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能之父”赵忠尧:27岁被黑掉诺贝尔奖,97岁又错过两弹一星

“我想,一个人能做出多少事情,很大程度上是时代决定的。由于我才能微薄,加上条件的限制,工作上没有做出多少成绩。唯一可以自慰的是,六十多年来,我一直在为祖国兢兢业业地工作,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没有谋取私利,没有虚度光阴。”

这段谦逊而朴实的文字出自“原子能”之父赵忠尧的自传。

这位一生兢兢业业的伟大科学家,由于历史原因,未能获得显著奖誉,但他所作的科学研究分量与贡献是超越一切奖誉的,对于我们祖国来说是极为重大的。

“原子能之父”赵忠尧:27岁被黑掉诺贝尔奖,97岁又错过两弹一星

汲取

赵忠尧出生于1902年6月27日,是一位浙江人。赵忠尧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时常担忧社会,但自恨学疏才浅,无法为国效力。因此赵忠尧便成为他的希望,赵忠尧自幼便懂得努力念书,日后报效祖国。他自幼勤奋用功,唯一不足的便是身体虚弱,儿时上完体操课便会生病。

赵忠尧十八岁那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就读的是化学系。赵忠尧在化学系学习过程中,发觉自己对数学与物理很感兴趣,便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同时研读数学与物理。

1923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入东南大学。由于在校期间在物理学科方面成绩斐然,又碰上父亲去世,家中失去经济来源,赵忠尧便进入东南大学担任物理系助教,以期为家庭分忧。

1925年,赵忠尧拿到东南大学的毕业证书,东南大学物理系教授叶企孙刚好接到北京清华学校请他前去任教的邀请,叶企孙看重赵忠尧,赵忠尧便成为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助教。

在清华大学担任助教仅两年,赵忠尧便成为教员,还跟随叶企孙研究了清华大学大礼堂的声学问题,此乃我国近代建筑声学的首次研究。

求知若渴的赵忠尧为了学习到更先进的知识,在清华大学工作三年后便决定出国留学。赵忠尧家境并不好,他是靠着存下的工资与筹借而来的钱去支付留学费用的。赵忠尧去到美国后在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导师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密立根。

“原子能之父”赵忠尧:27岁被黑掉诺贝尔奖,97岁又错过两弹一星

初展头角

在美国,赵忠尧在物理研究方面开始崭露头角。

赵忠尧的学位论文题目是“硬γ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为了做实验研究,赵忠尧常常需要深夜去到实验室取数据,由于实验原因,需要每半小时设定一次闹钟,赵忠尧在实验室几乎是无法休息的。

赵忠尧经过研究完成了学位论文,但交给密立根时,由于与密立根的预期结果不一致,赵忠尧的实验结果遭到质疑,论文上交后三个月仍然得不到回应,后来是一位名为鲍文的教授前来为赵忠尧解释,称赵忠尧的实验结果是经过严密的实验过程得来的,十分可靠。

密立根这才相信赵忠尧的结果,赵忠尧得到导师的肯定后,1930年五月份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发表了这一论文。

其实,在赵忠尧进行研究时,应该塔兰特与德国迈特纳也在进行此研究,但研究结果不甚理想,唯有赵忠尧的结果最为优秀。

“原子能之父”赵忠尧:27岁被黑掉诺贝尔奖,97岁又错过两弹一星

赵忠尧完成学位论文后,离毕业仅剩半年多,但他仍希望继续研究硬γ射线的相关内容,为了这次研究,赵忠尧还放弃了暑期的旅行。在进一步研究中,赵忠尧第一次发现硬γ射线存在特殊辐射,且成功测得特殊辐射的能量与一个电子的质量相当,以及特殊辐射的角分布总体上是各向同性。赵忠尧把这一实验结果写成论文,1930年10月于《物理评论》上发表。

关于赵忠尧的论文,有个小插曲。赵忠尧的学位论文题目是导师密立根为他选定的,但赵忠尧当时颇有些少年的张狂,他认为密立根选的题目太简单了。密立根听到赵忠尧的回应,很不快,对赵忠尧说:“如果不做,直接开口,不必考虑了。”赵忠尧被导师的反应惊吓到,连忙表示自己要做这个题目。

在后来的论文评议中,密立根重提这个小插曲,惹得哄堂大笑。

“原子能之父”赵忠尧:27岁被黑掉诺贝尔奖,97岁又错过两弹一星

错过

赵忠尧在美国攻读博士时所作的研究并未及时得到重视,与诺贝尔学奖擦肩而过。

赵忠尧发表第二篇论文后,有人重复了实验,但由于实验过程出现错误,以至于得到的结果不确定且与赵忠尧的结果相互矛盾。

单赵忠尧发表论文时,其研究成果并未引起注意,且赵忠尧当时没什么名气,而后来重复他的实验的科学家资历与得到的认可度都比他高。且勃莱克特与奥恰里尼在《电子对湮灭》中引述赵忠尧的工作发生错误,加上种种原因,赵忠尧的工作在诺贝尔奖评审过程中被忽略。

1983年起,杨振宁为赵忠尧“申辩”,获得科学界注意。科学界重新回顾历史,发现赵忠尧才是第一个发现正电子与湮灭现象的人,1936年因发现正电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安德逊是受赵忠尧启发才发现正电子。如此说来,如果赵忠尧的工作不被错误忽略,得到诺贝尔奖的人应该是27岁的赵忠尧。

“原子能之父”赵忠尧:27岁被黑掉诺贝尔奖,97岁又错过两弹一星

除了诺贝尔奖,97岁的赵忠尧因为历史原因与“两弹一星”奖章再次错过。

赵忠尧获取博士学位后回到清华大学担任物理系教授。中国第一门核物理课程与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是赵忠尧开设的。赵忠尧的门徒后来很大一部分都得到“两弹一星”的荣誉,杨振宁更是获得了诺贝尔奖。

赵忠尧还主持建成了中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从1958年起便陆陆续续领导核物理与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取得大量价值重大的研究成果。如许多科学家一样,赵忠尧的研究工作被文革强行中断,失去了宝贵的研究时间。

赵忠尧的研究成果可谓是硕果累累,只是受到历史条件限制,导致赵忠尧屡屡错过建功立业的机会。

1998年5月28日,赵忠尧结束了他意义非凡的一生,对于这位科学巨匠所错过的奖誉,所有人都感到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