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促進金融市場平穩發展 化解互聯網金融風險

金融監管週報 | 央行:促進金融市場平穩發展 化解互聯網金融風險

近日,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新增確診病例數量持續下降,新增治癒人數穩步增長。金融監管機構一方面充分發揮金融工具在疫情防控中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逐步恢復金融風險防控等日常工作。2月21日,人民銀行召開2020年金融市場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徹底化解互聯網金融風險,建立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長效機制。


一、新舉措


1.央行:促進金融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徹底化解互聯網金融風險


2月21日,人民銀行召開2020年金融市場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總結2019年金融市場和信貸政策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2020年重點工作。

會議要求,2020年,金融市場業務條線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改革債券發行管理體制,完善債券違約風險防範和處置機制;

二是繼續“因城施策”落實好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

三是徹底化解互聯網金融風險,建立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長效機制;

四是通過採取量化目標等措施,進一步緩解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五是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持續加大金融資源投入,鞏固脫貧成果,確保高質量脫貧;

六是加大對製造業、科技創新、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金融支持,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來源:中國證券報)


2.工信部: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支持疫情科學防控


2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於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發佈,支持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服務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患者追蹤、人員流動和社區管理,對疫情開展科學精準防控。同時,面對疫情對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的嚴重影響,支持運用雲計算大力推動企業上雲,重點推行遠程辦公、居家辦公、視頻會議、網上培訓、協同研發和電子商務等在線工作方式。(來源:工信部)


3.銀保監繫統警示:疫情期間又有人玩起“代理退保”騙局


廈門銀保監局2月19日發佈的一份公告稱,近期在廈門保險市場出現了承諾幫助或誘導保險消費者全額退保、從中牟利的機構和個人。具體而言,此類機構和個人通過電話、短信、網絡平臺等發佈信息,稱可幫助保險消費者全額退保,要求保險消費者提供身份證、銀行卡、保單、家庭住址、照片等個人重要資料,向保險消費者收取“諮詢費”、“手續費”,以保險消費者名義向監管部門進行投訴,甚至誘導保險消費者虛構事實。保險消費者與所謂“代理退保”的機構或個人合作,可能存在個人信息資料洩露、經濟損失、喪失保險保障和法律風險。


為此,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強調,廣大消費者在涉及銀行卡轉賬、匯款操作時要提高警惕,安全用卡;要注重保護個人敏感金融信息,不向他人透露個人信息、銀行卡密碼、驗證碼等;謹慎進行線上私人交易,保障賬戶資金安全。(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二、新動態


1.深圳12家P2P自願退出網貸業務


2月18日,深圳金融局官網發佈通知表示,12家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自願退出且聲明網貸業務已結清。(來源:深圳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雲南:納入整治的135家P2P全部清理退出


近日,雲南省金融局對外披露稱,雲南省納入整治範圍的211家機構均不符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監管要求和有關管理規定,必須全部依法予以清理退出。這211家機構包含135家P2P網貸機構及76家民間融資登記服務機構。(來源:雲南省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聯合工作辦公室)


3.湖南取消7家小貸公司放貸資質


2月20日,湖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佈公告稱,根據《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銀監發〔2008〕23號)、《關於對部分小額貸款公司取(注)消業務資質的規定》(湘金監發〔2018〕12號)等有關文件規定,經研究,決定取消衡陽市石鼓區匯通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發放小額貸款業務資質。(來源:湖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


三、新觀點


1.央行談區塊鏈:不能搞形象工程,尚不適合傳統零售支付


2月21日,《中國金融》發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區塊鏈課題組題為《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與管理》的文章。文章指出,不是所有項目都需要區塊鏈,不能為了區塊鏈而搞形象工程;區塊鏈以大量冗餘數據的同步存儲和共同計算為代價,犧牲了系統處理效能和客戶的部分隱私,尚不適合傳統零售支付等高併發場景。(來源:新京報)


  • “地方金融監管”除非特別註明,本公眾號所載內容來源於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