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那場震動西北的保衛戰,叛匪主力正是當年的死敵,馬家軍

群山壯美,山路險峻,兩匹馬一路向南疾馳。

兩匹馬在山路上突然急停下來。

路邊一個穿長袍的人在擺手,身著黃色棉軍服的兩個解放軍勒住馬,左邊的年紀三十歲左右,腰挎駁殼槍,面容黝黑,長著兩道濃濃的異於常人的劍眉,一雙大眼逼視著來人。右邊的十七八歲,面容同樣黝黑,勒馬的同時,已把身背的湯姆森衝鋒槍拉到胸前。

擋路的人頭戴黑羊羔皮帽,身穿搭伴,足蹬黑色皮靴外罩套鞋。

攔路人滿臉堆笑,右手扶胸行禮:解放軍辛苦,這個地方嘛,已經做好了香噴噴的抓飯,等著你們。

說罷掌心向上,做出一個延客的手勢,指向路邊松林,林中冒出一股炊煙。

年長解放軍警覺地:“你知道我們要從這裡路過?”

攔路人略微遲疑了一下:我不知道嘛,解放軍幫我們種地,好人嘛。你們都從這個地方走,我們每天都做抓飯,等你們來吃嘛。

年長解放軍:”多謝好意,飯就不吃了。“ 說罷撥馬要走。

攔路人拉住韁繩:誒,吃完飯再走嘛。

年少解放軍手按衝鋒槍,臉一沉:嗯?

攔路人笑的很不自然:哎,嘿嘿嘿。

望著兩人的背影,攔路人臉上的笑容瞬間停止,轉而目露兇光地搖搖頭。

雙騎繼續向前奔馳,山路變得狹窄,松林更加茂密。

年長解放軍一勒馬韁:小粟,停下。馬打了個前站,他翻身下馬。

小粟動作利索,跟著下馬,左右觀察後:胡副營長?

胡青山抽出佩槍:這裡地形複雜,先觀察一下。說完一指右前方不遠處的一塊巨石,兩人拉馬隱蔽在石頭後面。

”啪,啪,啪“,幾槍打來,石屑亂飛。

小粟面帶敬佩地看著胡青山:好險,說著舉起衝鋒槍就要開火。

胡青山按住衝鋒槍:不能讓他們拖住,趕快離開這裡。聽槍聲,他們人不多,看(手指左前方百米處),那邊還有一片石頭,是射擊死角,咱們先靠左衝到那兒,馬也跑起來了,全速衝過去,壓低身子啊小粟。

小粟用力點點頭。

雙騎一前一後,兩人伏鞍揮鞭,在叛匪的槍聲中,踏雪濺泥,疾馳而去。

1950年,那場震動西北的保衛戰,叛匪主力正是當年的死敵,馬家軍

以上模擬個劇本,博各位莞爾一笑。

不過,這都是胡青山副營長的真實經歷,小粟是通信員粟世成,兩人29日從淖毛湖回伊吾,一路上殺機重重。當時匪首烏拉孜拜命令手下務必幹掉胡青山,淖毛湖沒機會動手,叛匪就追到葦子峽,就是那位笑臉人做抓飯”勞軍“的地方。胡青山非常警覺,一刻也未停留,走到那處險要地段先下馬觀察,埋伏的叛匪沉不住氣,果然開了槍。胡青山這位特級戰鬥英雄,預感、判斷、決斷,招招制敵機先,抗戰過來的老兵當真不含糊,第二天暴亂就開始了,如果拍電影,這樣出場很氣勢,也符合事實。

1950年的伊吾保衛戰由三部分組成,一是離開伊吾縣城搞開荒生產的兩個班,二連長趙富貴帶二班到淖毛湖,二排副劉景德帶六班到下馬崖,暴亂開始後全部被叛匪誘捕殺害,叛匪棒擊刀砍,手段極為兇殘,兩個炊事員被綁在樹上用馬鞭活活抽死,這部分官兵只有一人脫出歸隊。兩個班平時與叛匪在一起開荒勞動,沒有任何防備。

