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婉約的美!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髮色鮮豔、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青花瓷,婉約的美!

元青花

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的景德鎮。元青花瓷的胎由於採用了“瓷石+高嶺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燒成溫度提高,焙燒過程中的變形率減少。多數器物的胎體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實飽滿。胎色略帶灰、黃,胎質疏鬆。底釉分青白和卵白兩種,乳濁感強。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國產料和進口料兩種:國產料為高錳低鐵型青料,呈色青藍偏灰黑;進口料為低錳高鐵型青料,呈色青翠濃豔,有鐵鏽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國產料和進口料並用的情況。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鎮墓器等類,尤以竹節高足杯、帶座器、鎮墓器最具時代特色。除玉壺春底足蕩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無釉,見火石紅。

元青花的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筆法以一筆點劃多見,流暢有力;勾勒渲染則粗壯沉著。主題紋飾的題材有人物、動物、植物、詩文等。人物有高士圖(四愛圖)、歷史人物等;動物有龍鳳、麒麟、鴛鴦、游魚等;植物常見的有牡丹、蓮花、蘭花、松竹梅、靈芝、花葉、瓜果等;詩文極少見。所畫牡丹的花瓣多留白邊;龍紋為小頭、細頸、長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鱗紋多為網格狀,矯健而兇猛。輔助紋飾多為卷草、蓮瓣、古錢、海水、回紋、朵雲、蕉葉等。蓮瓣紋形狀似“大括號”,蓮瓣中常繪道家雜寶;如意雲紋中常繪海八怪或折枝蓮花、纏枝花卉,繪三階雲;蕉葉中梗為實心(填滿青料);海水紋為粗線與細線描繪相結合。一線拍行秋拍藏品送拍詢,壹三五,壹七貳貳,肆貳六貳,亦可私下推薦!

青花瓷,婉約的美!

明清青花

明清時期是青花瓷器達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時期。明永樂、宣德時期是青花瓷器發展的一個高峰,以製作精美著稱;清康熙時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發展到了巔峰;清乾隆以後因粉彩瓷的發展而逐漸走向衰退,雖在清末(光緒)時一度中興,最終無法延續康熙朝的盛勢。總的說來,這一時期的官窯器製作嚴謹、精緻;民窯器則隨意、灑脫,畫面寫意性強。從明晚期開始,青花繪畫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國畫繪畫技法的元素。

青花瓷,當第一次看到這個歌名的時候,我變知道她所包含的韻味不一般,當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就體味到了她所表達的意境不尋常。

青花瓷,一個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藝術品,一種裝載著厚重的歷史滄桑的古董。細心的方文山和唯美的周杰倫卻能將這一縷滄桑,一抹文化編成一首歌頌愛情的歌曲,這不能不讓我讚歎與佩服。以青花瓷婉約的靜態美來勾勒出一個柔情蜜意的江南佳人。瓷器與美人的結合,互相搭配相映成趣。一件是世間絕美的器物,一個是人間少有的佳人。這樣的結合,讓任何人都不得不為之動容,為之讚歎,為之神往。

青花瓷,婉約的美!

青花瓷在這裡面不僅僅是一件古董一件器物,更多的賦予了她生命,她就像是一件佳人與才子的定情信物。一件寄託了才子對自己心上人無比思念的憑證。一件見證了江南柔美婉約的憑證。在瓶底書刻隸仿前朝的飄逸,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瓶底的書刻便是定情的見證。這樣的美只有青花瓷能表達,這樣的愛情也只有青花瓷能寄予。

無論是瓶身描繪的牡丹,還是碗底躍然而出的錦鯉,都滲透出濃郁的中國藝術文化底蘊,散發出令人回味無窮的美。釉色渲染的仕女圖,臨摹的宋體字,國畫與書法的完美結合,將華夏風情烘托到及至,將國粹韻味傳承千萬代,也將這一段刻骨銘心的仙境一般富有藝術美的愛情傳入了每個人的心中。

青花瓷,婉約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