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遇事就埋怨的人是什么心理?

雲聲TL


家里遇事就埋怨的人,大概是以下几种:

一.追求完美的人。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种女人,总是说自己的丈夫什么都不帮忙,而自己每天累死累活。

这种人通常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做事情,要求比较严格,追求完美。

有的时候并不是丈夫不替他做,而是做了以后她觉得没做好,还要数落丈夫。

这样的话,丈夫就会想,我帮你做这么多事情,你不夸我就算了,还说我这不好那不好,那我索性不做好了。

长此以往,最后的结果就是她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每天总有干不完的活,没有人帮他分担,然后她就会埋怨别人。


二.性格暴躁的人。

性格暴躁很大可能是受原生家庭影响的。

有的父母没有文化,他不知道怎么讲究说话的方式方法,说话都是直来直去,处理问题也是直来直往。

有不合心意的事情,会大声吵嚷,这样家庭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养成一点火就着的性格。

这种性格的人很难好好说话,身边发生一点小事就喜欢抱怨。


三.纯属发泄。

有些人喜欢埋怨别人,其实纯属发泄。

他可能在工作或者其他方面受到了挫折,回家之后就把自己最糟糕的情绪留给了家里最亲近的人。

也可能自己压力很大,不知道该通过哪种方式把这种压力释放出来,就去埋怨别人。


埋怨他人,不是一个好的习惯。

但是我也并不赞同,其他答主所说,这样的人不能深交,自私狭隘等等。

喜欢埋怨的人到处都是,或许他们只是习惯了这一种排解方式。


相信大家都听过那个故事。

有一个人,挑着精美的陶罐在赶路,结果在路上摔碎了,这人连头都没回就继续赶路,路人皆好奇原因,这人说,“一个已经碎掉的罐子,何必再留恋呢?”

很多事情既然已经成了事实,再抱怨也无济于事,不如想想,怎么能过好接下来的日子才更重要。

  •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究,这是人生哲学。
  • 一个总习惯埋怨他人的人很难有幸福感。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抱怨的人,那就从现在开始,从自己身上多找原因。

如果你身边有一个爱抱怨的亲人,那就跟他沟通,让他选择其他积极向上的排解方式。

  • 互相体谅,彼此成就。
  •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向更完美的方向迈进。

你身边有爱抱怨的人吗?你是怎么做的呢?

我是爱美食,爱写字的小陌。


小陌情感说


这种人一般很容易对现状产生不满,脾气比较急躁。

我妈就是这样的。我妈和我爸,一个脾气急躁,一个脾气温和,所以家里经常都是我妈在吵吵、抱怨。

我妈做事很麻利,她看见别人做的比较慢,就会不顺眼,然后开始叨叨。当然,她也很能干、很强势,如果我们做的一点不如她的意,就会被念叨。

家里遇到什么事,不管谁去处理,但凡做的有点差池,她就会不停地抱怨。

大家都公认她脾气不好,遇到一点做的不如意的事,就喜欢抱怨,怪别人,我们经常被莫名其妙地牵扯,她自己也知道,但是改不了,因为抱怨多了有时可能也会成为一种习惯。


有一次过年,家里卫生间门锁坏了,门就一直虚掩着,不敢关严了,怕打不开。

那天,我约大哥一起去街上有什么事,现在不记得了,家里我爸妈和小姨两口子在打麻将,还有5岁的小侄女也在家。

等我们回家时,他们已经散场了。我妈很生气地跟我们说,小侄女一个人跑到卫生间,把门关严了,结果门怎么都打不开,她自己在里面也吓哭了。他们四个大人弄了半天也没把门打开,最后小姨夫用工具,把门锁整个锯开了,才把门打开。

最后她还不忘埋怨:“你们出去时,要是把她(小侄女)一起带出去,就不会有这个事了,现在这个锁就彻底不用修了。”

