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為何每次都帶一群50歲的婦人,而不是帶年輕的少女?

公元1405年,一隻龐大的東方艦隊由南京出發,經江蘇太倉張家港集合後,浩浩湯湯地向著未知的海域駛去。這支艦隊的指揮官名叫鄭和,這次行動的名稱也被稱為鄭和下西洋。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每一次的西洋之旅都給人們留下了無盡的故事。

鄭和下西洋,為何每次都帶一群50歲的婦人,而不是帶年輕的少女?

現如今不僅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眾說紛紜,就連鄭和艦隊上的種種軼事,也被後人拿來當茶餘飯後的談資。比如鄭和每一次下西洋,都會帶一群年齡在50歲左右的婦人,卻獨獨不帶年輕的少女,這就不免讓人心生怪異。鄭和每次所帶的50歲左右的老婦人,都是其在沿海地區精心挑選而來,她們不僅有較強的海上適應能力,更有豐富的生活經驗。鄭和的船隊人數多達萬人,這麼多人的衣食住都需要解決。

雖然大多數工作都可以由男性完成,但是縫縫補補、洗衣做飯這方面還是比較依賴女性。船隊航行時間久,往往經歷不同的季節,可船隊承載能力有限,無法攜帶大量衣服,海上潮溼難免衣服破損,船員多為粗人又不善縫製,這時候女性的作用便體現出來。而這些50歲左右的婦人,都是飽經世故、吃苦耐勞,他們手上的技術活能夠給予船隊巨大的幫助。

鄭和下西洋,為何每次都帶一群50歲的婦人,而不是帶年輕的少女?

對於船隊上一些男性無法勝任的工作,她們則顯得遊刃有餘。有她們的存在,船隊的各項工作都能協調地完成與開展,這方面是那些只有漂亮的臉蛋,且弱不禁風的年輕女子所無法比的。除了從生活的角度出發之外,鄭和最看重的就是艦隊內部人員的團結,雖然有著嚴格的管理制度,但是茫茫大海一旦發生內亂,那後果不堪設想,鄭和不允許攜帶年輕女子上船也正是基於內部穩定的方面考慮。

因為鄭和的每一次西洋之旅,時間都是以年為單位計算,而漫長的海上生活,對於以男性為主導船隊來說是十分枯燥的。如果有年輕女子在船上的話,無疑會引起眾多男性荷爾蒙的爆發。對於船隊上這些經過千挑萬選精神小夥,他們身強力壯、意氣風發,若有年輕女子在船上,對於鄭和本人來說這或許不算什麼,因為他是太監,但是對於其他生理正常船員來說這簡直是難以抗拒。

鄭和下西洋,為何每次都帶一群50歲的婦人,而不是帶年輕的少女?

這些忍受著海上寂寞、孤獨、冷的男性船員,必然會因為爭奪女子而產生矛盾,狼多肉少的局面不可避免地會爆發船員間的衝突,這種結果不是鄭和想看到的。為了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那只有選擇一些風燭殘年的老婦人替代這些年輕女子。另外,年輕女子處於生育期,每個月都會來例假,在封建迷信的時代裡,古人認為那是汙穢之物,會招來禍端。所以無論是行軍打仗,還是遠洋航行,都十分忌諱此事!

再加上古代沒有有效的避孕措施裡,要是年輕女性一不小心懷了孕,不僅無法為船隊提供服務,反而還要安排其他人手去照顧這些年輕女性,這無疑是大大增加了船隊的內耗。但是若換成50歲左右的老婦人,那這現象就會大大改觀。即便有重口味船員難忍寂寞,由於年齡的原因,這些50歲左右婦人懷孕的可能性也幾乎為零。所以,即便出現這種情況,也不會耽誤這些婦人的本職工作,這樣對誰都好!

鄭和下西洋,為何每次都帶一群50歲的婦人,而不是帶年輕的少女?

鄭和的每一次航行,都是事無鉅細,考慮得很周全,大到國家的外交,小到每一個船員的人事安排,他都會親自過問。正是這種出色認真的管理態度,才讓鄭和在七次下西洋的過程,無數次地化險為夷、平安歸來,這才有了被我們後人所驕傲的東方大航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