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原来是省会,为什么挪到了长春?

视觉江城


为什么,吉林省的省会是长春,而不是吉林市呢?

建国后到1954年,吉林省的省会还是吉林市。1954年,省会由吉林市搬到了长春市,吉林省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也从吉林省挪到了长春市,这是为什么呢?

一:一条铁路改变了吉林市的命运

一直以水运而城市核心的吉林市,因为一条铁路改变了命运。

这条铁路就是中东铁路。

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方铁路”的简称,亦作“东清铁路”、“东省铁路”。

日俄战争结束后称中东铁路,即中国东省部铁路之意。中东铁路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为攫取中国东北资源,称霸远东地区而修建的一条“丁”字形铁路。

中东铁路修通之前,主要靠水运,而吉林市位于松花江畔,得天独厚。又易守难攻,是建城的绝佳之地。

但中东铁路却没有经过吉林市,而是穿过长春,从哈尔滨直达沈阳。为什么?当时的吉林市可是吉林第一大城。

第一个原因,成本低。经过长春是直线,经过吉林市要拐弯。直线当然比拐弯省钱。

第二个原因,不用钻山洞。吉林市靠近长白山区,市区周围多山。如果经过吉林市,势必要过很多隧道。而长春地处东北平原,尽管有些许台地,但工程难度远低于吉林市。

中东铁路支线南满铁路通车以后,1910年又修建了其支线长吉铁路(长春到吉林市)。长春变成了整个吉林省的交通中心。

但为什么要从长春引直线出去?因为当时的长春尽管不及吉林,但也是吉林将军辖区内除了吉林市外最繁华的地方了,是吉林将军辖区内的第二个建制厅。中东铁路正好经过长春,引支线当然从长春出发了。

长春的交通地位也是很高的,位于“京哈铁路”主动脉上、同时也是位于连接沈阳和哈尔滨铁路线上(沈阳到长春的距离要小与沈阳到吉林市的距离、哈尔滨到长春的距离也小与哈尔滨到吉林市的距离);长春同时也是连接东北南部和北部的交通枢纽、也是连接东北东部山区和东北西部的内蒙古草原的交通枢纽。重要的、便利的交通也促使长春的地位和等级越来越高。

第二:日俄和清廷的开发建设

随着中东铁路的开发建设,铁路两侧的附属地成为经济贸易中心。

俄国对铁路两侧开发建设,维持了多年。日俄战争中,日本获胜,原本属于俄国的地盘,归于日本。

第三:满洲国对长春的建设

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后,所扶植的一个傀儡伪政权。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或“伪满”。“首都”设于新京(今吉林长春),“领土”包括现今中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不含“关东州”,即旅大),以及内蒙古东部、河北省承德市。

日本人建设长春,日本对长春的建设,是仿照世界上最新进城市来建设的。

1942年,满洲国当局详尽规划大大小小109个城市的建设,而这样的对满洲进行全面系统地规划,至今共和国还没有做过。

长春曾经是亚洲唯一一个比东京还要先进的城市,是中国唯一一个全由外国专家规划设计的城市,是中国唯一一个仿照外国首都建造的城市(巴黎,堪培拉)。

“国都新京”到1934年,整个城市全部掩映在绿海之中,因此有了“城市山林”和“绿色之都”的美誉。到了1942年,新京(长春)人均占有绿地2272平方米,超过华盛顿1倍,是日本大城市人均面积的5倍,为世界大城市之冠,一时在国际上名声鹊起。

1934年,新京建成亚洲最大的无线电台---新京无线电台,新京是亚洲第一个全面普及抽水马桶的城市,是亚洲第一个全面普及管道煤气的城市。

新京也是中国境内第一个规划地铁的城市。1938年开始在新京规划120公里的环城地铁和有轨电车道路,还有环城高速公路。主要街道的照明和电讯线路采用地下管线,是亚洲第一个实现主干道电线入地的城市。满洲国是当时亚洲乃至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吉林省的省会在吉林市,长春市是我国的一个直辖市。而东北的政治经济中心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中东铁路做线,日俄的开发,清廷的建设,伪满时间的城市规划,已经让长春超过的吉林市。

1954年,中央重新进行了调整,撤消了长春市的“中央直辖市”的地位,改长春市为“省辖市”,由吉林省管理。所以,当年, 吉林省也将省会由吉林市迁到了长春市。同时还从吉林市和东北其他城市迁来了一大批省级单位,如: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空军二航校、空军七航校……