我心里挺委屈,这事怎么能怪我头上了呢。但这就是她的一贯作风。


当然她也有不抱怨的时候,就是我们各自的工作生活都过的不错的时候。这种时候回家她一般都会平和的多,脾气也会好很多,还会开心地给我们做很多好吃的。

我曾经有一次和同事聊天,这样形容我妈:她对你好的时候,会让你感动到不行;她对你不好的时候,就会骂的你狗血淋头。

而且她还喜欢马后炮。前一刻的事情,后一刻就后悔,会觉得不应该那样,应该这样才对,其实未必这样就更好。

所以这样爱抱怨的人,也许是他们自己内心不确定,也许是习惯了,也许是他们可能就是比较敏感。

都说情绪会传染,如果身边的人多给他们一些理解,多用开心的事转移下他们的注意力,那他们应该会平和很多吧。


酸甜苦辣总是情


这种人一般都是急性子人,且容易出现在女性身上和家中承担主要经济来源的人身上。


举两个栗子:一个是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岳父。

先说我的母亲:我父母都是教师,他们是身边朋友公认的“模范夫妻”。我也这么认为,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从来没见他们争吵过。但我母亲又是公认的“坏脾气”,甚至连她自己都这么讲,如果不是遇到我父亲,换个人早就离婚了。


我母亲就是典型的“急性子”,家里哪里脏了,看见了就马上要打扫。她最见不得的就是做事拖拖拉拉的人。在我们家,只要她安排了什么事情,我和父亲没有马上行动,就会被她劈头盖脸的责备,即便那件事并不是必须马上要做才可以。我母亲说,她只要看见谁做事拖拖拉拉,她心里就说不出的烦躁。而这种烦躁让她控制不住自己要埋怨,而且说出来的话有时候挺伤人的。她其实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但就是改不了。这就是所谓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但我有时候想想,这个可能和急性子人强烈的责任感有关系。毕竟中国家庭有一种“默契”,男主外,女主内。在家庭这个小范围内,母亲就是领导者。她要领导我和父亲把这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这是她的责任。所以当这个家庭的人拖拖拉拉不配合她的时候,她就会很急躁并且埋怨我们的不配合。

再说一下我的岳父,他是家里的唯一经济来源。我的岳母没有工作,只负责做他的“后勤保障”。我的岳父作为家里的重要支柱,他承担的压力肯定是很大的压力。


所以他回到家只要看见哪里没做好,就容易生气、埋怨。比如有一次,我的岳母做饭的时候忘了按电饭煲上的“煮饭”按钮。岳父回到家要吃饭却看见饭都没熟,一生气就把电饭煲摔在地上。并埋怨道:“做个饭都做不好”


其实这件事儿不能怪我岳母,因为我孩子一岁,我父母都要上班,我和老婆平时也没时间照顾孩子,只能交给岳母。岳母一边照顾孩子,一边还要操持家务,难免会有疏漏。岳父也知道这个情况,但当时的他就是忍不住要抱怨。虽然后来他也明白自己做的不对并且道歉了。


所以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在这个家庭承担了更大的压力,导致情绪很难控制。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容易出现抱怨,用这种方式来宣泄。


其实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我们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个家更好的运转下去,埋怨固然不对。但面对家人的埋怨,也要尽量去理解对方。


城市孤灯


我老公就是这样的,有事就开始抱怨。

不知道这是不是和他家庭环境有关,他家里的人,特别是他妈妈,有事就开始抱怨,而且从不在他自身找问题,总是把事推到别人身上。

我老公是那种有什么事自己承担不了,还总是推给别人,抱怨做的不好,不应该这样做。每次跟他商量一件事,他都当面答应的好好了,等事后我做了,他就说,你怎么不和我商量一下,就去做……,我很无语,有时候孩子拿课本去给他爸爸背课文,我老公就说:背什么背,去一边去。现在孩子也都不想和他沟通学习方面的事了。我都怕孩子在这环境里面也会变成遇事就抱怨的人。


尧木木


一个人天天埋怨说明这个人正在走下坡路,举个我身边的例子吧。

我表哥前两年在北京打拼,做软件行业,正值软件行业下行的时期,我表哥本身天赋又比较差因此一直碌碌无为。

众所周知,在北京混出来的要么有钱、要么有势、要么的确有本事,我表哥家里虽然有点小钱,但是在北京还是太不够了。因此表哥在北京过的非常的压抑,虽然说程序员一个月也有个一两万,但是北京一平方房子都五万起。

因此我表哥的情绪每况愈下。

现在的企业大多数都是996,压榨你的社交时间,我表哥在北京又没有什么朋友,因此人越来越压抑,遇事就开始埋怨。

从前我经常心理有什么事都会跟我表哥说,因为表哥在大城市北京打拼见识广,能给我不一样的视野,我很开心。

但是自从他越来越爱抱怨后,我就渐渐不喜欢跟他聊天了,我一遇到困难,跟表哥一说,他就开始抱怨,怨社会,让我吸收负能量,很不舒服

其实生活中常常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阻力与困难,自然也就诞生出了一种名叫抱怨的情绪,而一个人的下坡路,恰恰正是从抱怨开始的。

我们可以以乐观的心态去思考解决办法,我们也可以去抱怨外界环境,你怎么选择,结果就是怎样的,如果你选择从来不抱怨,你也将会过得越来越好!


