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一律劃片招生,公辦學校免費,民辦學校高收費,民辦學校該怎麼生存?

教育案例剖析


這個問題問得有點可笑,私立學校是自己按自己能力,依據國家辦學大綱申請設立的私人學校,其生存途徑就是自己解決,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自吸自足,沒有怎麼生存的問題,只有想辦法解決生存,如果沒辦法的國家不會強硬要你開辦。一律劃片招生,是教學辦學最普遍的生源規劃。如果你有能力,有辦法又取得有關教育機構批准,在全國範圍內招生都可以的,這樣的生存空間就非常大了,你的雄心本應也這麼大的,要不然你也不會花錢去開辦一間私立學校,是吧?在什麼地方辦學,第一個條件就是尊重當地教育教學規劃設置,沒有異議的,所以你只好在侷限的範圍內想辦法了。


粵發不明


這個政策是讓民辦學校迴歸本位:辦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跟公辦學校同質化。

招到好學生,然後說這個學校的教學質量好。

這本來就是個悖論。

只有把所謂不好的學生教好,這樣的學校才是好學校。教育的目的是讓每一個人都得到自我成長。自我實現。 而不是讓多數人做少數人的陪練。

民辦學校,一直以來投機取巧,做了應試教育,推波助瀾的推手。

本來民辦學校,要多元化辦學。

彌補公辦學校的不足。

而近10年來的民辦學校,卻都是高考加工廠。

當然這也與頂層高考指揮棒有關。

但這絕對不是民辦學校的出路。

民辦教育的目標不能直奔升學率。

大家都看升學率,這是一元化。

而是要解決孩子多元化發展的問題。

就好比中國已經有解放東風汽車。

你引進私立企業再做解放,東風同樣標準的汽車。去跟解放東風競爭。這不是很荒唐嗎?

現在的民辦教育就在做這樣的事。

多元化辦學,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為不同面向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多元化選擇,才是民辦學校存在的真正理由。


東萊國學


國家教育部頒佈了《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招生實施意見》後,公辦學校是免費的,而民辦學校必須要高收費才能存活。

首先,公辦學校是在國家財政撥款下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學校校舍的建設,圖書館,實驗樓,相當規模的操場,所有教師的工資薪水,孩子們的學習資源投入補助都是由國家統一管理和調撥。所以公辦學校唯一專心致志,全力投入的事情就是把學生教好,為國家培養高水準的人才。無論在多麼嚴峻的教育體制和教學競爭中它都不會有倒閉的危險,教師也不會有失業的顧慮。它將永遠處在教育的"象牙塔"上。

其次,民辦學校就完全不一樣了。尤其是營利性的民辦學校,學生若就近上學,它要用大量的資金租賃校舍,必須具備至少300平方面的操場,還要自己建立圖書室,實驗樓,多媒體教室。每年每位教師都是高薪聘請來的,為的是能出成績,光教師每年工資這部分就是一筆很大的開支,有的民辦學校規模小的,甚至都入不敷出,教學資金鍊經常斷接。


再有,國家倡導就近入學,以往民辦學校可以在外地招生,生源不成問題,還能維持。今年就不同了,劃片招生會帶來自己學區內的學生不願出高昂的學費上學,而選擇比較近的公辦學校就讀,還省去了一大筆學費,加之,人工智能被引進校園以後,各個學校之間教學質量趨於平衡。於是為了生存,招生就成了公辦和民辦學校之間的共同資源,一場無硝煙的搶生源的戰爭就開始了。

最後,當搶奪生源達到了白熱化時,
民辦學校就變成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或者"群魚吃大魚"等現狀,教育的市場化就越來越加劇了!甚至形成越來越小的課外補習機構也來分羹,北京等地就出現了"酒店式"學校和"民宅型"補習機構。

總之,民辦學校要生存,就要看自己的品牌和辦學理念了,還有隻要家長願意投入教育資源,學生願意前來就讀,又能形成教育教學良性循環,再若能把握市場商機,扭轉教育大方向,順應國家教育脈搏,不管是素質教育還是以後的選課的綜合教育,都會立於不敗之地的。謝謝!


