鼓楼多半都在天里头,你们说说谁赢了,大家自有评判。
用户10867100988
哪里人爱哪里不奇怪,董志塬上的人这样说也就是心太强了,实际上是比不上800里秦川的。
夏小圆的夏天
这句话与清朝同治回乱有关。当时造反回民准备建都西安成立斯坦国,在陕西屠杀汉民,兵败以后,白彦虎等率领十八大营西逃向董志原集合,为了让从河南陕西裹挟的回民与他们一块西行,找借口说‘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原边。’’他们占领庆阳,陇东回乱七年屠杀汉民数百万,庆阳平凉两市十多个县十室九空,遭遇空前劫难,以后随着左宗棠西征,他们一直西逃至国外,但是这句话却流传下来了。
弘一185
这是一个慈善典故罢了,不知道典故的内容,就理解不了这句话的含义,他是夸奖董边塬那位慷慨解囊资助寺院的财主的善举超过八百里秦川所有慈善捐赠。
子长市洪安
世界上唯一的一块黄土高原在我国西北,西北典型的黄土高原在陇东,而董志塬又是陇东黄土高原之最。
什么是“塬”?浅显理解,塬应该就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上较为平整的一块地方。
而董志塬自古便是陇东第一大塬,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中南部,在泾河北岸、马莲河和蒲河两大河流之间。
并且还是陇东主要粮食基地,这就为农业经济时代董志塬的富饶奠定了良好基础。
别人介绍董志塬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八百里秦川,顶不了董志塬的一个边”。
相传这是一个叫花子的要饭经历,叫花子从陕西讨饭一路走到庆阳董志塬,经历了人情冷暖,越往西边要到的饭越多,也越好要。一句话概括,越往西走,人越厚道。
你好甘肃
“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边”这句话古已有之,是什么时候,什么人所说已无从考证。我们先来看下,董志塬位于甘肃东部庆阳市,地处黄土高原中心区。北起庆城驿马关,南至泾河谷长庆桥,东西介于马莲河和蒲河之间。塬面平坦,塬边破碎,面积达910平方公里,黄土层厚200米以上。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黄土塬。也是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2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商周之际,不窑,公刘“教民嫁穑”,开启了早期农耕文明。古此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塬”和“陇东粮仓”。
黄土,土质绵软疏松,性暖保温,易于耕种小麦,玉米,油料,荞麦,燕麦,黄豆和粟(小米)等。特别是粟,粟是古代宫廷的特供米。为什么说“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边”,关中自古就是天然的龙兴之地,王霸之地,有得关中者,得天下之称,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这样就导致了关中战争不断,生灵涂炭,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反之董志塬,远离战火,土地肥沃,盛产粮食,促使很多饿民避难于此,安居乐业。所以说“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边”。望各位补充,谢谢!
執飼卟渔
“八百里秦川,比不上一个董志塬边”,这种说法来自一则有趣民间故事。传说在清朝初期,关中平原腹地要修建一座大型寺院,信众香客都前来布施,来自董志塬腹地的一位财主慷慨解囊,上的布施最多,捐献的钱粮远远超过了关中平原上本土人士。寺院会长感慨地说“八百里秦川,不如一个董志塬边”。之后这个俗语就流传至今。虽然说董志塬是黄土高原上最完整的一座塬面,但是完全不能和八百里关中平原(黄土盆地)相提并论。就是这个俗语让人产生了不恰当的认识。
齐居士
看了半天,你们都理解错了。不是懂志塬地利条件好,而是这是人民风纯朴,善良诚实!这是经商的人说的话,比如再在陕西境内的买不了东西是因为价格,如果来到懂志塬,百姓如果能看上货都不讲价钱,一哄而上一抢而空,所以商人才有一句感叹,八里秦川不如懂志塬这么一个小地方!
红尘三笑84577178
以前听老人说到我们的地里位置时,总是说:八百里秦川,比不上一个董志源边。很自豪。
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董志塬是由于地球板块裂变挤压隆起和黄土移动堆积而形成 的,距今已有200万年历史。西周时,处于西周与西戎的结合 部,是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叉地带。董志塬是世界上保存最 完好、面积最大、黄土层最深厚的黄土高原区,塬面宽广,一望无际,地理位置优越,古有“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源边” 之赞;今有文人赋诗称颂:“董志塬头显奇观,茫茫平原远接 天,麦带金波连云涌,树幻绿舟逐浪翻”,形象地表述了董志塬的广袤无垠和秀美风光。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才成为董志源一个长久不衰美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