二連長趙富貴是43年入伍的老兵,西北戰場上立過10次大功,還是教導旅的勞動模範,3月29日胡青山來淖毛湖檢查生產情況,他派人護送胡青山回伊吾,粟世成就是趙連長的通信員。胡青山走後,被叛匪以商量開荒為由騙進一間屋子,被擊昏後綁了起來,他奮力磨斷繩子,跳牆時被叛匪發現,一槍打中後腦。這位參加過保衛延安和蘭州攻堅戰的功臣,就這樣死在這些人手裡。

對於兩個班的傷亡情況,二連解圍後來到當地才得知,當叛匪使用解放軍的手榴彈時,幹部們只是預感淖毛湖和下馬崖情況不妙,沒想到被叛匪全給端了。

二連在伊吾的兵力只剩下108人。

二是通信中斷後,48團派出一個營趕往伊吾,4月9日在白楊溝與叛匪激戰一天,損失很大,當時歸隊的只有119人。由於誤信嚮導的謊言,以為二連已經完了,沒有堅決向伊吾打,帶隊幹部後來受到了處分。

這兩部分的傷亡和失利,使得二連在伊吾兵力單薄,孤立無援,而團主力遠在數百公里外剿匪,短時間內無力東顧。二連幹部鼓勵新戰士時說,等咱們主力騰出手來,一定會來救援。問題是騰不出手來,新疆太大了,六分之一國土,只有兩個軍,匪患嚴重的北疆,只有一個六軍。

第三部分,就是伊吾縣城的防禦戰了。從3月29日到5月7日的四十天中,叛匪大規模的進攻有7次,小規模襲擾、偷襲無數,其中最激烈的戰鬥發生在3月30日,4月5日和4月16日。叛匪第一次攻城,就糾集了700多人,不僅有裹挾的維、哈群眾,裡頭的主力更是起義後復叛的騎七師亂兵。騎七師就是原來的騎五軍,36年河西走廊圍攻紅西路軍的主力,馬家軍嫡系部隊,當年的死敵,老對頭了。

1950年,那場震動西北的保衛戰,叛匪主力正是當年的死敵,馬家軍

伊吾城就這麼點守備力量,主要兵力要防守縣城周邊及各山頭支撐點的12個碉堡,營房裡只留一個九班,做為僅有的機動兵力,一個炮班兩門60炮分開使用,半個班守營房,半個班加強給最重要的北山大碉堡,炊事班全部分下去參加戰鬥。

縣城已經空了,居民全部被叛匪帶著進了山。

對留用的警察局和縣政府人員,更不摸底,縣工委只有幾個團裡派出的幹部,打起來既要保護這些人,也要防著他們。胡青山發現補給站的屋頂有兩挺輕機槍無人看守,這是一個蔡姓管理員專門留給叛匪的,他命令砸開補給站,把武器彈藥和糧食全部搬到營房。這個處置極為重要,叛匪後來差點就攻進了補給站,二連沒有更多的兵力來把守。

城裡空了,但有個氈匠的老婆死活不走,胡青山命人把她帶到縣政府,後來,叛匪果然喊著她的名字,想通過她家的屋子偷襲補給站。

山雨欲來,暴亂前一天,有一個老人,大白天打著燈籠從營房走過,暗示解放軍:這裡太黑,你們要小心。

唯一讓胡青山感到踏實的,是補給站裡有12萬發槍炮彈、一二百支槍和夠吃一年的糧食,這一點也被用來給新戰士增加信心。但是,藥品和衣服奇缺,尤其是鞋,只蒐集到24雙,到最後絕大部分人用羊毛纏腳。負傷後,唯一的清創用品是鹽水,只能從嘴裡省出來給傷員用,多名傷員因無法救治而犧牲。

