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你看完後對你影響很大的書籍?

餘夕陽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現代人說,知識改變命運。只有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一個人才能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取得更大成績。

時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轉眼間,人生匆匆過,已到知天命的年齡。想想有哪些書讀完了對自己產生過深遠的影響,不由得感概萬千。

韓愈《師說》中寫道:“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說到這一時期讀的書,應該是一些孩童啟蒙之類的作品,現在想來,沒有人提示記憶,一篇名字恐怕也記不起來了,但是汩汩細流匯成大河,它們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我長大後愛好語文,終生喜歡寫寫畫畫,恐怕與這些書大有關係。

記得當時讀過一段文字,記在心頭,一直不忘:“毛毛雨,輕飄飄,細濛濛,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上。”這恐怕是已逝作家韓少功一篇散文中的文字吧,我一直覺得簡直太美了,以至於以後一動筆寫作兒童題材的文字,它就會在腦海中跳躍出來,影響我思考。

說起對我一輩子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應該是《魯迅全集》,它帶給我的是人格的教育,人性的啟迪,風格的錘鍊。我認為其它書籍給我的影響都是暫時的,膚淺的,只有這本書深深地影響了自己。

當時讀這本書正是剛入大學的時候,正如一棵小樹成長在即,亟須修枝打杈,澆水施肥,又如小馬初行嫌路窄,雛鷹展翅恨天低。打開書頁,魯迅先生留著八字鬍鬚,手裡夾著一支菸,像一位人生導師,把人生的酸甜苦辣,世態嚴涼,向我緩緩道來。或分析,或爭辯,或讚許,或怒罵,是那樣的直麵人生,直面慘淡。讀到興致處,往往會不自禁地拍案叫好,便還要回過頭來再反覆讀幾遍,直如溽暑熱天打開窗戶涼風習來那樣清爽愜意,胸中塊壘一吐為快那般舒暢,趕快拿過摘抄本來,工工整整記錄下來。直到今天這些筆記我還保存著,時不時拿出來再讀讀,翻翻。

我有時會想自己的思想性格受誰影響最大,寫作文字時最想體現誰的風格?對,魯迅先生。他就像一盞燈塔,給我指明瞭方向。做人要做先生一樣的人,寫文章要寫先生一樣的文字。

現在的語文課本上都把魯迅的文章幾乎刪除殆盡了,我認為這是極端錯誤的。不管現在的孩子懂與不懂,多讀讀這些充滿鈣物質的文章,對他們將來做一個有骨氣,少傲氣的人是大有裨益的。







芳徑歌者


首先是《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當時給了我最大的內心震撼,一群農村年輕人的成長奮鬥史,讀來讓人欣喜,讓人心酸。據說路遙寫完此書,因貧病交加而死,何其不幸而又何其幸哉。不幸是因為一個有才華用、生命寫書的作家不幸早夭,真是天嫉英才。幸是因為短暫的一生便有如此璀璨的作品,這是他的高峰——他人生思想的高峰,登高而望,一覽眾山,厚積薄發,瞬刻輝煌而又驟然隕落,這瞬刻比任何永恆都要長久,人生如此,何其幸哉。

前段時間還簡略寫了兩個《我的書單》,稍微記述我當時的心得。但現在仔細想想,何其繆也。粗讀書本,未曾入室便欣欣於剛剛登堂;囫圇吞棗,不經消化便嘰嘰於張口吐生,想想自己真是炫耀而不知自大,張揚而不知其醜也。徐復觀先生在一篇《我的讀書生活》裡記載了他的一次讀書經歷:第一次我穿軍服到北碚金剛碑勉仁書院。看他(熊十力)時,請教應該讀什麼書。他老先生教我讀王船山的《讀通鑑論》;我說那早年已經讀過了;他以不高興的神氣說,“你並沒有讀懂,應當再讀。”過了些時候再去見他,說《讀通鑑論》已經讀完了。他問:“有點什麼心得?”於是我接二連三的說出我的許多不同意的地方。他老先生未聽完便怒聲斥罵說:“你這個東西,怎麼會讀得進書!任何書的內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你為什麼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卻專門去挑壞的;這樣讀書,就是讀了百部千部,你會受到書的什麼益處?讀書是要先看山他的好處,再批評他的壞處,這才像吃東西一樣,經過消化而攝取了營養。譬如《讀通鑑論》,某一段該是多麼有意義;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記得嗎?你懂得嗎?你這樣讀書,真太沒有出息!”。

