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哪些国宝级科学家?

郑瑞文2015


中国的顶级科学家,真心来说,确实不多。这个顶级科学家的“顶级”,必须是拿到国际学术界比较也得有一席之地的人物。如果认为“中国的”科学家,指的是加入中国国籍的话,那实在是凤毛麟角。我记得一位科研工作者曾经和我聊过,他说,中国目前在世的顶级科学家,所有领域加起来,大概不超过400个人。也就是说,这400个人算是中国科学界的领头人物,头面人物。

如果是诺贝尔奖得主的话,目前仅为两个人够资格。一个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创始人杨振宁教授,一位是李远哲。关于李远哲,可以自行搜索他的事迹。

此外,比较知名的科学家,有施一公、饶毅、颜宁。颜宁虽然远赴他乡,去了普林斯顿,但是她依然是中国籍。所以,颜宁也是中国科学家。她的学术水平,普遍都认为达到了诺贝尔奖级别,所以她也是顶级科学家。



还有,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张海霞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专家赵南元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刘奕群副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王小云教授,翁征宇教授,崔荟教授,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姚期智教授,中国食品毒理学学科开创者陈君石教授,遗传育种学家张启发教授,这些都算是中国的顶级科学家。


怀疑探索者


只说新中国成立后著名的中国科学家,不计加入外籍的。

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核物理学家),赵九章(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郭永怀(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流体动力学家、导弹之父),钱三强(核物理学家),王大珩(光学专家),彭桓武(理论物理学家),任新民(火箭发动机专家),陈芳允(电磁学家),黄纬禄(自动控制和导弹专家),屠守锷(火箭技术与结构强度专家),吴自良(材料学家),钱骥(气象学家、航天专家),程开甲(核爆专家),杨嘉墀(自动控制专家),王希季(卫星专家),姚桐斌(导弹与航天材料专家),陈能宽(材料与工程专家),邓稼先(核物理学家、两弹之父),朱光亚(核物理学家),于敏(核物理学家、氢弹专家),孙家栋(卫星专家),周光召(粒子物理学家)。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吴文俊。

地质学家:李四光。

材料与结构力学家:钱伟长。

核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已返回中国籍)。

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已返回中国台湾籍)。

病毒学家,我国疫苗之父:汤飞凡。

医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

呼吸病学专家,我国抗击非典型肺炎和新型冠状病毒的领军者:钟南山。

还有,王小漠(空警2000雷达设计师),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潘建伟(量子通信专家),马伟明(电力、电磁专家),杨伟(歼20总设计师),戚发轫(长征火箭总设计师),侯静(光电与网络专家)。


中华保护全球


从网上最近的评选结果来看,前20名依次是:钱学森(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邓稼先(著名核物理学家);华罗庚(著名数学家,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等学科的创始人);李四光(著名地质学家、地质力学奠基人)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茅以升(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于敏(核物理学家);王淦昌(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钱伟长(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奠基人之一);苏步青(杰出数学家、是中国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的王者);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竺可桢(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童第周(著名胚胎学家,卓越生物学家);赵九章(著名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陈景润(著名数学家,“陈氏定理”创始人);周培源(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侯德榜(杰出化学家,“候氏制碱法”创始人”);张文裕(中国宇宙线研究和高能实验物理创始人之一,核科学、奇特原子物理专家)


来取笑


来自官方的第三次邀请,怎么感觉悟空在往别的领域带偏我呢哈哈

咳咳,说正事说正事,严肃点。

既然问题问道“国宝级”这三个字,肯定是对我们国家有过特殊贡献的人,下面就来盘点下都有哪些吊炸天的人。排名不分先后。

1.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  

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人,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学位,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2.邓稼先(1924-1986)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3.袁隆平(1930.09-)

江西九江德安县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1981年6月6日,袁隆平获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7年11月3日,联合国向袁隆平颁发科学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4.屠呦呦(1930.12.30-)

生于浙江宁波,女,药学家,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5.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欢迎补充......

码了一个多小时的字,看完点个赞再走啊哈哈^_^


娱乐报童


中国国宝级的科学家有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他们临危受命,带领着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抵抗疫病,为祖国,为人民再立新功。




水金304


看到上面的回答,我觉得说的都挺好,但是大家却忽略了一位地质学家,他去世不久,他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2009年放弃海外高薪,在硕果累累的时候回到了祖国,他说要把毕生所学全部奉献给祖国,他的回国,“让美航母舰队后退100海里”,什么意思呢?就是他的技术(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能探测出美国航母舰队的位置,美国舰队不得不后退100海里。

他就是黄大年,为什么说他是国宝级科学家,第一,他掌握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第二,他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国人去学习!