暴亂開始後的3·30戰鬥,叛匪攻佔了至關重要的南、北山碉堡,胡青山組織兵力,下了死命令,二排長周克儉採納了戰士們提出的正面佯攻、側後攻擊的辦法,以兩挺機槍在正面佯攻,打散敵人攔截的馬隊,一個戰鬥小組狂奔五公里,從背後插向北山主峰。戰士康息灰身手敏捷,攀巖直上,登頂即向匪群連扔四顆手榴彈,兩個班和半個炮班一陣猛打,北山快速為我佔領。自此,這個最重要的支撐點牢牢地掌握在二連手中,戰後,北山主峰命名為勝利峰。

1950年,那場震動西北的保衛戰,叛匪主力正是當年的死敵,馬家軍

叛匪第二次總攻,是4·5戰鬥,胡青山就是在這次戰鬥中,全身披掛,腰裡插著雙盒子,手端一挺布倫式輕機槍,帶著機動班東衝西殺,以一個百戰老兵的頑強作風和戰鬥技能,身先士卒,鼓舞士氣,徹底壓住了叛匪的囂張氣焰。

叛匪這次攻擊非常兇猛,各碉堡遭到全線圍攻,大股叛匪突入了縣裡警察局,並佔領了兩個碉堡,工委人員和警察們被堵在樓裡,用步槍奮力抵抗。胡青山帶著營房裡僅有的8個人,火速趕到警察局,遠遠就看到一個叛匪(烏拉孜拜的親信)毫無顧忌的站在房頂,在房上豎起了一面旗,大聲喊叫。又是勸降,又是恐嚇,胡青山說,我打了那麼多仗,還從來沒見過如此囂張的敵人,他大聲喊一排長,給我打掉。

一排長李振江也是神槍手,胡青山語音未落,輕機槍就打出一個漂亮的點射,叛匪連人帶旗一頭栽下屋頂,戰士和被圍困在警察局內的工委人員、警士們一齊喝彩,士氣大振。

1950年,那場震動西北的保衛戰,叛匪主力正是當年的死敵,馬家軍

這時傳來了東邊告急的消息,胡青山讓一排長帶著幾個戰士與躲進碉堡的叛匪對峙,自己帶著九班向東面支援,東面的八班犧牲了兩名戰士,剩下的四個戰士被壓在碉堡裡,100多叛匪已經撲進了外壕,胡青山率隊趕到,猛烈投彈射擊,司號員在身後專門為副營長壓彈,山上的機槍也居高臨下火力支援東碉堡,叛匪傷亡慘重,激戰半小時,終於把衝進來的叛匪打退。

東邊的危機解除,胡青山馬不停蹄又折回西面,這時天色還未大亮,攻進來的敵人都躲進了碉堡,有戰士建議,用60炮吊,把碉堡炸掉,胡青山不捨得:碉堡咱們還要用啊夥計,炸了可就沒了。這時又有戰士喊,看,那裡有一群羊。

胡青山一看,二話不說,伸手拿過戰士的步槍,一槍打翻了一隻,一聲慘叫,又一槍,又是一聲慘叫,呼啦啦,羊群全站起來了,一個個奔跑如飛,再裝下去,胡青山給新兵的射擊示範就精彩了,全得撂這兒。跟誰抖聰明呢,縣裡百姓都跑光了,哪兒來的羊群,叛匪反穿皮襖想爬著溜出去。這種把戲哪能蒙得了老胡,內外夾攻一頓猛打,叛匪縮回了碉堡,胡青山組織戰士封鎖射口、迫近投彈,打垮了叛匪,警察局又奪了回來。

這場大戰,從凌晨3點一直打到上午8點。最激烈的時候,炮班班長都挺著刺刀衝出炮位肉搏,二連全線告捷,叛匪無一處得手,伊吾縣城被打的彈痕累累,但巍然不動。

在80年代的訪談中,胡青山說:“叛匪叫嚷著要先打死我這個神槍手,我不怕。”