教育與高考


民辦學校一般以盈利為主,公辦學校以公益性為主。劃區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對民辦學校會有影響,但我個人認為影響不大。

首先 ,民辦學校學校的出現正是消費升級的體現。父母兜裡有錢,捨得為孩子花費。在費用方面將不是家長的首要考慮點。但是,劃定學區招生,一些民辦學校短期會出現招生不滿的情況。

其次,民辦學校收費且高,市場化運行,更加註重結果,因而教學質量會明顯高於公辦學校。同時,民辦學校的教師薪資是完全與教學結果掛鉤,他們會更加努力工作。教學質量高是家長最看重的因素。

再次,隨著時間推移,好的民辦學校所在的區域會逐漸扎堆生源,一些家長會早早規劃在其學區購房,以便孩子順利就讀民辦學校,這樣,對公辦學校的生源可能會有影響。

最後,無論是民辦或公辦都有其面向的生源群體。對學校而言,教好書,育好人,不忘初心的幹好教育事業才是真。消費升級後,選擇權在家長,由市場去調控吧。


秋天的胡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國家對學生的政策應該一視同仁,但目前實際上民辦學校不受中國教育政策的約束,她們實行的是市場競爭政策,參照資本主義教育制度,先是跨區域掐尖招生,學校、老師、學生均按叢林法則,激烈競爭。而公辦學校以“減負”為手段,禁止補課,限制老師積極性的發揮,導致學生“混日子”,如果改革前的國有企業,死氣沉沉。而高中招生又是擇優錄取,對公辦民辦“一視同仁”,其結果是民辦升學良性循環,公辦升學惡性循環。導致這結果的根本原因是教育部門胳膊肘往外拐-抑制並束縛公辦學校參與教育市場競爭,優待並鼓勵民辦放開手腳幹。國家應對民辦學校也實行按義務教育法管理,否則廢除義務教育法,讓公辦學校也參與教育市場競爭-與大學一樣,從幼兒園直到高中,也按“985.211.雙一流

.省重點.市縣重點”分級。


楊成增1


造成現狀的原因:一,公辦學校不作為,拿公民交納稅(公資),不努力不作為,尸位素餐,行屍走肉,旱澇保收,得過且過,混日子,造成教學質量下降,促使學生擇優就學,突顯民辦學校升學率很高,所以生源爆滿,競爭激烈,促成民校有利可圖之局面。二,民辦學校胡作為,花高價挖牆角,聘名師,提質量,創名譽,吸學生,拔尖子,高收費,謀暴利,循環再投資,雪球滾大。擠兌公辦學校,造成公辦學校生源不足,教師更加清閒,工資不減,何樂而不為,繼續消沉怠工。公辦學校愈顯能力,生源更多,漲價繼續,利潤猛增。公辦私辦各取所需,互利共贏,配合默契。長此以往,我國教育事業將蓬勃發展!


一口卯金刀


公辦民辦都不是問題癥結。這種劃分是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的產物,優缺點大家都知道,我試著來說個解決方案,那就是取消公民辦學校的身份差別。

公辦學校由政府出資,組建董事會,政府聘請校長,學校董事會和校長有自主管理權,可以挑一定數量優生組建重點班,但要承擔一定社會責任,不限區域搖號招收一定數量的學生。這樣可以保證教學質量,又能一定程度上滿足大家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至少有個機會,又打壓了學區房。家長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自行解決垮區求學帶來的生活問題。

民辦學校由社會出資,組建董事會,聘請校長,實行自主管理。可以招尖子生,也應當承擔一定社會責任,拿出一定比例來搖號,還可以拿一定的學位收擇校費,這部分是許可的收益。

義務教育階段,學費由政府按學校實收學生人數撥款,公辦民辦一個標準,算政府購買服務,除規定的擇校生人數,學校不能再加收學費。

這樣做的好處是,兼顧了公平與效率,把政府從裁判員與運動員雙重身份中解脫出來,更關注於營造公平環境。學校有了自主權,可以努力把學校辦好,吸收更多更好學生。同時,也控制了資本的慾望,可以讓資本盈利,但要明碼實價,按盈利收稅。對家長學生來說,你天資聰穎,可以得到好的教育資源,你普通無奇,起碼也有機會上個理想的學校,最差也有保底的學上,有錢人,大可花大錢擇校。

