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有哪些杰出的儒将?

润杨的红楼笔记



电视剧《粟裕大将》中有个片段,胡烟袋在电话里对粟裕的命令推三阻四,就是不肯执行。站在一旁的陈老总勃然大怒,一把抓过电话说,直接以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名义宣布,胡烟袋的师长职务撤销,由师政委代理,如果这一仗打不好,师长和政委一起垮台。师政委是个老实人,给胡烟袋求情,粟裕也在一旁说,打完这一仗再说。陈老总消了消气说,粟司令给你求情,你先戴罪立功。胡烟袋虽然也很不服,但是不敢再说话了。

陈老总其实是个儒将,但是生性为人豪爽耿直,所以看上去不像一般的知识分子干部,而且经常讲话很有江湖气。陈老总其实并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参加革命后也是很长时间主要做政工工作,而非军事工作。到中央苏区时期,他又逐渐变成了军事干部,从此也就主要做军事工作了,而且逐步成长为了大战略区统帅。

因为陈老总参加南昌起义的时候身份是党代表,是政工干部,而当时军队里普遍对政工干部看不起,总认为他们是夹着皮包耍嘴皮子的,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一直到南昌起义失败后,只剩下八九百人,他和朱老总站出来收拾残局,才让很多人看到了他这个知识分子干部的担当。


长征出发前,中央苏区大量征集兵源补充部队,留下的基本上都是战斗力比较差,装备水平也比较低的游击队,就交给陈老总留下充当军事负责人,但同事又留下了项英为留守根据地的最高军政负责人。一开始龚楚尚未叛变的时候情况还好,龚楚叛变后,军事上压力就比较大了,尤其是对陈老总的压力最大。

不过陈老总这个人的好处就是不怎么和组织上讲条件,所以除了留守根据地这样奉命于危难之间的任务,他还多次在危难之际勇挑重担。抗战开始后,南方八省游击队被改编位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陈老总担任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则是一师一支队司令员,从此开始了两人搭班子的长期合作。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番号被撤销,并且被宣布为叛军,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正在艰难之际,又是陈老总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代军长,重建了新四军军部,并逐步指挥扩大部队。到抗战结束时,新四军系统除了黄克诚的三师,还有六个师,如果再除去独立性较强的五师中原军区,也还有五个师,是各战略区中兵力比较强的一个。


抗战结束前,按照原定计划是林仍然回山东统领八路军一一五师旧部,陈老总则回江淮地区继续统领新四军系统。但是风云突变,形势变化,要抢占东北,林被调任东北,陈老总则顺势北移山东,并将苏北一部分新四军部队一起带过去,保卫山东根据地。此时中央将粟裕留在华中地区,另成立了华中野战军,协助陈老总指挥的则是罗炳辉。

不巧的是罗炳辉就在此时缺因病去世了,陈老总一方面要指挥山东留下的他并不十分熟悉的八路军部队,干部人事他都不太了解,加上直接指挥作战非他所长,一时间十分紧张。无奈之下,只好急电中央,撤销华中野战军,命粟裕率领新四军的三个师迅速北移山东,统编为华东野战军,军事指挥主要由粟裕负责。虽然军事指挥确认非陈老总所长,但是他在华野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萧武


儒将,文武双全,军政兼通,武能统帅千军万马,百战百胜,文能安邦治国,有思想、有谋略,有智慧,会做思想政治工作,会吟诗作词。在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中,陈毅是有儒将风范的一位元帅。

陈毅元帅在革命战争年代,既当过政治主官,又当过军事主官。在红军时期曾任过团政治指导员、师党代表、师长、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前委书记、军政治委员等。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代军长。解放战争中,任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他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全过程,先后指挥了黄桥战役、 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和上海战役等,功勋卓著。

陈毅元帅擅长诗词,他们诗词气势磅礴、情真意切,充满看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红军时期,他率部转战在深山峻岭之中,写下了著名的《梅岭三章》和《赣南游击词》两首不朽的诗篇,“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展现了红军官兵在生死面前的乐观豪气,震撼人心。他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首诗,更是广为流传。中央文献出版了《陈毅诗词集(上下)》。

陈毅元帅一生与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用诗词向毛主席讨教、交流。1972年,他逝世后,毛泽东不顾年迈多病,亲自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可见他们的情谊有多深。


zj史海拾贝


古往今来,有哪些杰出的儒将?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常年战乱不断,真正没有战争的时代非常的少,所以,从古至今,名将辈出,随便拿一个出去都能在西方当大神。

何为儒将,儒者,儒生也,可以泛指读书人,文化人,文能提笔书万卷;将者:统帅之才也,指挥若定、带领千军万马征战沙场得胜归。

个人认为,儒将儒将,更重视将的才能,一个不能统领大军打胜仗的根本不能叫儒将,而只能叫纸上谈兵的书呆子,害人害己,最著名的就是长平之战的赵括。

而历史上儒将的最光辉形象要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周大都督,棋琴书画,羽扇纶巾,风流无俩,谈笑间,曹魏数十万大军葬身长江。

