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胜于“文科”并非“空穴来风”

  如今,在当下的中国谈论教育似乎是件很时兴的事情,虽然教育一直被冠之以最为神圣的事业之一已有较长时间。而自从1977年冬季恢复普通高考以来,“高考”始终是中国教育界一抹最亮的色彩。有关高考的改革始终牵动着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心。但是,关于“中国高考”的诸多细微之处其实很多很多人并不了解,甚至存在着严重的误区,而这些误区长久以来左右着社会的心态——因为正是这些误区的存在让许多国人无法确切理解中国教育其实蕴涵着些许巨大的隐秘!往下笔者将本着客观主义的视角来审视和分析有关中国教育的考试、升学、招生、录取等一系列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聚焦高考招生-录取模式从“文理分科”过渡到“文理合并”这一重大改革事项。

  文理合并招生应该说是各省新高考改革方案的一个亮点,但是文理科“分”与“不分”的社会意义事实上对于社会各界来说是很朦胧的。因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并不准确地对应于今后高等教育阶段的专业学科要求。

  其实本人一直不太喜欢随意使用“基础”一词,因为俗称的“K12”教育更为准确的称呼应该是“初等”教育,将之作为与“高等”教育平行的概念存在。

  所谓“文史类”和“理工农医类”的提法本身亦是问题百出的。请仔细想一想,纳入文史类考试的数学和地理以及归入理工农医类考试的语文和外语该是何等尴尬的存在啊!倘若撇开这一尴尬和别扭不说,我在此先抛出一个引人寻思的小秘密:文科类考生是不能选择数学和地理类学科作为自己高等教育阶段的专业的;但是理科类考生却能在一定条件下择取语文和外语类学科作为自己高等教育阶段的专业。

  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有深刻历史根源的。但随着新高考推行文理合并招生之后,这一局面将不复存在。也就是说,曾经的文科生放在现今的志愿填报格局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如果这个文科生还是一个超级全能生的话,那这个优势将不可限量,更别提实行相对等级赋分制以后了。因此,文理合并招生的实行是需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

  我记得,不管是过去,还是如今,有一种声音一直不绝于耳:理科生看得上文科,却看不起文科生。简单将之归结为理科生对文科生的傲慢与偏见则是一种浅显而鄙陋的见解。这其中掩映着高考“文理分科”时期的一个巨大秘密,一个被忽略的事实——理科生的综合素质明显强于文科生——不论是在学识、学力,还是能力的均衡上。如果我们来仔细考察普通高考恢复以来通行于全国范围内各个时期的高考模式,这一结论几乎是不言而喻的。

  ★第一个时期——从1981年到1993年的“文六理七”时代,从高考模式的标准形态来看(即不考虑加试科目——英语计入总分的比重),文科类考试共6门,总分640分: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00分,政治100分,历史100分,地理100分;理科类考试共7门,总分710分: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00分,政治100分,物理100分,化学100分,生物70分。

  ●基本前提与假设:为了最大程度照顾文科生的感受,将地理整个科目视为理科(但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理”性实在偏弱),并且将随后几个高考时期的文科数学与理科数学分值同等处理。

  ●基本特点:文理科都考政治(而且安排在第一场,跟如今的考研相似!),理科类考生在数量上得多考一门。

  ●初步分析:文科类考试:文理科目组成之比:4:2;文理科目总分构成之比:21:11≈2:1;理科类考试:文理科目组成之比:3:4;文理科目总分构成之比:32:49≈2:3;

  ◆基本结论和评价:理科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均衡度都胜于文科考生。



  ★第二个时期——从1994年到1999年的“3+2”时代,这一时期高考模式尤其值得注意和重视,这是随后种种高考改革方案的原初范式,文科类考试共5门,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政治150分,历史150分;理科类考试共5门,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化学150分,物理150分。

  ●基本特点:文理科考试数目相等,语、数、外统考三科已确定,文科类考试特有的政治、历史和理科类考试特有的化学、物理有点小难度!很明显,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考试科目都相较“文六理七”时代有所减少。原因是在1993年,“素质教育”一词正式进入了党和国家关于教育顶层设计的文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国家教育部门通过高考科目的微调为广大中小学生,尤其是高中毕业生适当减轻了课业负担。从此,这也开启了围绕普通高考而形成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争论的热度至今未减——这当然是后话!

  ●初步分析:文科类考试:文理科目组成之比:4:1;文理科目总分构成之比4:1;理科类考试:文理科目组成之比:2:3;文理科目总分构成之比:2:3;

  ◆基本结论和评价:理科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均衡度仍胜于文科考生!



  ★第三个时期——从2000到2003年的“3+X”时代,X是指综合科目——“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或者“文理综合”(极少见),一般是加文综或理综。文科类考试共4门,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综合300分(地理100分+历史100分+政治100分);理科类考试共4门,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理科综合300分(物理120分+化学100分+生物80分)。

  ●基本特点:据我推测,可能是某位大佬预言,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在“3+2”时代的高考理工农医类科目中竟然没有生物,这是不能容忍和理解的!而高考选拔出来的人才在生物方面的素养不高更是不能接受的!于是理科类考生在物理、化学之外加试了生物——于是,物、化、生组合了我们熟知的“理综”,相应的,文科类考生另加了地理,从而地、史、政组合成了“文综”。可是,文科类考生另加了地理科目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业负担,因为我已经明确提示过文科类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是几乎不能选择跟地理学科相关的任何专业,比如大学科学、海洋科学、地质学等理学专业!

  ●初步分析:文科类考试:文理科目组成之比:4:2=2:1;文理科目总分构成之比2:1;理科类考试:文理科目组成之比:2:4=1:2;文理科目总分构成之比:2:3;

  ◆基本结论和评价:即便将文科数学等值于理科数学和把地理科目分值全部视为理科分值,理科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均衡度仍略胜于文科考生!

  在这一时期,普通公众会习惯性地将高考模式的变更归结为“高校扩招”这个盛行一时的社会热点。我们熟知的“高校扩招”是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所倡导的,而《计划》的出台则是响应科教兴国战略而作出的现实布局和未来(跨世纪)规划。至于高校扩招的“是”与“非”暂且留给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在此不作任何详细的评述。



  当然在随后的几个高考改革试行周期里,由于分省招录的缘故和高校扩招的逐步推行,再来探究全国通行的典型模式已无较大意义,故不再赘述。

  综上可知,从客观上来看,理科考生对文科考生的“轻视”是有一定依据的!如果进一步审视,我们会发现理科考生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文理兼修”之才,而文科考生则是被冷落一边的偏科之士——其实从来没有彻底的文理分科,只是从纸面上看,文科考生所展现的素养和学识的确远逊于理科考生!但是文科考生分数分布之稠密和高考志愿分配格局之劣势也让理科考生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以至于从全国大部分省份来看,文科考生的竞争压力其实是大于理科考生的!因此,在文理科合并为普通类招生以及形成全省统一公布的分数线之后,文理分科的差别将荡然无存!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