至於負擔重的問題,要問社會競爭,要問高考競爭,只要這些都在,光解決小學中學負擔問題不現實。除非讓家長覺得負擔對孩子真的不利,否則減輕了學校的,就會加重了家裡的。


行雲流水16494133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教育的好壞強弱決定了這個國家未來的潛力的大小,教育屬於一個國家的基礎根本,超過了其他方面的重要性,一個國家強大與否從教育上就可以輕鬆的看出來,教育水平是體現一個國家實力的最有代表性的方面,而在世界上所有的強國在教育上都是領先的,這就是現實。

我國其實也是非常注重教育建設,這些年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是越來越大,而在教育上也獲得了不錯成績和進步,但是也還是面臨許多困難的方面,畢竟我們是人口大國,人口基數太多,所以在教育上面的投入也非常大,但是還是在一些方面得不到滿足,所以就允許了私人加入教育建設,緩解教育資源緊張的局面。

民辦學校的展開的確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育資源緊張的問題,但是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畢竟民辦學校不論是財力物力還有信譽度來說都比不過公辦學校,畢竟公辦學校後面站的是政府,信譽度來說遠飛民辦學校能比的,而且在師資力量上來說公辦學校有非常大的優勢。

而民辦學校缺少認同感,至少要得到大眾的認可需要長時間的聲譽積累才可以,民辦學校的優勢在於可以通過高新待遇的方式吸引一些名師進入,通過名師的效應吸引生源,而通過大量的生源來維持教育支出和賺取利潤,所以民辦學校的學費遠高於公辦學校。

再者民辦學校還會通過一些提高門檻的方式來專門吸引一些成績好家庭條件好的學生進入,用名師效應加上吸引進來成績好的學生和家庭條件好的學生來打造所謂的貴族學校,這樣普通的學生很難進入,而一些學校利用吸引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來打廣告從而吸引更多的生源而挑選。

民辦學校主要都是利用這些來吸引生源,沒有固定區域限制,所以高收費的民辦學校從能有生存下去的土壤,因為生源不受到限制,之所以民辦學校學費高,最主要的是學校所有的開銷支出都是學生學費裡面獲得的,很少能得到撥款補貼,所以學費高是自然而然的,如果公立學校足夠那民辦學校生存的空間就很小了,至少民辦學校絕大多數的都沒辦法生存。

為何允許民間資本加入到國家基礎民生工程裡面來,首先當然是緩解教育資源不足的壓力問題,第二個是保障學生的教育保障的權利,第三個是開發民間資本對教育的投資,讓全民有足夠條件的民間資本進入,形成競爭環境提高教育質量,最後當然是還有一些利益關係在裡面,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辦學校的,也不是說你有錢就可以的,必須要有資質,也就是說關係要到位要過硬,肥水不流外人田。


無法超越的足跡


民辦學校,有的很高效,教學先進,理念超前,注重素質,老師跟蹤到位,優勝劣汰!要成績,要升學率…

有壓力,也有動力!有競爭,他們才能生存和發展,所以,抓得緊,高效!

反觀部分公立學校,設施陳舊,老師觀念僵化,內部競爭不大,考核不嚴格!素質方面,全方位方面欠缺資源,師資一般和資金緊張!當然學生成績一般,免費的,不一定家長喜歡!


美加Alex


這倒是值得討論的問題。當初國家對教育投入不能滿足教育的需要,鼓勵民間資金辦學,所謂"兩條腿走路",優質敎育資源共享,這才有了民辦私立學校和校外輔導,補習機構的今天。任何事物的發生,發展,不可避免的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既然當初鼓勵民間資金進來,它必定需要一個生存的空間,作為私立學校它肯定要創造它的品牌,效應,有了口碑,品牌,它才會產生經濟效益,民間資金投入,它本身就是逐利的。目前我國大學招生本身就是應試教育的體現,應沒有劃片設區招大學生,這種方法與目前中小學招生的規定,不吻合,大學招生,實質上也就是到處"掐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