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神童宁铂,13岁读大学,三次放弃考研,如今过得怎样了?

塔罗右手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着很多关于神童的记载,例如古代的东方朔、蔡文姬,以及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创造高考满分神话的何碧玉和10岁考上大学的张炘炀,似乎神童一直就在我们身边,而我们的家长和教师也更愿意将神童的故事作为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所以现如今对于中小学来说对于神童这一名词并不陌生。

而在新中国历史有意味神童被称之为“新中国的第一位神童”,他就是宁铂,相信很多学生对于这位神童并不是很了解又或者说完全都没有听说过,这是因为在当时的那个特殊的年代以及现在社会节奏的快速发展,宁铂这位神童逐渐的离开了大家的视野,但是宁铂的故事依然值得我们去品味。

说道宁铂不得不得的几件事情,一是13岁进入中科少年班;二是两次出家;三是现已经还俗。

第一点:13岁进入中科大少年班

在1977年仅有13岁的宁铂成为新中国第一位破格进入大学就读的学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少年班,而在大学期间宁铂曾有过一件极为轰动的事情,那就是和我国前副总理方毅进行了两次围棋对决,并且两局全部获胜,一时间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宁铂已经变得家喻户晓,随之也被冠以了“新中国的第一位神童”。

然而,宁铂并不喜欢在中科大所学习的理论物理,他最喜欢的专业是天文学,曾经也表示想去南京大学攻读读天文学专业,但是最终中科大不放人,于是只能学习理论为物理。

第二点:宁铂两次出家

在1982年宁铂毕业留校,并在19岁时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助教,这样的荣誉似乎是一位神童最为正常的了,按照普通人的思维逻辑一定是宁铂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会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的理论物理学科的研究做出突出的贡献,但是其并没有按照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发展。

其在2002年的时候出家了,这是这一次出家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仅仅只有一年便被校方找回来了,然而在第二次出家时他已经离开了中科大,并且与2003年在南昌出家为僧,在江西的一所佛学院担任讲师。

第三点:现在已经还俗

目前宁铂已经还俗,但还从事佛学和心理辅导的相关工作,现在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这就是当年家喻户晓的神通现如今的现状,虽然看起来是那么的普通,但是或许只有你真正的了解了才有最为真实的感悟。

总之,神童的愿望或许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普通人,而普通人的愿望或许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神童,但是不管怎样宁铂现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结局呢?


领略教育魅力


宁铂,有中国第一神童之称,1978年破格进入中科大少年班学习。当时还没有互联网,全国报刊杂志都对他进行了报道,几乎达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但是,这位“第一神童”于2003年遁入佛门,出家做和尚了。

过人天赋

宁铂出生于1965年,出生于江西赣州,随父母下放到农村。那时候农村根本就没有什么幼儿园,他就在家里玩。父母会教一些诗词让他背诵,他2岁时,就能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然后就开始认字,自己就能阅读了。父母下放在生产队,每天都要按照生产队规定干农活,根本就没时间教他,也没时间管他。

在家里的宁铂,就逮着什么书都看,家里有中医书,围棋书,还有一本唐诗宋词。他看了医书,就能开药方,看了围棋书就学会了下围棋,看了唐诗宋词书,就学会了吟诗作对。

当时比较轰动的是,一位前副总理,曾经跟宁铂下围棋,这个少年的围棋,竟然都是看书自学的,之前并没有围棋可下。当时很多报纸上都刊登了照片,报道了这件事。

名满天下

发现宁铂的过人天赋后,其父就找到了一位在大学做教师的朋友。而这位朋友是个热心肠的人,为了举荐这位神童,他给一位副总理写了10页的信。这位副总理就是跟宁铂下围棋的副总理。领导看了信后,作了批示,转给了中科大。

