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19:每一天都无法从头来过

写在2019:每一天都无法从头来过

我几乎没有写年终总结的习惯,因为过去的每一年,我都忙于带着我的无知的喜悦翘首以盼新年的到来。


今年,我暂时还没有摸清生活到底是对我更无情了,还是更深情了——


反正,它让我产生了一种我要去更实在地与世界相处冲动。


我重新学习如何专注,如何审视,如何接纳。好像,如果我不这样去做,我的灵魂也会用她的双腿与双臂,随时飞离出走一样。


小动物

小时候,当我第一次真正听到「逻辑」这个词语的时候,我的小脑袋, 就像蝴蝶落在树叶上的翅膀被风吹了一下一样,微微一震。


我当时立刻就意识到,嗨呀,这个东西,我没有。


那种感觉像什么呢?就像有一个人,在某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痛苦地告诉你他爱而不得,然后又斩钉截铁地转头对你说「这种美好,你没有」,一样。


那一瞬间,你无比伤感,但你偏偏相信他是对的。


于是,你开始追求一种你不理解的「逻辑」、理性、智慧,或者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那是你在寻找一种能够更加具有完整性和结构性的思维,来建立并修正自己看待事务的视角与眼光。


我找了好久。


我的确也慢慢在获得一套属于我的「强词夺理」的逻辑方式。


并且,伴随着我越来越善于使用语言,所以我也有了一点办法,可以诡秘地自圆其说,让自己的表达能够自给自足、自生自灭。


表达的独立与自由,必然依托于思绪的独立与自由——这种自由,可能是不真实的,可能只存活在一个的狭小的自我空间之中,但也没人能否定这个空间遵循的是我所创造的秩序。


事实上,所有创作者,创造与享受的都是这种秩序。


只不过大艺术家,他们更乐于去扩张他们的自我的边界,仅此而已。


我就这样享受着这种假惺惺的自由,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当我真的很快乐的时候,我丧失了我的表达欲。


有一段时间,我处在我特别喜欢的生活状态里,我每天都觉得起床真好,吃饭真好,睡觉真好,有事干也好,没事儿干也很好…… 就是,满足。


满足这种情绪真的很可怕,因为它真的会让人愿意放弃燃烧;它甚至在一瞬间让我觉得,我的生命现在就可以停止。


这时我意识到,原来「我的秩序」不值一提,可以随意土崩瓦解。


只要我愿意。


「逻辑」的无能为力开始显而易见,「感性」的性感与诱惑则让人死而后已。


我开始理解「文明就像是一层薄冰,漂浮在黑暗与混乱的深海之上」,人的兽性实际上才是人的本性。


我开始理解,「我知道」和「我愿意」是完完全全的两件事。


「我知道」,是理性,是文明;而「我愿意」,是规律,是本能。


每一个人都在被自己的本能驱控,但每一次我们都会鬼使神差地选择「我愿意」。


一定是每一次。


这简直是这个世界唯一的魔咒:


自然状态下,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的。不论出于什么。


从这个层面来说,人们自以为是的理性包裹下的「逻辑」,只是一种纯粹的工具。纯粹的自我说服的工具。


你我,说穿了,也不过就都是尘世间自以为具有思想的几只小动物。


我们有必要认清这一点。


探险


还是在我小时候,我读过一本书,我特别特别喜欢,叫《吹牛大王历险记》


那是我爸的书,定价大概是两三毛钱。


我读了很多遍,里面的故事特别好看:比如说主人公打猎打到的鹿头上长着一颗樱桃树,比如说葡萄里可以挤出牛奶,比如说人的头可以随便摘下来放在嘎吱窝,还比如说在战争中马的身体被砍成了两半还能跑……


那是一个总体上无忧无扰的人,穿行在一个无限可能的世界里的探险故事。


直到今天,我依然相信那本书里描绘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因为,首先,我没有办法证明,那一切不是真实的。


我从不设想,我们对于我们生活的世界非常了解。


毕竟在地球被发现是圆的之前,人们的确坚信他是平的——事实证明,人们总是过于相信自己那些不知道被谁灌输的认知。


其次,我们也很难定义「真实」。


因为这个词儿被使用得过于泛滥和频繁,它的语义也过于模糊和宽泛了。


这是语言发展到今天,自身还完全不能真正克服的缺陷——


语言表义的粗糙,纵使偶尔能够给我们带来诗意与美感,但是更多的时候,它带来的是认知的的粗糙与惰性。


所以,我们会发现,各行各业的精耕细作,常常也落在他们的语汇上。人们对于一个词语的感受和理解的不同,常常体现出他们真正的业务能力和精神层次。


语言,不论何时何地说出来,都仿佛是一种结果。


所以我不相信它。基于我的无知,我相信,这个世界有无边无际的「可能」。


我大胆猜测,「我不知道」,才是人类有自知之明的体现。


同时我也假设,正是因为「我想知道」,所以哥伦布才会发现新大陆,所以这个世界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才会变成现实。


探险,大概是动物们血液里永恒流动的的原始与野性。


那么什么是探险?或者说,什么是探险的精神?


