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需防“惊蛰病”

惊蛰--需防“惊蛰病”

2020年3月5日是惊蛰节气,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天气逐渐回暖,春雷开始响动,蛰伏在泥土中的冬眠动物和各种昆虫感到春季的温暖,震惊而出,称为“惊蛰”。它是反映自然生物在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惊蛰是“复活节”,万物复苏但万病也起发,春芽、病毒、细菌同时均会复活。惊蛰时期气温变化幅度很大,是一段疾病多发的日子。

惊蛰前后,多发老百姓熟知的“倒春寒”的现象,中老年人不但要防感冒,更要注意预防防心脑血管、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及加重。

惊蛰需防“惊蛰病”

惊蛰--需防“惊蛰病”


早春时节冷暖变化无常,昼夜气温温差较大,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春季气温并不稳定,气压变化也很大,气候比较干燥,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流动速度慢,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因为血管硬化,难以适应环境中的温度变化,容易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患者,甚至还会诱发心肌梗死、脑溢血、中风等。原有心脏病患者若不注意,可能出现原有疾病加重的情况。

预防措施: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尤其要注意,做好防病的心理准备,多学习防治知识,或寻求专业医师的建议,如遇气候突变感到身体不适时,首先要静心,及时服药,防止旧病复发或加重。家中务必提前备好急救用药,出门时随身带好急救药品。

惊蛰--需防“惊蛰病”


特别提示:由于近期新冠肺炎的疫情,患者若新发出现胸痛、胸闷、头晕、肢体感觉活动障碍等等不适症状,或者原有症状加重,口服药物亦无缓解,建议患者做好防护的同时至医院专科就诊明确原因,切勿因为惧怕新冠肺炎的传染而耽误了最佳的心脑血管病的诊疗时机。

惊蛰养生注意事项

惊蛰是24节气中唯一一个不讲究“补”而讲究“防”的节气。

忽冷忽热多变化 防寒保暖防感冒

惊蛰阳气渐生,但由于北方冷空气仍强,天气变化多,且早午晚的温差大,冷暖变幻无常,因此“春捂”特别重要,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各种传染病也开始流行。体弱患者、有基础疾病患者务必做好自我防护,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口干舌燥勤喝水 清淡饮食勿贪嘴

惊蛰--需防“惊蛰病”


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当鼻咽部干燥时容易遭受细菌病毒的袭击而罹患各种疾病,所以保持湿润,多喝白开水很重要。我国民间素有惊蛰日吃梨的习俗。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另外,若有咳嗽的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适度运动很重要 运动之前要热身

冬季带给我们的除了寒冷还有僵硬:身体各器官如内脏、肌肉的功能都处于较低水平,骨骼和韧带更是僵硬得很,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大家居家不外出,活动量很少,切勿冒然弯低身体、高踢脚尖,甚至是扭腰、跳绳,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尤其是从事剧烈运动前,“热身运动”更是必不可少,这是为了预防肌肉和骨骼遭受损伤。

(心脏外科 陈兴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