這段引文很長,實在不好概括,概括便失其味矣。不知道你看到這段話的感受,我當時讀到這段話,彷彿也被先生當頭棒喝——常常自以為得計,其實不過跳樑小醜而已。我這段時間看書已經心境平和,不再急於去尋找漏處,急於去批評,即使和別人聊天,我也不再去急於反駁,而是靜心傾聽,吸其所長,辯證對待。在《六頂思考帽》中有一個小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個人把他的汽車一般漆成白色,另一半漆成黑色。他的朋友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回答說:因為不論什麼時候我發生車禍,路兩邊的目擊者在法庭上都會爭論看到的車子是白色的還是黑色的,我想,這一定很有趣。其實,有時候我們互相爭論,也許只是我們看到了事物的一個方面而已——你看到了白色而我看到了黑色,在這種情況下,用一面去反對另一面不是很有趣麼。不過,這有趣的未免愚蠢而已。讀書不也正如此麼?這當頭一棒,醍醐灌頂,雖然感覺以前的讀書時光若有所失,但因為有所失而又有所得,又何其幸也。

至於說讀書給了我什麼,實在難於概括,龍應臺先生在《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文史哲》裡給出了詳細的讀文、史、哲的理由,無非說是教你去“看”,去“判斷”,可是對我來說,讀書不止於此,他給了我一個精神世界。08年奧運會的口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我們偉大的黨想把世界統一,還要把夢想統一,這即使不是痴人說夢,也很難實現。我就有兩個世界,一個是外在的環境世界,另一個是內在的精神世界,而讀書正是塑造了我的精神世界,並給了我信心、方法去應對外在的世界,如此而已。至於這精神是什麼樣的,實在難以描述,現在我的頭腦就如同一座房子,家徒四壁,別無長物,我正用閱讀來構造傢俱,粉刷牆面,至於裝修風格,那是個人喜好,就實在是不足為外人道也了。


百融楊俊


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易經和道德經,剛開始看易經,一頭霧水,根本就看不懂。後來又看道德經,看來看去感覺道德經好像是對易經的解釋,這下就來勁了,翻來覆去的看,也明白一點,道德經是老子先生對易經形而上的方面的解釋,深奧得不得了,邊看邊悟才能勉強入門,沾點邊邊,誰也無法全部看明白的,幾千年以來,各種各樣各家的解釋都有,爭議也大,你也沒法說哪家的對,哪家的不對。其實呢各家的說法都對,只是都沒說全面,都只說了一小部分,包括老子先生的道德經也只說了形而上的方面。

要說對我的影響呢,那是大了去了。以前的我,一直感覺不順心,特別是有幾年相當困難的時候,經常想,社會是不是拋棄了我,好事總輪不上,壞事呢咋都甩不脫。從小就懷著的要改變世界的心,也碎得丁點都找不見,曾幾度想過死了算了,但回頭想想老小,根本就死不起。還好我有個喜歡讀書的習慣,偶然讀到了國學方面的書,也勉強讀明白了一丁點,也改變了我以前的思維方式。

現在我看待事物很開明,任何事物的過程和結果都能接受。舉個例子,以前看不起我的人,欺負過我的人,跟我對著幹的人等等,我現在都挺感激他們的,覺得他們應該算是我的貴人。

總之,任何事情在我看來,都是好事,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嘛!



笑傲淡薄


《百年孤獨》這本書對我影響很大,至今已經翻看過無數遍,每當看完的時候,就好像沉浸在書中的世界,久久不能自拔。

書中有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特別是布恩地亞家族一代又一代取名奧雷良諾和阿卡迪奧的子孫,“他們儘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認出那種一家族特有的、絕不會弄錯的孤獨神情”。

布恩迪亞家族的成員,各自生活在自己密不透風的堡壘中,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來排遣(實際上是保持)孤獨:奧雷良諾上校週而復始的製作他的小金魚,做了化掉,化了再做;阿瑪蘭塔為自己織裹屍布,日織夜拆;俏姑娘雷梅苔絲每天在浴室裡整小時整小時的消磨時間......

