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中國的韻味,外國人看了都直稱喜歡!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天青色的煙雨詩意中,青花瓷如溫婉的東方美人,她融合五行,凝固時間,將塵封往事,歷史風塵,化成了一朵超脫俗世的青花,立於時光的河流中。

青花瓷,中國的韻味,外國人看了都直稱喜歡!

一朵青花,在時光中不老,它跨越時間的河流,跨越王國的疆界,在世界範圍內被收藏、追捧,成為中華文化的使者,但青花在華夏真正成熟的時期以及它的由來,卻並不被人廣泛熟知。

當年宋真宗趙恆一紙聖言,將自己的年號賜予當時還名為“昌南鎮”的一座南方小鎮,福禍相倚,從此令這座小鎮與皇家有了扯不斷的聯繫,有無數詩人、畫家、匠人的傳奇故事在此上演。

青花瓷,中國的韻味,外國人看了都直稱喜歡!

到了元朝,忽必烈這位金戈鐵馬中的開國皇帝,江山未待坐穩便迫不及待地在景德鎮設置了浮樑瓷局,給景德鎮帶來了全新的氣象。朝廷御用的設計師代替了景德鎮本土的設計師,各種高大雄渾、器形宏偉的器物佔據了主流,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造瓷原料紛擁而至。

青花瓷,中國的韻味,外國人看了都直稱喜歡!

從唐代開始隱約出現的青花(藍採)終於在皇權“呵護”下發展成熟,成為兼收不同文化藝術,可以溝通伊斯蘭教、喇嘛教等多種宗教的青花瓷。原來,那看似淡然、聖潔的青花,是草原民族征服世界、建立廣闊疆域後,以王者之威培育出的傲世花朵,代替鐵蹄震懾八方。它的王者氣象原是出於一個王朝的野心。

青花瓷,中國的韻味,外國人看了都直稱喜歡!

明代景德鎮的青花瓷已經器成天下走,行於九域,施於外洋。從內陸商道到沿海港口青花瓷源源不斷的輸入到舊大陸的每一個文明。鄭和下西洋,那隨船隊出海的瓷器,依然是明王朝的靈魂,縱然百年後,當時一同出海的絲綢爛了,鐵器鏽了,茶葉已經渺無蹤跡,瓷器依然藍顏灼灼,講述著中國故事。

青花瓷,中國的韻味,外國人看了都直稱喜歡!

人已千古,唯瓷不朽,沿著青花漸變演進的路線,我們不難發現中國曆任皇帝在青花瓷身上留下的印跡,有時天子的性格就成了青花瓷所展現出的性格,一個君主的審美左右一個時代的審美,清雍正時期與乾隆時期青花瓷明顯的變化,便是最好的證明。只是一個草原民族曾經笑傲四方的器物,閉關鎖國後成為另一個草原民族御宇後君主的玩物,養在深閨,這命運的輪迴,也是令人唏噓。

青花瓷,中國的韻味,外國人看了都直稱喜歡!

青花瓷與中國歷史永久地糅合在一起,成為時光的見證者,甚至是追溯歷史真相的重要介質,那些漂洋過海的瓷器,有的身系的是大國的野心,彰顯的是大國威儀,而有的則如同國力衰弱時被俘出國的“公主”,孤獨仍不失典雅尊貴。政治與藝術相交結,締造出不朽的寶物,它能開啟的歷史密碼遠遠多於那些訴諸紙面的文字,而窯火中的民生疾苦,釉底的世相民情,更是另類隱而不宣的歷史書寫。

如果朋友喜歡瓷器相關知識,歡迎在評論裡留言,發表自己的見解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