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來天的嬰兒看看小腿是不是有點彎曲,正常不?

2019砥礪前行


50多天的小寶寶腿部有點彎曲其實是正常現象,這是因為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腿部一直是蜷曲的狀態,即使寶寶出生後也有很長一段時間處於這種狀態。

一般來說,寶寶在一歲半以前都會是類似兩腿內翻的情況,有點兒像“O”型腿,但是這會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變直。

絕大多數的寶寶會在一歲半到三歲的過程中腿部逐漸變直,等到3-6歲時有些寶寶又會出現膝外翻的現象,也就是有點像“X”型腿,但是爸爸媽媽也不要過於擔心,一般在寶寶6、7歲以後又會逐漸的恢復正常。

我們可以從這組寶寶腿部發育的圖片中清晰的看到寶寶腿部發育的情況,也就是說寶寶腿部的彎曲其實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是會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改善和恢復的。

寶寶的腿部彎曲是正常生理現象:

有些寶媽或者爺爺奶奶會覺得寶寶是穿尿不溼造成了“O”型腿,其實並不是,也不是因為缺鈣或者骨骼發育不良,這只是寶寶生長髮育過程中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

所以父母不要過度焦慮,也切忌給寶寶綁腿,因為這反而有可能會束縛寶寶腿部的發育。

寶寶腿部發育注意事項:

1、避免過早站立

有些寶寶在6、7個月時就已經開始扶著父母站立,甚至更早,這對於寶寶的腿部發育並不好,尤其是有些體重較大的寶寶,過早站立反而不利於腿部的發育,父母在8、9個月以前儘量干預,讓寶寶多趴、多爬、少站。

2、坐立時避免雙膝外翻

有些寶寶坐立時會出現彎曲膝蓋,兩腳向外撇的姿勢,這個姿勢其實是不利於寶寶腿部的發育的,父母如果發現了,一定要及時矯正寶寶的腿部姿勢。

3、避免腳尖點地等錯誤站姿

有些寶寶在最初站立時因為力量有限,就會用腳尖點地,長期以往也會對腿部的發育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影響腿型的發育,父母也是需要適當的干預,幫助寶寶正確站立。

4、選擇厚度適宜的紙尿褲

有些廠家的紙尿褲質量不過關,或者過厚過硬,都不利於寶寶髖關節的發育。再者寶寶的紙尿褲父母要及時更換,切勿同一個紙尿褲穿很久,一方面容易造成寶寶紅屁股,另一方面漲尿的紙尿褲也會造成寶寶腿部外擴,給寶寶帶來不適感。

5、選擇適宜的揹帶

一般來說,為了方便攜帶寶寶出門,有些父母會選擇揹帶來背寶寶出門,那究竟哪一種揹帶更適合寶寶呢?父母就要注意選擇寶寶的屁股能夠坐實,兩腿類似青蛙腿外翻的揹帶,這種姿勢才不會傷害寶寶的髖關節的發育。

6、注意寶寶的睡姿

有些寶寶喜歡趴睡,趴睡時寶寶的腳有可能是外翻狀態,長期以往也不利於腿部的發育,父母可以幫助寶寶適當改變睡姿,比如側睡、平躺等,這也可以幫助寶寶睡出好頭型。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我是陽媽@陽媽育兒大作戰,喜歡可以點贊關注我,育兒路上為你避坑,也會有兒童心理學和孩子性格發展相關文章推薦。(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陽媽育兒大作戰


正常。孩子在媽媽肚子裡面都是蜷縮狀態,50天當然是彎曲的,畢竟孩子的腿長成大人樣子的話需要慢慢發育才可以。


我家孩子在1歲多的時候,我發現腳丫有些外翻,走路不穩當,當時自己沒覺得,但是後面經過別人的介紹,建議讓孩子治療一下,去兒童醫院看了兩次,一次說讓孩子做護具,一次說是不用管,等到孩子3歲半在做檢查,所以我也鬱悶了,

