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中科院李醒民教授:我對學者唯一的建議就是少開會

「拍案」中科院李醒民教授:我對學者唯一的建議就是少開會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李醒民教授

多年來,我一直堅持只參加“貨真價實”的學術會議,對於非學術會議或學術內容不怎麼樣的會議,或利用學術會議之名而言他、而行他的會議,我向來拒不參加。

說這樣的話,是因為據我直接和間接瞭解,現今學術界召開的各種所謂學術會議,與學術無關或關係不大者大有“會”在,問題甚多。

我在這裡擬擇要舉其三端,加以剖析和揭示。

一是會議目的。

召開學術會議,本來應該以交流學術信息、探討學術思想、促進學術繁榮、推動學術進步為目的——當然,以文會友,增進學人、學子相互之間的瞭解和感情,也不失為一個附帶的功能。

但是,現今的諸多學術會議被人為地異化了:不再以學術為旨趣,不再以學問為主導,而變成推波助瀾造勢的市場,不擇手段賺錢的工具,純粹遊山玩水的藉端。

一些高校和研究機構經費充裕,於是熱衷組織各種大型會議,不惜花重金約請政府高官、社會名流、學術權威(院士之類的人物)、大中學官、文化明星蒞臨,以壯聲勢,以增光彩。

舉辦方明知這些貴賓對學術議題毫無研究或一無所知,把他們請來無非是裝點門面,作為打造形象工程或面子工程的道具而已,藉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擴大影響力。

而作為應邀貴賓,既無自知之明,亦不潔身自好,甘心充當別人的工具。

之所以一拍即合,在於雙方從中各得實惠,皆大歡喜。

豈不知,真正的學者在骨子裡就唾棄此類“學術會議”,不知底裡的學人與會後也可能直呼上當受騙。

二是會議內容。

本來,學術會議理所當然應該是談學術、講學問、坐而論道的。但是,今日有些學術會議,或者是非學術的憑空神聊,或者是應制式的歌功頌德,或者是盲流學人的趕潮追風,或者是學術明星的露臉作秀。

在這些學術會議上,或假問題堂而皇之成為會議主題,無端耗費學人的時間和生命;或沒有學術意義的廟堂話語充斥各種場合和發言,觀點大同小異,語言千篇一律,懷疑和批判精神蕩然無存;或利益集團的幫閒者熙熙,學術混混攘攘,爭相登臺亮相,把學術會議變成兜售私貨、販賣雜貨的大市場,糟蹋得學而不學、術而不術,沒有絲毫的學術氣息。

這樣的學術會議勞民傷財,對學術有百害而無一利。

三是會議形式。

現在的大多數學術會議,無論主席臺座次排定、演講先後順序安排、發言時間長短,都是政府高官先行,學界學官緊跟,然後才能輪到學人。

學人也論資排輩:地位高、資格老、名氣響、年紀大者幾無例外地優先,初出茅廬者常常被拖在最後,甚至沒有發表自己學術見解的機會。

其實,真正的學人心知肚明:官大權重者不見得學問大,言不及義、言之無物者往往居多。位高名響者不見得水平高,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者不在少數,更何況相當多的所謂學術名人或學術明星是大眾傳媒炒作出來的。

年長者未必學富五車、胸有成竹,年輕者未必才疏學淺、腹無經綸。

這樣的會議形式不僅無助於開好學術會議,而且還會起惡劣的導向作用——不是倡導和引領學人踏踏實實、紮紮實實從事學術研究,而是誘使和慫恿他們心繫好爵,追求虛名,尸位素餐,誤人子弟。

現今,各種名目的學術會議尤其興旺起來。

作為學人,不用說需要參加一些學術會議,否則會閉目塞聽,與世隔絕,不利於學術研究。但是,作為真正的學者,也要適當節制,不能“跑會”。

否則,整天泡在會議裡,或奔走在會的途中,怎麼有足夠的時間做學問?

一切有價值的論著,都是冷板凳坐出來的,用工夫磨出來的,而不是東跑西顛跑出來的。

為此,建議上面抨擊的那些假冒偽劣學術會議還是少開為好,少組織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