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皮石斛如何栽種和管理?

手機用戶21915227922


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鐵皮石斛,有許多的朋友不知道不認識沒見過鐵皮石斛,更不知道它有哪些用途!

鐵皮石斛,生於海拔高1600米的山地半陰溼的岩石上。主要分佈於中國的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其莖入藥💊,屬補益藥中的補陰藥,益胃生津,滋陰清熱。

繁殖方法主要有分株,分芽,扦插

栽培技術

通常選用四壁多孔的塑料或陶瓷花盆,用碳根,泥炭蘚,樹皮塊,木炭塊做盆栽材料,深度至盆底約1/3處,再填入其他材料。


澆水:栽植前幾天在陰涼有散光處,僅向葉面噴些水,不能向盆內澆水,約10-15天后,待萌發出新根後,轉移到陰棚下養護,生長旺盛期每天澆水一次,冬季休眠期少澆水。

溫度:剛移栽的小苗對水比較敏感,缺水則生長緩慢,成活率低,溼度應保持在90%,不能陽光直射,越冬溫度8-10度即可。


施肥:由於石斛類為氣生根,因此要噴一些葉面肥作為營養液,以供給植株充足的養分,7-10噴一次,連續噴3次,生長地貧瘠應注意追肥,第一次在清明前後,第二次在立冬前後。

修剪:石斛生長在密閉度60%左右,因此要對附生樹要進行經常性修剪,每年春天前發新枝時,結合採收老莖將叢內枯莖,病莖,弱莖剪除。栽種6-8年後重新分枝繁殖。

以上是我的一點愚解,望盆友指正探討!


孤漠861


我朋友曾經種植過,而且很成功,我來為你解答,傳授經驗,主要管理我把每個階段,都和你說說

移栽一週以後就進入幼苗管理期。幼苗期管理我們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移栽後的7到15天是種植初期,這一階段主要是遮陽保溼,保證高成活率。這個階段遮陽使用80畝的遮陽網,光照過強,幼苗容易枯萎,這時期不用通風,空氣相對溼度要保持在90%左右,所要求的保溼不是常給根部澆水,而是以噴水霧的方式保持空氣溼度。另外鐵皮石斛栽培管理的各個時期交水水質要求ph值在六左右,

第二階段是移栽後的15到30天是過渡初期。

隨著幼苗對環境的適應,開始逐步長新根發新芽。這個階段在基質溼度與光照上要求逐步過渡,光照逐步過渡到遮強光,接收折射光或弱光。這個階段可以使用70畝的遮陽網,這樣在這一時期植株開始發新根,基質溼度逐步過渡到微溼狀態,已溼透表層為標準,空氣相對溼度可以保持在70%到80%,可以在中午溫度最高時通風1到2小時。這個階段可以使氮磷鉀含量分別為14%的緩釋肥一次,每盆是放20克緩釋肥,緩釋期六個月。第三階段是移栽30天以後,是旺盛階段,要每週噴施葉面肥一次,把氮磷鉀含量分別是20%的複合肥,按1:1500的比例溶於水中進行噴施。

這個階段空氣相對溼度可以保持在70%到80%,可以使用50-70畝的遮陽網遮陽,如果有雜草苔蘚要及時清除,並及時將病死植株剔除。鐵皮石斛過了幼苗期後,根系和枝葉開始快速生長,並逐漸茂盛起來。就進入盛苗階段的管理。成苗在管理上主要是隨季節變化而改變管理措施。

這是管理一部分,希望你能受用,不懂可以隨時聯繫我!


東一榔頭西一槓


石斛有多個品種,其中鐵皮石斛價值最大,是國內珍貴的中藥材之一,素有“藥中黃金”的美稱。目前,市場上新鮮的鐵皮石斛批發價在120~180元/斤,幹品的價格更貴,可以賣到800~1200元/斤,最高可以賣到2000多元/斤,非常昂貴。

那麼,如此昂貴藥材,如何栽種和管理呢?



鐵皮石斛的種植環境

鐵皮石斛對成長環境和氣候環境要求非常苛刻,野生的鐵皮石斛都是生長在大山深處。具體的要求,如下:

  1. 溫度。鐵皮石斛成長的適溫是18~30℃,成長期最佳溫度為16~21℃,休眠期溫度在16~18℃之間。夜晚溫度在10~13℃之間,溫差應該保持在10~15℃的範圍內最佳。白天溫度不得超過30℃,冬天不得低於10℃,否則都會極大程度上影響到鐵皮石斛的生長,
  2. 溼度。鐵皮石斛比較喜歡溼潤的環境,要求空氣溼度在80%。
  3. 通風。人工養殖鐵皮石斛,建議在通風良好的地方,比較有利於鐵皮石斛生長。



鐵皮石斛的栽種和管理

鐵皮石斛目前有三種主要的栽種方法,分別是貼石栽種法、貼樹栽種法、蔭棚栽種法。這裡簡單介紹蔭棚栽種法,就是搭建一個蔭棚,設置好草簾,引入一定的陽光,以調節棚內溫度和空氣新鮮度。然後,使用小礫石和小細砂混合而成,做成高畦,接著在上面栽種鐵皮石斛苗,要分株栽種,株行距為20x20cm。最後,使用細砂和小礫石蓋住即可。

管理方面,主要是肥水。一是,調整好水分,早春的時候,枝條出新芽,為了不影響出芽,建議先噴水預溼,接著再噴透水。同時,要根據基質排水通透狀態調節含水量,避免噴施過度。此外,調節水分同時也要注意通風換氣。

二是,施肥方面。適當噴施葉面肥,對於植株偏小,偏黃的,可以使用含有氨基酸的水溶性肥料。為了安全越冬,可以選用高氮型複合肥或者磷酸二氫鉀加尿素進行全面噴施。



好了,以上關於鐵皮石斛的栽培和管理問題,就分享到此,歡迎評論探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