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畫裡的橋|春天系列:北宋燕肅《春山圖》裡的四座橋


中國古畫裡的橋|春天系列:北宋燕肅《春山圖》裡的四座橋

傳為北宋燕肅創作的《春山圖》


中國古畫裡的橋|春天系列:北宋燕肅《春山圖》裡的四座橋

《春山圖》局部,畫面上畫有形態各異的三座橋

傳為北宋燕肅創作的《春山圖》是一幅紙本水墨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此畫描繪的是全景式的水墨山水。群山聳秀,山巒間有蜿蜒小路通向古寺。山下小橋流水,籬笆村舍,高松垂柳,高士在山水中尋幽訪勝。上有乾隆帝御題詩:“可望春山萬景賅,高人策杖共徘徊。恰如摩詰尺魚寄,招得關中裴迪來。”畫面處處都流露出對林泉之樂的嚮往,具有濃郁的詩情,生拙凝重的筆墨和山水造型,又與一般職業畫家迥異,帶有早期士大夫的形跡。


中國古畫裡的橋|春天系列:北宋燕肅《春山圖》裡的四座橋

《春山圖》左側的木橋


中國古畫裡的橋|春天系列:北宋燕肅《春山圖》裡的四座橋

《春山圖》左側的木橋

春山圖裡共繪製了四座橋樑,最大的為畫面左側的木橋,超過六排的木排柱,都有一至兩根橫木,橋面先在木樑上橫鋪原木,橋面再覆草泥,使橋面平坦的同時也可以防腐。


中國古畫裡的橋|春天系列:北宋燕肅《春山圖》裡的四座橋

《春山圖》局部,上下一平一弧兩座橋


中國古畫裡的橋|春天系列:北宋燕肅《春山圖》裡的四座橋

《春山圖》中爪墩石樑橋


中國古畫裡的橋|春天系列:北宋燕肅《春山圖》裡的四座橋

浙江永嘉市巖頭鎮協岙村普安寺前爪墩永慶橋,南宋慶元三年(1197)建


中國古畫裡的橋|春天系列:北宋燕肅《春山圖》裡的四座橋

浙江瑞安市陶山鎮陶峰村建於南宋的河西橋


中國古畫裡的橋|春天系列:北宋燕肅《春山圖》裡的四座橋

浙江瑞安市陶山鎮陶峰村建於南宋淳熙年間的八卦橋

畫面中間有一座四墩五孔梁橋,畫法明顯與前面的橋不同,初步課斷定為是一座石樑橋。橋墩每墩設分列方柱三根,其中左右兩根石柱斜度較大,起到斜撐的作用,墩柱下腳都向外分開,上架搭石樑一根,成“爪”形,這種橋墩在留存至今的溫州宋橋相當普遍,有個形象的名字叫“爪墩”。居中上鋪石板,橋面是為斷開的四塊石板,右側橋板可能跨度太大,在中間又加了一個橋墩。此橋的最大特點的橋面只佔橋墩寬度的一半不到,橋墩在橋面兩側挑出很遠。這橋在造型上與浙江瑞安市陶山鎮陶峰村建於南宋淳熙年間的八卦橋以及相鄰的河西橋十分相似,如果我們仔細看畫中的山型也與溫州雁蕩山靈巖一帶的神似,不由得我們產生豐富的聯想。


中國古畫裡的橋|春天系列:北宋燕肅《春山圖》裡的四座橋

《春山圖》右側的三墩四孔石樑橋


中國古畫裡的橋|春天系列:北宋燕肅《春山圖》裡的四座橋

《春山圖》右側的三墩四孔石樑橋


中國古畫裡的橋|春天系列:北宋燕肅《春山圖》裡的四座橋

金華婺城區長山鄉長山村的東村橋建於北宋元祐八年(1093)

畫面的右側山村村口也有一座三墩四孔的梁橋,根據畫法也應是一座石樑橋,橋柱八字形,應與橫樑隼卯連接,形成八字撐架結構,以增強橋柱的穩定性和抵禦水流的衝擊,其間架石樑為橋面,整座石橋造型簡潔,其結構科學合理,施工簡便且牢固耐用。此橋與現存的浙江金華婺城區長山鄉長山村的東村橋如出一轍。東村橋橋面石樑側面刻有“宋癸酉元祐八年六月徐宅建造記旦”的題記。以上三座橋是一條山路上的橋。


中國古畫裡的橋|春天系列:北宋燕肅《春山圖》裡的四座橋

《春山圖》中的弧形爪墩梁橋


中國古畫裡的橋|春天系列:北宋燕肅《春山圖》裡的四座橋

元盛懋《江鄉漁隱》石樑弧形虹橋

畫面的居中下方有一座連接水上涼亭的橋樑,其造型非常獨特。整個橋面是圓弧形的,咋一看是一座拱橋,但仔細看橋下還有一大一小兩組爪墩,應該是一座梁橋,宋元時期南方的石樑橋都是弧形虹橋,但採用爪墩非常少見,多數是排柱墩。


中國古畫裡的橋|春天系列:北宋燕肅《春山圖》裡的四座橋

燕肅《春山圖》

燕肅的《春山圖》行筆施墨與畫史中記載的燕肅畫風並不相似,有學者從畫法造型分析,認為是金代北方山水畫體系的作品。這個推斷大致的時間應該是不錯的,但我們從畫中形制各異的四座橋來分析,其風格與造型更接近浙中南一帶保存至今的宋代古橋樑,也許把燕肅的《春山圖》斷為南宋的畫作更符合實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