1950年,那場震動西北的保衛戰,叛匪主力正是當年的死敵,馬家軍

老英雄胡青山應是在徐州農機局離休,這是哈密黨史辦1990年出版的伊吾保衛戰資料集,應該是準確的,老爺子八十年代還回伊吾祭奠過戰友,在當地政府做過訪談。

叛匪大的攻擊失敗,小的襲擾不斷,怪叫、偷襲這些把戲已經不起作用,二連新戰士已經快打成老兵了,再也不會隔著老遠就打槍,手榴彈不拉弦就扔出去。相反,通過陣地練兵,槍越打越準,戰鬥中,胡青山經常滾來滾去,逐個糾正新戰士的射擊姿勢,幹部們教大家,叛匪從山上往下打,瞄腳擊發,從下往上攻,瞄頭開火,幾十個回合下來,打的叛匪手軟了,在200米就扔手榴彈,開始應付差事。

叛匪強攻不成,就在二連的嘴裡打主意,伊吾縣有一臺水磨,叛匪多次搶佔,都被二連全力擊退,水磨是全連吃飯的命根子,拼命也不能丟,只要來搶,二連就玩命兒,叛匪只好作罷。

叛匪又堵水源,害的二連只好翻山背水,胡青山一看不是辦法,幹戰們晝夜苦幹,硬是從外邊引了一條小渠,接進了營房,餓不死,也不能被渴死。

1950年,那場震動西北的保衛戰,叛匪主力正是當年的死敵,馬家軍

至於那匹軍功馬,依然每天獨自給北山送水送彈藥,山上山下全神貫注,稍有動靜,輕重火力立即招呼,全力保護。神馬生來就是當軍馬的料,從開始獨自送水,一路心無旁騖,從不尋草而食,軍紀肅然。負責訓導神馬的是北山上的機槍手吳小牛,看到軍馬如此通人性,自己吃沙土摻過的面,也要給神馬留口好吃的:兩個饃,出發前一個,回來後一個,特供。

當苦戰不止、傷痕累累的戰士們,看到馱著大水桶的棗騮馬奮力登山,氣喘汗流地來到面前時,每次都感動不已。

二連的苦戰,正應了明末盧象升與清兵大淩河之戰的那一聲軍令:

刀必見血,人必帶傷,馬必喘汗!

第三次大戰是4·16戰鬥,叛匪這一次總攻,是帶著底氣來的。4月9日,48團援軍在白楊溝被叛匪阻擊,戰鬥失利,兩門82迫擊炮被奪,犧牲、失蹤過半,沒有打到伊吾縣城。叛匪來勁了,對著縣城就是一陣炮擊,二連隱伏不動,雖然射術蹩腳,多數炮彈打到山後去了,叛匪還是以為二連被炸完了,至少也是被嚇住了,盲目樂觀,氣焰暴長,騎著馬狂叫著,多路向縣城撲來。他們是真沒見過這支軍隊在蘭州是怎麼打垮馬步芳。

進到百米,二連突然猛烈開火,馬群中爆煙陣陣,炮彈頻頻炸響,二連雖然沒有82迫,但補給站卻有大量該口徑炮彈,沒炮也能派上用場,老兵們用手榴彈和82炮彈,改造成各種拉、絆、壓發雷敷設在前沿,炸的叛匪人仰馬翻。叛匪仗著人多,挾白楊溝得勝之勢,仍然持續猛撲,同時重點攻擊二連各山碉堡。

1950年,那場震動西北的保衛戰,叛匪主力正是當年的死敵,馬家軍

南山碉堡上部沒有頂蓋,群匪衝至近處,向碉堡裡猛扔手榴彈,守碉的七班戰士撿起反扔回去,突然一下扔進來兩顆,戰士白連成抓起一顆,剛出手就炸了,威力倍增的空爆,守碉堡9人當場犧牲1人,8人負傷。白連成五指被炸斷,感染成破傷風,由於缺少藥品,戰後沒能活下來。

