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詔安孝廉牌坊一條街

石牌坊,是古代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及忠孝節義而立的純紀念性古建築。自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縣以來,詔安倡導禮儀,立牌建坊盛行。

目前,在福建省詔安縣老城區,從西門到東門,連綿七百米,依然保存著八座明清時期建造的石牌坊。這些石牌坊,以其蘊含的豐富內容、精神風貌和紀念意義,啟迪人們行孝崇廉。

一鎮一孝廉 | 畫說詔安孝廉牌坊一條街

關帝坊,建於明代天啟五年(1625年),正面坊匾楷書“關帝坊”,背面楷書“正氣行在”,是為了供奉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而建。關羽,長期追隨劉備,生死與共,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後來戰死沙場。關羽去世後,其地位被抬得越來越高,又歷經各朝代褒封,特別是元末明初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對關羽事蹟的描寫,形象逐漸神化。到明朝,關羽已經成了忠義誠信的象徵,明神宗封給關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由此得名“關帝”。當時詔安當地官員建造關帝坊,本質上是推崇一種道德。現如今,“關帝”作為正人君子人格的典範,大丈夫風範的標杆,其忠義精神、神武氣概早已超越歷史,散發出一種大氣浩然。

一鎮一孝廉 | 畫說詔安孝廉牌坊一條街

父子進士坊,建於明代萬曆十三年(1585年),上懸“恩榮”直寫字匾,中鐫“父子進士”坊匾。該牌坊是朝廷為明嘉靖年進士胡文、萬曆年進士胡士鰲父子建立。胡士鰲因父親胡文與明朝清官海瑞有世交,潛移默化之下,幼小心靈早已播下清廉和孝順的種子。當上朝廷命官,因江浙一帶發生饑荒,全力投入賑饑,救活無數饑民,卻因此得罪魏忠賢集團,沒有得到重用。胡士鰲由此名聞鄉里。後來,朝廷同意其建造“父子進士”牌坊。

在“父子進士”牌坊建成後的第3年,胡士鰲不忘家族長輩的養育深恩,請求皇上允許為其已經過世的祖父胡清建立了一座坊,於是有了後來的囧卿貤典坊。冏卿,是太僕寺卿的別稱;貤典,是朝廷給予的恩典。皇上封胡士鰲已經去世的祖父胡清為太僕寺寺丞,是對胡士鰲父子恩典的延展。現在,父子進士坊與囧卿貤典坊相距不遠,彰顯胡氏家風傳承有序。

一鎮一孝廉 | 畫說詔安孝廉牌坊一條街

節孝坊,建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為許氏而建。乾隆期間,臺灣“番民”叛亂,史稱“土番之變”,許氏丈夫洪生被派往臺灣,在一場戰鬥中,以身殉職。根據明清制定的《律法》,婦女寡婦可以在特定條件下改嫁。但許氏面對街坊鄰居等好心人規勸,從不為此動心,獨自挑起生活的重負,含辛茹苦,把孩子撫養成人。許氏死後,地方官員奏請朝廷,準建節孝坊。該坊風格與眾不同——三層,通高5米,面闊一間,兩柱一門,柱刻楹聯一副,不像其它牌坊那般立在道路正中,而是側立在路的一旁,也曾因此被人當做一道門直接嵌入家中。近年來,節孝牌坊越來越受關注,已經成為當地傳播孝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當地人將此當做善美孝道、勤勞持家的樣本,推己及人,推恩及人,信守淳樸民風。

一鎮一孝廉 | 畫說詔安孝廉牌坊一條街

百歲坊,建於明萬曆八年(1580年),高6.5米,寬8.8米,坊匾題刻東西兩面同為楷書“百歲坊”,被立坊人是詔安大名鼎鼎的明朝武進士沈仲選。沈仲選武藝高強,有膽量,能帶兵,深得皇帝信任,成為四品帶刀侍衛,活到一百歲。在以前,活到百歲非常難得,於是,朝廷准許沈仲選在家鄉建造一座百歲坊,以體現國運和德治蒸蒸日上。此後,沈仲選後輩沈瑞舟,循著祖輩足跡,習武有成,先後擔任清朝光緒、宣統兩朝御前四品花翎侍衛,同時又在書畫方面刻苦精修,是一位難得的文武通材,《中國美術家名人大辭典補遺》評價沈瑞舟:“雖為武將,卻工畫,尤善繪花鳥,且善篆刻。”駐足百歲坊,彷彿與長者對話,時刻勉勵自己,砥礪人格,盡忠報國。

