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空军为什么没有单发战斗机?

巨蟹座大王


俄罗斯地广人稀,航空发动机可靠性不高,用双发战机更安全一些。

目前俄罗斯空天军的主力战机是苏27系列和米格29系列,全部是双发战机,而美国、中国等大国空军一般则是用双发重型战机和单发轻型战机形成高低搭配。

除了苏27和米格29系列,目前俄罗斯空天军的其他主力机种,比如米格31截击机、苏24歼击轰炸机、苏25强击机,全部是双发战机。

即便是教练机,俄罗斯也是用雅克130这样的双发战机。在如今的俄罗斯空天军中,找一架单发战机还真是不容易。

当然,历史上苏联前线航空兵装备过的单发战机比比皆是,比如大名鼎鼎的米格15/17/19/23系列,全部是单发战机。

苏/俄最后一型单发战斗机---米格23,之后苏/俄的主力战机全部是双发构型。

苏/俄也不是没有动过研制单发轻型战机的念头,诞生过诸如米格33之类的概念,使用一台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整体定位与F16类似。但是这些方案无一例外的胎死腹中。

俄罗斯空天军偏爱双发战机,无外乎两个原因:

一是俄罗斯地广人稀,更偏爱载荷航程性能出色的双发重型战机。

俄罗斯领土面积世界第一,而且广袤的国土上绝大部分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布置地面基地,因此偏爱载荷航程能力出色的双发重型战机,米格31和苏27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当年不是因为米格设计局利用政治影响力强行上马腿短的米格29,估计现在俄罗斯空天军是一水的双发重型战机。看看米格29如今的惨状,俄罗斯队双发重型战机的溺爱一览无余。

二是俄罗斯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可靠性不佳,单发战机安全性不足。

对于这一点,我国的歼10战机有一肚子话说。由于使用的俄制AL-31FN发动机轴承润滑缺陷,使得这款整体可靠性还不错的单发战机因发动机故障坠毁了10余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主要在海上飞行的海军航空兵只装备了区区24架歼10,宁可留着歼8也不再追加歼10。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都说别有一发RPG解决不了的事情,如果有就两发”,那么毛子在飞机上也是这么解决的,如果一个发动机推力不够,那就来两个。毛子家的发动机推力虽然大,但是油耗大、发动机使用寿命相比欧洲其他先进发达国家相比更短,这和毛子家的工业基础和技术积累有关系。像二战时期苏联的战斗机发动机马力虽然大,但是油耗太大,航程短,只能充当战场截击机。而这种情况也延续到了战后。

由于苏联的工业制造经验是源自于批量化的坦克生产,这种工艺简单、粗糙对于坦克这种武器还好说,但是对于海军和空军这种精密生产的装备就不行了。所以油耗问题不解决,飞机的航程和作战半径就解决不了。像著名的米格31型,它用的是D-30F涡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高达151.9千牛,这玩意好像是轰炸机的发动机,并且可真算得上是油老虎啊,载油量高达16.35吨,但是作战半径却只有短短的720公里。所以为保障它能更好的运作多加一台也无所谓。



还有一种可能也是毛子需要考虑的,那就是自己的国土面积大,需要航程更远、滞空能力强的飞机,虽然不能自己解决发动机寿命问题,但是低油耗、大推力发动机自己还是能造的出来的,而且有些战机是充当前线支援飞机,毛子是想像二战伊尔-2攻击机或者A-10那样直接近距舔地。所以多一个发动机就是多一份生命的保障。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俄罗斯空天军没有单发战机,不论是中型飞机米格-29,还是重型战机苏-27,不论是截击机米格-31,还是五代机苏-57,不论是战术轰炸机苏-34,还是他的前型苏-24,俄罗斯空天军战斗机全部都是双发。