順便說一句,這次攻打南碉堡的叛匪,帶隊的是一夥騎五軍的叛兵,軍事技術比普通叛匪強的多,這是叛匪中的主力。騎五軍大家都知道,是馬家軍圍剿西路軍時的主力,45年進了新疆,所以沒參加蘭州戰役,後來參加了新疆和平起義,但之後不久有部分連隊叛亂,投奔了叛匪頭子烏斯滿。

此刻能站起來的,只有率領七班守碉的二連副指導員羅忠林,也已經兩處負傷。暴怒的他先衝上碉堡頂部,向最近的叛匪扔出一顆手榴彈,迅速觀察後一躍而下,抱起輕機槍衝出碉堡,對著叛匪猛烈掃射,趁著叛匪退下去的間隙,把機、步、沖和手榴彈、彈藥箱在各處擺好。叛匪攻上來,羅忠林左擋右拒,不斷變換射擊位置,交替使用各種武器,一個人打的叛匪無法靠近。不久,負傷的戰士施德全、王振德也起來了,三人和叛匪惡戰了一個多小時,光手榴彈就甩了十幾箱。帶傷酣戰、勢若瘋虎的羅忠林,終於等來了同樣瘋了一般的胡青山,端著那挺布倫式,帶著機動班咆哮而至。此時,南碉堡內血跡斑斑,重傷號奄奄一息。外面則是滿地的彈殼和手榴彈旋蓋,彈藥即將告罄,已經準備拼刺刀了。

好一個危急關頭力挽狂瀾的副政指!

1950年,那場震動西北的保衛戰,叛匪主力正是當年的死敵,馬家軍

二連幹部戰後合影:指導員王鵬月(前排左)、連長孫子義(前排右)、第二連長王曰澍(後排左)、後排右就是副指導員羅忠林,稚氣未脫,非常年輕。

戰後,胡青山和一排副排長賀文年被六軍評為特等戰鬥英雄,二連指導員和炮班班長牛懷義被評為團模範共產黨員,全連立功。炮班在伊吾保衛戰中作用突出,團裡授予的錦旗上書:威震城垣,彈不虛發。

胡青山副營長從戰鬥經歷來看,無論是抗戰期間在冀魯豫摸鬼子炮樓,還是轉戰陝北搗敵團部,一直到蘭州戰役端著機槍衝上營盤嶺主峰,打的都是進攻戰。在這樣孤懸一隅的防守戰中,照樣佈置有方,指揮得當,把以新兵為主的二連帶的呱呱叫,打出名聞全軍的經典戰例。只能說,這種軍人,生來就是為了戰鬥。

胡青山是第一屆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西北軍區暨第一野戰軍推選的48名戰鬥英雄和模範工作者代表之一,還是受到毛主席接見的八名特級戰鬥英雄之一。全軍戰鬥英雄代表數百位,有楊根思(參加完大會赴朝犧牲的),還有魏來國這樣的槍神和劉四虎這樣的刺殺王,隨便挑出來一個,都是戰場上的傳奇。

全軍英雄會,胡副營長當了一回“上八仙”。

很多讀者都跟我說伊吾保衛戰應該拍成大片。確實,真人、真事、真實戰鬥,絕好的題材,可惜咱們沒有這個能力。不拍也好,免得現在這幫演員拿著穿越的槍,學著港臺的腔,外加糾葛不清的一大票男歡女愛,氣不死人膩死人。戲說、神劇的大腕們已經掙的缽滿盆滿了,放過這些血戰過的老兵吧,他們大多數人是一輩子老軍墾,吃的苦比錢難數。

1950年,那場震動西北的保衛戰,叛匪主力正是當年的死敵,馬家軍

伊吾保衛戰烈士紀念碑

​本文作者:大雷岸,“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