全書採用了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用大量的筆墨來描寫這種孤獨所造成的愚昧、落後、保守、僵化的現象,是為了讓讀者感受到這種孤獨—一種因為不能掌握自身命運而產生的絕望、冷漠和疏遠感。這種孤獨感不僅瀰漫在布恩迪亞家和馬貢多鎮,而且滲入了民族的精神,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作者的用意是要引起公眾思考造成馬貢多一百年孤獨的根本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撥弄的正確途徑。

這本書還影響了許多中國當代的作家,書的開頭

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引起爭相模仿

白嘉軒後來引以為傲的是一生中娶過七房女人

——《白鹿原》

諾貝爾文學家獲得者莫言也曾評論過這本書“原來書還可以這樣寫。”


胡來煮酒


有哪些你看完後對你影響很大的書籍?在我看來,讀書真的是一件成本最低,卻是能給你帶來極大幫助的事情。

在書中可以經歷人生百態,但是,最為重要的是可以看到最真實的自己,在人生這條道路上越走越有力量。

今天,我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三本書,對我人生有很大的影響,我有幸結識它們。

第一本書《金字塔原理》

作者窮盡一生獲得的思想、精華都濃縮在書中。而你只要花幾十塊錢,就可以跟作者學到他的畢生心血。

這本書教會我如何讓自己的表達更加清晰。無論是在日常的溝通,思考問題,還是在寫作,甚至是在年終終結關係到你升職加薪的PPT講演,都會用到這項技能。

可以說是超實用的一本書。

看完這本書,你可以忽視市面上,那些所謂什麼“結構思考力”、“清晰表達”等等文章和課程。這些都是基於麥肯錫這本書金字塔原理的延伸。

第二本書《隨心 隨意 去生活》

這本書是我在圖書館偶然看到的,單單因為書名就很吸引我了。

也很感謝這本書,讓那個時候剛出來社會的我減少了迷茫與不安,讓自己更加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蔡瀾先生說過:“人生的意義,簡單來說,就是活得快樂。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的快樂。種花、養鳥、喝茶、逛書局、去樂器店等,都是讓我們活得一天比一天好的學校。”

在這本書中,處處透露他對人生的態度,也都使我們頓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把生活過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內心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第三本是《富爸爸,窮爸爸》

這是我認為財商教育非常好的的啟蒙書。

我們往往總認為,要想獲取財富,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打怪升職,工作職位越高就能夠獲取更多財富。

但是當你發現那些高學歷高薪的人,到了中年的時候,也被生活和社會按在地上摩擦的時候,你才知道,獲取一生的財富並沒有那麼簡單。

這本書,會讓你學會到如何才能不做金錢的奴隸,讓金錢為你工作。

總結:古人云,開卷有益。講的是,好的書籍可以滋潤人的靈魂,正如甘甜的泉水滋潤乾涸的土地。真正的好書甚至影響人的一生,我有幸結識了這樣三本書。


曾小然


《人生》

人生很長,關鍵處往往只有幾步。

路遙和餘華很像,他最廣為人知的小說作品是《平凡的世界》。

更能表達他作為一個作家的世界觀的作品是《人生》。

世界可以是平凡的,也可以是不平凡的。平凡的世界,這個書名本身,已經帶有了作者的傾向。

而人生,則是一個相對而言,更客觀的概念。

人生就是人生。沒有任何形容詞有資格修飾它。

作者提供的是一個故事,也是一個世界。作者像上帝一樣,在小說世界中剋制著自己的喜好。

也正因為這種罕見的上帝般的剋制,每個讀者,都可以從這篇小說中,讀到屬於自己的宿命般的人生。

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描寫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事實上,高加林對土地逃離與迴歸的人生歷程,正揭示出路遙對鄉土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個體生命的兩難抉擇。在守望土地、生命接近自然性存有野性美的同時,也要承受來自惡劣自然環境、封建陳規陋習和城市人高傲所帶來的深重痛苦和屈辱。悲苦不僅來自物質層面,更主要來自個性壓抑、理想受阻和精神苦悶。寄身城市,固然生活環境大為改善,為實現個人理想提供了廣闊天地,但也根容易滋生克南媽式的小市民心理、黃亞萍式的極端利已主義、張克南式的人格萎縮,讓人倍感精神家園的雙重失落。當巧珍第一次到縣城去見高加林,“一進加林的辦公室,巧珍就向加林的懷裡撲來。加林趕忙把她推開,說:‘這不是在莊稼地裡,我的領導就在隔壁……你先坐椅子上,我給你倒一杯水。’他說著就去取水杯”。這裡所揭示的城市環境對個體生命的壓抑扭曲,既是高加林的個人心理感受,也代表城市人作為群體,時時遭受生存環境和文明制度對個體生命的異化和弱化。

