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信逾期的越來越多,徵信行業該如何發展?

wiuyo


徵信逾期分3類,1.一般非意願逾期,比如忘記或者機構系統出錯,2.常規逾期,對歷史還款履約意識薄弱,常見為慣性逾期3天內還款,但是根據徵信數據上傳要求,嚴重點就是沒有計劃,但無惡意現象,3.惡意逾期,可以細分為有履約能力拒不履行,喪失履約能力(銀行初始授信判定還款來源經核實喪失,常見事業失敗,投資失敗,身體障礙等,基於以上3方面可以基本判定未來徵信發展.1方面要完善授信系統,2.要對逾期情況做綜合判定,設立過渡性意見指導,3徵信數據更全面,包含衣食住行甚至愛好娛樂行業等,這個也是國家提倡的,現在的現實就是全面逾期時代,這個跟國家提倡消費有一定的關係,現消費後付款就會造成不合理消費!以上屬於個人拙見,請審閱!


金融領域實戰意見提供


我個人以為,徵信的發展應該要有配套措施,剷除違約的土壤和打擊違約主體雙管齊下,而不是放任違約土壤的不斷滋生,單方面打擊違約主體。在管理學上我們的說法是要從制度上避免犯錯的可能,也就是建立員工想要犯錯也很難犯錯的機制。

相信目前我們看到的違約數據只是冰山一角,在決心建立和完善徵信體系前,其實徵信違約還是個案,發生信用卡和貸款違約的個人很少。反而是在建立和完善徵信體系開始後,出現了大規模的甚至具有普遍性的違約,這是什麼原因?難道建立徵信體系是錯的?當然不是。

目前的徵信大規模違約主要發生在網貸和信用卡領域,特別是網貸的泛濫成災。無論我們走在大街上還是樓梯口,抑或是看視頻瀏覽網頁,以前的”專治性..病“小廣告全部換成了放貸小廣告。”有車能貸、有房能貸,無車無房信用貸“這樣的廣告更是佈滿大街小巷電線杆。甚至以前的專業辦證隊伍都被擊垮了,開始到處發放貸款廣告。

如果這些貸款機構是在國家規範的範圍內運行,也還能夠理解或者不會出現嚴重的社會問題,問題在於,無論是網貸、還是實體店放貸,都形成了一個模式,那就是正常的自然人在銀行無法獲得貸款,但是銀行的管理層可以通過私人渠道把錢款”做“出來給利益關係戶,然後他們再無限拔高利息轉貸出去。

無論一個人多麼重視信譽,一旦失去風險控制,最後就會變成被動的老賴。不僅僅是沒有風險意識的學生軍、年輕人,即便是商人甚至是成年個人,在各種誘惑下都難免鋌而走險。畢竟”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社會示範效應擺在那裡。

比如我們知道的正規金融公司,什麼平X普惠,宜X貸等等,都是銀行放款他們擔保,只是經手一下,然後他們吃掉了比放款銀行高几倍的利息。而貸款人最後因為無力承擔高利息變成了失信人。這種示範效應一下來,現在幾乎所有的保險公司都參與了放貸中介業務,通過變更利息收取方式、刻意製造數字概念等打擦邊球的方式規避國家的利息基準,實際上全是違規的高利貸。

最後那些個人、不具備資質的私營機構也爭相效仿,通過混淆概念、虛假合同、誘騙等方式到處推銷、欺騙人們貸款。最後就形成了恐怖的失信人數據,徵信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已經被撕扯的稀巴爛。

假如不強制規範金融秩序,不打擊那些玩弄數字遊戲打擦邊球的不良金融企業,這個徵信體系如何建立?

如果十個人的社會有兩個人甚至五個人都是失信人,到底是人出了問題還是制度出了問題?


謝金澎


信用這個東西應該是雙方面的,不能一方不講信用而另一方強制信用,比如某存款人拿著幾十年前的存款單去銀行取錢,銀行不認了,而你幾十年前欠了銀行1元,今天銀行找你催收幾十萬,到底是誰失信?更上層的就不說了。


beeman18


什麼玩意徵信,高利貸都能接進去,他們卻無動於衷,全民失信的時間不會太久了,徵信最後也就是垃圾,沒人理會它的


夢兮霧兮


感覺徵信這個東西只是在維護部分人的利益。不管大事小情都和徵信掛鉤,濫用,會導致將來徵信就是一張廢紙,沒有任何參考價值,沒有公信力。


潞安府四爺


成為一張廢紙的可能是百分之九十,因為徵信本身就爛透了,這裡都不說隱私問題。


ynr我心依舊


徵信是維護信用的體現。但在我們國家。有些披著合法的外衣的高利貸也入徵信。就是監管機構的問題


用戶3628039841054


趁早取消徵信系統利國利民,不然不久的將來全世界都會知道中國人的徵信問題了,又要被人大作文章了。


天下78508301


高利貸都可以進的徵信你說會好到哪裡去。


斌仔1951


有錢要徵信啥用,沒錢要徵信啥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