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沙漠:苦难中的欢乐、智慧和情感(殷玉珍的故事之四)

(接上文)

在殷玉珍家的牲口圈里,我们看到了一头衰老的骡子。殷玉珍说,这是她1988年买的。十几年里,这头骡子跟着殷玉珍爬遍了井背塘周围方圆几百里的每一道沙梁和沟壑。早些年,草料比较缺乏,骡子饿着肚子背着几捆树苗在松软的沙漠中挣命,在多少次爬坡时,骡子前腿跪在沙坡上,浑身颤抖着,眼珠竟然崩出了血丝。有一次狂风,将骡子从沙梁上吹倒。翻滚到坡底后,头部和身体。扎进流沙中。是殷玉珍用双手将它扒了出来。十几年中,殷玉珍家已经换了几次牲口,可唯有这头骡子,殷玉珍不舍得杀,不舍得卖。更不舍得再让它干活儿。1999年。殷玉珍将她从伊克昭盟劳模会上带回来的红花戴在骡子的头上,她说。骡子为植树遭了罪,它才是真正的功臣。

挑战沙漠:苦难中的欢乐、智慧和情感(殷玉珍的故事之四)

殷玉珍和她的骡子

1993年,要强的殷玉珍在井背塘建起了她家的第三座房子,就是这座被当地人俗称为里生外熟的砖房(里面一层是土坯,外面一层是砖),建房子用的1万多块砖,是殷玉珍和丈夫一趟趟背进沙漠的,从1990年开始,整整背了三年。

我们发现,人类这种最原始的劳作方式:“背”,被殷玉珍夫妇用到了极致,他们背出了自己的房子,背出了方圆几万亩的树林,这一对瘦削矮小的夫妇身上究竟蕴藏着多少惊人的力量。

直到1999年,河南乡人大主任周子文到尔林川村蹲点儿,殷玉珍还在拼命的背树苗。周主任有一次忍不住对她说,你不能再背了,再背连命都没有了。

挑战沙漠:苦难中的欢乐、智慧和情感(殷玉珍的故事之四)

冬天里依然要劳动

殷玉珍的树林向周围扩展着,对于外界来说,沙漠中突然涌出这么一大片绿洲,让多少人惊愕。其实,早在1992年,前面提到过的盛万忠老人就曾向别人介绍过殷玉珍,当时,乌审旗河南乡也曾派人深入沙漠了解过情况,只是当时林区面积还小,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996年,时任河南乡乡长的曹文清考核辖区植被情况,也曾徒步到过殷玉珍的林区。

直到1999年,毛乌素沙漠中,一个女人十几年治沙造林的故事才终于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中央电视台获得线索后,专程赶赴乌审旗,用摄像机记录了这一段出绿色传奇。

无数的人感动了!

挑战沙漠:苦难中的欢乐、智慧和情感(殷玉珍的故事之四)

在沙漠里,一碗饭里有半碗是沙子

2000年8月,一个新疆的小伙子不远千里赶到殷玉珍的住处。提出义务为殷玉珍劳动,顺便学习治沙的经验,这个小伙子一干就是两个多月。当年11月离开时,粗壮的身体变得又黑又瘦。有一位从北京航天部退休的女干部,1999年到2000年,曾经5次来到井背塘,每次来都要和殷玉珍共同劳动几天。

江西省的一名解放军战士利用休假时间赶来,70年代的全国劳模宝日岱也曾赶来,还有天津、上海、广东的许多人全都是满怀热情的到来,义务参加植树治沙,或者帮助殷玉珍干农活。这其中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殷玉珍给当时的伊克昭盟(注:即鄂尔多斯市)盟长(时任)云峰送西瓜的故事:

2000年7月伊克昭盟盟长云峰到乌审旗视察工作,专程赶往井背塘看望殷玉珍,并对殷玉珍植树治沙的行为给予高度评价,后批示,伊盟行署奖励殷玉珍一万元现金和一台泰山30拖拉机。后来殷玉珍为感谢云峰盟长,她带着自己种出的两个最大的西瓜,一颗26斤。一颗25斤,步行穿过十几公里的沙地,又在公共汽车上颠簸了六七个小时,亲手送到盟长面前。

挑战沙漠:苦难中的欢乐、智慧和情感(殷玉珍的故事之四)

沙地里的午餐——野火烤馍

提到这一桩桩的往事,殷玉珍和丈夫白万祥百感交集。这些热情的双手和目光,让他们明白了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伟岸,明白了这条路上,他们不是孤单的。

(未完待续)

本文原载于《这一代》杂志2002年9月号,系本人早年的原创。网络首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