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委书记罗增斌: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坚定不移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3月3日,巴中市委书记罗增斌前往巴州区调研督导道地药材产业发展工作。他强调,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坚定不移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巴中市委副书记李映参加调研督导。

巴中市委书记罗增斌: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坚定不移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前往巴州区清江镇蔡家湾村调研督导道地药材发展情况

近年来,巴州区立足自身特点,把道地药材作为特色农业首位产业来抓,全区以枳壳、白芍、丹参为主打品种的道地药材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3日下午,罗增斌先后来到清江镇蔡家湾村、大和乡朱垭村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实地调研产业发展情况。广袤的田野里,一片片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的道地药材在春日阳光照射下显得蔚为壮观。罗增斌走进田间,察看药材长势,与当地干部和业主交谈,结合片区种植规划图,详细询问规模、品种、市场行情、收购价格、亩产量、发展机制、奖补政策等情况,与大家一起算经济效益账。罗增斌指出,巴州区发展道地药材产业决心大、力度大、起步实、势头好,要坚持既定发展思路不动摇、不松劲,加强春季田间管理,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把规模做上去,把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做上去,打造特色优势产业。


随后,罗增斌在朱垭村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巴州区关于道地药材产业发展、市中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关于全市道地药材产业发展推进情况的汇报。罗增斌指出,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学的发展和运用,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在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巴州区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道地药材产业,形成了全区上下干部群众的共识共为。巴州区有发展道地药材产业的良好基础,发展中医药产业有市场潜力、大有可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坚定不移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就推进道地药材产业发展,罗增斌指出,发展道地药材要科学选择主导品种,解决品种多、乱、杂的问题。要突出规模化发展,有规模才有效益,才能开拓市场。要坚持标准化种植,从品种选育到采收都要有一套标准的流程。要创新经营机制,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注重产销衔接,加强政策扶持。要强化技术支持,每一个品种都要组建专家顾问团队,提升技术能力。要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发展交易市场,推进医养结合,着力推进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发展。要打造道地药材品牌,提升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要坚定信心,盯住抓、抓到底,持续用力、坚持不懈推进道地药材产业发展。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

一枚银针联通中西

一缕药香跨越古今

......


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关于巴中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01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做实园区基地


一、初选品种;二、建立台账;三、做实基地。

初步推选丹参、杜仲、芍药、黄精等作为道地药材主导品种;


分区县、乡镇、村社建立了全市道地药材种植、加工、仓储和销售数据库;


2019年新植中药材8.69万亩,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2.31万亩(不含青花椒)。


(二)坚持标准种植


一、推行标准种植;二、推行良种良繁;三、聚力品牌创建。


完成《11种道地药材植技术指导手册》编制;


探索“龙头企业+园区+基地”发展模式;


会同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和专家团队,商讨全市道地药材区域公用品牌,协助指导区县中药材“三品一标”产品申报认证。


(三)强化开放合作


一、开展对外合作;二、培育龙头企业;三、加强人才培育;四、健全市场流通。


加强对国药天江、新普瑞等药企的协调服务与产销衔接,招引中医药企业5家;


举办中医药产业发展从业人员培训2期300余人次;


完善提升中药材初加工厂20余家,健全中药材购销网点100余个。


(四)创新工作机制


一、强化规划引领;二、积极向上争取;三、争取金融支持;四、创新推进机制。


起草《巴中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制发《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争取全省中医药产业“三个一批”项目2个,巴中道地药材产业发展整体纳入全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10+3”体系;


协调银行、农担、基金等机构,为企业提供农担农保,量身定制“中医药贷”等金融产品;


对基地园区建设、中医药企业招引等工作实行台账管理。


巴中市委书记罗增斌: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坚定不移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02 2020年一季度工作开展情况


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有序复工复产要求,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实现稳步推进。


一是推进中药材春植。各区县根据全市道地药材种植计划,迅速开展春耕春植春管,新植中药材2万余亩。


二是中医药企业全面复产复工。国药天江、新普瑞、百顺药业等6家加工药企全面复工复产,一季度预计产值7800万元。


三是其他工作良序运转。跟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农业农村厅汇报对接,加强三个一批项目和全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10+3”体系项目申报。积极筹备品种、品牌和《巴中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上会相关准备工作,拟定全年招商引资等工作计划。指导区县加快中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和省、市农业园区申报工作,协调推进“巴药药材城”等中医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


巴中市委书记罗增斌: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坚定不移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03 2020年工作重点

(一)选准品种强规模


一是选准主导品种。以丹参、芍药、杜仲、黄精等主导品种为导向,打造“一县一品”,推进新增种植面积落实落地。


二是做大基地规模。新植道地药材5.6万亩,培育一批中医药特色乡镇(村),打造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道地药材示范区。


三是抓实良种良繁。探索采取“龙头企业+专合社+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模式,加快道地药材主导品种良种良繁基地建设,建成道地药材主导品种不低于500亩的良种良繁基地5个。


(二)精深加工强产销


一是推进中药材初加工。坚持就近、保质、生态原则,每2000亩种植区域建1个加工场所,力争年内建成中药材产地加工场所各5个,逐步实现全市道地药材初加工网络。


二是畅通产销衔接。以“企业+园区+专合社+农户”方式,畅通中医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种植农户之间供需渠道,加快发展“定制药园”“订单药业”。


三是搭建交易平台。加快巴中药材城展博馆等中医药重点项目建设,启动“互联网+中医药”行动计划,构建线上线下电商销售平台。


(三)对外开放强合作


一是展博展销。加强成巴、丽巴中医药产业协作,组织药企参加省内外展博展销。


二是招商引资。积极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太极集团等高等院校和企业对接,研发推广一批保健食品、药膳、药酒等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全年招引中医药企业5家。


三是人才培育。加大对中医药专业化人才引进力度,开展职业经纪人、职业药农、种植大户培训,为全市中医药产业加快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拓展渠道强发展


一是弘扬中医药文化。依托“红色”“绿色”“特色”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中医部旧址修复提升,举办以“中医药+”为模式的文化节。


二是加强药旅融合。实施“中医药+旅游、康养、林业”等战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推进医药融合。协助市中医药管理局做好中医药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探索中医同病同价、提高报销比例。


(五)激活要素强保障


一是创新推进机制。实行会议推动和现场验靶机制,定期抽查区县中医药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开展季度对区县新植道地药材图斑锁定核查核实工作,形成专报呈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实行逗硬考核机制,细化考核细则,将中医药产业发展列入每月区县委书记月度重点工作点评内容,纳入区县半年和年度特色产业考核考评。


二是加大多元投入。用好用活产业基金、金融扶持、税收减免等政策,强化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风险保障,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帮助地道药材产业业主、种植户和银行分担、防范风险。


三是强化部门联动。抓住全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10+3”体系建设机遇,协调发改、农业、林业、金融、旅游等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并编制储备一批项目,以项目化的手段推进全市中医药产业加快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