現在在找一個比較有名的骨科醫生,說是讓孩子用足弓墊,墊半年左右就有效果,正在考慮中,也不知道可信度到底有多少,我也很疑惑,為什麼兩個醫生說的不一樣。但是小孩的腿的問題,我感覺按時給孩子體檢就行,畢竟有什麼疑問的話,體檢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容易解決的。50天的孩子,基本腿部都是彎曲的,畢竟孩子蜷縮了那麼多個月,在媽媽的肚子裡面,已經比較習慣,後天及時給孩子補充維生素D3和鈣質劑,孩子腿部及時檢查就不會有問題的。



我是二胎媽媽,有著豐富的育兒經驗和育兒知識,歡迎關注留言發表不同意見。


苗條辣媽樣


50天的嬰兒小腿彎曲是很正常的,一般兩歲左右就長直了。 我女兒九歲了,在她一歲左右會走路的時候,所有人都發現她的腿特別的彎,怎麼看都是嚴重的o型腿。為此,我也難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於是,我就在每天晚上她睡著了以後,找了長圍巾給她偷偷的綁起來,綁的鬆了感覺沒有,綁的緊了,小孩睡覺難受啊,綁了幾天就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後來婆婆告訴我說,小孩大多都是這樣的,只要不是營養不良,慢慢會好的。聽完婆婆的話心裡輕鬆了一點,就天天給女兒做好吃的飯,什麼都給她吃,多吃水果,等女兒兩歲左右,我就發現她腿真的就長直了。 現在九歲的女兒標準的大長腿!所以寶媽都不用太擔心這個問題了,只要給孩子足夠的營養,相信孩子都會長的健健康康的。如果實在太彎曲,不放心的話,也可以去醫院拍個片子,確診一下,花錢買個放心也是不錯的選擇哦! 附上我的寶貝圖一張,也是小腿彎曲。但是我絲毫不會擔心,畢竟他姐姐哥哥小時候都這樣,現在都是標準大長腿!!!![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永晟媽咪


50來天的嬰兒小腿成O型是正常的自然現象。我家煜寶小時候雙腿也是O型,我找醫生打聽過。接下來把我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我記得當時醫生是這麼說的: 寶寶還在媽媽子宮裡時,整個身體呈蜷縮狀,雙腿和雙腳都是環形,成O型形狀。在出生後的一段兒時間內仍舊會保持這種弧度。等到寶寶學會走路,蹲起以後,下肢承受的重量會逐漸增加,隨著負重應力作用,為了適應生理需求,寶寶下肢就會進行自我調整,逐漸變成x型外觀。隨著寶寶的成長,進入青春期前,韌帶的抗拉能力增強,在負重應力的進一步作用下。七到八歲左右,孩子的雙腿基本長成和成人一樣的外觀。所以,寶媽不用擔心孩子O型腿的事情啦!

不過,我還是要提醒家長朋友們,骨骼的生長肯定離不開鈣。所以家長給孩子添加輔食時,營養要豐富一些,除了奶和配方米粉外,家長最好給寶寶。做一些菜汁肉泥果泥,如果寶寶對海鮮不過敏,還可以適當給寶寶吃一些海鮮產品。另外曬太陽也有利於促進鈣的吸收;攝入一定的維生素D也可以幫助鈣的吸收,但是不要超量,超量就會引起中毒,對身體造成非常嚴重的不可逆的損害。因此,補充維生素D的時候一定要遵從兒童保健醫生的醫囑。

隨著寶寶慢慢的長大,等到寶寶會走以後,過了幾個月寶寶的腿慢慢的就自然矯正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看看寶寶的雙腿的兩側紋路是否對稱,如果不對稱的話就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看看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在寶寶不會走路之前,家長不要著急,不需要給寶寶進行特殊的矯正,如果矯正過度,會影響寶寶的腿部正常發育。沒事的時候帶著寶寶曬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可以避免寶寶形成真正的0型腿。現在的寶寶都用尿不溼,但是長期使用尿不溼不當也會造成O型腿。以上是小編的建議,希望能幫助到各位家長。“關注我”每天分享育兒知識。