图为米格-29战斗机,他的气动布局和苏-27如出一辙。


俄罗斯没有配备单发飞机,原因有很多,但是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重视空天军的建设。单发飞机对比双发飞机,在同样的技术水平下,作战能力要差很多,但是好处就是价格便宜。因此我们能看出,苏联时期构建空军时的财大气粗,从前线的米格-29到远程歼击机苏-27,在同一代战机的高低搭配中都使用了双发战机。

图为经典的苏-27“侧卫”战斗机,该气动设计的精髓被俄罗斯的五代机苏-57继承,继续使用。


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很大,要求战机具备更大的航程和更快的速度。比如说,美国的F-16战斗机,这是一种单发的四代战斗机,以其最新的改进型F-16C战斗机为例,他的最大飞行速度是2175千米/小时,相比而言,俄罗斯米格-29战斗机的最快速度就超过了2810千米/小时,飞行速度快有利于缩短抵达战区的时间,这对于作战范围较大的俄罗斯来说非常重要,毕竟国土面积大,一架飞机就要飞的远、飞的快,最好能顶两架用,拉大布置的密度,降低开销。

图为苏-57战斗机,他也是双发重型战机,对于俄罗斯而言,航程和速度非常重要。


同时,双发战斗机的加速、减速也更加敏捷。米格-29战斗机的机动性非常好,他使用了和苏-27战机差不多类似的气动布局,他们的气动都来自于同一个设计,不过苏-27随后进行了一些改动。苏联,或者说俄罗斯,一直在战机的电子设备上落后于西方,随着第四代战机时代的来临,这种电子设备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影响到空战能力的发挥。对此,俄罗斯采取的办法就是提高战机的机动性,米格-29战机也许无法在中距离取得对F-16的优势,但是格斗空战优势很大。

图为米格-35战斗机,是米格-28战机的深度改进型,但是不论怎么改,俄罗斯就是没有单发飞机。


再者,俄罗斯战机的使用条件更加严酷。苏联虽然是一个超级大国,但是也是一个国土面积十分广大的国家,无法保证在任何作战区域都有良好的维修工厂和作战机场,尤其在远东地区,基础设施就更加落后,城镇都不多。因此,对于战机的独立作战能力要求很高,确保较高的战备率。因此,俄罗斯战机全部使用双发,以便于在严酷环境中作战,毕竟一台发动机受损,还有一台可以确保飞机继续飞行,这一考虑类似于舰载机对双发的追求,是一个道理。

图为苏-34“鸭嘴兽”战术轰炸机,他的挂载能力极强,可以携带7枚KH-31导弹作战。


最后也是因为双发战机的挂载能力更强。俄罗斯的空天军虽然侧重于制空作战,但是在实际作战中,俄罗斯更多面对的是欧洲的国家,而非是强大的美国,在这个局面下,战斗机的纵深突破和对地支援能力就很重要了。俄罗斯是一个传统的陆地大国,其历史上作战方向一直集中在西部面向欧洲的区域,在那里,苏联的军队曾经以空地协同的大纵深作战方式横扫东欧,只达德国柏林,因此对于俄罗斯来说,如何发挥战机的多功能作战能力尤其重要。

图为俄罗斯较小的苏-25攻击机,就算是这么小的攻击机,也采用双发配置,这就是作战环境较为恶劣的原因了。


双发战机可以携带大量的弹药,比如说苏-34战斗机,在苏-27系战机的基础上稍作改进,就能成为战术轰炸机,可以携带多达7枚KH-31反舰导弹或者KH-59MK2巡航导弹,简直就是缩小版的图-22M3轰炸机,这些战术轰炸机在实战中扮演着火力大范围机动和纵深打击的任务,所以对于俄罗斯而言,战机的双发布局是最好的选择,反倒是单发飞机,航程段、速度慢,在俄罗斯这么大的国土面积下,很可能无法发挥出作战能力。


海事先锋


俄罗斯空军之所以没有单发战斗机,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我们看俄罗斯的战机制造技术,延习了前苏联的特点,就是战机制造以简单、实用、高效为主,铸造工艺比较粗糙。