爱喝酒的小Q


我特别讨厌遇事埋怨急躁的人,路上埋伏的都是他的理,因为我爸就是典型的这种人,我和弟弟都已结婚生子,30几年了在我的印象里他向来是这样脾气暴躁,遇事不冷静,张嘴粗话闭嘴酒话,从不分析从不自省,总是先把坏脾气演绎到极致,好事坏事在他脾气影响下全没有好结果,在这种家庭里,我妈忍气吞声没地位,我胆小懦弱,弟弟心理状态比我稍好点,后期在工作生活里,我和弟弟渐渐脱离原声家庭带给负面影响,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比别人多走些弯路。我感激他养育之恩,然而家和万事兴,如此简单的道理,他一丁点儿都不懂。


冰柠橙夏3


喜欢埋怨的人,其实心理状态大致可以这样进行解剖~


首先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喜欢把责任推卸给别人,把自己高高置于一个评判者和裁判的角色。在任何问题和事情上似乎都拥有强者的无比正确感,权威意识,骨子里却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稳定性,表现出来的都是唠唠叨叨与碎碎念。

最是常见的是,你这不行,那也不行,这没做好那也没做好。仿佛这个世界,一个家都是埋怨者做的做的最好一样。

在这个貌似强人的背后,则是内心的不自信,对家庭和谐稳定的不确定性,有此成为神经质和条件单身的指责评判,最不能直视的才是骨子里的安全感缺失,而不仅仅是一种习惯。

其次,是家庭生活的习惯养成、培育并强化了这种喜欢埋怨的强势强权角色定位,甚至不乏实质上外强中干的狐假虎威的虚张声势,已到遇上挑战,则比谁都会崩溃的快。

在一般的家庭生活里,总有一个人自觉或不自觉的会成为这样一个"领导"角色,来充当舵手,发号司令,也不分男女,只要养成了习惯,有人逆来顺受,有人就会作威作福,久而久之,遇上不如意,不满意之处之事时,也就习惯性的把埋怨,指责别人视为己任。

谁都知道,家庭生活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就算又约法三章的约定,也完全不同于社会,企业管理那么刚性或规范,就算有错只要不触及底线或法律,再大的错或事,其实都是茶米油盐鸡毛蒜皮的小事,这对于喜欢埋怨的人来说,也多半都是发威,借题发挥的之处。

虽说谈不上刷存在感,但至少从心理上是存在表现自己,表达自己得优越感的心理动因的。但是,一旦遇上绝地反击,挑战,这种强权权威也往往最容易缴械投降,不堪一击。

这也是为什么这种性格,家庭现实生活中,最容易出现意外解体的一个重要历史成因。

所以喜欢在家庭里埋怨的人,并不等于就是一贯正确,而更多可能就是体现自己的价值观,存在感,优越性,相反,往往会成为地雷和引爆器。

而埋怨本身就是一个负能量的典型代表。不论是对外交往还是家庭生活,都是令人生厌,不讨人喜欢的表现方式,不具备建设性,更没有客观的公允性,反而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和杀伤力。

如果在家庭中长期遭受埋怨这种语言暴力侵害,就算是一个心理健全健康的人,也有可能因此患上焦虑,抑郁甚至演变为暴力倾向,都是有可能的。

这在许多家庭暴力相杀案件中,如果去追根溯源,你会发现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一忍再忍,忍无可忍何须再忍时,往往就是所有不满积蓄之后的总爆发,大清算,大结局了。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远离喜欢埋怨抱怨的人,固然可以让你的生活就会少去很多不开心和自信心,但事实上很难做到。

所以,唯一可以改善的是:喜欢埋怨的人,面对彼此缺点时,少一点习惯性的指责多一点同理心的理解,就算有不足不满意,也要多一些耐心,懂一点包容,在心平气和的反思中,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共同成长,这样的家庭婚姻才有意义。


