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防的面試“三大誤區”

隨著公考面試程序的日臻成熟,考察形式也不斷創新,這就要求考生在備考時緊跟“新形勢”,走出“老誤區”。

今天給大家總結了關於面試備考的“三大誤區”,幫助廣大考生樹立正確的備考理念,輕鬆應戰。

誤區一:嚴格劃分面試題型

面試是對九大測評要素的考察。一道題目往往不只考察一種測評要素,而是多種測評要素一起考察。

比如曾經有這樣一道題:你平時喜歡跟人聊天嗎,你都是怎麼跟別人聊天的?

許多同學在看到這題時,瞬間就懵了,無從下手,因為無法劃分題型,看起來像所謂的“人際關係題型”,但仔細一看,發現裡面沒有人際間的衝突要處理,之前學的人際關係題的答題思路也就用不上。

其實,這道題同時考到了人際交往意識與技巧、語言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因此,在這裡提醒廣大考生,劃分題型來答題已經不適應新形勢了,考生要做的便是真正理解並掌握九大測評要素,理解每個測評要素的每個層面的具體要求,方能應對多變的試題。

誤區二:答題內容一味求全

許多考生在備考的中期會出現另外一個誤區,那就是渴望答題面面俱到,生怕不能將自己所瞭解的點滴告訴考官。

當然,這種想法有一定道理,但隨著考試對實際能力測查要求的增強,這種一味求全的想法並不可行。

所以,在這裡提醒各位考生,以往的那種“原因說兩點、影響說兩點、對策說兩點”或者“事前說三點、事中說三點、事後說三點”的做法已經不適合當前的形勢了。

科學的做法是認真審題,判斷題目及命題人的測查重點在哪裡,把重點內容有條理地說出來,將那些次要的、不是亮點的捨棄,言簡意賅便可。

誤區三:追求官話套話,假大空

每個行業都有屬於自己的話語體系,公務員也不例外。基於此,許多同學答題時追求官話通話,以求引起考官的共鳴,但在實際操作時卻經常使用不當結果適得其反。

比如,考生無論說到什麼問題最後都聯繫到“科學發展觀”或“為人民服務“,甚至在一道題目裡反覆引用多個國家領導人的名言。這樣的結果就是讓考官感覺牽強、浮誇等。

在這裡,建議考生平時要多積累一些官話,但在面試中要慎用,遵循少而精的原則,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最主要的,還是要多說一些有用的話,實際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