这就决定了俄罗斯的战机,虽然在动力和火力方面都很猛,但是质量和性能欠佳。这两个缺点,可是让二战时期的苏联吃了大亏,每次跟德军空战,都会有苏军战机因为性能和质量不好被击落,要不是当时苏联仗着战机数量多,可能就被德军抢占了制空权了。



所以二战后,苏联淘汰了所有的单发战斗机,全部换成双发战机。这样一来,即使有一个发动机坏了,还有一个可以继续控制飞行,不至于出现机毁人亡的惨重事故。



第二,双发战机可以携带更多的燃油。我们都知道,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疆域面积依然广阔。这就需要俄军战机要有较远的续航能力,而单发战机因为动力不足,无法携带大量燃油,这也是俄罗斯选择双发战机的又一原因。



第三,我们常听说一个国家配置战机,要“轻重搭配”,但这是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国家来说的。我们看俄罗斯自从苏联解体后,其经济就一直处于不太景气的状态,空军的预算更是“捉襟见肘”。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足够的战力,维护大国地位,只能造一些双发重型战机了,因为已经没有钱再补充制造轻型战机了。

这就好比一个饥饿的人,刚好有一元钱够买两个馒头。虽然他也知道吃馒头配点菜比较好,但是显然先买俩馒头填饱肚子最重要。至于菜,等以后有钱了再说吧。

所以,因为以上三点,俄罗斯空军并没有选择装备单发战斗机。


迷彩雄师


战斗机肯定是以双发为首选。

双发战机爆发力、机动性更强,空战中,对单发战机有着绝对的优势。而且双发战机安全性也更高,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依靠另一台也能保证回家降落。单发战机如果遇见空中停车,那是非常要命。

哎,为了杠精,还得再多说几句:双发战机比单发战机更好,但你不能拿F16和苏27来比较,更不能拿最新款F16和老款苏27来比较。得拿最新款F15和最新款F16来比较。对不对?最新款的F15和最新款的F16来比较才有价值,因为这是同等科技水平下的战机,除了发动机之外,雷达、航电、武器......都在同一个水平线,这才能对比出单发战机和双发战机的差距。老式的苏27肯定打不过新款的F16,但这跟发动机没半毛钱关系。苏27确实是双发战机,但它的雷达、航电、武器......要远远落后于新款单发的F16,几十年来没有像样的升级,这才导致不如F16。

双发战机方方面面都比单发战机要好。这事还得再从美国这绕一下。当年美国是先有了双发的F15,后又造了单发的F16。他们装备F16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省钱。只有这一个目的。按照美国空军的意愿,全装备F15才是最理想的。但由于F15太贵,国会的老爷们逼着空军又买了便宜的F16。F16是一代名机,不但美军装备了很多,出口量也很大。它之所以卖的好,最关键的因素也是便宜,比F15便宜。

同时代,在技术水平相等的情况下,双发的F15要比单发的F16,强!因为这是双发战机对单发战机的先天优势。

单发战斗机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也可以说这是它唯一的优势。

但这个优势在俄罗斯就不太成立了。

首先,俄罗斯发动机是自己家产的,以他的人工,生产成本,发动机就贵不到哪去。当然,这是针对于他自己使用,出口的事另说。我们中国买苏35,8000万美金一架,但他自己用的,只有1600万美金。飞机才这点钱,上面的两台发动机根本就贵不到哪去。

另外,俄制发动机的寿命要远远低于欧美发动机,往往要低一个数量级。

欧美发动机的寿命都是上万小时,俄制发动机的寿命是3千、5千。冷战时期,俄制发动机的寿命更是只有几百小时。使用寿命低,看着是个弊端,但从另一方面看就是:便宜。便宜,就可以大量制造。所以,这事不能简单的说是俄国不如欧美。当年世界大战要是真打起来,恐怕还是毛子的思路更占优势。