天地逍遥一过客:专注小微企业模式设计与品牌策划管理,关注情感分享。你有故事我有张良计,欢迎关注、私聊。


谈天说地大师兄


家庭中遇事就埋怨的人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从其原生家庭习得的喜欢抱怨;

这种情况一般要追溯到其童年的经历,往往这种人在童年的经历中曾经有过见其父母互相抱怨或者在其面前抱怨的经历。

(一)这种人的原生家庭的父母的双方或者其中一方可能就是喜欢埋怨的人,他们可能经常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抱怨,从而让其孩子在其言传身教中养成了遇事喜欢抱怨的习惯。

(二)在Ta的童年,其父、母或者是因为生活中的不顺,或者是因为对其配偶的不满而产生怨气,由于缺少发泄的途径或者方法,对教育方式也因为自身文化的局限等,直接在孩子面前抱怨种种不满之处,或者把别的地方产生的怨气撒在孩子身上。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由于对家长这种方式的耳濡目染而内化成自己的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

……

二、喜欢抱怨的人本身是个缺乏责任感的人。

这种人本身缺少主见,或者不愿意承担因为做决定所带来的责任,所以很多事情都让家庭其他成员做决定。但是对方做的决定又不合Ta的想法或意图,往往这样的事情很多,所以也就经常产生抱怨。这样的抱怨涉及到方方面面,无论大事小事都可能产生,其家庭成员就感觉到对方似乎每件事都在抱怨。

三、本身夫妻之间就存在问题。婚姻本身就是不太合适的婚姻。两人之间各方面差距太大,比如文化、修养、卫生习惯等等。一方面忍受不了,另外一方面又因为各种原因必须继续。所以只有发泄一下,那就只好在埋怨中让自己舒服一点了。

四、遇事就埋怨的人,客观上还是缺乏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怎么样埋怨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是不包括埋怨。我们遇到问题,心里产生了纠结和不满,埋怨带来的却只有消极的回馈,对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建设性的改善。

……

总而言之,在家中遇事就埋怨的人自身都是有一定问题的,不管引起埋怨的是什么原因,埋怨者都应该首先解决好自身的问题。自身的问题先解决好了,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冬眠的梦


家庭中遇事就埋怨的人是什么心理?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大有人在。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与人交往中,只要别人犯了错,出现了失误,哪怕是及其微小的错错儿,都会遭遇他劈头盖脸的一通埋怨和斥责。我朋友的老公就是这样的人。

朋友下班回家晚了遭埋怨,做菜少了淡了咸了遭埋怨,起床迟了遭埋怨,来电铃声影响其休息了遭埋怨,有事不打招呼遭埋怨……总之是种种的埋怨和不满。

现从以下几方面总结一下这种人的心理。

一、这种人或许在某些方面确实高人一筹,便自命不凡,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

二、这种人狂妄自大,自视清高,不把人放在眼里。

三、这种人心胸狭窄,小肚鸡肠,没有肚量。

四、这种人往往仗着自己巧舌如簧,善于混淆是非,推卸责任,即使是自己的错也往往迁怒于他人。

五、这种人对人对事过于苛刻,没有容人之量。

六、这种人过分追求完美,自己本身不完美,却不能容忍他人的不完美。

七、这种人往往心比较细,善于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

八、这种人自我意识太强,总想左右他人。

九、这种人有较强的控制欲,总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人。

十、这种人比较霸道,总想把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

总之,遇到这样的人最好退避三舍,敬而远之。


阿鱼的梦


  每个家庭中或多或少都有个喜欢埋怨的人“神存在”。埋怨的主题有太多:家务事、同事关系、孩子的功课、另一半的生活习惯……似乎什么都能拿出来埋怨一下,这群人就是习惯性的爱吐槽,被称为“惯性抱怨者”。

  她们常常怀着以下三种心理:

  1、宣泄负面情绪。

  他们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周围的。透过这副眼镜,他们看到的家里的一切常常是不令人满意的、家庭成员的所作所为是达不到自己的标准的。

  因为对周遭的看法消极悲观,内心积聚太多的负能量,不能向内自我攻击,只能寻求出口向外发泄。抱怨正为此提供了一个宣泄的出口,“倒出”不满情绪,以此降低焦虑,获得自我保护。

  这种行为及情绪称埋怨,常常因为事情不像自己所期望和想象的那样,所以心里很不舒服,把自己内心的不如意和不顺心明里和暗里发泄到自己认为原因所在的人身上,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生气