煜媽媽


50多天的寶寶,小腿彎曲屬於正常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慢慢長直的,我家大寶一歲多學走路的時候,羅圈腿很厲害,當時還帶他去看醫生檢查,醫生讓做矯正,也有的人說長長就好了,後來就沒管他,現在六歲了,腿很直的,所以不用擔心,寶寶變化很快的。附一張我家大寶的照片



暖暖的小米


我家倆寶貝剛生下來都是這樣的,現在都沒問題。不過在孩子生長過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一些不良動作和方式,讓孩子的腿更長更直。

嬰兒期

平時沒事的時候,我們就給孩子做老人們成為“長個兒”的腿部撫觸動作。

這樣孩子的腿繃直、腳一條線的感覺會經常受到刺激,孩子也會很興奮的向下蹬腿

學步期

1、千萬不要用學步車,學步帶

一定要讓孩子從爬到站再從站到走。

因為孩子不具備走的條件時,放在學步車裡學走路,腳用力和腿用力都不是豎直支撐的,不利於孩子發育,而且走路也會不穩,摔倒還容易受傷。

2、要選擇合適的鞋子

機能鞋很有必要,因為孩子腳底用力還不穩,容易內八外八或者腳踝歪著。機能鞋可以很好的支撐。腳的動作標準了,腿的動作也自然標準了。


嫻聊成長


從照片上看,正常現象。

胎兒在媽媽子宮裡時是以雙腿交叉蜷曲,臀部和膝蓋拉伸的姿勢生長的,因此,小嬰兒的腿、腳向內彎曲,並且腿部彎曲適應的寶寶髖關節的結構。出生後,隨著寶寶經常的運動,臀部和腿部的肌肉力量加強,寶寶的身體和腳就會慢慢的變直,媽媽切忌不要綁腿,因為長期下去會導致寶寶骨骼的畸形。

大部分寶寶在嬰幼兒時期,都會經歷在O型腿,X型腿和直腿之間來回切換,這是寶寶的正常發育。新生兒期的寶寶,腿型是呈O型,大概到了寶寶兩歲左右,腿會自己慢慢變直,但由於生長髮育或者走路習慣等原因,又開始變的有點X型腿,最後到了7-8歲的時候,腿型會又慢慢變直,恢復正常了。

紙尿褲會影響寶寶的腿型嗎?

不會,紙尿褲主要是接觸寶寶的髖關節和大腿根部,並沒有接觸到寶寶的膝關節和小腿,因此,傳言說紙尿褲影響寶寶腿形,真的是沒有任何依據。

綁腿可以讓寶寶的腿更直嗎?

不可以的!寶寶的腿部發育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如果強行給寶寶綁腿,會有髖關節脫位的危險,因此不要給寶寶綁腿,綁腿還會造成寶寶皮膚及軟組織損傷,甚至會影響骨骼和關節發育,造成了髖關節發育不良。

缺鈣會影響寶寶腿不直嗎?

排除生理性原因,大部分寶寶腿不直,是因為缺乏維生素D,而不是缺鈣。寶寶在長期缺乏維生素D的情況下,會患有維生素缺乏性佝僂症,從而導致腿部骨骼發育不良,呈現O型或X型腿。而寶寶日常膳食均衡的情況下,一般都不會缺鈣,因此,媽媽要保證寶寶戶外運動的時間,每天至少2小時。並且要注意維生素D的補充,足月兒每天400IU。早產兒前三個月應每天補充800IU,之後每天再補充400IU.


兒科醫生鮑秀蘭



剛出生的嬰兒腿一般都是彎的,像青蛙一樣,不需要放直,也千萬不要為了讓嬰兒的腿直,而給嬰兒綁腿,否則可能會造成終身殘疾。

我國北方地區因為天氣寒冷,喜歡把嬰兒包裹的嚴嚴實實的,用繩子捆成個蠟燭的形式,又叫“蠟燭包”。還有一些老人喜歡將嬰兒的腿用繩子綁直,說可以防止“羅圈腿”。這些做法會導致嬰兒患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DH)的風險增加,DDH會讓嬰兒將來出現走路腿疼、甚至跛行,留下終生殘疾。


