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舞龍燈的傳統為何落寞了


如果說年味的話,舞龍燈算一個。

舞龍燈算得上是中國的傳統。中國各個民族都有,各個地區也有。但是漸漸地都消失了。

巴金先生是四川成都人,成都也是有舞龍燈的。小說《家》裡便寫了很長一段舞龍燈。“在初九這一天,覺英、覺群、覺世三弟兄從早晨一直忙到晚上,忙的是在馬房裡看轎伕們做花炮,和向人敘說看龍燈的事情。”

但是,舞龍燈並不是一件浪漫的事,而是一些人的快樂與一群人的痛苦。“爆竹聲忽然響起來,空中現了火花。龍亂舞著,像發了怒似的。鞭炮開始往龍的身上落,它不住地往左右兩邊躲閃,又像受了驚似地在空中亂跳。鑼鼓響得更厲害了,就像那條受了傷的龍在呼嘯一樣。”

再比如,“幾個轎伕拿著竹筒花炮在旁邊等了一些時候,便輪流地燃放起來,把花炮對著玩龍燈的人的光赤的身上射。龍開始發狂了,它拚命往下面滾,來迎接花炮裡射出來的金花。人聲嘈雜,鑼鼓不停地大響特響。轎伕們笑著。二門內看臺上的觀眾也笑了,自然他們笑得很文雅,跟轎伕們笑得不同。”

又寫到:“接著文德、李貴、趙升一班人同時拿了五六筒花炮前前後後地對著玩龍燈的人射,使他們沒有地方躲避。這個辦法果然有效。龍雖然仍舊在拚命亂滾,但是火花卻一團一團地射到那些赤裸的身上,有的馬上落下地來,有的卻貼在人身上燒,把那幾個人燒得大聲叫。”

最後,“克定(高家五房,覺新兄弟的五叔——筆者注)把賞錢給了,還惋惜地說:‘可惜花炮做得太少,不然今晚上可以大大地燒一下。你們看得滿意嗎?我明晚上再請你們看。’”

不止是巴金先生的《家》,我爺爺那一輩也是一樣對待龍燈,只不過沒有小說裡頭那麼殘酷,最多是拿鞭炮丟在舞龍燈的中間,去炸他們。嚴重者,還是有生命危險的。

從巴金先生的四川到我家鄉湖南,由此可見舞龍燈具有這些特點:第一,很多地方都有舞龍燈的習慣。第二,舞龍燈並不是傳說中那麼浪漫。第三,舞龍燈是窮困人的生計,他們以此為生。第四,舞龍燈是有生命危險的。第五,過年舞龍燈是一件很熱鬧的事,但傳統的舞龍燈太過於殘酷以至於並不是什麼好事。第六,舞龍燈也是手藝飯,很專業的,需要技巧,需要靈活,需要躲,還需要身體好。

在筆者小時候,舞龍燈還是很常見的,但是舊社會里的那種危險性已經沒有了。幾個村幾個村的舞龍燈鬥法還是很有年味,而且都是年輕小夥子,也是展示青春的方式,筆者知識有幸摸過。

後來,舞龍燈純粹是一種掙錢的任務,幾個老人家舞龍燈走街串門,一個敲鑼,兩人抬鼓。迎龍燈也是迎財神,大家也都願意,但是舞龍燈只是在家裡溜一圈,只有龍燈沒有舞,主人家要放鞭炮迎龍燈,要放水果糖果紅包敬龍燈,要放鞭炮送龍燈。再後來,春節時候,舞龍燈再也看不見,年味愈加淡了,侄子輩都沒有誰見過了,可能老人都老了。漸漸地,舞龍燈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我相信舞龍燈還會回來,而且伴隨著年輕人再回來。我也期待舞龍燈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