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坤村:窮山溝變“網紅”地

廣西日報 | 浩坤村:窮山溝變“網紅”地

廣西日報報道浩坤村:窮山溝變“網紅”地

廣西日報 | 浩坤村:窮山溝變“網紅”地

凌雲縣的浩坤湖近年火了!僅今年1-10月,接待遊客就達76萬人次。

廣西日報 | 浩坤村:窮山溝變“網紅”地

初冬時節,報道組來到這裡,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一座座山峰緊緊擁著一湖碧水,湖山秀美、岸線曲折、島渚星羅、水天一色。

廣西日報 | 浩坤村:窮山溝變“網紅”地

曾經,澄碧河流經浩坤村一帶,常因受阻而成堰塞湖,每年七八月份,玉米準備成收,大雨襲來湖水暴漲,往往顆粒無收。在2015年底精準識別中,浩坤湖周邊的伶站瑤族鄉浩坤村、初化村、陶化村,以及下甲鎮弄福村,貧困發生率都在50%左右。

廣西日報 | 浩坤村:窮山溝變“網紅”地

這裡不僅易澇,大山還阻隔了與外界的聯繫,村民外出的唯一通道是“豬籠洞”,一個近乎垂直、高70餘米的坑洞。村民外出買到豬仔、牛犢,從“豬籠洞”背進去,長大後再也運不出來了。浩坤村弄尾屯村民勞可行回憶,以前他到鄉里讀初中,走路要5個多小時。

廣西日報 | 浩坤村:窮山溝變“網紅”地

浩坤湖和“豬籠洞”見證貧窮,也見證了不屈和奮鬥。2003年,巖流隧道通車,爬行“豬籠洞”成為歷史。2005年,浩坤水庫開始修建,2008年建成並下閘蓄水發電,浩坤湖永久成湖,淹沒土地全部給予糧食補助。

廣西日報 | 浩坤村:窮山溝變“網紅”地

隨著交通條件持續改善,凌雲縣決定依託浩坤湖資源,發展文化旅遊扶貧,走出一條深度貧困地區旅遊脫貧的新路子。該縣文體廣旅局副局長徐值均介紹,縣裡成立平臺公司,引進大企業開發浩坤湖,僅基礎設施就投入8.9億元,環景區二級路、沿湖棧道、騎行綠道、旅遊碼頭、遊客服務中心、風雨廊橋、觀景臺亭、旅遊廁所等一應俱全。

廣西日報 | 浩坤村:窮山溝變“網紅”地

凌雲開闢出資源租賃、門票分紅、景區就業、資產入股、企業帶動、發展產業“六個一”旅遊扶貧模式,讓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廣西日報 | 浩坤村:窮山溝變“網紅”地

目前,景區周邊206戶965人通過土地出租,年人均獲利1446元;398戶1857人加入合作社發展生態漁業,年人均獲利969元;景區分紅人均增收273元。旅遊企業直接吸納當地群眾85人就業,優先安排貧困群眾157人參與景區建設、務工。勞可行成為旅遊公司的一名船工,月工資2000多元。“搞旅遊有奔頭,家裡種的紅薯、玉米都能賣錢。”貧困戶韋美柳在景區擺了一個小攤,她告訴記者,元旦、國慶等假日每天收入超過300元。

廣西日報 | 浩坤村:窮山溝變“網紅”地

如今的浩坤湖周邊,旅遊扶貧帶來的變化隨處可見——浩坤村的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49.18%降至2018年的13.11%;“豬籠洞”成了縣裡的“艱苦奮鬥教育基地”……

廣西日報 | 浩坤村:窮山溝變“網紅”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