一鎮一孝廉 | 畫說詔安孝廉牌坊一條街

奪錦坊,建於明正德五年(1510年),花崗石仿木結構,通高5米,寬7.5米,匾額正面書刻“奪錦”,背書“世科”,為明代詔安鄉賢許海福元孫許潛、曾孫許判、玄孫許選所立。圍繞牌坊衍生的一個故事,至今仍被當地人津津樂道——“鄉先生”許海福寫下一封奏疏,請求朱棣皇帝免除詔安溪東一帶牛貝稅米。幸運的是,奏疏傳至京誠,被朱棣皇帝收到並下旨停徵課稅。許海福因此“出名”,後來婉拒時任福建巡撫劉愛禮的極力懇請,在丹詔書院籌建免費學堂,教鄉族貧寒子弟識字,帶動族人崇文尚德。許海福去世後,被作為鄉賢奉祀。在其影響下,元孫許潛、曾孫許判、玄孫孫選先後參加鄉試都考中舉人,成就許氏一家三代世科,得到朝廷封贈,準建“奪錦”坊。如今,這座的牌坊,時刻提醒今人,倡導禮儀,軫念民艱。

一鎮一孝廉 | 畫說詔安孝廉牌坊一條街

誥敕申貤坊,建於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牌坊主人是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丁卯科舉人瀋水。瀋水曾任臨江府同知,當官時恪盡職守,雖不曾有轟轟烈烈之舉,但也幹了不少紮實工作。離任時,瀋水向朝廷申請,懇請皇帝封贈父親沈一鯉,以報長期在外當官,無法孝敬父親之遺憾。明朝,皇帝賞賜大臣,順帶褒獎其長輩,將“以孝治天下”尊為“王道”。萬曆皇帝獲知原委,立即指派欽差提督軍務兼巡撫福建地方都察院右都御史朱建昌、巡按福建監察御史劉應龍、福建布政司布政使王恩民、按察司按察使楊德政等人,奉旨建造沈一鯉牌坊。

一鎮一孝廉 | 畫說詔安孝廉牌坊一條街

天寵重褒坊,建於明代萬曆十二年(1584年),上懸“恩榮”字匾,中掛鐫刻“天寵重褒”坊匾,是沈鈇向朝廷申請為自己的父親沈璽而立。沈鈇在擔任湖北省鄖陽知府期間,上書《上南撫臺經營澎湖六策書》,提出治理臺灣六條建議:建議在澎湖“設遊擊一員坐鎮”,設水陸戎兵2000,以備調度;修造兵船,添置槍炮,以防紅裔侵犯;移民澎湖,從事生產,以利兵民安居;設置官署兵營,以利守禦;擬訂通商便民制度……所說之言都是治國安邦大計,受到皇帝的褒獎。明著名戲劇家湯顯祖在《送沈鄖陽》一詩中稱讚他“興文既以鬱,勉身能自清”。沈鈇退休後,朝廷感念其盡責,忠心耿耿,特旨獎賞,連帶封贈他的父親沈璽為南京戶部主事。天寵重褒坊中的“重褒”由此得來,沈氏後人常以被“重褒”激勵年輕一輩勤學苦讀,奮發圖強。

一鎮一孝廉 | 畫說詔安孝廉牌坊一條街

七百多年來,石牌坊經風沐雨,一起堅守著曾經的榮光與殊榮。而今,又在人們虔誠目光的注視下,靜靜地述說著其間引以為豪的忠、孝、廉、禮。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