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西游记》中沙僧加入了取经队伍以后仿佛变了一个人?

段兴宇


沙僧在流沙河兴风作浪,逞强斗狠,吃人无数,但到了西天取经路上却老老实实地做起了路人甲,几乎没有了存在感,原因令人深思。

环境改善,沙僧很满足。

沙僧是因为在蟠桃盛会上,失手打碎了一个琉璃盏,虽然因为赤脚大仙求情没有被杀头,但还是被打了八百锤,流放到流沙河劳动改造。

流沙河很神秘也很诡异,远看河面上像滚着一层薄薄的细沙,在那里鹅毛飘不起来,芦花却要沉底。

重要的是流沙河环境特别恶劣,一般的生物因为不适应根本无法生存,所以食物特别困乏,沙僧在那里整天被饿的饥肠辘辘,他吃完了河里的鱼吃打鱼的人,后来又一连吃了九个取经的和尚。

更痛苦的是他每七天还要承受一次万箭穿心之痛,这是玉帝惩罚的附加手段,并且没有规定停止的时间。

受观音菩萨指点,沙僧加入了取经团队,这就像突然之间从地狱来到了天堂,吃的也有了,万箭穿心之痛也消失了,也能重见天日了。

总之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又重新回归到了正常状态,沙僧很满足,所以他收心敛性,小心翼翼地安享着当前的幸福和平安。

身份改变,沙僧很知足。

在流沙河,沙僧就是一个没有追求的流放罪犯,他看不到希望和光明,又没有朋友和亲人属下,所以他飞扬跋扈、危害一方,多少也有发泄的心思。

那时他可是个结结实实的猛人,谁都敢吃,谁都敢打上一架。观音菩萨来了,他敢扑上去下手,结果和惠岸打了半天。孙悟空、猪八戒来了,他一点也不怯战,冲上去就打,打不过就挪到水里接着打。

那时他就是个无拘无束的流浪者,做什么事自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但加入取经团队后,他有了唐僧这个师傅,唐僧又是个吃斋念佛、心性善良的的僧人,自然见不得杀戮和暴力,再加上上面还有孙悟空、猪八戒二位师兄管着,他只能收敛暴戾,小心做人。

再者,西天取经是灵山和天庭的联合工程,声势浩大、前景光明,队员都是观音菩萨层层选拔、精挑细选的,这个身份很光荣、也很有前景,所以沙僧很知足。

再说,降妖除魔出风头是大师兄的事,撒泼打诨扮小丑是二师兄的事,一般的妖精都让大师兄打跑了,如果是连大师兄都打不过的妖怪,他再出手也没用,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看守行李、保护师傅,要是妖精不嫌弃那就跟着师傅一块被抓,反正大师兄还会回来搭救他们。

理想转变,沙僧很珍惜。

流沙河为妖时,沙僧整天就是忙着找吃的,他的生活的全部就是能吃到一顿饱饭,理想和追求就是能吃到一顿好饭、换换口味,他不想别的,因为想了也没用。

但是那天观音菩萨突然来了,并且给他带来了一个天大的惊喜:西天取经工程启动了,他有幸被选拔为正式取经队员,还可以为他免除万箭穿心之痛,取经成功后还能让他官复原职。

这么一个天大的馅饼突然就砸在了他的头上,沙僧瞬间百感交集、思绪万千,随后他又雄心万丈、重燃希望,昔日在天庭辉煌的那一幕幕又重新浮现在眼前。

沙僧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跟紧唐僧,不犯错误,说什么都要坚持走到西天取得真经,以重获自由和辉煌。

为了不犯错误,沙僧尽量少说话、少办事,只是安静地陪在唐僧身边,所以他看起来和以前大不相同。


我就是竹韵


沙和尚给我们的一贯印象是:任劳任怨、踏实肯干、低调朴实、人畜无害。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我看来,沙僧是《西游记》中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角色!

沙僧在取经队伍中看似老老实实,憨憨厚厚,实际上大有玄机。

从本质上来说,沙僧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而且善恶不定。

他在天庭中任职时,想必是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但被贬下凡间后,却变成了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河妖,而加入取经团队后,又摇身一变,成为了人品憨厚,任劳任怨的模范徒弟,如此巨大的反差不禁令人差异,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沙僧?

“佛罗伊德”说过:“人性只有在特定的时候,才会显示出真实的一面”。 诸如沙僧、八戒、黄眉老祖、金翅大鹏等这些曾经受万人敬仰的天神,却在人间杀人如麻,为非作歹,丝毫不顾凡间众生的性命,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神”吗?

其实在《西游记》的世界观中,神与魔的区别仅在一线之间,沙僧、八戒、小白龙被贬后,立即沦为魔鬼,难道在凡间就不能修行,不能行善了吗?

而红孩儿、黑熊精、牛魔王被收服后,则摇身一变成了神仙!难道仅凭菩萨一句话,就能够抹去过往的罪孽吗? 我不禁要问,神与魔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佛家有言:“大相无形”。

这个世界永远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当人们所处的环境,和厉害冲突发生变化,人的行为和思想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

沙僧从神到魔,再从魔到佛,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环境决定的,如果沙僧遇不到唐三藏,他可能会在流沙河中做一辈子的食人魔王,

只不过做魔王的代价是每日必须要忍受万剑穿心之苦,为了摆脱这种残忍的惩罚,沙僧带上面具,将邪恶之心隐藏在深不可测的外表之下,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换取相对的自由,以及地位。

“西行”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场只赚不赔的生意,沙僧只要从始至终扮演一个“透明人”,就能够修成正果,免受万箭穿心之苦,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他在取经队伍中永远保持缄默,永远走在队伍的最后面,永远刻意的抹去自己的存在感。

他用粗壮的眉毛,遮挡住血红的双眼,他用茂密的胡子,掩盖住上扬的嘴角。 他垂着头,默默的挑着担子…没有喜怒哀乐,没有七情六欲…

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

当然有!

他时常出现在你的身边,有时你觉得他很熟悉,有时候你又会觉得他很陌生,仔细想想才发现,原来你对他一无所知!

沙僧就是这种人,最诡异、最恐怖的人……

神是沙僧、魔是沙僧、佛还是沙僧,一切在变?一切又没变!

佛家有言:大相无形,大恶无痕…大悟无声。


白话历史君


取经对于每个人都是修行,大家改变都很大!

而不是沙僧一个人。

你说沙僧彷佛变了一个人,西游记中对于沙僧以前的介绍就非常少,沙僧的身世交代,就是打翻了琉璃盏,然后被贬下届。

其实,沙僧的存在感很低了,和白龙马差不多。

孙悟空还有好几集,大闹天宫名声大躁,猪八戒背媳妇也有一集的存在感。

刚从那简单的介绍,看起来沙僧像是一个暴躁的妖精。

尤其是沙僧的发色,红色的头发,带着一串骷髅的项链。

相比之下,沙僧之后的形象反差比较大。

其实四个人的改变都挺大的,因为经历的多了。

你说呢?


语见


环境改变人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在生活特别幽默特别爱开玩笑的一个人,假如去公司待一年,整个人就会变得很木讷,变得很严肃,这是整个公司的环境给变了这个人,同样的道理,沙僧加入西天取经的队伍后,本领没有大师兄大,论机灵不如二师兄,所以只能老老实实的挑着胆子。


国学读书汇


不怕官,只怕管。更何况之前在天庭,因不慎摔碎琉璃盏被贬下人间受苦,现在有了逆转,有了希望,肯定乖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