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大门,这样迈进


这是什么地方?这是北京故宫。

雄伟故宫,端庄磅礴,那是祖国文化与历史的永恒。

故宫不让乘车进去,全世界的元首都要遵守。故宫也不能偷摸进去,当年八国联军摸进圆明园,疯抢各种财宝。但他们不敢进故宫,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首领额尔金和格兰特命令3500人冲入圆明园,纵火烧毁了有着“万园之园”称号的圆明园。为何,他们不敢对故宫下手。

一弯新月划过精致的角楼,给高墙内洒下一片朦胧昏黄的光,故宫里显得神秘而安静。这样的情景,只有故宫内的保安可以欣赏,外人不可能置身其中,当然,小偷除外。

故宫大门,这样迈进

故宫很有个性,在全国旅游景点都向军人和退役军人免票的情况下,故宫坚持收费。小年之日,故宫舆情汹汹。面对空前信任危机,故宫闪烁其词,无可奉告。

这些事不重要,军人待遇提高了,自己掏钱应该也可以参观得起,再说里面人那么多,谁又认识你。老年人想了解一下以前的皇宫文化,可里面人太多,只能孙子背着看,这就是皇上的感觉。假如不来故宫挤挤,孙子能背你几回。

故宫每扇门,都藏着通向历史的秘径。谁进去故宫都行,可是千万别把《千里江山图》丢了就行。这是王希孟18岁时作品,也是唯一传世的作品。历史上此外再没有关于他的记述,不久便英年早逝。

紫禁城似乎永远都有一些让自己无法看透的事物。那是一些在时间中消失的事物,是已然破损的时间,就像维纳斯的断臂,只存在于古代的时间里,今人永远无法修补。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这么介绍的,多年前某个春日的黄昏,他第一次踏进位于紫禁城内廷外西路的慈宁花园。这里荒草没过膝盖,香炉铜锈斑驳,它们似乎都彰显着这里的荒凉。细看之下,草上浮动着一层粉白色的无名花,随风摇摆,如夕阳的流光。在一片荒草的海洋里,临溪亭如一条不沉的彩舟。工作人员说:“这座园子大概已经300年没有男人进来了。”

不知道是否有女人进来,比如开着奔驰进来照相。花朵映照着她们的美丽,也见证着岁月的无常。这时候我发现,人和人其实是有隔膜的。有些人喜欢有趣,有些人喜欢无趣,这种区别看来是天生的。

当然,每个男人都爱自己的媳妇,你拿媳妇当皇后,你就是皇上,你拿媳妇当公主,你就是驸马,想去故宫撒欢,可以吗?我们都渴望像泰坦尼克号一样的爱情,但那么大的船又有几艘。甭提泰坦尼克号了,就是京A的车,北京普通人家儿有这车牌的还真不多。

深宫冷院,故宫有很多“未开放区”,这是不允许进的,不仅是法规,还有道德律,还有一个民族伦理的三尺神明。假如一个隐秘消失,就会有更多‘隐秘’浮现,就像日升月落,草长莺飞,生生不息,永不停歇。

每个王朝和每个人都有一部分活在自己所在的环境中,这一部分是不会死的,它会保存在那里,让后世的人看到。

故宫大门,这样迈进

故宫的建筑、古物及其背后的文化是一个民族渊源,不能随便地闯进去看,要有一种膜拜,不是对皇权,而是敬天地。乾隆花园的一处设计,可以追溯到《兰亭集序》;故宫雨花阁的制式,与相距万里的西藏阿里托林寺如出一辙。

那些自称“大师”的人只要到故宫,就会底气顿失。目空一切、小人得志式的显摆,不能表明一个人的强大,而恰恰体现一个人的猥琐与虚弱。王小波曾说,假设有一个领域 ,谦虚的人、明理的人以为它太困难、太暧昧,不肯说话,那么开口说话的就必然是浅薄之徒、狂妄之辈。这导致一种负筛选:越是傻子越敢叫唤。

你看着人家吃白菜,你在那吃肉,你没有义务分给别人一块,但是你尽量别吧唧嘴,这是一种善良。看见一群人在故宫门前挤来挤去,你却一人享受偌大宫殿,你没义务带我进去,但你尽量少晒两张照片,也是一种善良。

对历史的尊敬从来就不是出于真知,而是因为想象中历史具有的魔力。我认为,历史文物的魔力就是统治神话的魔力。李自成登基那天为什么没有选择太和殿,威名四海的军机处为何会设在隆宗门和乾清门之间那排不起眼的板房。

去了故宫,最好不要倚着豪车,在这里,你什么都靠不住。站在太和殿前坑洼不平的广场上,仰头看天空被四周的宫殿勾勒出起起伏伏的天际线,那一刻会想到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人在这里蓦然驻足,仰头望天。

在用600年时光打磨出的紫禁城,年轻世俗的心要慢慢沉落下来,进入一种很静的状态。这种静,就是故宫自带的气场。

活在世上,不必什么都知道,只知道最好的就够了。这些文字非常凌乱,说多了难过审核关,作品的价值不在于说透,在于共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