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宣扬一切随缘,但鉴真为何执意六次东渡日本?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佛教思想自印度传入中国,经过数百年的消化吸收,中国僧人又西行万里前去印度求法,中国渐成为佛教中心,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影响。佛法东传的一条主要线路是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早在南北朝到隋朝时期,就不断有新罗(位于今朝鲜半岛)僧人来华求法;当然也有直接前去印度学习的,但后来他们传播的佛法,可以说主要还是得自于中国。佛法最初传入日本时,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信仰,还曾引起日本朝廷贵族的分裂,支持派与反对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甚至天皇就此颁发的谕旨也几经反复,一时禁佛一时解禁,可见其矛盾心态。直到圣德太子执政之时,这个问题才彻底解决,他鼓励学习佛法,将日本本土信仰、儒家思想与佛学整合到了一起,从此日本佛教走上了昌盛之路。


隋唐时代,日本曾前后近20次向中国派出“遣隋使”和“遣唐使”使团成员中包括各类学者和专业人才,其中僧人占相当数量。除了官方派遣以外,私人前往求法者也络绎不绝,由此蔚然成为场日本对中国的“西行求法运动”。这一运动在日本平安时代达到高潮。一些日本高僧在中国学习和修行,并将佛经典籍带回日本弘扬佛法,最澄和尚与空海和尚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他们回国后都成为开宗立派的大师。日本佛教历来视中国为其母国,各家宗派在长安都有其奉为祖庭的寺庙,而唐朝的大和尚则被尊奉为祖师。此后,随着佛教的传播,以及它与日本国情、信仰的结合,逐步发展成为日本最大的宗教,至今共保存有大小寺庙数万座,其中京都地区最为集中,俨然成为佛教之都。 与日本佛教发展欣欣向荣形成对比的是,中国佛教却接连遭遇到了打击与挫折。


唐武宗会昌年间的灭佛运动,是佛教在中国从辉煌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灭佛的原因从宏观来说有两方面。其一是政治和经济的因素,以儒家道统为正宗的中国历来将宗教与政治区分得比较清楚,佛教以及僧人的号召力与影响力过大,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政治,也会影响世间的权力体系,这是统治阶层所忌讳的;加上当时佛教的发展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国家财政也面临困境,于是拿寺院开刀便在情理之中了。其二是思想的因素,虽然佛教已经与中国文明渐渐融合,但在源流上毕竟有所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方方面面;而随着科举取士制度的推行,唐代朝堂之上大多是学习儒家经典出身的士人,在他们的心中会时常泛起对佛教的戒备、排斥之心 。


会昌灭佛对中国佛教发展的打击是巨大的。佛教在中国从此便走向下坡路,其影响非常深远。实际上,在这种大背景之下,远在会昌灭佛之前,一些高僧出于强烈的忧患意识,便希望能开辟新的佛土,在邻国的天地中多保存一些佛法的种子;而当时的日本,佛法方兴未艾,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所以,他们很早便开始东渡日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鉴真和尚(688-763)。他应日本留学僧的请求,曾先后六次东渡,但由于当时人们尚未掌握中日间海洋季风的规律,前五次行程都告失败,其间鉴真历尽艰辛,以致双目失明。但他笃志不改,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第六次东渡时到达了日本。那一年他将戒律之学传人目本,成为日本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鉴真在目本受到朝野的尊敬和爱戴,位于今天奈良西南部的唐招提寺以及卢舍那大佛。便是当年鉴真及其弟子建造的。在中目文化交流史上,鉴真和尚有着重要的地位。

更多精彩,尽在我的问答!


尚武菌


首先鉴真是什么人,?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鉴真14岁在扬州大明寺出家,18岁从道岸禅师手菩萨戒,28岁任大明寺主持,46岁时成为当地佛教领袖和大明寺方丈,同年受日本留学僧人(代表日本佛教界和政府)延请去日本传戒。大约在天宝二年鉴真开始东渡日本,不过十年内失败了五次,尤其是第五次失败后鉴真大师的双目失明,在天宝十二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了。那么为什么鉴真要不遗余力的要东渡日本呢?


第一,鉴真做为一名自幼出家僧人,其对佛教的虔诚自是不必说的了。

第二,做为一名僧人尤其是领袖僧人可不是无欲无求的,传播信仰就是其最大的心愿。

第三,唐朝时的佛教是比较盛行的,但竞争也是比较激烈的,而日本当时的佛教比较混乱,出家随意也没有什么定式的戒律,而且又是收到当时的政府和佛教界共同邀请,只要能顺利到达日本就能立即开始传播自己的教义。

所以,鉴真才不惜六次东渡日本进行传教。


铁翼鹰扬之大秦锐士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了大批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来我国学习,同时,又邀请唐朝学博艺精的专门人才前往日本传授学问。当时,我国应邀去日本讲学的人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鉴真大师了。

鉴真苏扬州人,唐朝高僧,本姓淳于,十四岁出家,后游学于洛阳、长安等地。他到处寻师访友,潜心钻研戒律。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年努力,鉴真终于成了一位德高望重、名扬四海的律宗大师。经他剃度出家和受戒的弟子达四万多人,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唐朝前期。佛教虽已在日本传播,但是,日本当时还没有精通戒律学的僧侣,所以,他们积极地派遣学问僧前来我国,一边学习戒律思想和授戒方法,一边物色唐朝的著名法师,邀请他们到日本去传播戒律。