为了纪念他,我们的祖国特地拍了一部电视剧,叫《黄大年》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被感动,他当之无愧的被称为国宝级科学家。他的回国,完全是那颗赤子爱国之心

他从英国回国,7年间,他没日没夜的工作,就连自己女儿的婚礼都没来得及参加!他在生病期间,忍着疼痛去工作,多次昏倒在办公室!他在这期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他这么拼命的工作,就是不想让中国和发达国家相差太多,并且励志要弯道超车,超过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就在国外严格禁运和技术封锁的情况下,短期内获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项目上,他和团队用5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过的路程。在尖端装备重力梯度仪的研制上,就数据获取的能力和精度,我国与国际的研发速度相比至少缩短了10年,而在算法上,则达到了与国际持平的水平。


锦绣科学


上海科技报科普问答主持人:主任记者 吴苡婷

我国老一辈国宝级的科学家首屈一指的是两弹一星的元勋科学家们,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

今天说几个很多人不太知道的新一代的中国国宝级科学家。第一位是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总设计师朱英富教授。他是我国船舶行业第一位院士杨槱的得意门生。1963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他也是我国大型复杂水面舰船研制的领军人物。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还曾担任出口泰国的F25T型护卫舰工程总设计师、我国新一代两型驱逐舰总设计师等。他和他的团队在很多关键技术攻关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也是美国人很想挖走的著名科学家。当然朱英富还肩负着未来中国其他航母的设计任务。

第二位是叶培建,他是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同样是中国战略卫星的总师。中国战略卫星发展很坎坷,掌握技术优势的美国对中国采取了严密的技术封锁,放言中国还要等50年才能有所突破,可是叶培建和他的团队愣是用5年时间在2000年发射了中国第一颗战略卫星,今天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能够覆盖全球的侦查卫星体系,叶培建的努力大大提高了中国本土的安全系数。

还有一位就是马伟明,他毕业于海军工程学院。他的团队解决了常规动力下使用的电磁弹射,使我国电磁弹射技术站在了世界之巅,甚至超越了美国。也使得中国航母的建造技术走向世界一流,另外他们研发的电磁弹射技术将在未来应用于火箭的发射。

事实上,在祖国的科研第一线上,还有很多很多的一流科学家在全力以赴工作,如果在深夜你走进中国各大名校和科研院所,可以看到无数的办公室和实验室里灯火通明,他们都是我们国家伟大的英雄。


科坛春秋精选


1、华罗庚: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1950年2月,华罗庚毅然放弃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他满腔热忱地呼吁:“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

2、李四光:著名地质学家。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后来,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

3、邓稼先: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4、周培源:中国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在1945年受邀参加美国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的研究工作。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海军部成立了海军军工试验站,并希望周培源到该站工作,待遇甚优。但海军部是美国的政府部门,在海军部所属单位任职便成为美国政府的公务员,外籍人员须加入美国籍才能参加。周培源当即向美方提出三条件:第一,不加入美国籍;第二,只承担临时性的研究任务;第三,可以随时离去。1947年2月,周培源毅然带着妻儿离开美国回到了自己祖国的怀抱。

5、钱三强: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 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从研制原子弹、氢弹,到我国整个高能物理科学发展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37年赴法国留学研究原子理论,被小居里夫妇认为他是最优秀的科研人员。1948年,钱三强和夫人何泽慧提出回国,导师和同事们都再三劝说、挽留。国民党政府驻法大使恶狠狠地威胁说:“看他能上得了大陆的岸,那才怪呢!”这意思很明白。如果钱三强坚持要回祖国,国民党特务就会在半路上下毒手。钱三强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不顾,与夫人抱着刚刚半岁的女儿,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怀抱,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弹之父”。

6、钱学森:中国现代火箭之父。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火箭专家,系统工程科学家,中国战略科学家,流体力学的开路人与工程控制论创始人。在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等多领域取得出色研究成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早年留学美国,在冯•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在火箭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1947年,刚刚36岁的钱学森被聘请为美国麻省工学院的终身教授。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钱学森那里,他想:“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了报效新生而落后的祖国,钱学森从1950年起在美国向其当局正式提出回国申请。但是,美国当局却百般阻挠并加以迫害,没收了钱学森的各种资料和书籍,并诬蔑陷害他为“间谍”,对他进行审讯和监禁,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14公斤。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了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可是,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始终没有屈服。通过五年的艰苦斗争,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钱学森于1955年9月17日踏上了归国的路程。回国后,钱学森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跃入世界前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7、苏步青:著名数学家。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想到出国留学是为了掌握科学、报效祖国,就一一辞谢,毅然回国。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竟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难以吃饱,而当时日本帝国大学还答应保留他半年的工资。贫贱难移爱国心,苏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又发来电报,请他前往任教。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8、王淦昌:中国核物理学家。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