真正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必然是貫徹著作家的審美理想的。《人生》的審美理想並不在於為當代農村青年指出一條鋪滿鮮花的人生坦途,描繪一個令人神往的燦爛前景,或展示出人生荊棘叢生的坎坷之路。《人生》的審美理想主要表現在,作者通過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愛情悲劇,給人一種痛惜感,充送著一種對於變革現實的熱烈的期待和深情呼喚——要避免像高加林和劉巧珍那樣的生活悲劇重演,要在文明與愚昧的衝突中正視民族文化心理的衍變。高加林所具備的,正是劉巧珍所沒有的:劉巧珍所有的,又正是高加林所不具備的。這是一個合理與不合理緊密交織在一起的矛盾,一個現在還無法解決但將來必然要解決的矛盾。這是一場極其複雜的令人思緒紛壇的人生悲劇,但在複雜的悲劇表象下卻隱約地透出生活的某種確定性。悲劇所具有的審美屬性,正是《人生》具有持久藝術魅力的原因之一。



東子的小屋


曾國藩家書,這是一本能夠改變自己習慣的書,一本修正自己價值觀的書,一本值得放在手邊經常翻閱的書。讀過這本書以後,我開始把“早起”作為像每天都要吃飯、喝水一樣自然的事情。“早起”不再是一個掙扎的過程,尤其在那冰冷的冬天。我開始持續地寫日記,每週至少三篇,甚至可以很自然的每天一篇,以前我也寫過,都是三分鐘熱度。以曾文正公為師,覺得他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我只想離山更近一些。日記內容已經不僅僅是觀察到的事情,也開始有了自己深刻的省察。歷史上說曾文正公是半個聖人,今生能讀到他的家書,實為幸事!



一木蟲


①舊約聖經:不作為信仰的閱讀。裡面的記載似乎很大一部分基於事實,神(地外文明生物)創造人類的起源說得到了國外眾多學者的支持與研究。非常值得閱讀的書籍。

②眾神的戰車:經典中的經典,遠古外星人理論的發源書籍,引發人類對起源的探知慾。

③三體系列:中國最好的科幻題材書籍,獲得眾多殊榮,必讀的書之一。





農村技術員


在我閱讀過的書籍裡,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有《西遊記》和《水滸傳》,這裡說的影響主要涉及到人生的正確定位和態度。

首先是《西遊記》,這本書表面上是講孫悟空從出生到成佛的全過程,重點放在取經上,但實際上,悟空的成長成功階段正映射了人類的生命歷程。而讓我感到有所觸動的,是取經的過程,取經途中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意味著人生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同樣也會經歷一個又一個的磨難;取經的過程就是每個人不斷修煉、選擇的過程,即勇敢面對困難,努力征服自己心靈上的矛盾的過程。所以,此小說通過漫漫取經路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在成長髮展過程中要正確處理生活中的矛盾,並且始終保持初心,克服困難。

然後是《水滸傳》,這部小說與《三國演義》類似,都有對“忠義禮智信”有一定程度上的崇尚和要求,但是《水滸傳》反抗精神更濃厚。作者通過描寫一個個不同階層的好漢被逼上梁山,在梁山泊聚義,把反抗歷程分為幾個階段,從最初反對朝廷,到招安後輔助國家抵禦外敵,整個歷程都把戰爭裡的每個人物寫得英勇昂揚,確實在某種程度上激勵了讀者在行事處事方面要勇敢堅強,朝著目標奮勇前進。所以,這種反抗精神比《三國演義》那種詳寫戰爭情節而少揭露人物熱血本性的手法更具說服力,已經開始注重對個人的描寫了,因此也能對應地讓讀者產生對個體發展的思考,從而更明確目標,並進一步實現目標。




毓秀閣


我覺得有兩本書有興趣可以讀一讀,《狼圖騰》、《平凡的世界》。

《狼圖騰》講述了北京知青下鄉,在內蒙古所見所聞、所作所想,是一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小說。文中描述的狼,以一種顛覆傳統的視覺衝擊力,進入我們的視野,震撼我們的心靈。它們團結、強悍、智慧、溫情以及為了自由、尊嚴寧願以命相拼也絕不妥協。

《平凡的世界》背景是農村兄弟孫少安和孫少平為主人公,講述了從1975年到1985年10年間,當時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性變遷,以及勾勒出了整個社會變遷、轉型過程中各階層人們的形象,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成功地塑造了孫少安和孫少平這些普普通通的勞動群眾為生活默默承受的苦難,深刻展示了那個年代人性的自尊與自強,自信與自卑,人生默默承受的苦難與心有不甘的拼搏…

每次看《平凡的世界》都有不同的酸楚與觸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