742年,日本的两位学问僧荣睿和普照拜访了鉴真,恳切地请求他派一名弟子去日本设坛授戒。鉴真对日本的邀请十分重视,他环视众弟子问道:“你们之中,有谁愿意前往?”许久,才有人回答道:“不是我们不愿意去,只因横渡大海,是九死一生的事啊!”鉴真毅然地说:“为东渡宣扬佛法,哪能顾惜自己的生命。你们不去,那就让我去吧!”弟子们见师傅这般坚定,深受感动,决心与他风雨同舟,共赴东土。

743年,鉴真等人正准备扬帆出海,官府却来阻挡,致使他们首渡未能成行。后来,第二、三、四、五次东渡都因气侯恶劣和航程艰险而告失败。尤其是748年第五次东渡,途中遇到了飓风,航船像断了线的风筝,在海上任凭风浪驱使,漂流了十四天。最后,他们忽见天边露出了一线大地,满以为前面就是日本了,但上岸一问,才知道漂流到了海南岛的最南端。无奈,他们只好回返,751年又回到扬州。连续八年,五次东渡均受挫折,鉴真悲伤不已,加上航海生活的折磨和暑热的侵袭,他得了眼病,医治无效,不久双目失明了。

然而鉴真毫不气馁,他发出了“不达日本国,壮志不息”的誓言。753年,应日本再次邀请,鉴真登上了日本遣唐使归国船只,带了弟子、工匠、经卷、佛像、手工艺品、药物等,作第六次东渡。这位六十六岁的盲僧以他百折不挠的精神,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了东渡的成功。到达日本后,鉴真一行受到了日本天皇和各界人士隆重而又热烈的欢迎。鉴真依次给日本圣武上皇、光明太后、孝谦天皇,以及四百四十多名僧侣授戒,成子日本的“律宗太祖”。

鉴真为中日两国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了伟大贡献。他将大量的佛经以及唐代寺院建筑、医学、佛像雕塑等方面的技术和有关书籍带到了日本,促进了日本佛教的传播和文化、技术的发展。

759年,鉴真参与建筑的唐招提寺在日本落成。这是一座依照中国盛唐建筑样式和风格建造的寺院,十分壮观。日本天皇为“唐招提寺”书写了匾额。763年,鉴真在日本逝世,火化后,骨灰就埋在唐招提寺。

鉴真又是位造诣很高的汉医。他用中药为日本人民治病,药到病除,深受日本人民爱戴,直到十七世纪,日本药行出售的药袋上,还赫然印着鉴真的图像

相传印刷技术和做豆腐的方法也是由鉴真带到日本的。至今,日本豆腐作坊里的工人,还尊奉鉴真为他们的祖师爷!鉴真还把干漆夹丝造像的工艺带到了日本。现在,只有日本还收藏着最古老的夹丝干漆像。

鉴真东渡,用集体的力量,把唐代高度发达的文化和艺术传播到了白本,十分圆满地完成了一代文化使者的光荣使命。千百年来,日本僧侣和人民始终尊称鉴真为“过海大师”“盲圣”“圣僧”“日本文化的恩人”。

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而献身,死后,又一直被视为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鉴真的干漆坐像,直到现在仍然被安放在日本唐招提寺开山堂,被定为日本的“国宝”。1980年4月,鉴真的寿像回中国“探亲”,受到了祖国人民热烈而又隆重的接待。


历史君主


因为是鉴真大和尚,所以不谈历史了,不能用世俗的眼光看问题。

佛教讲随缘,鉴真东渡日本就是随缘,那既然随缘干嘛还要去七次,因为鉴真随的就是去七次的缘。。。

(其实史料有记载,鉴真一共东渡了七次才成功,可日本那边,考虑到七的日文发音和死字差不多,不吉利,这才改成吉利的六六大顺。如此说来,日本当年侵华注定要输)

鉴真都没有较真,大家就别在这个问题上较真了,随缘。。


胆大而锅盖


为了抢地盘,浙江商人有了日本佛教的关系,就主导了中日贸易,当时日本有银矿,漆,木材,是很抢手的货物。


莫折念生


佛陀可以悉知一切,当然可以塑缘~当然,其他人就算了吧!染了因果,你就只能随波逐流咯!逻辑思维是线性的,是有方向的矢量,而无之境界,是一个体,当然包含了一切逻辑,一个人脑袋里没有任何逻辑,可能吗?哈哈哈!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啊~


洋葱圈之體


根据《鉴真东渡》这部电视剧上说,大师有一次夜里参禅打坐入定后见到了南朝的慧思禅师在日本托生做了王子,并吿诉他与日本有法缘,然后又受到了日本皇家派来的为首的两个日本僧人叫荣睿和普照,见过鉴真,便开门见山道:“佛法传入我们日本国也有一百八十多年了,如今更是如日中天,但是因为没有得过真传的传戒师,结果一直不能正规地授戒,僧众都担心自己的虔诚得不到认可,所以对传戒的大德望眼欲穿呐。我们到扬州来,就是请大和尚您推荐律师到我们国家弘扬佛法,整顿戒律。”最后鉴真大师才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东渡生涯。


清風教主


佛家讲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 不变的是 救众生 护众生 度众生的心 就像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 救苦救难的本愿 地藏王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本愿 随缘的是方式方法 因为众生根性不同 所以需要在合适的时间 合适的地方 对合适的众生 用合适方法 度众生 佛经曰 应以何身得度者 而现何身而为说法 你所说的东渡日本 是属于 不变的行愿 随缘的是 坐船去 还是做飞机去(那时也没飞机)是今天出发还是明天出发 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伍平6


因为鉴真法师执意六次东渡日本也是因佛缘的关系…我一直在猜想,六为吉数,也为阴数,或许法师早已预知将出现的侵略战争,希望用佛教的传播来感化他们…但似乎…改变不了历史,故六次为一度。


此生能记起多少当年


因为那里的人刚强难伏,远甚于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