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务农

1973 年元月10号,准二中首届高中毕业生毕业了!我们高一、二、三班共150多名学生离开了母校—— 准二中,走出了学校,走向社会,各自奔向准格尔大地的四方,接受工人阶级、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回乡务农

当时,正是全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热潮,我的家乡南河畔榆树湾也不例外。记得我回家后的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就去榆树湾生产小队参加劳动——修河工。所谓修河工,就是在黃河岸边修一堵三米多高、宽的石头墙,让黄河水直线方向流动,在河工的里湾里磴地造田。远看河工,像小长城一样矗立在黄河岸边。我在修河工的大院里拉了一辆两轮小平车,去石峡沟拉石头。到了石峡沟目的地,分配我在一个7人的组里:2人打石头、5人拉石头。每人一辆小平车,装好一车石头,从石峡沟拉上小平车,拉到石峡沟沿畔是一段上坡路,每向前走一步非常艰难,用尽了全力才拉上了坡,全身大汗淋漓,小憩一会儿后再拉,一直拉到河工地,拉一回要走三华里,每天拉6趟,就是这样地拉,整整拉了一个冬天。

回乡务农

春末夏初,榆树湾生产小队要打、做一支渡口船,请了一个打船木工匠师傅王三拉柱,分配我给王师傅工作。打、做船,就是把 一块一块木板,用玛璜、钉子一块接一块钉起来 ,到最后就打、做成了一支木头船。我工作,就是拉扯转,在木头板上转小窟子,转下小窟子钉、接一块一块的做船木板。拉扯转时,我全身用劲,两条胳膊拉住扯转左右转动,额头上的汗水滴不断地往下滴,可累了!就这样,一直干了两个多月才算完工,顺利、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榆树湾生产小队打、做起了一支渡口船。

回乡务农

夏季的五月底,生产队里最忙的农活儿,就是挽了小麦种回茬糜子和谷子。水浇园子地,是一畦一畦的畦子地。种回茬时,用锄头在畦子里勾出一 道道土壕,也叫勾行子。起初,我勾行子是弯曲、不直的行子,后来在老农的指导和示范下,才慢慢地学会了勾行子,勾出了笔直的行子,在行子里撒下糜子或谷子种子,种上了回茬,也就是第二茬庄稼,一年能种两茬庄稼,增加了粮食亩产量,但农民付出的汗水也多、劳动量也大!可谓粒粒皆辛苦!

回乡务农

种完回茬,开始锄穈谷地了。锄地,把小草锄掉、按一定尺寸的距离留下糜或谷子的正苗子。锄地,也是一项有技术的农活儿。有经验的老农,锄地的路数是“盘腰跌蛋揽四锄”,锄头子很有路数 ,锄头左右来回转动后,小草、无用的小苗子全倒下了 ,留下的正苗子 一行行,像人一样排队似 的,行行整齐,非常好看!我认真地看,虚心地学,锄头子就是不听使唤。学了几天锄地,才算能使用锄头子锄苗子了,但速度慢跟不上大家,远远落在后面!还得实实在在虚心向老农学习呢!

到了秋季,糜、谷、豆类捆 子上场了。要打场了!榆生产小队 ,又安排我到场面劳动,连我一共有六个人。劳动开始了,先要铺场,把糜捆子解开,一捆一捆铺在大场面,铺成一 大圆圈 。场铺好后,一人站在圆圈当中,手拉住牲口繮绳,牲口拉着碌碡在场面转圆圈,碌碡碾铺在场面糜捆子上的糜穗子。转场转了一个多小时后,糜子碾下了,又要出穰了。打场的人手里拿着二股叉、四股叉挑秸杆 ,一回一回往场畔堆放秸杆。我用四股叉挑秸杆,挑上一阵子,累得我两条胳膊酸疼酸疼,身体非常累,只好休息一会儿再干。穣出完后,打场的人用杷子、木千推碾下的糜子,堆在场面中央,堆成一大堆,等天空刮起风后,打场人用木千迎风铲起的糜子枳子,一木千一木千的扬,打场的另一个在旁边用扫帚扫二六子,糜子和糜枳就分开,粮食也打下了,再堆起来,装进口袋里,过秤就可以入库了。每天碾一场,碾了一个多月场才结束了碾场。

回乡务农


回乡务农

回乡务农


回乡务农

进入冬季,我又是拉两轮小平车装上石头,修河工。年底,我被选为生产小队会计,负责记工分、搞帐务,还要参加劳动,成了一名社会主义国家的新一代的农民。

次年开春,我被榆生产队安排到一级扬水站看抽水机器。这个活儿,较务农轻闲多了,可以一边看机器,一边看书学习,丰富知识。这样一直干到深秋。当时,榆树湾生产队是归马栅人民公社大囗囗梁生产大队管理,全大队八个生产小队:一队榆树湾,二队旺盛泉,三队康家梁,四队大口口梁,五队南峁,六队劉家沟,七队元树峁 ,八队鲍家峁。全大队是集体经济,以小队为基础,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合算。年终,全大队统一合算、统一算决分,抽我回大队算决分,干了近一个月,才算完决分,每个工分红四角钱(也就是壮劳力出勤一天记一个工,分红挣四角)。(当时,虽然一天挣几角钱,但是物价也不高,羊肉1斤三角4 分、1斤糜米 1角4分4、1斤小米1角2分9...........)。

过罢春节,农历正月,伊盟榆树湾825学校领导许老师到榆树湾生产队和张队长联系,指名雇佣我临时代课。经生产队队委会研究,一致同意放我出去。第二天我去生产大队换了介绍信,才去了榆825学校当了临时雇佣教师,结束了回乡务农。


回乡务农

张昭业,1950年8月6 日出生,汉族,大专学历,准格尔旗榆树湾人,教师,现巳退休。回乡知识青年,当过小学、初中教师,从参加工作到退休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爱好阅读、写作,曾是(小学 生读写报)、(小学生作文教学)、(准旗教育)、(准格尔人民广播电台)、(北方少年报)等报纸、杂志、媒体的通讯员,在有关杂志、刊物发表文章、论文多篇。热爱家乡,爱吃酸米饭,喜欢晋剧、二人台。近年来,坚持散步、做操、锻炼,动笔写写,旅游观光,安享晚年。大美准格尔成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