中科大老师让宁铂参加了一场考试,然后,就被破格录取到了中科大少年班,当时只有13岁。可以说引起了轰动,第一神童之名也就是从这里来的。

突围失败

进入中科大,开始选系时,宁铂发现中科大没有自己喜欢的系,于是就提出申请,要求到南京大学学天文,被学校拒绝。学校给他安排了一个他不感兴趣的理论物理专业。由于对物理没有兴趣,天文又学不了,他的兴趣转向了星相学、气功和宗教,这对他后来的选择是有很大影响的。

后来,他几次提出要求,都被拒绝,突围失败。宁铂在中科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岁那年,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助教。这样发展下去,一定是有所成就的。但是,天才少年跟一般人的思想不同,他觉得这不是其想要的工作和生活。

不敢考研

宁铂在中科大,一直有一种折磨的感觉,按照别人的看法,19岁成为最年轻的助教,前途远大。他也想试着走考研这条路,第一次,报名后就放弃了,第二次,完成了体检,但还是放弃了,第三次,连准考证都领了,但还是没有跨入考场。

他放弃考试,据说是压力很大,害怕成绩出来后跟神童的名声不符。这种压力,压垮了他。

这时候,宁铂就很有点神神叨叨的了,他开始研究佛学。1998年结婚后,家庭琐事,更让这位神童不如意,于是,在2003年,他选择出家。

一点思考

宁铂曾经在1998年,上过央视的《实话实说》,炮轰神童教育。神童教育究竟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现在中科大少年班还在办,西安交大的少年班,也还在办。这些少年班,培养了很多出类拔萃的人才。

但是,宁铂的经历告诉我们,神童教育,如果不重视其心理成长,不顾及其兴趣爱好,都是按照成年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这些神童,结果会适得其反,造成“伤仲永”的悲剧。

这不是从宁铂这个个案中得出的结论。上世纪80年代的三大神童,宁铂、干政和谢彦波,结局最好的就是谢彦波,回归常人,做了一名老师,宁铂出家,干政逃避社会,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笔者觉得,让超常儿童的心理跟智力同步成长,这是超常儿童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当代师说


宁铂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78级少年班成员,当时曾被誉为“第一神童”,他一生的起起落落,让人唏嘘,让人感叹!

幼年时的宁铂。2岁半的时候就会背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 5岁提前进了供电局子弟小学。

少年时的宁铂。“文革”时期,九岁的宁铂没学可上,在家待着“乱翻书,翻大人的书”。他翻阅中医书,很快就会开药方。

翻看围棋书,没多久就能与大人对弈,还能授三五子;他看唐诗宋词,即能吟诗作对。

大学中的宁铂。1977年当年才13岁的宁铂成为中国第一位破格进入大学就读的学生。

但是拥有诗词、医学、围棋等多项专长的宁铂,并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最爱的天文学系,反而被安排就读理论物理,这似乎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在那个赶英超美的大时代背景下,宁铂无法选择自己的专业,只能顺从学校的安排,成为学校的招牌,甚至当年看书地点葡萄架下也成了后来人们参观的景点。

神童光环的宁铂。有着神童光环的宁铂害怕失败,以致三次考研都选择退缩,说是成功不需要成绩证明,但成绩却能让人对神童的能力表示怀疑。

太多的鲜花与响声,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暗示,让宁铂的心里极度压抑。

看破红尘的宁铂。宁铂最终不堪压力,选择遁入空门。潜心问道多年以后宁铂选择还俗做佛教,从事心里咨询。

我想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只有心里承受的太多才能理解别人的苦楚,宁铂最后的选择也算是回归自我,做一回真正的自己。

宁铂聪明吗?很聪明。但时至今日成为一个普通人却是发展的必然。神童固然可贵,但揠苗助长,压抑需求,过分吹捧,只能成为另一个“伤仲永”。


高老师谈教育


用当代家长的话来说,宁铂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他2岁半能背诵30多首诗词,3岁就能数到100位数,4岁就认识了400多个汉字,5岁入学,6岁自学《中医学概论》……在当时,经过报纸大篇幅报道,他是家喻户晓,天下父母皆羡慕的“别人家的神童”。