9.吴文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也许无法想象眼前这位鹤发童颜、乐观开朗的老先生,就是年逾8旬的著名数学家:步履矫健,连小伙子有时都赶不上;思维敏捷,稍不留神就跟不上他的思绪。

2001年2月19日,82岁的吴文俊从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这位平时十分低调的科学家顷刻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

10.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中国人吃饭不发愁,感谢袁隆平。曾用6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在海南岛找到了雄性不育植株。然后又因为“十年动乱”差点断送了他的全部实验成果,幸好他的助手帮他藏了4钵稻苗,还可以进行研究,最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以上所说,大概而已,其实肯定还有许多遗漏的,鉴于本人知识和篇幅,略举几位罢了。


阿弥陀佛手


我认为中国可以算得上国宝的科学家有:杨振宁和李振道、赵忠贤、潘建伟等。

杨振宁和李振道因为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获得了诺奖,他们当之无愧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科学家。很多人会说,杨振宁是美国国籍,他是前两年才换回的中国国籍。但实际上杨在获得诺奖的时候还是中国国籍。


赵忠贤院士也是国宝级了科学家了,他带领的团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现了高温超导体,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获得诺奖。但他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给国家带了的贡献也是很大的。当时他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人民日报上,轰动了全国。

潘建伟相对于前面介绍的前辈年龄要稍微小一些,比如杨振宁先生是1922年出生的,李政道是1926年,赵忠贤院士是1941年,而潘建伟老师是1970年。他在量子通信领域的成果使得我国在这个领域处于了世界领先地位,这为我国未来的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意见,大家可能还有一些其它人选,可以在评论区交流一下。


量子驿站


要做评价,就得先立个标准。大家知道,我国有几个比较权威的科技方面的奖励,比如最早于1956年开始设立的自然科学奖(当时称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一等奖,1999年评选的“两弹一星元勋”,以及从2000年开始设立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实际上,能获得这些奖项当中任一项的,一般而言,都有资格成为国宝级科学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个别有争议的除外)。

但是,如果将所有这些人都列举一遍,文章的篇幅就太长了。那么如果将标准略微严格一些,比如获得过全部三个奖励的人,那称为“国宝级”科学家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但查阅的结果,没有一个人获得过全部三项奖励。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年代的因素,有些人早已去世,没赶上后来设立的新奖项;也可能有领域的因素,毕竟两弹一星只包括较少学科。所以看来三项大奖都能获得的条件太苛刻。那么改为获得其中两项又有哪些人呢?经查阅,大约有10人,按照年代顺序,简单罗列如下:

1、钱学森:1956年获得首届自然科学一等奖(工程控制论),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元勋。

2、吴文俊:1956年获得首届自然科学一等奖(示性类及示嵌类),2000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3、王淦昌:1982年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元勋。

4、刘东生:1987年获自然科学一等奖(青藏高原隆起综合研究),2003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5、叶笃正:1987年获自然科学一等奖(东亚大气环流),2005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6、吴征镒:1987年获自然科学一等奖(青藏高原隆起综合研究),2007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2009年又获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植物志)。

7、赵忠贤:1989年获自然科学一等奖(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2013年自然科学一等奖(铁基高温超导体),2016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8、孙家栋:1999年获两弹一星元勋,2009年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9、程开甲:1999年获两弹一星元勋,2013年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10、于敏:1999年获两弹一星元勋,2014年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另外,除了上述两获自然科学一等奖的植物学家吴征镒和物理学家赵忠贤之外,还有几位获得过两次自然科学一等奖(其中至少一次排名第一):

1、邹承鲁:1982年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87年再次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蛋白质功能基团的修饰及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2、唐敖庆:1982年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配位场理论),1987年再次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分子轨道图形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3、王文采:1987年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2009年再次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植物志)。

上述科学家中,目前还在世的只有五位了:程开甲(整整百岁老人)、于敏(92岁)、王文采(92岁)、孙家栋(89岁)、赵忠贤(77岁)。

除了这些人,都获得过国家最高科技奖,同时还是中国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获得过国际粮农组织奖的袁隆平,毫无疑问都是国宝中的国宝级人物。另外像那些已经过世,但仍然声名如雷贯耳、影响经久不息的大科学家,如数学家华罗庚,计算数学家冯康,物理学家钱三强、邓稼先,力学家郭永怀、钱伟长,地质学家李四光、黄汲清、生物学家钮经义、王德宝,建筑学家梁思成等等,都曾是国宝级科学家无疑。

最后,再强调一次,能够获得前述中国三大奖项中任一项的,都是国宝级科学家。但因人数太多,无法一一列举,所以只能简单写到这里。

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