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初明代巨型青花瓷瓶

傑夫·史得門(Jeffrey P. Stamen)傾注逾三十載光陰建立潔蕊堂珍藏,為私人收藏中最博雅精深的康熙瓷器收藏之一。此係列藏品涵蓋康熙時期主要瓷器類別之典範,包括鬥彩壽慶御瓷、神話故事圖大瓶、浮雕紋花瓶、人物故事圖青花及五彩瓷器等。

歷朝歷代的官窯瓷器的製作都是由朝廷直接控制,從器型、釉色、釉質、做工、彩繪、畫工、底足、款識等都有嚴格的控制,但在17世紀則是迎來了瓷器發展的高峰,是按照市場的需求,出現了一批豐富多彩、題材多元的瓷器,以鮮活而真實的社會文化與商業市場需求作為藝術創作的內容與主題,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文人趣味。

17世紀初明代巨型青花瓷瓶

清康熙五彩“叩馬阻兵圖”大棒槌瓶 157.5萬美元

其中清康熙五彩“叩馬阻兵圖”大棒槌瓶在拍賣現場備受藏家追捧,最終是以遠超估價的157.5萬美元(摺合人民幣997.4萬)成交,拍賣前估價為40-60萬美元。瓶身所繪的“叩馬阻兵”故事典故取自於《封神演義》一書,此書著於十六世紀,講述的是商末紂王昏虐,文王伐紂,其子武王立周等故事,以史實為根據,創造出諸神、妖獸等,鬥法爭權。

17世紀初明代巨型青花瓷瓶

C001

青花孔雀花卉紋大梅瓶

H:50cm

30000000港幣

盤口,細頸外撇,豐肩,弧腹,近足處外撇;口沿上有內凹圈線,與常見圓潤唇口不同,如此設計應有利於與蓋子扣合增加密封性,肩部裝飾纏枝茶花紋,或妍放盛開,或含苞吐萼,畫筆流暢,風格豪邁,一般多見為纏枝牡丹紋,而纏枝茶花紋則是不見於其它實例

17世紀初明代巨型青花瓷瓶

C002

五彩纏枝蓮紋葫蘆瓶

H:25cm

11680000港幣

17世紀初明代巨型青花瓷瓶

C003

青花雲龍紋大缸

H:52cm C:46cm B:38cm

18000000港幣

大缸體重圓碩,唇口,深弧腹,下斂,平底無釉,瓷質堅硬,釉質肥厚泛青。外壁主體飾雲龍紋圖案,紋飾栩栩如生,畫風古拙,氣勢宏偉,頗具皇家氣勢。

17世紀初明代巨型青花瓷瓶

C006

成化鬥彩纏枝蓮花紋天字罐

H:9.9cm B:7.5cm

18000000港幣

直口,溜肩,腹部漸收,圈足。肩部及近足處以青花繪變體蓮瓣一週,腹部以鬥彩繪纏枝蓮紋,線條流暢,填彩準確到位,底書“天”字青花款識。

17世紀初明代巨型青花瓷瓶

C007

清乾隆青花花卉紋輔首尊

H:53cmC:24cm B:20cm

15000000港幣

此尊敞口束頸,豐肩鼓腹,肩飾雙鋪首銜環耳,整體仿青銅尊造型。口沿、足部飾海水紋,腹部繪青花纏枝花卉,取其“清廉”之寓意,青花色澤濃豔,繪畫細膩。鋪獸是古建築門上的銜環獸面,獸面口中銜一環,稱“鋪首銜環”。是由青銅器肩部裝飾的銜耳環獸演化而來。

17世紀初明代巨型青花瓷瓶

C009

明成化鬥彩海獸紋臥足碗(一對)

H:4.5cm C:12.2cm

28000000港幣

其造型輕盈優美,胎質細膩,撫之似玉,釉質滋潤瑩澤,青花淡恬幽雅,彩繪絢麗清新,畫筆生動傳神。

17世紀初明代巨型青花瓷瓶

C010

明成化鬥彩飛象紋天字罐

H:15.7cm C:6.5cm B:8.8cm

6800000港幣

罐直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收,圈足。通體鬥彩裝飾。腹部繪四隻海獸及海水江崖、朵雲紋。肩與近底分別繪下覆、上仰蕉葉紋。外底署青花楷體“天”字款。

此罐胎體輕薄,透光度強,從內壁可窺見外壁的紋飾。裝飾以紅彩和青花為主色,黃彩和綠彩為輔,明麗悅目。畫面海水洶湧,浪花飛濺,海獸形體由象頭、獅身組成,騰空而起,兇猛異常,體現出明代成化時期景德鎮御器廠制瓷工匠高超的繪畫技法。

17世紀初明代巨型青花瓷瓶

C011

鬥彩團龍紋罐

H:17.8cm

6800000港幣

罐形制飽滿,沈穩端莊,起線圓潤,瓷質白淨細潤,光潔如玉。全器紋飾疏密有致,繪製精妙流暢,用筆一絲不苟,五彩設色清麗,青花髮色淡雅,體現出雍正皇帝高雅脫俗的藝術品位,當為清代雍正官窯鬥彩之佳作,不可多得。

17世紀初明代巨型青花瓷瓶

C013

琺琅彩靈芝花卉紋盤口瓶

H:39cm C:14.5cm B:14cm

16000000港幣

清乾隆琺琅彩靈芝花卉紋盤口瓶,器型規整,製作工藝精湛,琺琅彩閃亮奪目,十分精美,紋飾繪畫穩重優雅,真乃絕妙佳作,值得收藏。

17世紀初明代巨型青花瓷瓶

C014

琺琅彩人物故事抱月瓶一對

H:27.5cm

22000000港幣

“抱月瓶”也稱“寶月瓶”。此瓶“大清乾隆年制”款,撇口、短頸、扁圓腹、圈足,肩部裝飾雙耳,整體造型規整、線條流暢。瓶口鎏金,外壁面以黃色琺琅釉為地,周身飾有吉祥圖案。描金雙開光人物故事紋,紋飾精美,繪製生動,極具觀賞和收藏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