俄国人自产自用的发动机其实非常便宜,所以就没必要在这块再省钱了。它的两台发动机只有欧美一台发动机的价格:用单发战机的成本造双发战机。

这样既拥有了双发战机的优势,又很便宜。当然,事情都是两面的,代价就是在使用寿命上,俄制战机要低于欧美战机。

俄国人在发动机上帐是这样算的:欧美的发动机使用寿命1万小时,我的发动机使用寿命3000小时。他们造发动机需要10天,我造发动机只用3天。如果有爆发战争的危险,我可以迅速大量生产,先保证把战斗机都造出来,先保证有没有的问题。而在战争中,一架战机飞几次也就被击落了,根本没必要给它安1万小时寿命的发动机......

当然,如果不爆发战争,俄制发动机的寿命低,就显得比较难看。

从另一面讲,俄制战机确实是粗糙一些,简陋一些,可靠性差一些。然后咱们上面也说了,单发战机,如果发动机在空中停车,基本上就要坠毁。单发战机非常怕发动机出故障,但俄制发动机就偏偏不太可靠,这就变得很恐怖。如果你仔细留心一下就会发现,某款采用了俄制发动机的单发战机这几年没少出事,出了事,就死人。

俄国人精的很,他不搞单发,自己心里知道咋回事。

俄制发动机,简单、便宜,适合快速大量制造,不怕战场上消耗,这个思路其实就是为双发战机设计的。双发,既能保证在空战中为战机提供强劲的动力,同时多一份保险,又不贵,打大仗,出动几次,战斗机就够本了,摔了不心疼。

这种思路完全能保证俄制战机的战斗力。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省钱,搞单发,对战斗力就有损害了。俄制单发战机这叫弱弱组合,既没劲又不安全。这种便宜,就不如不搞了,更便宜。

我国这几年发动机已经能自给自足,所以也出现了类似俄国的现象:双发战机吃香。歼20、歼16、歼15、歼11B都是双发重型战机。单发的歼10越来越被边缘化。道理和俄国差不多,自己家产的,用不了几个钱......


今天,俄国的苏57掉下来一架,双发的还这么摔呢,单发就更可想而知了。


锐度何老师


这个问题的准确表述应该是:俄罗斯空天军在四代机以后就没有单发战斗机了。一来俄罗斯已经将原先的空军、国土防空军、空天防御军合并成了全新的空天军,俄罗斯空军这个军种不复存在了。二来在四代机之前,俄罗斯还是有单发战斗机的,比如一代机米格17,二代机米格21,三代机米格23,只不过这些战斗机如今已经全部退役了,俄罗斯空天军的现役战斗机只剩下双发战斗机。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战斗机的分类问题,通常按照发动机的数量和推力,可以把战斗机划分为以下三个大类:第一类是重型战斗机,配备的是两台大推力发动机,主要代表机型为F22、歼20、苏57、F15、苏27、歼11等等。第二类是中型战斗机,配备的是一台大推力发动机或者两台中推力发动机,主要代表机型为F35、FC31、F16、F18、米格29、歼10、台风、阵风等等。

第三类是轻型战斗机,配备的是一台中推力发动机或者两台小推力发动机,主要代表机型为幻影2000、FC1、IDF、JAS-39、LCA等等。俄罗斯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地广人稀的陆上大国,短胳膊短腿儿的轻型战斗机肯定是不可能考虑的,就像FC1无法获得中国军队的订单一样,只能出口到巴基斯坦、缅甸这样的第三世界中小国家。重型战斗机和中型战斗机才是俄罗斯空天军的选择范围。

重型战斗机就不用多说了,必然是双发战斗机。但是在研制中型战斗机的时候,俄罗斯却并没有像美国、中国那样选择单发战斗机的方案(美国的F16、中国的歼10都是采用一台大推力发动机),而是看中了同样也是双发的米格29,这样一来就导致单发战斗机从此与俄罗斯空天军彻底告别。造成这个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俄罗斯研制第四代战斗的时候,米格29被定位为前线战斗机,苏27则负责国土防空。