在我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文武双全的儒将,下面盘点一下。

徐向前将军

  • 徐向前,出生农家,当过杂货店学徒,并通过刻苦学习,考上了山西师范速成班,在学习过程中,接触了大量进步思想和刊物,毕业后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并向学生宣传爱国主义、反封建思想,导致下岗失业。这是他儒的最佳体现。

  • 徐向前老师下岗后,为了谋生,凭借自己知识分子的优势,顺利考上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弃文从武,开始了革命之路。徐向前在土地革命时期就显示了非凡的军事指挥才华,当彭德怀、林彪等还在毛主席手下学习如何打仗的时候,徐向前已经是独挡一面的总指挥,提出了建军和集中作战、分散游击、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等七项游击战术原则。是这个时期其他将帅所不能比的。

“平汉游击五十天,三战三捷三扩编,红军声势震武汉,革命烽火遍地燃。”

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除了指挥了反六路围攻、响堂铺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役等战役的胜利之外;为了在华北平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写出了《开展河北的游击战争》,提出了建立“人山”的战略思想,成为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的指导思想,后被并入毛泽东军事思想。

解放战争时期,如果不是因为健康原因,将替代陈毅成为华东战场的主帅,这样的话,不知道战果又会如何呢?

林彪将军

  • 林彪,9岁入私塾,15岁就读武昌共进中学。在那个年代中学毕业绝对是知识分子了,毕业后,父母要他找个老师当,这是他儒的体现。

  • 林彪志向不在当老师,毅然弃文从戎,报考了黄埔军校第四期。虽然林彪性格上有男人中少有的谨慎、容易迷茫的特点,但从井冈山开始,在伟大导师毛主席的亲自教导之下,军事指挥水平迅猛成长,成为毛主席最为倚重的战将之一。

陈赓将军

  • 陈赓,谈吐幽默风趣,八面玲珑,指示渊博,带着一副眼镜,是少有的文质彬彬的将军。陈赓大将是我军历史上的全才,指挥军队大战不比林彪差,更是中国红色特工的顶尖人才,无愧于黄埔三杰的美誉。

  • 在我军历史上陈赓有一项无人可以超越的记录,那就是他几乎打遍了那个时代的所有战争,从13岁投笔从军开始,先后参加了反对军阀、抗击英法侵略军的战斗、讨伐陈炯明、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土地革命、长征、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法等。陈赓战功卓著,是中共五虎将之一。

除了上面提到的,我军历史上还有不少文武双全的儒将,如刘伯承、粟裕等。


比禾观史


有过人的文化素养,有较强的著述能力,有带兵打胜硬仗的经历,这几个因素相加综合之后的军事人物,都可以被称为儒将。

至于杰出的儒将,那所打赢的战争必须是非同一般,近代以来,我党我军中出色的儒将有好几位,比如刘伯承元帅,叶剑英元帅等。

不过我还是要提到新中国总理周恩来。周总理的军事才华往往被他的外交谈判和治国理政能力所掩盖,然而周总理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的军事指挥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周总理文武双全,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已经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国共两党日后叱咤风云的诸多名将,包括林彪,徐向前,陈诚,胡宗南,陈赓,杜聿明……都要喊总理一声“老师”,号称“铁军”的叶挺独立团,也是周总理参与组建的。

1927年初,周总理亲自指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将上海从帝国主义和军阀手中解放出来。1927年8月,周总理又作为主要发动者参与组织了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周总理与聂荣臻,叶剑英,贺龙等在一起

1933年2月―3月,周总理协助朱总司令在黄陂,草台岗两战中连续歼灭国民党嫡系部队三个半师,一举打破了蒋介石发动的第四次反革命围剿。在解放战争时期,周总理到1947年6月还兼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协助毛主席布局和实施了解放全中国的伟大革命战争。而周总理作为总参谋长的几任继任者是谁呢?

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粟裕、黄克诚!三位元帅,两位大将!

在新中国建立后,周总理实际上是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国防工业建设的领头人,他一手推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装备升级改造和“两弹一星”、核潜艇等重大项目,对新中国国防事业发展居功厥伟。他所发挥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解放战争时期周总理与毛主席在一起讨论战局

在中央军委确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中,周总理赫然排在第二位,因此周总理是当之无愧的儒将之首。


每日一段历史


自古儒将有多少?这个问题很好。

什么叫儒将?就是既善于带兵打仗,又有儒雅风度的大将。

在几千年的灿烂发展历史中,真正称得上儒将又有多少?