  @小文:有次出差遇到一对夫妻在酒店的大堂吵了起来,只见丈夫不停的埋怨自己的妻子“都怪你,都说了很多次了,你这粗心大意的毛病怎么就改不了呢?”“这下好了,这几千块钱现在不知去向,你说你怎么这么没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两人声音越吵越大,全然不顾店里的其他客人和前台尴尬的服务生。

吵了很久,我大概也听明白了:妻子在刷卡结算房费的时候输了几次密码按下确认键之后,手机提示扣款成功,但是服务人员却说没有收到入账。开始是妻子跟服务员争执,后来服务员在电脑上再三查核,确实是没有收到钱。于是妻子登陆网银账号发现钱已经被转走,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后,客服称钱确实已经转出,但是也没有划入酒店账户,可能是在转账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故障,这笔钱暂时被冻结了,需要过段时间才能返还。

最终妻子又刷了一笔钱给酒店。本来是小事,钱也没有损失,只是会耽误一点时间而已。但是做丈夫的不依不饶,当着众人的面对妻子数落不停。

  2、渴望被理解和关注。

  当自己的内心需求没有被满足,付出的努力没有被认可,就会以扭曲的方式“求关注”。

  比如,在外奔波的丈夫抱怨妻子不关心自己,婆婆帮忙带娃抱怨媳妇不知感恩。即便他们想好好爱对方,也采用了不恰当的爱的表达方式。比如,妈妈为了督促孩子学习,时常抱怨孩子不求上进,结果是适得其反。

  @Miny:有一对小夫妻上了《老娘舅》节目,原因是夫妻俩生了女儿。老婆为了带小孩,辞职在家,家里的开销全靠老公一个人来扛。

女儿虽然已经断奶了,但很爱喝进口的配方奶。一个月单配方奶的开销就要上千。孩子爸爸认为配方奶不是必需品,可以让女儿慢慢戒掉了。

  但是孩子妈却认为女儿爱喝配方奶,而且配方奶里面的微量元素对女儿的身体发育有帮助,坚持不肯断掉女儿的配方奶。

  男方认为:“我每个月的收入就是这么些,哪里有钱再去买配方奶。要么你去上班。”

  女方觉得自己吃亏:“你当初娶我的时候,说会好好待我。现在孩子这么小,我身体也没养好。你一个男人连女儿的奶粉都买不起,算什么男人!你的担当在哪里?!”夫妻俩就开始了相互的埋怨。

  这时,孩子的外婆就介入了进来表态道:“只要孩子想吃,每个月的配方奶粉钱,我这个外婆来出”。

  事情看上去好像由于外婆的资助解决了。但外婆每个月出奶粉钱之后,总觉得这个女婿能力太差,感叹女儿这是下嫁,心疼女儿。老婆看着自己妈妈每个月都贴钱,男方家里一点动静都没有,自然心里也不平衡。

  平时嘴上难免抱怨,于是夫妻的感情出现了明显的裂痕,最终走上了离婚路。

  3、不敢承担责任。

爱抱怨的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理念:自己都是对的,错都是别人的。这句话是说:在意识层面,他们不能接受自己是错的这一事实,必须把错误推卸给别人。

  他们对现状不满,对某人怨恨,但自己又不愿意改变处境,或者说害怕改变后依然得不到想要的结果,通过抱怨可以推卸责任,获得安全感。

  @苏明哲:《都挺好》里的他的名言:哎呀,都是一家人嘛!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实际上,抱怨的本质是对当下的不接纳,发泄出哀伤、痛苦和不满等不良情绪,适当宣泄是很正常的,如果被抑制,情绪只会堆积在心底,变成“心理包袱”,也彻底堵住自己的心门。

  恰如弗洛伊德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但长期不停抱怨是会产生物理损伤的,长期处于埋怨和被埋怨带来的焦虑或压力下,海马区神经会受损,而这块区域正是负责问题解决和认知功能的。

  接着,爱抱怨的人,记忆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下降。从百度中也会看到“研究显示大脑海马区受损影响想象力”,海马区功能受损,升高其他精神障碍的发生风险(如抑郁及痴呆)。

同时埋怨还会释放一种叫做皮质醇的压力荷尔蒙,这种荷尔蒙可能抬高血糖指数,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建议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和看待问题,而不是只是关注自己的想法,强调相互理解和信任。

  谢谢您的阅读!!请您小手点点关注,么么哒!微信公众号:心理竹先生,咨询请您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