这就意味着米格29必须在第一线直面美军高性能重型战斗机(比如F14、F15)的冲击,因此米格29一开始就强调空优作战,而不像美国的中型战斗机F16只是负责运泥巴,早期型号甚至连超视距空战能力都没有。米格29采用类似苏27的中央升力体+边条翼气动布局,外形酷似缩小版的苏27,航电系统和武器配置都与苏27大同小异。如果米格29采用单发设计,也就是一台AL31发动机,那么推重比和机动能力显然无法满足空战需求。

其次当时俄罗斯与四代机配套的发动机普遍可靠性不佳,比如AL31,就存在使用寿命短、滑油系统设计缺陷容易导致空中停车等诸多问题。导致时隔多年以后,采用单台AL31的歼10依然为此吃过不少苦头,更何况是米格29刚刚问世的80年代,遇到的麻烦那就更大了。米格29出于稳妥起见的考虑,选择双发设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尽管RD33比起AL31好不到哪里去,但是毕竟是两台发动机,也有足够的系统冗余度。不过双发的米格29也造成航程大幅缩水,成为名副其实的前线机场保卫战,最终逐渐被苏27系列所取代,米格系列战机从此淡出历史舞台。


晨曦谈兵


目前俄罗斯空军的主力战斗机都是双发战斗机,而这与俄罗斯空军的作战环境和作战目标有很大关系。选择双发战斗机也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俄军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

(俄罗斯空军偏爱双发战斗机)

比起单发战斗机,双发战斗机有着很多的优势。单发战斗机的优势在于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可是双发战斗机的动力要更加强大,速度更快,机动也更加灵活。众所周知,俄罗斯的国土面积世界第一,这让俄空军的防空任务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最短的时间战机可以抵达作战区域,执行防空拦截任务就显得非常关键。而且战机速度快还可以提高拦截成功率,降低机场的布置密度。此外,由于俄罗斯电子技术落后于西方,所以俄军战机更加重视近距离格斗时的机动能力,而双发战机的加减速能力和机动特性都要优于单发战机。比如,俄罗斯人在模拟空战中发现,单发F16战机在与双发米格29近距离格斗,米格29的机动性能够让它占据更大的优势。

(单发战机)

此外,双发战斗机的载荷能力也要优于单发战斗机。正所谓身大力不亏,在同等水平下,两台发动机的推力肯定要大于一台发动机。俄军战机更重视战术打击能力,强调对地支援和纵深突击能力,而双发战斗机则可以携带更多的有效载荷,这对于提升飞机的挂载能力和多用途能力有着更大的优势。

最后,双发战机的安全系数更大,这也是单发战机所不具备的优点。两台发动机中就算有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那至少还有一台可以使用。单发战斗机就不同了,一旦发动机出现问题,那极有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双发战机的使用冗余度要明显高于单发战机,特别是对俄罗斯这样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国土广阔的国家来说,更高的使用冗余度可以缓解后勤保障不充分的问题。因此,战机的独立作战能力和完备率就显得格外重要。

(两台发动机在安全上更有保障)

目前,俄军战机都采取了双发大型远程多用途战斗机的发展思路,这样的战机具备大航程、大载弹量、高速高机动性的特点,因为这更加符合俄罗斯的实际作战需求。毕竟,单发中型和轻型战机,在面对俄罗斯广阔国土时,多少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战情解码


实际情况的确如此,早在苏联时代,发展大航程的重型战斗机就是其重要的军备研发方向,曾经的米格17、21、23都是单发,但从三机开始,全部整成了双发设计,比如米格27、29、31等等。