孙武,春秋时期吴国将军,著名的《孙子兵法》就是他的大作。

周瑜,三囯时期吴国人,典型的儒将风范,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的指挥者之一。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善于用人谋略,有名的《曾国藩家书》传世相当广!


我主沉浮582


不是所有的将领都可以称作儒将的!中国最杰出的儒将应该数下面十位,如果不对请大家更正!

1:诸葛亮 ,一位被神话的军事天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著有《诸葛亮兵法》一书。

2:司马懿,诸葛亮的一生劲敌,出身世家,足智多谋,老谋深算,精于战略。

3:陆逊,一介儒生,掌握兵权,审视夺度,东吴的顶梁柱。

4:杜预,嗜书如命,人称杜武库,上书平吴之略,天下一统。

5:王猛,前秦名相,维武经文,平燕大功。

6:谢玄,贵族子弟,门阀世家,淝水之战,名垂千古。

7:崔浩,诸葛在世,鬼神莫测,协助魏主,统一北方。

8,韦睿,军师风范,骑马坐轿,三尺竹杖,指挥若定,钟离大战,力挽狂澜。日本名将上衫谦信,效仿韦睿,也用竹杖指挥作战。

9:王阳明,心学大师,文韬武略,佛道儒兵,样样精通,生擒宁王,镇压义军,日本军神东乡平八郎随身腰牌刻有一生崇拜王阳明。

10:,叶剑英,出口成章,参谋之长,运筹帷幄,功在千秋。


珍爱侬


答:本题要回溯的人物实在太多了。儒将自古以来都是以文武双全为著称的。我在这里就按照时间线的顺序由近到远进行一个选择,只能选一些典型人物,不尽之处各位指正。

一、新中国-----陈毅元帅

作为我军、我党最优秀的军事家、革命家、诗人。陈毅的战功和武韬武略是当之无愧的儒将。1927年陈毅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国共产党委员会书记。同年参加南昌起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率部参加湘南起义。在抗日战争时期领导我军在南方的武装斗争,这比参加长征更加困难。另外陈毅元帅指挥过的几次重要战役,包括黄桥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上海战役都是军事史上的经典。

建国之后还出任上海市长解决通货膨胀也是非常显著的。陈毅的军事思想研究,在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后呢陈毅还是一个非常有水平的诗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成为中国少年学生都会背诵的名篇。

二、清朝-----左宗棠

清朝的名将也多如牛毛,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三人都可以算是儒将。我选左宗棠三个原因。第一他打过中法战争第二收复国新疆。第三推动了台湾设省。他的功劳都在为清朝去除边患,一生都是戎马操劳。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待将士以诚信相感。善於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论者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清史》上的评价毫无夸张。

三、明朝---徐达

开国第一功臣,一脉两国公。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朱元璋对他的评价: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四、宋---岳飞

自古忠臣,民族英雄绝少不了岳飞的大名。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一首满江红,多少豪情壮志,世上武将能称王的,一是关羽,二是岳飞。

五、唐----李靖

我不是陈塘关总兵,也没有一个儿子叫哪吒。我就是大唐的战神李靖。晋阳起兵后,效力唐朝,从平王世充和窦建德,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拜尚书右仆射,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论兵家战术,我著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今多已失传。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为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六、两晋-----杜预

世人叫我杜武库,我就是多读了点书而已。配享文武庙,这样的殊荣天下也没有几个人有。我就是这样不一样的烟火。

初仕曹魏,授尚书郎,成为司马昭高级幕僚,封为丰乐亭侯。西晋建立后,历任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迁镇南大将军,成为晋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封为当阳县侯,入为司隶校尉。太康五年(285年),逝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成。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时誉为“杜武库”。著有《春秋左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两晋的代表人物选我没有错。

七、三国----曹操

奸雄曹孟德,天下谁人不知我。统一北方却最终兵败官渡,这是一生的遗憾。但是曹操没有做皇帝一辈子做了周公。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论治国、论治军、论文采、论军事素养。天下真的没有比我更加综合能力强的了,只是差了一点没有做皇帝罢了。

八、东汉---窦宪

燕然勒石,共存宇宙。打出我大汉的威风,冠军侯窦宪东汉时期最强王者。

建初三年(78年),汉章帝册立其妹为皇后,兄弟亲幸,赏赐累积,宠贵日盛。永元元年(89年),派人刺杀太后宠臣刘畅,嫁祸于蔡伦。事泄获罪,囚于宫内,请求出击北匈奴,以功赎死。适逢南匈奴单于请兵,遂拜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将,联合南匈奴、乌桓、羌胡兵马三万人,会师于涿邪山。大败北匈奴于稽洛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歼敌一万三千,俘虏无数。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如同霍去病故事。拜大将军,地位高于三公。燕然山大捷,坚定了消灭北匈奴的决心。永元三年(91年),再次领兵出塞,攻打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破北匈奴主力,俘虏北匈奴太后。军功日隆,权倾朝野,阴存篡位之心。