有人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和教育。

宁铂却是个例外,他出生于赣州一户普通人家。忙于工作的父母,并没有刻意对他进行超前教育,只能说他的表现确实属于天赋异禀。

(宁铂旧照)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这无疑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对于12岁的宁铂而言,这一年也是他的幸运年。

当时,拨乱反正,百废待兴。国家已经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提出了“科技是国家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主张。

在这种大环境下,江西冶金学院的老师倪霖,特意给主管科教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写了一封长达10页的信件,在信中,他详细地向副总理汇报了天才少年宁铂的种种表现。

倪霖是宁铂父亲的好朋友,平时多有往来,因此他很早就发现宁铂是异于普通孩子的天才儿童,所以为响应国家号召,他情不自禁给副总理写了那封长信。

在方毅副总理的重视下,中科大的老师仅在信发出后10天,便来到了赣州,对宁铂进行测试。

自此,宁铂开始成为报纸热点。

1978年初,宁铂得到方毅副总理的接见。两人还下了两局围棋,结果是宁铂完胜。

于是,这成了当年最火的新闻,宁铂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神童。

同年3月,在经过上级审议后,中科大的少年班开班。宁铂作为第一批新生报到。

(宁铂与方毅总理)

由于他此前已经名声在外,因此在录取的20多个孩子中,他虽然成绩不算优秀,但他却是少年班的明星“神童”。

一时,各路媒体记者纷沓而至,点名要采访宁铂。

此外,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也争着一睹宁铂真容。

当时,有记者曾在报纸上发过一张宁铂在葡萄架下看书的照片,结果那里很快成为学生和游客必到的打卡地。

那么,宁铂在少年班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宁铂从小兴趣非常广泛,他记忆力超强,接受知识很快。同时他对中医、围棋和天文学都很有兴趣。在学校里做了“天之骄子”后,他起初是很高兴的,甚至还加入了诗社等团体。

但是很快,宁铂就有了他的烦恼。

一方面,当时少年班的专业,并没有他喜欢的。他几次申请要到南京大学去学习天文学,都被校方委婉拒绝,并在学校的安排下,他开始学习热门的理论物理专业。

然而,宁铂的物理并不好,他也不喜欢物理学。所以他在学习的过程中,毫无兴趣而言。

另一方面,宁铂早在11岁时便进入了青春期。但当时班上的女生凤毛麟角,而他又极端自尊,无法主动和女生说话,这让他十分苦闷。

种种原因,导致宁铂的成绩并不比一般的学生优异。但是外界的纸媒依然对他赞誉不断,人们一提到少年班,一定会说到他的名字,这种对他过分的夸大和渲染已经和现实完全不符。而他在光环之下,内心也因此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变得痛苦又自卑。

(宁铂在少年班)

1982年毕业后,宁铂留校任教,成为年纪最轻的讲师。

这让千万关注他的人认为,他日后必定会做出许多有益于国家的科技成果。

然而,谁也没想到,宁铂在2003年遁入空门,出家为僧了。

其实,直到宁铂教书后,他都一直非常压抑和痛苦。他认为他所有的路,都已经是别人规划好的,而他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就可以了。这样的无趣,使他开始阅读大量关于宗教和哲学的书籍。

特别是结婚后,生活的琐碎和婚姻的不和谐,让他开始醉心于佛学,有时候他也练练气功。

2002年,宁铂做了重大决定,到五台山出家为僧,可是很快就被学校找了回去。对于学校来说,他已经是学校的一个标杆,不管怎么样,他都不能一走了之。

但是宁铂坚定了信念,次年他终于成功地出家为僧了。

(宁铂出家)

宁铂的离经叛道,引来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大家在唏嘘之余,又开始炮轰“神童”教育是否有意义。并以宁铂的出家,来证明神童教育的失败等等。

宁铂对此表示,他并非是逃避现实而出家,而是他需要解决社会生活的困扰。

宁铂的同学们也认为,宁铂不过是从传授知识的教师,跨行做了佛学院的教师而已,为什么一定就把他出家这件事,看成是失败呢?为什么不关心他在佛学上的成就呢?