与之相反的是,美国二代机诸如F4、F5都是双发设计。到三代机,四代机,开始往轻型机发展,竟然搞单发布局了。

所以,这么看,双发或者单发的优劣,很难一概而论。

(苏-27就是双发战斗机中的典型设计案例,作战半径能达到1500公里)
不过,一般来说,轻型单发战斗机造价肯定没有重型双发战斗机的造价高。

当你的空军很强大,数量成千上万时,要考虑成本,“搭配着用”,于是,大量相对便宜的单发轻型战机会作为有力的补充。比如美国,拿F-15用来掌握制空权,F-15E负责远程打击的同时,也需要F-16这种便宜的多用途战斗机补足;
但是,当你的财力有限,养活得飞机有限时,出于战斗力考虑,重心放在双发机上比较合理。

毕竟,贵绝对有贵的道理。轻型单发战斗机和重型双发战斗机对抗的话,理论上重型双发战斗机可以很好的压制单发战机。

因为重型双发战斗机采用两个发动机,所以速度要比轻型单发战斗机快的多,更有保证。比如,F-22能够实现超音速巡航,而F-35就达不到这个程度。还有一点也非常明显,双发的安全系数比单发战斗机更高,坏掉一个,还可以用另外一台发动机实现降落。

此外,双发战斗机因为个大,载油量大,自然巡航范围广;体积大,载弹量也大,相应的火力输出更强,劲大。所以,取得制空权,必须得靠它。

俄罗斯这边呢,经济拮据,还想摆谱。加之,俄罗斯地域辽阔,也对飞机的巡航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苏联/俄罗斯的战机主要是“职能区分”,不同于美军的高低搭配(咱们中国还是更偏向于美式)。这么看,双发战机还是非常符合俄罗斯国情和军情的。

还有,这也符合毛熊暴力美学的风格,人家的民族性格就是追求大,大,大......
不过,除了便宜以外,单发的战机也是有一定优势的。

众所周知,战机在设计阶段,每个部件都是要精确到克的,因此,只装一个发动机的话,可以大幅度减少冗余结构,机身重量会大大降低,战机自然轻快灵活,机动性会明显增强。

还是从机动角度来看,双发战斗机由于机身宽度较大,两个发动机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力矩较大,因此,跟单发战机比,在滚转速率上比较慢,容易吃亏。

所以,在近战中,灵活的单发战机,优势非常明显。不过前提是,得有靠谱的双发战机争取制空权,才能留给单发战机“发挥”的空间。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应该说,俄罗斯空军还是装备过一些单发战斗机的,比如米格23/27以及早些的米格系列。

不过,目前俄罗斯空军的主力战机还是以双发为主,如米格29系列、苏27系列、苏25等等。

一方面,双发战斗机一般为中型以上战机,航程相对较远,载弹量大,相比单发轻型战机,更适合俄罗斯这种国土面积大,幅员辽阔的国家。

另一方面,俄罗斯的发动机技术还是相对有限,不管是整体寿命还是单位功率,相比美国同期的飞机发动机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采用双发布局,既可以保证机动性能,又提高了安全系数。

此外,俄罗斯虽然已经走出了最低谷,但是要想恢复往日的荣光,还是欠缺实力。在军费有限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办大事,把资源往重点型号倾斜,也是必然的。虽然双发飞机日常运行保障所耗的资源一般要大于单发飞机,但是比起为了形成所谓的“高低搭配”而单独开发、运行、维护一款单发轻型战机,维持现状可能还是相对划算一点。


深蓝防务


原因很简单:没钱。

俄罗斯空军现在的主力战斗机、截击机和强击机某种意义上都发源于苏联末期——苏-27系列、米格-29系列、苏-25系列、苏-24系列,某种意义上都可以上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

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已经没有余力在大型战斗机项目中探索新的气动布局,只能依托于已经入役的、当时最为先进的中央升力体结构进行小修小补。

反例也很好举——苏联时期,从截击机到战斗机,从轰炸机到强击机,要单发有单发,要双发有双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