北美印第安部落喜歡用“襁褓船”背嬰兒,會用繩子把嬰兒的雙腿緊緊的捆住。這個習慣導致了北美印第安部落成為全世界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發病率最高的人群之一。

什麼是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是嬰幼兒骨骼系統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它是嬰兒出生時就存在或者生後繼續發育才表現出來的一系列髖關節異常的總稱,包括髖關節脫位、半脫位和髖臼發育不良。

髖關節是一種由周圍韌帶連接在一起的球窩關節,其中“球”是股骨頭,“窩”是指髖臼。這樣的結構可以使股骨頭穩穩地深嵌在髖臼窩中

異常的髖臼會逐漸變淺、呈三角形,導致股骨頭不能深嵌入髖臼,承受的壓力超過正常一倍多,久之造成關節軟骨面磨損、發生退行性病變(見上圖左1)。若髖臼變淺至不能容納股骨頭,股骨頭就會從髖臼中滑出,這就是脫位了(見上圖右1、左2、右2)。

引起DDH的原因,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結論。目前臀位妊娠或生產、有DDH家族史或遺傳史(即寶寶父母一方或兄弟姐妹中患有DDH)、第一胎、女嬰、羊水過少等都被公認是導致DDH的高危因素。

有給新生兒包“蠟燭包”或者把嬰兒小腿捆綁起來等習慣的區域或者民族中,DDH高發,例如北美的印第安部族、我國北方部分地區等。相反的,在非洲或者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由於天氣炎熱,喜歡把孩子下肢分開來抱的地區,DDH的發病比率明顯低。


我國北方地區喜歡使用的“蠟燭包”,把嬰兒四肢全部拉直,用包被裹住後,外面用繩子捆得緊緊的。“蠟燭包”的使用習慣導致了DDH發病率我國北方地區明顯高於南方。


小橙子養成記


女孩名字起得好自帶氣質,女孩子除了漂亮之外自身還要有氣質,俗話說的好,腹有詩書氣自華,但是除了這些,名字也是非常影響氣質的,你想想一個美女叫翠花肯定很破壞自身形象氣質吧!宏圖起名教你如何給寶寶起個“氣質非凡”的好名字,把握這4點即可。

1、取名要講究聲韻母

幾個聲母發音部位相同的字,如果放在一起,讀起來就有些費力;如果韻母也相同,就更加拗口。名字帶有含鼻音的韻母讀起來響亮, "昂”、"良”、"光"之類含後鼻音韻母字中,韻腹即主要元音開口度大的,如"達”、"帥”、"寶”,響亮程度較高。

2、取名忌用消極的字

消極的字包括纖弱型、憂傷型、灰暗型等。如忍之、國哀、懶予等便代表上述三種類型的名字。起名應當起具有教育、鼓舞、審美作用和益智的作用。因此,用消極的字起名,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3、取名要用規範字

取名字要用規範字,不能用自造的字,過去有人用自造字取名字,在鉛字時代影響還不大,可如今是計算機時代,計算機裡沒有自造字,會帶來不少麻煩。辦個公證、護照、身份證什麼的,會遇到很大的麻煩。

4、取名要用結合八字

一個名字如果沒有結合生辰八字五行,那麼就不可能有好的發展,一個名字起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出生日期來算八字五行才 好,這樣對孩子的名字就有幫助,也有好的前途,這是必須的。


宏圖寶寶起名


我家的也是,這個對其實新生兒的小腿兒彎曲大多數屬於正常的,兩個膝蓋不能完全併攏,很容易被家長認為是羅圈腿,這個姿勢有點萌也有點怪怪的,實際上這是正常現象。

因為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胎寶寶一天天長大,子宮腔內的面積會越來越小,為了適應宮腔內的發育,胎兒在子宮內四肢是屈曲的,而且兩隻胳膊是彎曲的,大拇指握在拳頭裡,大腿屈曲外展,頭部常偏向一側傾斜。

胎兒的骨質富有豐富的軟骨,在外力作用時可使小腿發生變曲,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十個月圈成一個團的姿勢,出生後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寶寶出生2周後注意給寶寶服用維生素D,可預防由維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僂病。充分哺乳,滿足寶寶的生長髮育所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