让时光有力量


说别的都是废话,就一条,在五十年代,苏联帮助我国建设化工厂时,苏联专家看中了吉林市临江近水,方便电厂和化工厂用水。吉林市建设三大化工厂的城市,就不再适宜众多的人口居住。国家国防和建设急需化工产品,人必须让位工厂建设。所以众多人口的省政府就得搬走另选地方,就搬迁到了长春。


净水秀峦


吉林省,吉林市,如果不熟悉东北历史的人,看着比较迷糊。 在全国来说,省市同名的,也就吉林省有。 吉林省的名字因为吉林市而来,在清朝设立吉林将军,吉林省的中心一直是吉林市。清末东北设省,省会也仍旧是吉林。吉林省的名称,就是因为吉林市而来。长春虽然1800年就建厅了,但吉林市一直是整个吉林的中心。 那么为什么,吉林省的省会是长春,而不是吉林市呢? 今天,汉字君就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件事。

2004年,汉字君曾经在吉林市工作一年。 最大的感觉,吉林市真是太美了。松花江呈一条反s型穿过整个市区,小白山,北山,龙潭山都有着各种传说故事,让这座城市有许多神秘。 人们的生活节奏不快,如果您真的着忙,出租车都会为您让路的,而这在长春是无法享受到的。 在整个吉林省的经济中,吉林市排名第二。就连车号也是吉B,电话区号是0432,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吉林市是整个吉林经济中排名第二的城市。 因为有松花江,而古代以水运为主,所以这座城市显得非常重要。 早在顺治十年(1653),清廷始置“宁古塔昂邦章京”一人 。康熙元年(1662)改称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虎达之子巴海为首任。康熙十五年(1676),奉旨移驻吉林乌拉(又称“船厂”,今吉林市)。从雍正十三年(1735)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宁古塔将军、吉林将军、船厂将军三个名称经常混用,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式更名为“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将军”,简称“吉林将军”。光绪三十三年(1907),吉林将军裁撤。改吉林将军为吉林巡抚,兼副都统,仍驻吉林府。 而长春建城的历史从1800年刚有记载,吉林市的城市历史要比长春早了100多年。 建国后到1954年,吉林省的省会还是吉林市。1954年,省会由吉林市搬到了长春市,吉林省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也从吉林省挪到了长春市,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一条铁路改变了吉林市的命运 一直以水运而城市核心的吉林市,因为一条铁路改变了命运。 这条铁路就是中东铁路。 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方铁路”的简称,亦作“东清铁路”、“东省铁路”。 日俄战争结束后称中东铁路,即中国东省部铁路之意。中东铁路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为攫取中国东北资源,称霸远东地区而修建的一条“丁”字形铁路。 中东铁路修通之前,主要靠水运,而吉林市位于松花江畔,得天独厚。又易守难攻,是建城的绝佳之地。 但中东铁路却没有经过吉林市,而是穿过长春,从哈尔滨直达沈阳。为什么?当时的吉林市可是吉林第一大城。第一个原因,成本低。经过长春是直线,经过吉林市要拐弯。直线当然比拐弯省钱。 第二个原因,不用钻山洞。吉林市靠近长白山区,市区周围多山。如果经过吉林市,势必要过很多隧道。而长春地处东北平原,尽管有些许台地,但工程难度远低于吉林市。 中东铁路支线南满铁路通车以后,1910年又修建了其支线长吉铁路(长春到吉林市)。长春变成了整个吉林省的交通中心。 但为什么要从长春引直线出去?因为当时的长春尽管不及吉林,但也是吉林将军辖区内除了吉林市外最繁华的地方了,是吉林将军辖区内的第二个建制厅。中东铁路正好经过长春,引支线当然从长春出发了。 长春的交通地位也是很高的,位于“京哈铁路”主动脉上、同时也是位于连接沈阳和哈尔滨铁路线上(沈阳到长春的距离要小与沈阳到吉林市的距离、哈尔滨到长春的距离也小与哈尔滨到吉林市的距离);长春同时也是连接东北南部和北部的交通枢纽、也是连接东北东部山区和东北西部的内蒙古草原的交通枢纽。重要的、便利的交通也促使长春的地位和等级越来越高。 第二:日俄和清廷的开发建设 随着中东铁路的开发建设,铁路两侧的附属地成为经济贸易中心。 俄国对铁路两侧开发建设,维持了多年。日俄战争中,日本获胜,原本属于俄国的地盘,归于日本。 1905年12月,日本迫使清王朝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条约中不但使清王朝承认了俄国“转让”给日本在中国有关东北的权益,而且还攫取了在东北的辽阳、铁岭、长春、吉林、哈尔滨、满洲里等16处开设商埠以及其他权利。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在东北设立了以经济掠夺为目的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构建铁路附属地的殖民网络。