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吗?是必须深入丛林深处,至死方休吗?是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吗?


我倒并不觉得探险是一件你死我活的事情。


相反,它应该是平静地发生着在人的内心之中的,因为——


它最初的形态,就是好奇心。


所有的小孩子都有这种东西。


但是,所有的成年人也都在「成熟」的道路上不断地面临着失去它的危险。


几乎所有人都会在时间的作用下,逐渐明白平稳的好处,逐渐选择安全的状态,减少好奇。


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我们不再探险的借口。


因为真正的探险家,并不需要去诗和远方,而是应该真正地面对每一天的生活。


生活才是一切麻烦的源头。


对此,人的本能其实是逃避,而不是面对。


所以,也许当我们可以越来越从容地面对越来越纷繁复杂和随时倒塌的明天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真正享受生活的快乐和平静。


快乐


我有一个朋友,很年轻,他跟我说他既不快乐,也不痛苦,每天都很平静。


我问他为什么。


他说,他曾经每天早上醒来就赚了几千万,然后又每天早上醒来就亏了几千万。就这么来回折腾着。


他快乐的阈值,已经太高了。


我说只有钱能让你快乐吗。


他说是的。


你们看,快乐,就是一件这么简单的事情。


简单,


而不易。


之前有段时间《奇葩说》有个辩题刷屏,叫做:美术馆着火了,名画与猫,你救谁。


那场辩论李诞打得很好,他说他要救猫。因为如果救画的话,画既不是自己的,自己的功劳也会被人忘记;但是如果救猫,既能拥有猫,还能感觉自己很有道德。救猫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他说:


我是个自私的人,但是很奇怪,好像只有我是这样的人。


说着说着,台下一阵掌声。


很多人都很赞同他,觉得是啊,我为什么要考虑那么多,我为什么要活得那么累,我应该「自私」一点。


我不反对这样的观点或者生活态度。一个人当然有他选择他喜欢的生活方式的权利。


但是我也很警惕这样的态度。


为什么?


不是因为我高尚,也不是因为我不自私,而是我对于混淆「快乐」与「快感」这两件事情,略有一些警惕。


有人说,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很简单,区别就是跟你上床的人,你喜不喜欢。


喜欢,就是快乐。


不喜欢,但是需要,也会有快感。


前者着迷,后者上瘾。二者可以同时存在,但没有证据证明他们并不互斥。


理想状态下,所有人都希望跟爱情上床,但是爱情是什么?


这个就很难说清楚了,也很难拥有;所以,退而求其次,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爱情的话,也不应该亏待了自己,有快感也ok。


还是那句话,这没有问题。它是一种选择。


但是,包括我在内,我们都不知道,如果我们频繁地屈服于「快感」,会不会挤压「快乐」的生存空间?


我的直觉告诉我,当我们承受能力有限的时候,是会的。而且不可逆。


所以我大胆假设:


也许,牺牲一部分对于「快感」和「既得奖励」的追求,往后退一退,真的是一种更为矜久的策略。


也许,不是苦难必然降临,而是我们需要苦难。


也许,当我们真正去做一些「不自私」的事情的时候,反而能够帮助我们去完成更大意义上的自私,也就是自我认同的实现,获得更加有效的快乐。


当然,关于以上我所说的一切,我都没有答案。


我也不希望有,因为我不喜欢答案,生命是永恒流动的——在流动面前,呆板的答案毫无意义。


感性、好奇、吃苦…… 这些都是我在2019年觉得很重要的情感或者品质,我希望新的一年,它们能在我们的行动里存在并且生长。


2019年,真的发生了很多事情,有好有坏,有幸福有哀伤,但是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


过去的每一天,都无法从头来过;


过去的每一个你和我,也不会再重新出现。


你的天真、幼稚、童心、愚昧、任性、脆弱、弱小、不成熟、不懂事、不听话…… 它们都随时可能在岁月的冲刷下,无影无踪,遍寻不得。


有一天,你一定会想念某一个已经逝去的自己。


那么,不妨让我们在新年来临之前,再复习一下「原谅自己」和「珍惜当下」的孟婆汤好了。


就让我们假设一切都只会越来越丰富和广阔吧,


希望,


会死于匹夫,


却永生于少年。


朋友们,新年快乐,愿你不负青春,人间值得。


————————————————

公众号:宋雯婷(ID:swtstory)

有提问欢迎来微博找我,搜:宋雯婷sweety

公号后台发送电影关键字如《我不是药神》获得相关电影评论、发送演员名字关键字如「章子怡」「姚晨」获得演技或相关评论。

写在2019:每一天都无法从头来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