现在,宁铂一边研究佛学,同时他还兼做心理咨询。他曾告诉记者,他现在终于可以做自己心甘情愿做的事情了。

在谈到神童教育的问题上时,他表示,如果他能从头来过,他一定不读少年班。如果让他教育孩子,他宁可孩子就是个普通人,也要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张生全精彩历史


他是我们赣州人。

曾经为他骄傲,以他为荣。现在感到痛心,感到难过,感到失望。

佛学不是不可以学。一个本可以在科学的领城里造福人类社会的人,现在为个人研究“无为”成为空灵的一具躯壳。

为之惋惜!呜呼!


远方167427784


神童一直是倍受社会关注的,他们天赋异禀,聪颖灵慧,父母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将他们培养成尽人皆知的人才。因此,有很多家长期盼自己家里也出个“神童”,也有个“天才”。可惜“神童”、“天才”似乎永远只是“别人家的孩子”,令人羡慕嫉妒!


本文的主人公宁铂就是其中之一。1968年出生的宁铂,2岁半就能熟背30多首毛泽东诗词,更奇的是6岁时他竟然自学《中医学概论》,8岁时可熟读《水浒传》。10岁时,被中科大少年班破格录取。成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第一代神童。能在其他孩子还懵懂无知的年龄,进入中科大学习,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有多少同龄人望其项背,自叹弗如?又有多少家长,心生羡慕,并以此为榜样,来激励教育自家孩子?

然而,人们只看到天才头顶耀眼的光环,却忘了天才还只是个孩子,天才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烦恼。因为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天才少年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媒体铺天盖地的进行宣传,由于外界的过度关注,宁铂的大学生活从来没有平静过。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品尝到了名利带来的繁重的枷锁和压力。他曾拒绝采访,因而倍受争议。



1982年,14岁的宁铂本科毕业,留校任教,成了全国最年轻的讲师。期间,他曾三次参加考研,均在考试前临阵脱逃;他也曾三次考托福,也以失败告终,极度的自尊与极度的自卑,宁铂想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考研也可以成功,那才是妥妥地神童。其实,用别人的话说,因为被捧过度,他不敢面对失败,因此内心想考研,但又惧怕失败,所以最终选择了临阵脱逃。

2002年,宁铂做出了一个惊世核俗的决定——出家。不过,此次出家时间不长,就被中科大找了回去。但是,2003年,宁铂再次遁入空门,这次是去了江西南昌,成了江西一所佛寺佛教学院的讲师。中科大在反思之余,也只能忍痛割爱,随他去吧!


不过,现在的宁铂据说已经还俗,成了一名心理咨询师。

人生千回百转,宁铂的人生轨迹完全偏离了人们想象的轨道!面对如此结局,人们难免一声叹息:一颗天才就这样陨落了,犹如新版的《伤仲永》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料。其实,为人父母都应该从宁铂的成长过程中,总结一下,吸取点什么,然后用正确的成才观引导教育孩子。

当然,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宁铂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无可非议!毕竟,人活得自我,活得舒服,就好!你说是吗?欢迎留言,欢迎评论!


静静助学


被捧杀了,就好比长跑比赛,共跑十圈,他第以百米冲刺跑了一圈,远远领先众人,观众大呼神童,后面无力再跑,被人们超过,结果被观众大骂,他停下来休息,中科大不认可,让他再跑,别丢了学校的人……[我想静静]


qzuser244450881


人各有志。不管高峰低谷 最好给人家留一点空间。


xlisfo


从政了还行,否则一般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