1907年满铁开始规划建设长春附属地。日本完全把长春作为他们商贸活动的地方,到1908年长春已是日商林立,如日本松茂洋行的海陆输送业贸易商、高木洋行的满洲特产物贸易仲买业、横滨正金银行长春出张所、日清火柴株式会社长春支店、日本官造名烟铺、营口喜久洋行、川奇商馆的长春病院、樱井洋行支店宽城子病院、日露贸易商会、长春北大街兴业药房、前田洋行的陶磁器发行所、穗积洋行、三井洋行,还有日本火灾保险株式会社代理店、专卖所、洋服店等等。日商充斥了长春市场。长春满铁附属地的建设在短短几年内初具规模。 长春被开为商埠后,清政府为维护自身利权,计划从长春老城门到沙俄附属地之间开辟商埠地,但最初的几年,因为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未见大的进展,而且计划征用的现火车站位置的土地,还被满铁高价买走。1909年吉林省西路兵备道第二任道台颜世清上任后,看到日本长春满铁附属地的规划和初步建设结果,他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强烈的刺激。为了牵制长春满铁附属地的扩张,能与满铁抗衡并进行经济上竞争,着手在旧城区和满铁附属地之间规划开发长春商埠地。他筹措巨资,收买土地,在七马路开设商埠局,制定长春开埠办法等,规划街路,修建了南关至七马路的沥青路,创办电灯厂,吸引商家投资设厂、设店等,特别是在商埠地以北临近满铁附属地的高地上修建了道台府衙等建筑,以抵御日本南侵。 1911年,新任道台孟宪彝上任以后,面对日益繁华的日本附属地,感到商埠地跟附属地相比发展太慢。据即用知县易翔给吉林行省的禀文中描述,“(满铁附属地)自去夏以来极力扩张,具有一日千里之势,其已经开厘列肆之区,道路固属砥平,即尚在筹划未及成市之处,亦马路纵横,巡警罗列,恍成一日本国境。”而商埠地“北门外稍成一条街市,然破屋星稀,无巨商大贾,马路狭小容双车则轧……荒凉满目。”于是开始积极筹措资金,设立兴业公司,兴建商场、剧院、公园等设施,用建设商业及娱乐业迅速带动城市建设的办法,使商埠地日渐繁荣。后来,兴业公司不断增资,在房屋建设上加大了投入。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大马路两侧商铺林立、人头攒动,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商业区域。到1920年的时候,长春商埠地的商家总数、居住人口已经全面超过了长春满铁附属地。 清末民初长春商埠地与日本满铁附属地的抗争,是中华民族抵抗日本殖民侵略的一个缩影。随着日本侵略野心的膨胀,“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中华民族经过14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第三:满洲国对长春的建设 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后,所扶植的一个傀儡伪政权。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或“伪满”。“首都”设于新京(今吉林长春),“领土”包括现今中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不含“关东州”,即旅大),以及内蒙古东部、河北省承德市。 日本人建设长春,是以建设家国的心态出发的。所以,伪满期间,日本对长春的建设,是仿照世界上最新进城市来建设的。 1942年,满洲国当局详尽规划大大小小109个城市的建设,而这样的对满洲进行全面系统地规划,至今共和国还没有做过。 长春曾经是亚洲唯一一个比东京还要先进的城市,是中国唯一一个全由外国专家规划设计的城市,是中国唯一一个仿照外国首都建造的城市(巴黎,堪培拉)。 “国都新京”到1934年,整个城市全部掩映在绿海之中,因此有了“城市山林”和“绿色之都”的美誉。到了1942年,新京(长春)人均占有绿地2272平方米,超过华盛顿1倍,是日本大城市人均面积的5倍,为世界大城市之冠,一时在国际上名声鹊起。 1934年,新京建成亚洲最大的无线电台---新京无线电台,新京是亚洲第一个全面普及抽水马桶的城市,是亚洲第一个全面普及管道煤气的城市。 新京也是中国境内第一个规划地铁的城市。1938年开始在新京规划120公里的环城地铁和有轨电车道路,还有环城高速公路。主要街道的照明和电讯线路采用地下管线,是亚洲第一个实现主干道电线入地的城市。满洲国是当时亚洲乃至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吉林省的省会在吉林市,长春市是我国的一个直辖市。而东北的政治经济中心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中东铁路做线,日俄的开发,清廷的建设,伪满时间的城市规划,已经让长春超过的吉林市。 1954年,中央重新进行了调整,撤消了长春市的“中央直辖市”的地位,改长春市为“省辖市”,由吉林省管理。所以,当年,吉林省也将省会由吉林市迁到了长春市。同时还从吉林市和东北其他城市迁来了一大批省级单位,如: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空军二航校、空军七航校……