永元四年(92年),汉和帝得知阴谋后,联合中常侍郑众,逮捕亲信党羽,没收大将军印绶,封为冠军侯,迫令自杀。有人说我谋反,其实都是栽赃陷害,算了我都死了就不反驳了。

九西汉----韩信

又是一个因为造反而死的名将。封坛拜将、还定三秦、秋风扫落叶一般的定赵代,攻克齐国,最后垓下之围灭项羽。韩信做完了一个将军所有的功业,最后呢因为太信任刘邦了,结果按了谋反的名号处死了自己。印证了啥叫做狡兔死,走狗烹。

十、先秦----吴起。

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辅佐楚悼王主持变法。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因变法得罪守旧贵族,惨遭杀害。
著作有《吴子兵法》,传于世,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南阁水哥


儒将是指有学识、风度儒雅的将帅。文采武功都很出色的将领。如冯奉世、祭遵、贾复、曹操、鲁肃、周瑜、杜预、李靖、岳飞、袁崇焕、曾国藩、左宗棠、吴起、辛弃疾等。


叫我小姨妈啊


说到儒将中国历史上可有不少。东汉末年的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南北朝时期的陈庆之,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北宋的范仲淹,胸中有百万雄兵。等等一批的儒将,而我最喜欢的儒将当属开国元帅刘伯承将军。

刘伯承元帅年轻的时候,也想通过考试中举,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但是由于地方小人的告状,使得刘帅不能参加科考,但是也激发了刘帅内心斗志。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刘帅选择了弃文从武,毅然选择了从军之路,他以“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的信念剪掉辫子,怀着富国强兵的强烈信念,投入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在军队中的刘帅很快发挥自己的才能,刘帅成为响彻川中的名将,在川中争夺战中,刘帅更是以一个旅的兵力通过运动战,东制杨森,被抗北洋,南救成都,西逐军阀,维护了熊克武对成都的控制,但是长久的军阀战争使刘帅开始反思,最终他在腿上期间,接触了共产主义,并于后来加入共产党。

刘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建功无数,从南昌起义的前敌参谋长,到红军总参谋长以及长征途中的先遣队司令。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129师师长,在抗日战争期间打了非常多的战役,消灭日伪军40多万。解放战争期间作为刘邓大军的首长,“三战三捷“为重庆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转战鲁西南,大量歼灭国民党部队;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启了全面的大反攻,淮海战役,指出攻占宿县,完成淮海战役中的关门打狗;席专大西南,歼灭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个兵团。

刘帅是一位出色的将领,也是一位出色的儒将。刘帅一生刻苦勤奋孜孜以求,使他不仅走完了从士兵到元帅的进步道路,而且我军将领之中,刘伯承学习刻苦是出了名的。他从小就崇尚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精神。读私塾时常常最先到校,最后离校,他不仅把课文背熟,而且连注释也背下来。到了中学和军校,他更是勤奋刻苦,以致各科成绩都很突出。步入行伍之后,他仍不忘学习。

对刘伯承的刻苦勤奋,朱德称赞道:“刻苦学习,学而不厌。”陈毅元帅则称赞说:“苦学入梦寐,劳生历艰难”。就连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也感慨地称:“刘伯承廉洁虚心,不断求知,与国民党将领比较,诚不谛鹤立鸡群。”

朱德元帅曾赞誉他“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邓小平同志在《悼伯承》一文中写道:“伯承同志是我党我军的大知识分子,大军事家。他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军事理论造诣,在国内外屈指可数。”“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伯承是有大贡献的。”

刘帅的儒将形象深入人心,待人和善,胸中韬略胜过百万雄兵。战争结束之后,刘帅辞去了一切的军政职务,担任军事学院院长,对于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部队,是有重要贡献。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刘伯承元担任后方的众指挥,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对印度军队的部署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了针对印度“一字长蛇阵“的对阵方法,张国华将军暗战刘帅的战略部署,一举击溃印军。这也成为刘帅指挥的最后一场战斗。

刘帅儒将精神,儒在他处变不惊,儒在他胸有韬略,儒在他运筹帷幄。刘帅对中国军队的建设居功甚伟,也是深受敬爱的军事家,1986年刘帅以94岁高龄去世,徐帅写下了

“十万军帐哭刘公”。


帝国烽火


儒将,首先要文才武略都精通,而且还必须是儒家学术之下的将领,才可以堪称儒将……

若是法家学术的应该不在其列:像商鞅,孙膑等……

只为太多太多,数不胜数,我就暂枚举几位:孙武,辛弃疾,吴起,曹操,鲁肃,周瑜,李靖,岳飞,袁崇焕,曾国藩,左宗棠……

成立新中国以来的:刘伯承,王新亭,曾思玉,王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