自然终结者


吉林省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省份之一,吉林省的省会在长春,长春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城市之一。与此同时,吉林省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吉林省下辖了一个吉林市,吉林市是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也曾经是吉林省的省会所在地。1954年9月,吉林省的省会从吉林迁移到了长春。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出现了,吉林省的省会为何迁往了长春呢?

首先,我们聊一下吉林地区的历史。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主要控制中原、江南地区,蒙古草原和东北地区,则是北方游牧政权的势力范围。中原王朝在强盛时期,会进行一系列的大规模北伐,但无法从根本上重创游牧政权。即使是比较强大的中原王朝,一般也只能控制辽东地区,也就是现在的辽宁省等地,无法控制吉林、黑龙江等地。

清朝的前身后金政权,本身就是东北地区的渔猎民族出身,在后金政权崛起的过程中,逐步控制了整个东北地区 。清朝建立以后,利用与蒙古各部联姻的机会,彻底控制了蒙古各部。在清朝入关之前,已经拥有了东北和蒙古草原等地。

清朝入关以后,逐步控制了整个中原地区。由于本身就是游牧政权出身,因此解决了北方长期的威胁。清朝在内陆地区继续使用明朝遗留下来的行省制度,并且进行了分割和改善。但是在边疆地区,则没有出现行政区划和行政官员。例如东北地区,出现了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和盛京将军。当时,吉林将军的将军府就在现在的吉林市。

由于没有行政官员,这些镇守将军对各地的控制力很差。在清朝国力强盛时期,这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随着清朝的国力严重衰败,西方列强开始染指东北地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加强东北地区的管理,成为了清朝最高层很重要的任务。

1907年,清朝在东北地区建立了黑龙江、吉林和奉天三个省份。借鉴吉林将军的名称,吉林省建立,省会选择了吉林市。也许大家会问,为何当时没有选择长春,而是选择了吉林呢?请注意,在清朝统治的末期,吉林省的人口数量还不是太多,当时的长春仅仅是一个县。吉林府是全省最大的城市,因此只能选择吉林。从清朝末期开始,东北地区开始大规模的修建铁路。

长春成为了东北地区的铁路枢纽城市,与郑州、石家庄等城市的命运差不多,依靠铁路的带动,长春的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吉林市则没有这样便利的交通条件。在近现代历史上,日本军队占领了东北地区,并且扶持了著名的伪政权。

在伪政权统治时期,长春成为了“首都。”既然是首都,在各方面的投入自然就非常大,长春的城市配套设施逐步成熟,城市面积逐步扩大。在各方面已经超越了吉林市,从首都的选择,已经证明了长春各方面的势力。日本战败投降以后,吉林市再次成为了吉林省的省会,长春仅仅是吉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在建国的初期,我国曾经拥有10多个直辖市,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等城市都暂时成为了直辖市。从直辖市的选择来说,当时的长春已经超越了吉林。随着全国的逐步稳定,我国开始重新调整各地的行政区划。尤其是进入恢复生产的阶段以后,调整行政区划非常有必要。

1954年,我国很多省份都出现了行政区划的调整,一部分省份被撤销,例如松江省、绥远省等等。还有一部分省份,出现了省会城市的迁移。河南省的省会从开封迁移到了郑州,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以后,黑龙江的省会从齐齐哈尔迁移到了哈尔滨。就在同一年,吉林省的省会从吉林迁移到了长春。截止目前,长春仍是吉林省的省会,而且是最大的城市。

吉林市则是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仅次于长春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最近几年时间里,吉林省的发展开始疲软,很多城市出现了原地踏步。针对这样的问题,如何发展各地区的经济,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吉林阿宾爆料


这个问题有点误导的意思,好像是说长春市取代吉林市变成省会之前地位还不如吉林市,其实吉林市作为吉林省省会的时候,长春不属于吉林省,长春当时是直辖市,比吉林市地位高,后来长春又隶属吉林省自然就取代吉林市做了省会城市。


威小风


几十年前昙花一现,后人却念念不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